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作為世界上情感最為豐富的一群人,他們的感情生活一直是人們茶余飯后喜聞樂道的話茬兒。
夏日炎炎,藝術與戀愛是絕配哦,讓我們來細數一下中國從古至今藝術家情侶搭檔的那些事兒。
《湘君湘夫人》 顧炳鑫
藝術界往往不乏杰出的藝術家情侶搭檔,他們不但在生活上心心相依,在藝術上更是相互扶持,用作品詮釋美好生活。
是藝術造就了他們,還是他們造就了藝術?
讓我們從作品走進他們生活......
趙孟頫&管道升:
書畫相伴,一世情緣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生于吳興,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他開創(chuàng)了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對律呂之學也有精深研究,頗得古人不傳之妙,著有《琴原》、《樂原》各一篇。
作品《古木散馬圖卷》中,原野秋深,古木下散馬兩匹,無鞍韉之累,狀極幽閑自適。全幅以白描法為之,用筆古勁秀逸,流暢而有力,造景新奇蕭疏,具文人畫氣息。
《古木散馬圖卷》 趙孟頫
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浙江德清茅山人。元代著名女書法家、畫家、詩詞創(chuàng)作家。管道升精于詩,尤擅畫墨竹梅蘭,所寫行楷與趙孟頫頗相似,所書《璇璣圖詩》筆法工絕。
管道昇28歲嫁與趙孟頫。傳世的管道昇的作品中,有些明顯有趙孟頫的痕跡,而《竹石圖》則以其獨特的娟秀嫻淑洋溢出女畫家才有的靈氣。
《竹石圖》 管道升
《竹石圖》縱87.1厘米,橫28.7厘米,紙本,墨筆。土坡上立一奇石,左邊是一高一低,一濃一淡兩竿修竹,右下是一叢竹葉。竹葉上挺,謂之“晴竹”,畫時下筆須略帶逆勢藏鋒,然后以中鋒重按掠去,至葉尖處疾挑而出。梢頭結頂,挑出時尤須注意左右顧盼,姿態(tài)生動。
學過書法的人有體會:書法中的“撇”,用筆多是自右上而向左下,而畫中“撇葉”則須自下而上、向左右兩向撇出,筆力用不上,有一定的難度。管道昇的撇葉,雖抵不上趙孟頫的厚重,但是筆力尚強,竹葉的粗細變化也恰到好處,獨具豐采。奇石先以淡墨勾廓,由淡而濃皴出結構,然后用淡墨渲染,濃墨點苔,顯得清新濕潤。
劉海粟&夏伊喬:
滄海一粟,喬木伊人
劉海粟(1896-1994),名槃,字季芳,號海翁,江蘇常州人?,F代杰出畫家、美術教育家。
夏伊喬(1918-2012),漢族,祖籍浙江。幼學油畫,1940年在印度尼西亞學習繪畫與書法。擅長山水、花鳥,所作秀逸清麗,遒勁瀟灑。
《潑彩黃山圖》 劉海粟
劉海粟的確曾經十上黃山寫生,橫跨幾十年,他筆下的黃山圖也可以看出他繪畫風格的漸變。這幅《潑彩黃山圖》是在劉海粟真正的藝術成熟期所繪,連續(xù)三年登上黃山,彼時的他已過耄耋。其大氣磅礴的潑墨潑彩與肆意的骨法用筆,與黃山氣韻相得益彰。
在美術界,夏伊喬的名字是與劉海粟的名字緊密相連的,因為她是劉海粟的夫人。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夏伊喬同時還是一位不該被遺忘的畫家。
《無題》夏伊喬
夏伊喬少年時就學繪畫,崇拜美術“叛徒”劉海粟,后來義無反顧地追隨他。劉海粟1940年為抗日籌款赴南洋義賣畫作,與比他小20多歲的夏伊喬相識于朋友家中。1944年,他們在上海外灘12號工商聯誼會舉辦了婚禮。學者文懷沙曾說,要真正理解劉海粟50歲后書畫的神髓,就有必要理解藝術家夏伊喬為了做個好妻子所作的犧牲。
盧沉&周思聰:
志同道合,伉儷情深
盧沉(1935-2004),中國著名國畫家,江蘇蘇州人。師從葉淺予、蔣兆和、李可染、劉凌滄等。1985年畢業(yè)于中央美院中國畫系并留校任教。
盧沉擅長水墨人物畫,早期作品側重于對傳統(tǒng)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自80年代起,開始主張融合中西藝術之長,在現代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走水墨現代化之路,嘗試把西方現代藝術的意識和中國畫的筆墨意趣溝通。其作品或取材歷史人物,或將日常生活所見、所思,賦之于畫,畫風多變,時出新意。
《太白捉月圖》盧沉
周思聰(1939-1996),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中國著名女畫家。師從李可染、蔣兆和、葉淺予、劉凌滄、李苦禪、郭味渠等。北京畫院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副理事。
在畫壇,盧沉、周思聰的“志同道合”、“和諧、默契”,是眾所周知的。他們畢業(yè)于中央美院,接受過嚴格的素描訓練,擁有很強的寫實造型能力,是新中國時期成長的一代畫家中的佼佼者。
盧沉大智若愚,善于把感性經驗理性化,是一位有獨立見解、功力深厚、勇于探索和開拓的教授兼畫家;思聰深秀于內,善于把主觀情愫和心靈感應化為繪畫,是一位人格高尚、追求執(zhí)著、留下了諸多不朽作品的藝術天才。
《周思聰作品集》周思聰
盧沉、周思聰可以說是中國近當代畫壇最杰出的伉儷。
盧沉生前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80年代以來,他廣泛研究東西方藝術,并開設“水墨構成”課程探討中國畫教學、創(chuàng)作之變革,影響并培養(yǎng)了一大批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學生。
周思聰生前曾任北京畫院一級美術師、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創(chuàng)作的組畫《曠工圖》則開新時期國畫人物變革之先河。80年代以后,她先后創(chuàng)作了人體寫生系列、彝族女子系列、荷花系列等,注重人物滄桑經歷和個人性情之抒寫,完成了由“外向”到“內省”之藝術風格與體驗的轉換。
兩位先生的創(chuàng)作,在繼承傳統(tǒng)的同時兼容并蓄、勇于創(chuàng)新,融傳統(tǒng)境界、時代精神于一體,以獨特的生命感悟為當代中國畫史貢獻了諸多經典作品。
楊力舟&王迎春:
融會中西,不倦探索
楊力舟,1942年生于山西臨猗。兼擅油畫、中國畫、書法、美術評論等。
王迎春,1942年生于山西太原。先后畢業(yè)于西安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擅長人物畫,兼及油畫、版畫、花鳥、山水、書法。
楊力舟、王迎春從學生年代起,便受寫實藝術傳統(tǒng)的影響,立志沿著融會中西的方向開辟人物畫創(chuàng)作新途徑。他們在西安美院,從附中到大學,經過系統(tǒng)的素描造型訓練,學習了油畫和雕塑技巧,也接受了傳統(tǒng)國畫和書法的教育。
《紅柿金曲》楊力舟
在當代中國美術界,楊力舟、王迎春夫婦是很勤奮、活躍,且有卓越創(chuàng)造成果的藝術家。他們在中國畫領域辛勞經營四十余年,主攻人物畫,在主題性繪畫創(chuàng)作上貢獻突出。他們身上具有的重要品質—活躍的思維和活潑的創(chuàng)造精神,彌為珍貴。
楊力舟和王迎春的生活與創(chuàng)作,與西北這片熱土有著不解之緣。從藝半個世紀以來,他們一直履行著“為人民服務”的教義,用繪畫表現他們所熟悉、熱愛的廣大群眾,始終在這條藝術道路上堅持和馳騁著。兩人的作品不僅是兩位藝術家藝術之旅的辛勞耕耘及豐碩成果,更是兩位藝術家對故土的濃濃深情以及對藝術真誠執(zhí)著的追求。
《秋實》王迎春
楊力舟、王迎春一貫的藝術理念:“真正的純粹的藝術家是那些不斷否定自己,不斷出新的畢生耕耘者。”也真實生動地展現出他們不倦探索者的形象。
書畫相伴,一世情緣
滄海一粟,喬木伊人
志同道合,伉儷情深
融會中西,不倦探索
中國藝術史上的那些情侶
談一場浪漫的戀愛,一起追逐浪漫的藝術
月雅書畫中國網編輯整理推薦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