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珠子】第十一章:清代的珠子(公元1616年一公元1911年)
第二節(jié):朝珠和頂珠
朝珠是清代宮廷獨有的裝飾,形式為前朝所無,按材質區(qū)分身份和等級,其功能與官服補子類 似。朝珠的形式來源于佛教念珠,但它是怎樣從念珠演化而來卻沒有正式記載,多是傳說和推測。 一種說法是,清朝開國皇帝努爾哈赤信奉從蒙古傳入的藏傳佛教,喜歡掛佛珠,手下大臣隨而效 仿,形成習慣乃至制度,其質地和數(shù)量也有了規(guī)定,佛珠便演變?yōu)槌?。明末申忠一在《建州聞?錄》中記載他親眼見到“奴酋(努爾哈赤)常坐,手持念珠而數(shù)”,這段記載可能是這種說法的起 因。實際上,滿族先民一直有喜戴珠子一類裝飾的傳統(tǒng),18世紀的朝鮮學者樸趾源在《熱河日記》 中記述滿族婦女“五旬以上”猶“滿髻插花,金釧寶”,對裝飾的喜愛不加掩飾。這種滿髻插花和 釧寶飾物的傳統(tǒng)一直到滿人入關之后仍舊保留在清宮廷皇妃命婦們夸張艷麗的發(fā)型和裝飾上。滿族 先民有以“令珠計歲”的風俗,每年首增一珠,掛以額前,人死同入葬;對氏族、部落有特殊功績 的人則多掛幾個佩珠,以示殊榮。用珠子來標志身份和事跡的傳統(tǒng)是滿人喜歡懸掛朝珠的主要原 因,而他們借用了佛教念珠的形式。
朝珠由108顆珠子貫穿而成(圖240),由身子、佛頭、背云、紀念、大墜、墜角六部分組成。 朝珠108顆穿成的主體部分為“身子”,每隔27顆珠子加人一粒材質不同的大珠稱為“分珠”,將 108顆朝珠四等分,“分珠”共4顆,色澤大小一致,寓意四季。位于朝珠頂部的那顆佛頭,連綴有 一塔形“佛頭塔”,朝珠的兩端通過佛頭塔的孔中穿出,合二為一,由此延伸出絳帶,絳帶中段系 綴有一塊寶石大墜,稱為“背云”,背云以下的絳帶末端墜有寶石“大墜”,佩掛朝珠時“背云” 緊貼后背。佛頭塔兩側又有3串小珠,每串10粒,稱為“紀念”,末端墜有“墜角”,佩掛時一側 綴兩串,另一側綴一串,兩串者男在左,女在右。據(jù)說二串紀念又稱“二臺”,當時稱尚書為中 臺、御史為憲臺、謁者即言官為外臺;又一說天子有三臺,即觀天象的靈臺、觀四時施化的時臺、 觀鳥獸魚龜?shù)泥笈_,寓意圣明高貴。
圖240 清代宮廷朝珠圖例。朝珠由108顆珠 子貫穿而成,由身子、佛頭、背云、紀念、 大墜、墜角六部分組成。材質有東珠(珍 珠)、翡翠、瑪瑙、琥珀、珊瑚、象牙、蜜 增、水晶、青金石、玉、綠松石、碧璽、伽 械香、芙蓉石等,以明黃、金黃及石青色等 諸色絳帶為飾,由項上垂掛于胸前,按材質 的不同區(qū)分佩掛者的身份等級。右圖為皇帝 朝珠實物,以東珠108顆為身子,東珠為皇帝 及帝后專用;佛頭、紀念、背云、大小墜雜 飾,絳帶明黃色。
按照大清的《輿服志》規(guī)定,王公以下,文職五品、武職四品以上及翰詹、科道、侍衛(wèi),公 主、福晉以下,五品官命婦以上都佩掛朝珠,除了不能使用皇帝皇后所用的東珠,其他雜寶及諸香 等各類材質均可用。禮部主事,太常寺博士、典簿、讀祝官、贊禮郎,鴻臚寺鳴贊,光祿寺署正、 署丞、典簿,國子監(jiān)監(jiān)丞、博士、助教、學正、學錄,除在壇廟執(zhí)事及殿廷侍儀準用,平時及在 公署時仍不得用。這種制度到后期逐漸放松,晚清時連捐納為科中書(從七品)者也掛朝珠 241 ) 。
圖241清代的朝珠。按照清代的輿服制度, 這種用被稱為“東珠”的珍珠穿成的朝珠, 只有皇帝和皇后可以使用。
朝珠的佩戴極其講究,不同的場合和環(huán)境有相應的規(guī)定(圖242)。以皇帝的朝珠為例,《'凊 史稿·輿服志》規(guī)定,“(皇帝)用東珠一百有八,佛頭、記念、背云、大小墜雜飾,各惟其宜, 大典禮御之。惟祀天以青金石為飾,祀地珠用蜜珀,朝日用珊瑚,夕月用綠松石,雜飾惟宜。綠胃 明黃色”。而皇后、皇太后朝服朝珠三盤、東珠一、珊瑚二,吉服朝珠一盤,均明黃絳?;寿F妃、貴妃、妃朝服朝珠三盤、蜜珀一、珊瑚二,吉服朝珠一盤,明黃絳。嬪朝服朝珠三盤、珊瑚一、蜜 珀二,吉服朝珠一盤,金黃絳?;首印⒂H王、親王世子、郡王,朝珠不得用東珠,余隨所用,金黃 絳。貝勒、貝子、鎮(zhèn)國公、輔國公朝珠,不得用東珠,余隨所用,石青絳。民公、侯、伯、子、男 朝珠,珊瑚、青金石、綠松石、蜜珀隨所用,石青絳?;首痈x朝服朝珠三盤,珊瑚一、蜜珀二, 吉服朝珠一盤,金黃絳。親王福晉、世子福晉、郡王福晉均同。貝勒夫人、貝子夫人、鎮(zhèn)國公夫 人、輔國公夫人石青絳。
圖242清代官員夫婦佩戴朝珠的肖像畫。朝珠按材質區(qū)分身份等級,并且在不同的場合和環(huán)境有相應的, 定。佩掛朝珠的數(shù)量稱為“盤”,男性只佩掛一盤;而穿著朝服時,男一盤,女三盤,佩掛方式為左右交叉各一盤,前胸垂桂一盤。
清朝廷另一個使用珠子標志身份等級的辦法是官員冠帽上的頂珠,稱為“帽頂”(圖243 )。 但是頂珠并不是滿人的發(fā)明,《金史·輿服志》記,“貴顯者于方頂,循十字縫飾以珠,其中必 貫以大者,謂之頂珠”,頂珠可能是北方民族慣有的傳統(tǒng),與前面提到的滿族先民有以“令珠計 歲”,在頭上懸掛珠子的風俗同屬淵源。清代的官制沿襲明代制度,采用的是等級森嚴的九品官 制。各級文武官員分為九級,每個級別稱為品,每品又分為“正”和“從”兩級,從正一品開始, 依次為從一品、正品、從品、正二品等遞減,直至從九品,合為九品十八級。有低級官員不能列人九品之內者,稱作“未人流”。各級官員除了前胸和后背綴有用金線和彩絲繡成的“補子”也 叫“背胸”,還有官帽頂飾的不同,以所用頂珠的材質不同來顯示和區(qū)別官員的級別。帽頂一般 以黃金或銅鎦金縷花為座,其上飾有珍珠和寶石或半寶石。根據(jù)《大清會典》和《清史稿》的記 錄,正、從一品為縷花金座,中飾東珠一顆,上銜紅寶石;正、從二品為縷花金座,中飾小紅寶石 一顆,上銜珊瑚;正、從三品為縷花金座,中飾小紅寶石一顆,上銜藍寶石;正、從四品為縷花 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一顆,上銜青金石;正、從五品為縷花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一顆,上銜水晶; 正、從六品為縷花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一顆,上銜碎磲,正、從七品為縷花金座,中飾小水晶一顆, 上銜素金;正、從八品為縷花陰文金頂,無其他裝飾;正、從九品為縷花陽文金頂,無其他裝飾。
圖243清代官員帽頂。帽頂是清朝廷除朝珠外,另一個使用珠子標志身份等級的辦法。帽頂一般以黃金和 鎦金縷花為座,其上飾有珍珠和寶石或半寶石,以所用頂珠的材質不同來顯示和區(qū)別官員的九品十八級。
朝珠是珠子可以作為任意符號的典型例子,雖然朝珠起源于佛教念珠,但是它的使用完全不 包含佛教義理,而僅僅是用形式的區(qū)別來表明它所指向的目的。從史前到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珠 子上萬年的歷史,而珠子與其他手工藝品最大的不同是它的任意性。它既不像青銅禮器,其紋樣和 式樣的組合所代表的是特定的意義,而這種意義在其他文化環(huán)境中不能得到解釋和認同;它也不像 玉器、字畫、文玩等其他所有古代藝術品,所代表的是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具體的意義。珠子只是構 件,珠子本身不構成完整的意義,也正是如此,珠子可以任意流通、任意遷徙,它在不同文化背 景、不同場合、不同人群中作為符號出現(xiàn),其意義在不同的背景下可以被重新賦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