概念化地解釋被切除,才會體驗到真正的覺知:沒有概念化的。當沒有概念化的時候,你就僅僅保持著(與被注意的對象的)“觸”,沒有任何心理抓取,就象你無法勒住一道看似光滑實則虛化的彩虹。
當你沒有被恍惚的游念(隨時發(fā)生的快速游念)所左右,就可以覺知到所有“喜歡、不喜歡”,“相信、不相信”的信念本身只不過是一個解釋,一個心念的流淌過程。事實上,那只不過反應出你是多么的被制約罷了。
__摘譯并編輯自《PractisingCittanupassana》
以上開示是就“覺知”這種狀態(tài)所做的簡單直接的描述之一。語言描述上,它似乎是一種狀態(tài),但事實上,它是所有狀態(tài)的狀態(tài)——是各種意識狀態(tài)、覺受狀態(tài)或心理狀態(tài)的基礎,是最純粹的一個單元。
它無法透過任何心理過程的努力而獲得,無法透過觀想、催眠、或體式而達到。原因很簡單!因為觀想、催眠或乃至任何一個體式動作想要得以成形或成功,需要仰賴“看不是看、聽不是聽……”需要在每一瞬間進行復雜的心念概念化,才能夠被完成.--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