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解概念的作用
( 1 )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
概念可有許多不同的感知性和重要的屬性,在眾多的屬性中有些是容易被感知的,但那些容易被感知的屬性不見得是必要的基本屬性。因此,教師作為教授概念的主要技能在于選擇適當?shù)膶嵗槌龈拍钪饕杀嬲J的屬性,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那些不易被感知的重要屬性,從表面不相關中找出相關性。
( 2 )使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
由于我們所碰到的事物和經驗沒有完全相同的,如果一個人把具體的經驗都原封不動地接受,那么這只不過是零散的片段的經驗積累而已,絕不會成為相互聯(lián)系的有用的知識。人們要想獲得知識,必須將所獲得的經驗系統(tǒng)化,利用概念將各種事物歸類,并對各個種類進行一定的加工處理。概念教學是教師將學生過去的經驗、認識或新學到的知識歸納出特有的屬性,使它們有效地適合于當前各種問題情境中的一個結構,把新舊知識保持在一個統(tǒng)一的系統(tǒng)之中。
( 3 )應用概念促進思維活動
在根據(jù)事物的屬性進行歸類的時候,有時即使對同一事物也能以不同方面的屬性進行不同的抽象,從而進行不同的分類。概念是思維的基礎,人正是依據(jù)概念的各種不同屬性來開展思維活動的。人們充分地運用概念的作用,有效地認識事物,對事物進行分類使知識系統(tǒng)化,促進思維活動的展開。
講解概念的原則
(一)運用豐富實例使學生充分感知
在進行概念教學時,應使學生從各種情境中接觸概念,以使其便于接受和理解。例如,在導入一個概念時,最好使用大量的實物、事實或事例等,并做必要的說明,使得有關事物連續(xù)出現(xiàn),相同的刺激重復出現(xiàn),就易于區(qū)分哪些是重要的屬性,哪些是次要的屬性。概念教學的理想方式是先教給學生一些典型的問題,識別出哪些是概念的主要屬性,然后再教一般事物,最后識別特殊事物。
(二)集中力量突出重點抓住本質特征
在處理重點與非重點的關系時,要把力量集中在解決重點問題上,使重點能夠引人注目,而非重點放在一般情景之中,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重點內容的學習上。
(三)聯(lián)系已學知識加深理解記憶
當學生學習一個新概念時,要盡可能地與以前學過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這樣不僅為學習新的概念奠定了基礎,也有利于對概念進行分化,較深入地理解新概念,從而也易于使所學的知識系統(tǒng)化。前后聯(lián)系對比進行學習,不僅可以更深入地對概念進行理解,而且能加深印象,形成牢固的記憶。
(四)同時顯示多種事例,便于分化泛化
在讓學生形成概念的時候,有時同時顯示多種事例比逐一地間斷顯示效果要好。同時顯示容易比較,區(qū)分出各種具體事物的不同特征,從而也減輕了學生記憶的負荷。而間斷的顯示,不能把多種事例放在一起比較,記憶也比較困難。
(五)顯示相反事例及時鞏固應用
在顯示概念所包含的各種事例,從中分析抽象出概念的特征的時候,不能僅僅顯示與概念特征相一致的事例,也應顯示與其特征相反的事例,尤其是一般容易弄錯或搞混的事例,更有利于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六)教學方法多樣為學習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根據(jù)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在講解事例或讓學生自我體驗的同時,應讓學生觀察有關的實物、掛圖、標本、模型、幻燈、電影、電視等,提供感知的條件,促進對概念的理解。這種感性的經驗,不僅可以使學生輕松愉快地進行學習,而且便于掌握概念的實質。但是,任何教學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適用于一切年齡段學生的教學和任何教學內容的教學。由于學生年齡的差異、知識經驗的廣度及課題內容性質的不同,所運用的教學方法也應有所不同。教學方法的運用要能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滿足不同個性特點所需的學習條件。
講解的語言類型
講解語言是一種專業(yè)語言,是一種特殊的語言類型。它是以口頭形式出現(xiàn)的話語類型,屬于“有提綱的即興發(fā)言”。“有提綱”是指有事先準備的教案,它是教學語言的指導或引導綱目;“即興”就是現(xiàn)場發(fā)揮,臨場反應,是教案所未計劃和未細化的;“發(fā)言”也就是口頭語言形式了,它是一種以特定的交際雙方(教師和學生)、特定的場合(課堂)、特定的話題(大綱教材限定的教學內容)、特定的方式(課堂講解并輔以師生間相互問答)來實現(xiàn)的口頭語言形式??梢哉f,教學語言是一種以口頭語言形式為主、兼用書面語言與形體語言等多種語言形式相互配合、綜合運用的語言系統(tǒng)。講解語言的口頭語特點是明確的。它靈活、迅速、直接、貼切、形象、生動,具有很強的解析力和吸引力。傳遞效果是明確的。但它也易重復、猶豫、停頓、拖音、中斷、省略、使表意松散和浪費。講解語言一進入使用狀態(tài),其長短、優(yōu)劣完全取決于教師個人的技術水平了。
講解語言的書面語言型的特點也是一個重要的特色。
其一,因為講解語言都有講解的依據(jù)和使用的書面藍本,它必須緊扣教材,實現(xiàn)教案意圖。講解語言有些就是書面語言的口頭表示,這也是講解的科學性與準確性所要求的。教師在一節(jié)課的講解中,口頭直述的書面語言要占一定的比例,不然就不能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概念和準確的結論。
其二,教師講解中都要用板書作輔助,板書的語言文字是書面語。
其三,教師批改書面作業(yè),也要使用書面語言。
講解中的形體語言也是必不可少的。美國數(shù)學家、教育家喬治· 波利亞在談到課堂動作性說:教學顯然與舞臺藝術有許多共同之處。例如,你要給一班學生演示一個證明,這道題你已經教過不知多少遍了,多年來你十分熟悉這段教材。的確,你對這個證明已經興奮不起來了。但是,請你不要把自己的這種情緒流露出來;要是你顯得有些厭煩無趣,那全班同學都會厭倦的。證題一開始,你就要裝得很興致勃勃的樣子;證題過程之中,要裝得自己有許多靈機和高招;最后證完時,要裝得十分驚奇,猶如出乎意料一般,顯出得意洋洋的表情。有時,一些學生從你的教態(tài)上學到的東西可能比你要講的東西還多一些。“教師的課堂教學使用好體語,可以加大表演性,大大增強教學的效果,為教學內容也增加了不少的新意。”
講解所使用語言的綜合性、多重性,給教師的課堂講解提供了一個很大的發(fā)揮余地。加之講解中講演與對話的交叉,使課堂講解更為多樣靈活和豐富多彩。
講解語言的構成
講解語言,是由基本語言技能和適應教學要求的特殊語言技能兩方面因素構成的。
( 1 )基本語富技能是在社會交際中,人人都必須具備的語言技能。它包括語音和吐字,音量和語速,語調和節(jié)奏,詞匯,語法。教師熟練掌握基本語言技能,就為好的課堂口語表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2 )特殊語言技能是在特定的交流中形成的語育技能。教師的課堂口語技能則是在課堂教學的特殊語境中形成的。在課堂上,教師要從一定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出發(fā)來組織自己的語言,這就形成了課堂教學口語的特殊結構。它是由以下幾個要素構成的。
① 引入。教師用不同的方式,使學生對所學內容作好心理準備。這個要素中涉及到的細節(jié)行為有:界限標志,即指明一個新話題或者新的要求的開始。點題、集中,即明確新話題或者新的要求的目的。指名,即指定學生作答。
② 介入。教師用不同方式,鼓勵、誘發(fā)、提示學生作出正確答案,或正確執(zhí)行教師的要求。這個要素涉及到的細節(jié)行為有:提示,即為使學生作出正確回答,教師揭示問題、提供知識、提示行為的依據(jù)。重復,即對學生的回答作重復,目的是引起全體學生的重視,以作出判斷。追問,即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答案提出問題,以引發(fā)思考,得出正確的回答。
③ 評核。即教師以不同的方式,處理學生的回答。其中包括評價,對學生的回答加以分析,加以評論;更正,學生的答案不正確,教師予以分析、更正,并給出正確答案;擴展、延伸,在正確回答的基礎上,聯(lián)系其他有關資料作分析,使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更深入、更廣泛。
講解語言的轉換
講解,就是要實現(xiàn)一門學科的語言被學生所理解和接受。這種轉化要經過許多中間環(huán)節(jié)和發(fā)生某些語言性質的變化。講解使科學知識心理學化、教育學化、普通化,才會被容易而迅速地理解和接受。因此,講解中。將書本語言口語化,將專業(yè)語言普通化是重要的技術環(huán)節(jié)。沒有這些普通語言,教學就難以進行。教師就不稱其為教師,而是“播音員”,教室就不是“課堂”, 而是“會場”。正是普通化了的講解語言,在課堂上起著輔助理解、活躍教學氣氛、溝通教與學關系;激勵教學過程的作用。
目前的多數(shù)研究者已經注意到這些環(huán)節(jié)的轉換過程。并提出了有效的操作辦法。
( 1 )從教材語言向教案語言的轉化
教材語言,即教學大綱、教科書以及教學參考書中的語言。把教材語言轉化為教案語言,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備課過程。實現(xiàn)這一轉化的前提是教師對教材語言進行感知和理解,進而對教材語言的思想內容加以同化,納入自己的語言系統(tǒng),在此基礎上進行加工組合形成教案語言。在這一轉化過程中,教師要做以下幾項技術性工作。
① 尋找語言的吻合口徑。談話看對象,語言才能更好地被理解。教案語言是為了使學生更好理解和掌握教材語言,因此,在語言形式、語言習慣等方面對接時,必須與學生的接受口徑吻合。解決吻合問題,一是要考慮所教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層次和認識能力。二是要考慮課的性質和具體內容。
② 對教材內容進行增、減、刪、改。即增加一些教學過程中有利于學生理解而教材中沒有的語言,減少學生聽膩了的熟語,刪去與主旨內容不很密切的解釋性語言,改換學生必須掌握而又較難理解的語言。
③ 精選例證,使語言簡約化、形象化。講解中的例證可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化解疑問,順利領會掌握基本原理。
④ 形成教案語言。經過一系列的思考、揣摩,去粗取精、加工組合以后,教師用簡捷明了的文字表述出來,就是教案。
教案語言與教材語言有明顯的不同。第一,增加了引語和過渡語以及結語。第二,有了自問自答的對話語言形式。第三,有了重要部分的分析與論述。教案語言在數(shù)量上大大簡約,形式上更加有序,語言更具可接受性,同時帶上了教師的個性特點。
( 2 )從教案語言向預備性教學語言的轉化
這一轉化是對教案語言進行感知理解和語言轉換的過程。教師以想象中的學生為對象,以內部語言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邏輯推理為主要方法,對教案語言進行試用,往往以默講的形式出現(xiàn)。這種在大腦中已經形成而又未向學生正式講授的語言形式,稱作預備性教學語言。這一階段要處理的問題有:
① 排除障礙,確定語義、形成語勢。教師重溫教案時,又會出現(xiàn)許多問題和難以確定的東西,需要進一步地確定和選擇。在默講中形成“語勢”, 即模擬課堂語言,在假設的課堂情境中調節(jié)語言的強度、速度、聲調和表達方式。
② 調整語序。課堂語序設計時,可以適當移位,即對一個概念、一則定理、一句話在講解時拆散分析、前后移位。當然,移位時語言結構要協(xié)調合理,語法結構符合規(guī)則,不能造成人的誤解。
③ 語言的引伸和擴充。預備性教學語言從量上看要比實際給學生的大得多,這才能算作充分的準備。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比他在課堂上要講的東西要多10 倍、多20 倍,以便能夠應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課堂上,能從大量事實中挑選出最重要的來講。這種引伸與擴充,一靠備課時的課前準備,還要靠原有水平基礎。可以說教師的學歷水平和平時的自我充實,就是最好的課堂語言引伸、擴充和儲備。
( 3 )從預備性教學語言向課堂教學語言的轉化
這一階段的主要矛盾是課堂實際情境與預備性教學語言的矛盾。教師在課堂上處理這一矛盾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其效果取決于以下幾個問題的處理。
① 準備反饋,及時調整,保證語言信息交流的暢通。反饋調整的具體做法是:根據(jù)學生答問與表情流露,確定學生的理解程度,然后調整語言的難易。其次,根據(jù)教學內容和性質以及學生筆記的速度,調整語言速度。在講定義、概念、公式、結論時,教師的語言速度要放慢,必要時重復敘述,需要學生記錄的部分還需要根據(jù)學生的筆記速度進行適應性速度調整。再有,力爭將科學語言變?yōu)榕c學生相適應的生活語言和學生語言。
② 把握適當?shù)?#8220;度”,保證教學語言的有效性。教學語言的運用,在簡與繁、多與少、深與淺,快與慢、高與低等方面,都會出現(xiàn)“過”或“不及”, 都需要找到“最佳度”。
③ 運用多種語言形式,提高教學語言的效果。這里指的是教師的言語活動、非言語活動以及借助其它媒體的一切傳輸信息的方式。
( 4 )從課堂語言向輔導語言的轉化
學生接受教材、教師的傳授,然后經過學生的主觀變換,學習者進入運用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作業(yè)、練習、操作、答卷中的問題,依然需要教師的講解。這一階段講解使用的就是輔導語言。在學生練習和操作中,教師的輔導講解是必不可少的。輔導講解時,語言要突出誘發(fā)性、點撥性、激勵性、精當性、針對性。對不同水平和不同個性特點的學生,使用不同的語言。作業(yè)的講評,要富有鼓勵性,使學生能從教師的講評中獲得完成作業(yè)的快樂和光榮,激發(fā)起上進心和進一步的成就動機。要公正、全面,不帶任何個人偏見和主觀傾向,客觀地反映學生的作業(yè)情況。語言掌握分寸,實事求是。對于學生的成績與進步,不僅加以肯定,還要分析學生取得成績與進步的原因,啟發(fā)別的學生學習。對于學生的錯誤與缺點,不僅要指出并進行糾正,還需要幫助學生分析產生的原因,找出“病根”。教師的輔導語言是最為靈活、最具有檢驗性的教學語言。因為這一階段的講解語言大都是隨機的教學語言,都是臨時準備的,是平時積累的教學知識和技能的一種演示,精當而流暢,學生最為佩服,教師最為得意,出了漏洞,學生失去信任,教師也將長時間地懊悔。
講解概念的過程
在進行概念教學的時候,讓學生正確地形成概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
( 1 )提供感性材料
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表象深入到本質,即“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是使學生形成正確概念的重要途徑。因此,學生在學習概念的時候,應該首先觀察實物、實驗等各種直觀材料,或回憶過去的經驗、事實等,獲得一定的感性認識或喚起對舊有知識和表象的回憶,這將為學習新的概念奠定一個清晰、明確的認知基礎。在理科教學中,提供的直觀感性材料主要有以下三類:
① 實物的直觀根據(jù)教學的需要,有些概念可通過觀察實物、標本、實驗等獲得形象生動的感性認識。例如有關形態(tài)的概念、分類的概念等。
② 模擬的直觀在不能提供實物直觀的情況下,學生可通過觀察模型、圖表、幻燈、電影、電視等來獲得對實際事物的感性認識。例如表示宏觀或微觀事物的概念等。
③ 語言的直觀即教師用形象化的語言進行敘述、比喻、喚起學生對生活經驗的回憶,或者進行想象而產生具體的形象。例如有關抽象事物的概念等。
( 2 )啟發(fā)思維認識本質
生動的直觀、形象化的語言,可以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但是要形成概念,只是積累感性認識是不夠的,因為感知并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在學生進行觀察和回憶的過程中,教師要啟發(fā)他們認識各種事實或事物所具有的基本屬性或特征,在感知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進行分析、比較,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對一系列事物的共性進行綜合概括,明確它們的基本屬性和本質特征。因此,在學生對具體事物進行感知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主要現(xiàn)象上,或提出一些帶關鍵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為形成概念做好準備。
( 3 )綜合概括準確地定義
當事物的本質屬性被揭露之后,概念的定義也就形成了,因為本質屬性就是所要建立的概念。應注意的是,如何用清晰而簡練的語言,恰當?shù)恼Z詞,對概念進行確切的表述,明確地揭示出事物的內涵。在給一個概念下定義的時候,要注意以下規(guī)則:
① 下定義概念的外延要等于被下定義概念的外延,違反了這條規(guī)則就會犯定義過寬或定義過窄的錯誤。
② 定義不可以循環(huán),即被下定義的概念不可用它本身來說明。例如,新陳代謝就是新陳代謝過程中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及轉變過程。
③ 定義不能是否定的。用否定的形式給概念下定義,不能反映出事物的本質屬性。
④ 定義不能用比喻、隱喻之詞。比喻和隱喻不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質屬性。
( 4 )通過練習鞏固概念
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必須是由感性的具體發(fā)展到抽象的規(guī)定,再由抽象的規(guī)定發(fā)展到思維中的具體這樣兩個科學抽象的階段。概念的形成只是認知第一個階段的完成,而認知的第二階段必須通過有關的作業(yè)或練習,運用概念解決典型的、有針對性的問題才能完成。只有經過這樣的過程,學生對概念的掌握才能鞏固。
( 5 )對概念進行分化
分化即與相關的概念進行比較,以使學生達到更深入的理解。對一些相近的、易混淆的概念進行比較,明確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是幫助學生糾正錯誤概念、深入理解、鞏固新概念的有力措施。同時,也要對概念進行泛化,辨認概念內所包括各種事物或事實的不同特征,進一步明確概念的外延。從概念形成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出,一個科學概念的形成,歸根結底是在感知的基礎上,通過分析綜合等擔負思維過程,把一類事物最一般的本質的屬性抽象出來給予定義,然后再推廣到同一類事物上去的過程。
講解概念的要求
( 1 )明確教學目標
每個概念都是一類事物共同本質特征的概括,但它又是通過對大量事實的觀察、分析、綜合而形成的。因而在進行概念教學的時候,就不能被事物的非本質現(xiàn)象迷惑而陷于對各種現(xiàn)象的敘述、描述之中,必須對具體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則為分析、綜合指明了方向,明確了通過教學使學生應該掌握的事物的本質特征。
( 2 )明確教材中的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是教學中的重點,如何確定什么是基本概念,是通過對某一章節(jié)中概念系統(tǒng)的分析而逐漸明確出來的。
( 3 )明確概念的內涵
明確地規(guī)定概念的內涵,是使學生科學、正確地掌握概念的前提和基礎,概念的內涵稍有變化,便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在講授相似概念時如不準確地把握概念的內涵,也極易發(fā)生錯誤。
( 4 )明確教學方法
為了使學生正確地掌握概念,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采用例證的方法還是直觀演示的方法,用說明講解的方法還是討論或發(fā)現(xiàn)的方法,用演繹推理還是用邏輯推理,都要根據(jù)概念的特點、學生的特點恰當?shù)剡M行選擇。還要特別注意如何導入和結束。米琴尼爾用分化與泛化來說明概念學習形成過程中教材的組織及講解的方法。分化是辨認幾組概念之間的差異,泛化則是辨認組內各事物之間的差異。在讓學生學習某一組概念時,既要使他們能夠對各概念之間進行分化,也要對組內各事物進行泛化。例如,我們在學習脊柱動物時,對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不同特征的比較是對概念的分化;而對鳥類中鳴禽、家禽、游禽、涉禽等不同特點的認識,是對“鳥類”這一概念的泛化。分化的目的是為了更深刻地理解所學概念的本質屬性和基本特征,泛化則在于了解概念內所包括各種事物的不同特點和區(qū)別。米琴尼爾把作為需要分化和泛化的概念教學原則分述如下:
① 在概念教學中,必須讓學生同時進行分化與泛化的學習,不能只教分化不教泛化,也不能只教泛化不教分化。
② 最初要講解最容易的分化和泛化。對學生來說,應從最容易分化的刺激開始學習,最后學習難于分化的刺激。
③ 一定要以同時分化泛化兩種刺激的方法進行教學,以便于比較和鑒別。在兩種不同刺激的特點能夠清晰地區(qū)分以后,才教給分化三種以上的刺激。
④ 在已有學習的基礎上增加新刺激時,必須將新刺激與已有刺激進行對照學習。特別是對那些極其類似的刺激,必須進行對照學習。
課堂教學的講授藝術
教學最優(yōu)化的講授藝術方式一般有下列。六種基本式四4 種變序式
六 種基本式:1 .直述式2 .談話式3 .討論式4 .啟導式。5 .訓練式6 .講練結合
四種變序式:切入式、逆推式、帶動式、變換式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藝術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出于教學目的的需要,依據(jù)一定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出師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統(tǒng)一、融洽和步調一致的情緒氛圍。它對于課堂教學起著很重要的影響和作用。蘇聯(lián)教育家贊科夫認為,“智力活動是在情緒高漲的氣氛里進行的。”“這種氣氛會給教學帶來好處,同時也有助于完成教育任務。”蘇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學習愿望的源泉― 就在兒童腦力勞動的特點本身,在于思維的感情色彩,在于智力感受。”“所謂課上得有趣,這就是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或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江蘇省南通師范第二附屬小學特級教師李吉林創(chuàng)造了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努力激發(fā)學習動機,豐富兒童的感知,并協(xié)調大腦兩半球的相互作用,平衡兩個信號系統(tǒng)的發(fā)展,現(xiàn)在看來,確實從根本上提高了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梢哉f,情境教學成了促使兒童生動活潑學習的有效途徑。她的基本做法是:以“形”為手段,以“美”為突破口,以“情”為紐帶,以“周圍世界”為智慧的源泉,促使學生合理地使用大腦,從而產生探究與創(chuàng)造的樂趣。
1 .生動講述法。
2 .觀實演示法。
3 .組織討論法。
4 .質疑問難法。
5 .聯(lián)系實際法。
6 .音、美配合法
7 .實物刺激法。
8 .師情感染法
還應注意3 點.
一、要準確把握教材的感情基調和實質性內容,這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基礎。
二、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心態(tài)變化,這是駕馭課堂教學情境的關鍵,在這里要特別注意的是學生的“期待”心理與“滿足期待”心理,因為教學中的情緒、氣氛,實際上就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只有善于捕捉并滿足學生的心理變化,才能創(chuàng)設出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情境。
三、要設身處地用真情實感去感染學生,而不能以“老師”的地位自居自傲,要用兒童的目光去看世界,只有這樣,才能彌合由于年齡的差距和心理的差別所造成的兒童與成人的心理分歧;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感染、移情作用,準確滿足孩子心理的需要。
課堂講授的“布白”藝術
課堂講授中的“布白”,是課堂教學中美的升華。這正如東纓同志所說:“課上,教師絕禁口若懸河滔滔滾滾地唱獨角戲,而把不少時間撥給學生默默自學;教師引導全班學生圍繞某一專題沸水旋風似地熱烈討論,更給每個學生獨自靜靜思考的充足時間;教師有時宛如率兵攻關一般地帶領一班學生板演難題,卻也回手給學生悄悄演題或做作業(yè)的空兒。這種時間、空間、聲音上的一塊塊留白,給了學生消化、吮吸、發(fā)現(xiàn)、馳騁的廣闊天地。這實在是一種以逸代勞的高超的教學藝術。”
課堂講授中的“布白”藝術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
1 .引火點爆法
所謂“引火點爆”,就是在課堂講授時,教師講關鍵、點要害,使課堂教學呈現(xiàn)“欲爆未爆”之勢。
2 .畫龍點睛法
所謂“畫龍點睛”,是指教師在幫助學生溫習舊知、掃除障礙、作好鋪墊、喚起聯(lián)想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找出重點,得出結論,亦即“龍”由教師幫助“畫”, “晴”留給學生自己點。
3 .蜻蜓點水法
此法教師只在重點、關鍵處點撥一二,給學生以簡單的提示,大量問題則留給學生去思考。
4 .舉一反三法
“舉一隅而以三隅反”,這是孔子提倡的教學方法。在現(xiàn)代教學中,教師也應如此。對于某一類問題,教師應抓住典型范例,解剖麻雀,揭示規(guī)律,交給鑰匙,而把同類教材的其他習題留給學生自己去解決;
5 .蓄勢推測法
為揭示某個問題的結論,教師旁證博引,講出故事的部分或大部分內容,或者給出一定的條件,打出一連串的比喻,余下的部分讓學生自己去分析、去想象、去推測。這猶如給材料作文,教師只給材料,而最后的“文章”留給學生自己去做。
6 .故意停頓法
在處理新課或解決疑難問題時,講到一定程度,故意給學生留一小段時間,讓學生默默地思考,在靜思中孕育貫通的種子。
7 .存疑激思法
在某些問題的講解中,教師故意留下一點不完全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去動腦思索,或者當學生回答某個問題、提出某種設想后,教師不急于作出評價,不匆忙作出結論,而是再問一句:真是這樣的嗎?然后留有一定時間,啟發(fā)其再想。
8 .余地生輝法
一堂課45 分鐘,切忌“兩頭無剩”、滿堂灌,要在知識銜接處,或講授高潮時,或提出問題之初,或結論得出之后,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主動地或細細咀嚼,或反復品味,或變式練習,或廣泛演繹,或判斷得出答案,或提出新的問題… … 總之給學生留有思維馳騁的余地,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的思維開出絢麗的智慧之花。
講解語言的行為特征
在運用講解語言上,還有一系列具體的行為特征需要加以吸收。
( 1 )學科化。
( 2 )個性化。
( 3 )教育性。
( 4 )針對性。
( 5 )簡明性。
( 6 )啟發(fā)性。
講解技術的類型
(一)解釋式。解釋、說明性講解,一般適用于初級的、具體的、事實的知識。對于高級的、抽象的、復雜的知識,單用解釋方法難于收到好的效果。
(二)描述式。描述的知識多是形象的、具體的、也是初級的。描述可以提供大量的材料,激發(fā)學生形象思維(如聯(lián)想、想象)的發(fā)展。但是,描述難于勝任抽象知識的傳授,也難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或說概念思維和理論思維)的能力。
(三)原理中心式。原理中心式講解是教學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種教學方式。原理中心式講解,從一般性概括的引入開始,然后對一般性概括進行論述、推證,最后得出結論,又回到一般性概括的復述。一般性概括即概念、規(guī)律、法則、原理、理論的表述。論述和椎證,即運用分析、比較、演繹、歸納、類比、抽象、概括等邏輯方法,在推證過程中,還要提供有力的證據(jù)、例證和統(tǒng)計材料,而后得出結論。論述和推證的過程也就是揭示現(xiàn)象與本質、個別與一般、事物要素之間、已知與未知之間、一事物與他事物之間內在的聯(lián)系和關系。
(四)問題中心式。即以解答問題為中心的講解,認識的關鍵是方法。問題中心講解過程是:首先由事實材料引出問題,也可直接提出問題;進一步明確解決問題的標準;然后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出各種方法進行分析、比較,用解決問題的標準去衡量,然后確定某種比較理想的方法,進而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提供論據(jù),進行論證,提出例證,并運用邏輯推理;最后得出結果,并進行總結。在處理這一講解類型時,要靈活,要注意講解與討論、實驗、調整等其他方式的結合。教師的講解,一定要準備充分,目標具體、明確;論據(jù)和例證要充分、貼切;語音、語速傳意要清晰、適當;講解要有階段性,以10 分鐘以下為好,長的講解可分成幾段進行;同時還要注意反饋、控制和調節(jié)。
教師講解中的傳播意義
從傳播學的角度看講解,教師不僅是信息的發(fā)出者,還是接收過程的監(jiān)控者,講解效果的反饋者,這才是講解的全程意義。這里所說的講解,不僅是課堂教學中的一次性講解,而且是學習全過程中的多層次上的講解,不僅包括共性的集體性的講解,還包括特殊的、個別性的講解。
有效的教學傳播,強調接受者的參與。
講解的傳播意義還非常重視信息傳遞中干擾的克服。傳播過程中的干擾指的是:使媒體傳遞的信息產生失真的各類因素。講解中的傳遞干擾,一是表現(xiàn)為講的一方。比如講述內容模糊不清、容易引起誤解的材料、多余的口頭語、混亂的言辭以及分散學生注意力的行為,都是教師引起的傳遞干擾。二是表現(xiàn)為聽的一方。比如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個人預備知識的不充足,紀律問題等都是由于接受者內部引起的傳遞干擾。傳遞干擾的克服,要求教師講解教材要清晰流暢,發(fā)出的信息既符合它本身的邏輯結構,又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結構和水平方向,而且還要有效組織、激發(fā)、喚醒、鼓舞學生,以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
一些教師在內容傳輸時,習慣于教學信息的直線到達,他們常常在課堂上從頭講到尾,認為要講的都已講到,教學就完成了。這就忽視了課堂交流應有的停頓和反復。停頓,可為學生提供安靜的機會,便于他們思考、鑒別、消化和組織聽講的內容。停頓給交流以一定的節(jié)律,使之不致于速度過快、平鋪直敘和一成不變的形式。反復,有助于教師重新構思語句或組織思想,以便學生隊不同角度去看,變得易懂。反復使學生有第二次機會接觸可能遺漏了的重要內容,而對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則給他們進一步觀察認識事物的機會。當然,這里的反復不是講述語言的簡單重復,而是為解決學生聽講中問題而進行的第二次深化教學。這就需要教師能根據(jù)不斷變化的需要、心境和環(huán)境調節(jié)自己的授課方式。美國數(shù)學家、教育家喬治· 波利亞,在談到這種反復時說:“教學與音樂也有些共同點,不用說,你肯定知道,一位教師不能只把話說一遍或兩遍,而往往要說上三遍、四遍乃至更多遍。但是毫無抑揚頓挫地把同一句話不加改變地重復苦于遍是討厭不堪的,并且適得其反,破壞了本來的目的。你可以從作曲家那里學會怎樣做得更好些。音樂的一種主要藝術形式是‘變奏曲’,你可以把這種藝術形式從音樂移植到教學上來。你第一遍可以把話說得十分簡單;第二遍稍加變化地重復一次;第三遍重復時又略添新的色彩,如此下去,結束這段講話的時候,你可以回到原始最簡單的說法上來。另一種音樂藝術形式是‘回旋曲’,當你把回旋曲的形式從音樂移植到教學上來的時候,你可以把一句極為重要的話稍加改變或原封不動地多次重復,但是左兩次重復之間,你插進一些適當?shù)膶Ρ日f明。”
怎樣進行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
一、中學化學基本概念的分類
中學化學教材(含必修本與選修本)是以物質結構理論知識為線索,把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以及與這些方面相關的基本概念,由簡單到復雜、由個別到一般,分層次地穿插、滲透而組合起來的。
化學基本概念的分類可粗略地分為:物質的組成、物質的結構、物質的性質質、變化、化學量、化學用語、化學實驗技能等幾個方面,它們之間既有聯(lián)系,互相補充,也有區(qū)別,相互獨立。
物質組成是屬于宏觀范疇的概念,主要應通過感性認識而形成。如:純凈物、混合物、單質、化合物、溶液、溶解、結晶、溶解度等等。教學中應通過學生對自然界的觀察、從日常生活常識和化學實驗等宏觀現(xiàn)象的總結分析中去認識和理解。
物質結構是屬于微觀范疇的概念。是在對物質組成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抽象、推理而形成的更深一層次的概念。如;分子、原子、離子、質子、中子、電子、原子結構、分子結構、化學鍵、晶體結構等等。教學中應突出從宏觀現(xiàn)象到微觀結構的抽象認識過程,當然,這一抽象過程也還需要以實驗探索的間接手段為主要依據(jù)。
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屬于形象思維形成的概念,它必須以化學實驗和一些自然現(xiàn)象作為認識的基礎,并通過結構決定性質的認識抽象出性質及變化的實質。如: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化合與分解、氧化與還原、加成與取代、加聚與縮聚、水化與水解等等。
化學量是化學物質的特殊性質界定的一類概念。教學中應更多地運用形象化的比喻以達到較容易地正確理解這些概念的涵義。如:原子量、分子量、摩爾、摩爾質量、摩爾濃度、氣體的摩爾體積等等。
化學用語是一種人為確定的國際通用工具。它從屬于上述各項概念。
化學實驗技能,主要包括:儀器和試劑的使用、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簡單化學實驗設計、實驗記錄及處理等等。
二、中學化學基本概念的形成
概念對學生基本上是屬于間接的知識,他們不必像前人那樣去經過長期的觀察與經驗的積累或經過若干次的失敗來形成一個正確的概念。但是,他們的學習也不輕松,化學基本概念的形成、應用與發(fā)展,對學生來說仍然是一個復雜的認識過程。無論從特殊到一般或者從一般到特殊,在這一認識過程中都是以感性經驗為依據(jù)的,即使有些概念學生不能從直接的感知形成概念也需要通過間接的經驗來形成概念。如:教材中對前人實驗的描述、模擬以及教師形象化的講解等來幫助學生形成概念。
學生學習化學概念,一般總是從感知具體的物質和現(xiàn)象開始,從自己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通過實驗或推理,經過從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有層次地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在認識概念的過程中把握住概念的本質是十分重要的,當然,還要通過再實踐、再認識和不斷地運用概念達到鞏固掌握和靈活運用的目的并促進概念的深化與發(fā)展。
概念的形成一般采用的思維方法是:
(一)分析和綜合
(二)分類和比較
(三)抽象和概括
在概念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實踐的作用,比較容易從概念到概念,從理論到理論。這不但使學習概念變得枯燥無味,而且容易使概念與實踐脫節(jié)。因此,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是應該從實踐開始通過分析、綜合、分類、對比、抽象和概括上升為理性認識再回到實踐中來指導實踐,形成認識過程的飛躍,在應用概念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綜合靈活運用概念的能力。
三、化學基本概念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一)化學基本概念教學要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要力求準確、嚴格概念的內涵是指一個概念所確定的本質屬性的總和。就是要搞清楚這個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的共同屬性,即事物本身究竟是什么樣的。這是概念的質的方面。
概念的外延是指一個概念所確定的對象范圍。就是要搞清楚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對象,即是哪些事物屬于概念所能控制的范圍,這是概念的量的方面。
(二)重視概念的相互聯(lián)系,在概念教學中逐步形成概念網(wǎng)每一個概念總是處在與其余一切概念的一定聯(lián)系之中,在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基礎知識中形成概念網(wǎng)是有十分重要意義的。重視概念的相互聯(lián)系,特別是通過對比的方法,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有利于建立概念網(wǎng)。
用圖解的方法建立概念網(wǎng)是個好辦法,但不要一開始就把圖表的全貌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因為,這種方法易造成混亂和忽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形成物質的組成概念網(wǎng)中,即應分塊獨立建表再采用“拼圖組合式”教學,使學生在不斷增強主動性的條件下得到鼓勵,在積極的抽象思維過程中系統(tǒng)完成概念網(wǎng)。
(三)教學中要注意概念的鞏固與應用
理解和掌握化學基本概念是一回事,具體運用化學基本概念又是一回事,往往具體運用比理解和掌握更難。從理解到應用往往要經歷較長一段時間的反復。
(四)在概念教學中要注意發(fā)展學生的多種能力
中學化學基本概念是化學基礎知識,它是人類對化學科學的實踐經驗總結,是間接經驗。學生獲得這些概念的過程,也就是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分析、綜合、分類、對比、抽象、概括等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和發(fā)展的過程。
板書的原則
一、書寫規(guī)范,有示范性
板書要工整,必須遵循漢字的書寫規(guī)律,做到書寫規(guī)范、準確。要把握漢字的基本筆劃和筆順規(guī)則,不倒插筆,不寫自造簡化字。字的大小以后排學生能看清為宜。教師板書時,一定要一筆一筆地寫字,一筆一筆地畫圖,讓學生看清楚,對一字一句,甚至標點符號都要有所推敲。教師的板書除了傳授知識外還有一個引導和訓練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的重要任務。板書規(guī)范、書寫準確、有示范性,是教師在教學中應時刻信守的一條原則。
二、語言準確,有科學性
這是從內容上對教師的板書語言提出的更高要求,雖然板書在教學上是間隔地出現(xiàn)的,但是最后總要形成一個整體。板書要讓學生看得懂,引人深思,不能由于疏忽而造成意思混亂或錯誤。因此,板書用詞要恰當,造句準確、圖表規(guī)范、線條整齊,這是板書設計中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三、層次分明,有條理性
各學科的教學內容都有較強的層次性、邏輯性和連貫性,所以板書也要層次分明有條理。在課堂教學中,板書和口頭講述是同步進行的兩種教學手段,而板書的優(yōu)勢是直觀、形象、條理、概括。要使板書發(fā)揮這個優(yōu)勢,要求教師必須做到層次清楚、條理分明、主線清晰、枝蔓有序,用板書體現(xiàn)和加強講解中語言的這些特點。
四、重點突出,有鮮明性
在教學中板書運用得好可以引導學生把握教學重點,全面系統(tǒng)地理解教學內容,要做到這一點,教師的板書必須重點突出、詳略得當,這與語言說明的要求是一致的,也是衡量一個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標志。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能詳略得當?shù)靥幚斫滩?,抓住重點板書有關內容,一堂課后,通過板書就能縱觀全課、了解全貌,抓住要領,給人以清晰的印象。
五、合理布局,有計劃性
教師能把講授的內容迅速而利落、合理而清晰地分布在黑板上,并使學生在講解中能跟上節(jié)拍,全部理解。課后又能使學生通過板書一目了然,通曉理解,這是教師板書藝術。但是,沒有課前認真的研究和精心的設計是辦不到的。因此,課前教師要根據(jù)教學要求,從實際出發(fā),進行周密的計劃和精心的設計,確定好板書的內容,規(guī)劃好板書的格式,預定好板書的位置,在教學時才能有條不紊地按計劃進行,準確而靈活地加以運用。
六、形式多樣,有趣味性
好的板書設計會給學生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形成理解,回憶知識的線索。充滿情趣的板書設計,好像一幅美麗的圖畫,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撥動著他們的心弦,引起濃厚的學習興趣,加深理解和記憶,增強思維的積極性和持續(xù)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jù)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學生思維的特點,運用好板書這種書寫形式的教學語言。
板書的內容和分類
板書的內容主要包括:
( 1 )授課提綱,包括研究問題的思路、方法和程序,知識的系統(tǒng)結構等;
( 2 )教學要點和重點,包括重要的定義、原理、規(guī)律、結論、注意點和學習要求等;
( 3 )補充材料和其他內容,包括圖表、例證,為幫助學生聽好課和解決疑難而作出的文字解釋、說明、例證,為幫助學生聽好課和解決疑難而作出的文字解釋、說明、提示、圖示以及生僻字、詞等等。
根據(jù)板書的位置和內容,可以把板書區(qū)分為主板書和副板書。
根據(jù)板書的設計方法,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 .提綱
2 .表格式板書
3 .詞語式板書
4 .線索式板書
5 .圖示式板書
板書的作用
板書技能是教師運用黑板以凝練的文字語言和圖表等傳遞教學信息的教學行為方式。人們把精心設計的板書稱為形式優(yōu)美、重點突出、高度概括的微型教科書。
在教學過程中,科學、正確地利用板書能起到如下作用:
一、有助于教師闡述和講解教學內容,使學生容易接受
二、板書能將所學的內容,尤其是較復雜的教材內容分成層次與段落,主次分明,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三、板書可以擴大、鞏固學生的感知量
有關研究資料表明,在人所獲得的全部信息中,其中聽覺占11 % ,而視覺占83 % ,其他(觸覺、嗅覺等)只占6 %。因此教學過程中,雖然是學生“聽課”,但不能單純使學生聽,更重要的還是應充分發(fā)揮視覺作用,去感知新信息、新材料,調動多種器官了解一節(jié)課的知識內容和邏輯系統(tǒng),使學生獲得清晰的概念,并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板書是課堂教學內容的邏輯主線,是學生記學習筆記的主要依據(jù)。
五、另外教師板書的工整情況,講解例題的解題思路和過程等對學生都具有示范作用。
六、板書可以突出課堂教學重點,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突出重點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
七、板書有利于啟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能力
八、板書有利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有了板書,在教學中,教師省時、省力。。
板書的運用,會使教學的信息量在單位時間內增多,并能將教師的一部分語言以板書形式表現(xiàn)出來。板書上的一個圖表符號往往能表述大量的語言信息。教師運用板書進行信息的轉換,學生獲得的就不只是知識,而是獲得轉換信息的方法和能力。有了板書,教師就可利用板書設疑、提問、分析、歸納,十分方便。整個教學就能在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中進行,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七、板書便于學生課后復習
教學板書不是教材標題的重復或是課文內容的摘錄,而是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及知識結構、教學手段的藝術概括。它作為符號,可以貯存信息。學生課內根據(jù)板書進行記錄和記憶,節(jié)省筆墨、節(jié)約時間,無需花更大的精力去對老師講解的內容進行概括和取舍,省時又省力。
板書的類型
五、根據(jù)教學板書的形成和呈現(xiàn)方式分類
1 .靜態(tài)示現(xiàn)板書
靜態(tài)示現(xiàn)板書是教師為了節(jié)省課堂教學時間而事先設計并書寫在備用黑板上,以在課堂教學中配合講授、適時示現(xiàn)的板書。此類板書可節(jié)省時間、減少失誤,但往往缺乏靈活性。使用此類板書,教師要注意示現(xiàn)的最佳時機,示現(xiàn)時要注意說明板書設計意圖、揭示需要關注的重點,按照邏輯順序解釋板書內容等。靜態(tài)示現(xiàn)板書可留在教室較長時間,供學生課外學習之用。
2 .動態(tài)漸成板書
動態(tài)漸成板書是教師在教學中配合講解和總結、學生的答問和討論,邊教學邊形成的板書,此類板書靈活性強,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教學基本功。使用此類板書,教師要在板書程序上做多層次的設計。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初學課文時,在黑板上留下幾個括號;在指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時,再填寫這些話號;在指導學生把握課文重點時,又在某些部位添加著重號,或用彩筆加以強調;在總結全文時,又畫上必要的線條、箭頭,以連結板書的各部分,點明其相互關系等。這樣,動態(tài)漸成板書的全過程都能給學生以有益的啟發(fā)。
板書的教學原理
1 .雙邊活動原理。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板書則能促使雙方更好地溝通和結合。教學中,或讓學生發(fā)表意見由教師板書,或啟發(fā)思考讓學生板書,都有利于體現(xiàn)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結合。其步驟如下:
( 1 )邊教學邊板書或教師板書學生看書;
( 2 )學生筆錄板書,對照板書自學;
( 3 )師生圍繞板書組織討論;
( 4 )借助板書復習、鞏固并回答老師提的問題。
2 .參與過程原理。板書的過程是引導學生參與和總結自己的學習過程,并且著重總結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化過程,總結由已知到未知的轉移活動過程,總結由認識到實踐的轉化活動過程,總結由理解到記憶的轉化活動過程等,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板書的過程正是揭示和組織學習過程的動態(tài)過程,它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認知過程。
3 .注重結構原理。布魯納認為,教學應有效地教授基本結構或者提供形成結構的學習條件。板書則能有效地顯示教材的重點、難點,既注重教材的內容范圍,又注重教材的結構體系。在引導學生把知識“串珠成線,結線成網(wǎng),套環(huán)成鏈”時,板書能夠起到良好的結構教學的積極作用。
4 .直觀教學原理。教學需要利用實物直觀、模像直觀和語言直觀,板書正可以通過黑板、投影、錄像中的文字、圖像演示對學生進行直接教學,發(fā)展學生的觀察力、思考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5 .促進發(fā)展原理。板書有利于多種任務的完成。利用板書不但能更好地傳授知識技能,而且能更好發(fā)展學生智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發(fā)展學生的自學能力,使他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同時發(fā)展他們的審美能力,促使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個性的形成。
6 .突出感知原理。板書有利于突出感知對象。課堂上把口頭講述與形象的板書示意結合起來,用板書圖示突出重點,重要部分用線條、不同色彩、不同字體標志出來,就顯得醒目,有利于突出感知對象,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7 .加強記憶原理。板書所使用的通過精心選擇的詞,配之以符號和圖表,就更能在記憶活動中起指導和調節(jié)作用,使學生能夠自覺地有目的地進行記憶活動,不但有助于形象記憶,而且有助于邏輯記憶。
板書有助于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記相結合,機械識記和意義識記相結合。板書既照顧到學生的興趣、需要、情緒和活動目的,又要求學生以明顯意識參加智慧活動,并配合高度的注意力積極的思維活動,從而有助于記憶和掌握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技能。
8 .集中注意原理。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板書正可以利用不同顏色、符號、圖表和字體等作為刺激物,并借助變化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并逐步引起興趣,培養(yǎng)從事創(chuàng)造性勞動必要的有意識注意。
教學板書的特點
教學板書具有自己的特點,明確地了解這些特點,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板書理論修養(yǎng),增強教學板書追求的自覺性。我們認為,教學板書主要有如下特點:
(一)直觀性
(二)簡潔性
(三)啟發(fā)性
(四)趣味性
(五)示范性
教學板書具有很強的示范性特點,好的板書對學生是一種藝術熏陶,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在板書時的字形字跡、書寫筆順、演算步驟、解題方法、制圖技巧、板書態(tài)度與作風、習慣動作與語言等,往往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留下深刻入微的影響。
(六)審美性
教學板書是一個完整的藝術品,應該追求形式內容的完美統(tǒng)一,從而給學生以審美感受。一般認為,板書美學的要求是:內容的完善美、語言的精練美、構圖的造型美、字體的俊秀美。
教學板書的藝術
(一)精心構思、整體設計
因為教學板書設計要書之有效,就得書之有方。所謂書之有方,指的是“明要求,做到書之有用;抓重點,做到書之有據(jù);選詞語,做到書之有度;定形式,做到書之有條;排次序,做到書之有時;留余地,做到書之有擇”。
1 .注意教學板書設計的目的性
2 .注意教學板書設計的整體性
3 .注意教學板書設計的制約性
( 1 )學科特點的制約。
( 2 )學生程度的制約。
( 3 )時空條件的制約。
(二)合理布局、虛實相生
(三)配合講解、示現(xiàn)適時
因為大多數(shù)教學板書都是在課堂上當著學生的面逐步完成的,示現(xiàn)太早,學生會覺得突兀;示現(xiàn)太晚,學生又會覺得多余;只有當學生需要寫的時候寫出來,板書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1)先寫后講:能起到引導作用,誘引學生去追循教師的思路;
(2)先講后寫:的板書能起總結作用,可以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3)邊講邊寫的板書則能起到控制作用,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文思路、教師思路和學生思路合拍共振。
(四)師生合作、共同參與
教學板書藝術是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結果。鼓勵并吸收學生參與板書活動過程,有助于打破課堂板書由教師一手包辦的局面,對于形成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合作融洽的師生關系、發(fā)展學生的各種能力等,都有積極作用。前蘇聯(lián)學者加里寧在一項研究中讓三、四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教材時自編提綱,對照組則不編寫提綱。實驗結果表明編寫提綱組的直接回憶成績?yōu)?5 . 3 ,對照組成績?yōu)?0 . 9 。12 天后的回憶成績編寫提綱的組是46 . 6 ,對照組成績?yōu)?6 . 0 。前蘇聯(lián)實驗教師伊利英曾提出“零黑板原則”:在黑板上沒有寫上課的課題,課題也不由教師口頭宣布,它是在上課的中間作為全班師生共同工作的成果而逐步形成和寫上黑板的。
(五)寫字作畫、技巧嫻熟
板書設計的技巧
1 .注意文字錘煉
板書被喻為微型教案,它要求以簡馭繁,濃縮信息。教師必須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提煉出教材中能牽一發(fā)動全身的關鍵詞語,組成板書的基本內容。
2 .注意概括點撥
在板書設計中,除了正板書外,有時也需要加上揭示語,它將起到開拓思路,畫龍點睛的作用。
3 .注意線條的運用
在板書中要善于運用各種線條的連接,表示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借助不同線條可以表達各種不同含意,不僅可以節(jié)省語言表達,而且使人一目了然。
4 .注意符號的溝通
教學板書主要以符號為主,可以說教學符號的板書,這種教學符號以它那一目了然的通用性和代替語言表達的經濟性,在板書設計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5 .注意圖象的輔助
在數(shù)學板書中如能運用簡圖,則可以開拓空間,刺激形象思維,特別是解復雜應用題效果最佳。
6 .注意排列技巧
在板書設計里,板面的排列相當重要,同一內容排列不同效果兩樣。7 .注意放大效應
板書設計在整“縮微”中還可以根據(jù)需要將其中一部分放大,放大的目的在于突出重點。
8 .注意排列組合
板書設計既要注意排列美(這是外觀美),更要注意組合美。好的板書設計,要根據(jù)教學的思路、學生的學習思路、教材意圖,對原教材的順序進行調整,重新組合,產生一種暗示效應,使信息得到濃縮。
教學板書的心理影響
板書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在歷史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板書既能幫助教師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材中的難點,又能幫助學生掌握教學思路,提高邏輯思維能力,還能加強教學的直觀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和理解力。
(一)板書的系統(tǒng)性
板書的系統(tǒng)性是由三方面因素決定的,首先,板書的系統(tǒng)性取決于課本的系統(tǒng)性。其次,是取決于知識規(guī)律。。第三,是遵循著生理原則。
心理學研究表明,系統(tǒng)的材料和零亂的材料相比,在對學生記憶的作用上,前者優(yōu)于后者有數(shù)倍之多。教學實踐也表明,教師要減少學生學習的困難,則把復雜的知識系統(tǒng)化尤為重要。有經驗的教師總是引導學生把教材內容組成一定的系統(tǒng),使之處在有機聯(lián)系之中,脈絡清楚,條理分明。而板書就可以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把知識加以系統(tǒng)化,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合理的知識結構,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二)板書的概括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同一時間內材料數(shù)量增加則識記所需的平均時間隨之增加,而識記的效果將會大為降低。板書內容并不是由課本內容各部分機械組成的,而是有主次、輕重之分,要抓住重點加以提煉,概括成為標題式的語言,再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板書不是講課內容的簡單重復,而是畫龍點睛的啟示,要用在節(jié)骨眼上,力求引起學生的重視。有的優(yōu)秀教師就善于通過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演繹歸納,使板書概括化、提綱化,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記憶。
(三)板書的多樣性、靈活性
板書作為教學活動的一種手段,不應該囿于一個程式,千篇一律,而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年級學生的實際,采取靈活多樣、直觀形象的方式。如果板書采用凝固不變的模式,那么,久而久之,非但無助于學生概括水平的提高,反而會使學生思想僵化。好的板書,可謂是一種“藝術品”, 它沒有死板固定的格式,而是各式各樣,不拘一格的。
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學內容的新異性比教學形式的新異性對學習有著更大的吸引力。當然,在教學內容相同的情況下,教學形式的新異性又起著很大的作用。如果板書的模式固定,對學生自然沒有新異感,引不起興趣,學習效率便會降低。
教師在備課時,自己先設計好板書,做到胸有成竹,施教有序,這是完全必要的,但不是絕對的。有時學生概括出來的板書與教師事前擬好的板書會不一致。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板書必須具有靈活性,應采取隨機應變的措施,而不必要求學生一字一句完全按照自己設計的板書一樣照抄,不許略有變動。那種牽牛式的板書,非但對提高教學質量無益,反而對啟發(fā)學生思維活動、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有害。
(四)板書與講授的統(tǒng)一性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圖示材料呈現(xiàn)與指導語的結合要適當,這是直接影響教學效率的。同樣,系統(tǒng)板書的呈現(xiàn)要與講授語言配合好。有人進行過實驗研究,在圖表結合講解中,復雜的圖示表分解為幾個部分逐漸呈現(xiàn)比全部一次呈現(xiàn)為好,這就說明了一個整體設計板書不能一下子全部端出來,而應該隨著教學的進程按教學步驟邊講邊寫,講什么,板書什么,逐漸形成一個整體板書。即使一節(jié)課板書不完,下一節(jié)課再接著板書,直到課教完為止。有的教師不了解講解與圖表呈現(xiàn)要適當?shù)牡览恚咽孪仍谛『诎迳蠈懞玫恼w設計板書一掛了事,講歸講,板書歸板書,兩者脫節(jié),這就失去了板書的意義,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板書圖示法的教學效率
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最主要的是聽和看兩個方面?,F(xiàn)代心理學的實驗數(shù)據(jù)表明,人腦接收的外界信息,90 %以上來自眼睛,看一遍比聽一遍的信息接受量要多1 . 66 倍。由此可見,學生接受和感知信息的兩條主要渠道中,看比聽更重要。板書圖示教學法正是符合這個感知原理的。。
有關研究資料表明,在人所獲得的全部信息中,其中聽覺占11 % ,而視覺占83 % ,其它(觸覺、嗅覺等)只占6 %。因此教學過程中,雖然是學生“聽課”,但不能單純使學生聽,更重要的還是應充分發(fā)揮視覺作用,去感知新信息、新材料,調動多種器官了解一節(jié)課的知識內容和邏輯系統(tǒng),使學生獲得清晰的概念,并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6 一堂課要盡量少擦黑板,力求講解的連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