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隨手翻開一本書的某一頁,就看到了這一行字:儲蓄更多,投資更多,為什么會有這么一行標題呢,因為是一本理財的書,作者是托尼·羅賓斯,其實是個什么呢,一個勵志演講家,并且是一個白手起家,事業(yè)方面很成功的人,并且有著兩個可愛的女人,還為這兩個女兒出版了一本書,那本書我看過,其實也是蠻好的,書名是叫做《最富足的投資》,當然不要被書名騙了,其實本質上就是他寫給女人的一本家書,告訴為人父母要怎么做,很值得為人父母或者即將為人父母的讀讀,
好了,我們進入今天的正題,《錢》這本書實際上一個采訪錄,據說是采訪了50位投資理財的大師,不過呢,是美國的大師,所以很多情況下,只是適用與美國的環(huán)境,因為美國的環(huán)境和中國的環(huán)境是有著很大不同的,比如在書中會常常提到401k養(yǎng)老金中國就沒有與之對應的,所以我們就要將它看成自己存錢,自己定期投資基金就行了,你只要看投資的基本原則就OK了,書的最終目的就是利用最少的時間與金錢實現財務自由,實現計劃的第一步就是儲蓄更多,利用這些儲蓄來進行投資,已獲得復利形式的增長,前面我有說過復利的威力,如果復利的數值越大,本金越多,時間越長,那么所產生的威力就越加的巨大,但是只要其中一個條件有著很小的差別,都會導致結果相差巨大,比如一千塊的本金和一萬塊的本金,一千塊的本金翻倍了,那么也只有兩千,一萬塊的本金如果有的百分之二十的年化,那么就是一萬二,所以只談一個或者兩個條件的,就是耍流氓罷了,沒有錢還是老老實實的存錢,畢竟儲蓄更多,才能有著更加雄厚的資本來進行投資,否則都是空談,最優(yōu)解的做法就是每個月進行儲蓄,前提是沒有負債的情況下,把自己收入所得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二十是進行儲蓄,如果有著年終獎的什么的,甚至可以拿出百分之五十。
銀行螺絲釘有講過一對臺灣夫婦的故事,一個姑娘,在十年前第一次和男友去泰國游玩的時候,就定下了一個目標,要在40歲之前退休,和男朋友環(huán)游世界,那么怎么樣才能實現這個目標呢,一開始她想通過“邊旅游邊打工”的方式來實現,可是在后來查找資料的時候,這對夫婦認識到,可以通過資產實現目標,于是他們確定了一個路線:在十年內,攢下足夠的資產,實現財務自由,后來他們真的做到了。他們是怎么實現的呢,主要有三點:節(jié)流、開源、依靠基金的分紅建立被動收入來源。首先節(jié)流,極其節(jié)省,平日不亂買零食飲料,總是自己種菜做飯,他們在收入提高之后,還制定了一個規(guī)則:每年只花掉收入的百分之十,將剩下的百分之九十全部存下來,定期投資到指數基金上。再說開源,這對夫婦剛開始上班的時候,家庭收入在一萬五人民幣左右,但是通過努力地工作,10年后當他們準備退休的時候,月收入已經是剛開始的三到四倍了,是五六萬的人民幣的收入(包括工資與副業(yè)收入)。最后說投資,一開始他們一年投入大約八萬元到指數基金,到后期他們一年投入到指數基金的資金大概有五六十萬。一晃10年過去了,到了2013年,這對夫婦通過幾乎“自虐”的方式攢下了大約價值650萬元人民幣的指數基金,每年依靠指數基金的分紅,就輕松實現了財務自由,達成了40歲前退休的目標,開始環(huán)游世界,那么你還不開始定投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