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博物館藏 《洛神賦圖》宋摹本
兩千多年前,三國時期文學仙才曹植寫下過一篇描述人神絕戀的千古名作——《洛神賦》?!爱嬍ァ鳖檺鹬凰P下凄美的愛情故事打動,傾力改編,于是有了中國十大經(jīng)典畫作之一——《洛神賦圖》。
兩千多年前的人神絕戀
曹植在《洛神賦》中,虛構(gòu)了自己與美麗絕倫洛神邂逅,但最終由于人神道殊,兩人無奈分離的故事。
洛神即宓妃,是中國先秦神話中,黃河之神河伯的配偶,司掌洛河的地方水神。之后,宓妃形象得以豐富和發(fā)展,逐漸變身為世俗的美人,成為男性文人寄托情感的對象。曹植人神相戀的千古名篇《洛神賦》,即是以洛神作為理想女神的文學典故。
影視劇中的甄宓
唐代以后,曹植與甄妃的傳說基本代替了宓妃本體神話,生成了一種文人艷遇的模式。
人們將曹植《洛神賦》中“洛神”的原型,投射為三國時期的絕世美人——甄宓,上蔡縣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第二任正妻,也是曹植的嫂子。起初她嫁給了袁紹之子袁熙,后來官渡之戰(zhàn)袁軍大敗,甄氏被曹操俘虜。此時,曹植和甄氏相遇,他們互生情愫彼此傾慕,但同時哥哥曹丕也喜歡甄宓。后來曹操將她嫁給了曹丕,曹植由此積郁成疾。
公元229年,曹丕登上帝位,甄宓為甄后。后來,曹丕寵愛郭氏女而冷落甄宓,郭氏女為上位設計陷害甄宓,甄宓因此被曹丕賜死。甄宓去世后,曹丕將她的金縷玉帶枕送給曹植,曹植睹物思人、心痛不已。昔日想念之人已經(jīng)煙消云散,他滿懷凄楚地走在回自己封地的路上,后寫下著名的辭賦名篇——《洛神賦》。
《洛神賦》原文: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辭曰:
余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越轘轅,經(jīng)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末察,仰以殊觀,睹一麗人,于巖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爾有覿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艷也!”御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所見,無乃日乎?其狀若何?臣愿聞之?!?/p>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秾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zhì)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聯(lián)娟。丹唇外朗,皓齒內(nèi)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quán)。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tài),媚于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
于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壤皓腕于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愿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習禮而明詩??弓偅弁醯埽菀院陀栀?,指潛淵而為期。執(zhí)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于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踐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
爾乃眾靈雜遢,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揚輕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zhuǎn)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風,川后靜波。馮夷鳴鼓,女媧清歌。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六龍儼其齊首,載云車之容裔,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wèi)。
于是越北沚。過南岡,紆素領,回清陽,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沽_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xiāng)。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雖潛處于太陽,長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冀靈體之復形,御輕舟而上溯。浮長川而忘返,思綿綿督。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顧愷之為愛打動傾力改編
顧愷之
100多年后的某一天,畫家顧愷之偶然讀到友人送來的曹植寫的《洛神賦》,被曹植與洛神的愛情故事所打動。顧愷之在詩文、辭賦上也頗有造詣,遂以其豐富的想像力和藝術才能對這件文學作品進行再創(chuàng)造,畫下了《洛神賦圖》。
作為第一幅改編自文學作品的畫作,《洛神賦圖》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致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
第一段
畫卷從右端開始,第一段描繪了黃昏時分,曹植率領眾隨從由京城返回封地,經(jīng)過洛水之濱時停駐休息。
在平靜的水面上,風姿絕世、含情脈脈的洛神衣帶飄逸、動態(tài)從容,凌波而來。柳岸邊,曹植身體微微前傾,伸出雙手擋住眾隨從。隨從們目光呆滯,而曹植目光灼灼地注視著前方水面上美麗的洛神。
畫家巧妙地通過這一瞬間動作,不僅形象而生動地表現(xiàn)出曹植見到洛神的驚喜之情,而且將曹植被洛神的絕世之美所深深吸引的內(nèi)心活動表現(xiàn)的極為生動。
曹植解玉佩相贈表達對洛神的深切愛慕,洛神指潛淵為期,曹植又怕受騙,心情矛盾。于是便斂容定神,守之以禮,二人情意纏綿。
洛神在告知諸神此事后,開心地與她們嬉戲。洛神在空中、山間、水中若隱若現(xiàn),舒袖歌舞。畫家通過描繪女神與眾神仙的歡樂、嬉戲的熱鬧場景,為洛神與曹植即將分離做了鋪墊,襯托出女神無奈和矛盾的內(nèi)心狀態(tài)。
第二段
第二段描繪了人神殊途,不得不含恨別離時的情景,這是故事情節(jié)的高潮。畫家大力描繪洛神離去時的陣容,場面宏大激揚,熱鬧非凡。
六龍駕駛著云車,洛神乘云車向遠方駛?cè)?,鯨航從水底涌起圍繞著車的左右。六龍、文魚及鯨的描繪細致,動態(tài)生動奔放。云車、云氣都在天空中作飛馳狀,離別場面熱鬧異常、如醉如癡。
在岸邊,曹植在眾隨從的扶持下,目送著洛神漸漸遠去,眼神中傾訴著無盡的悲傷與無奈。洛神不停的回頭望著岸上的曹植,眼神中流露出不舍與依戀。隨著二者距離越來越遠,襯托出曹植與洛神心中無奈分別的苦痛,使畫面中無法相守的悲傷氣氛更加濃烈。
第三段
最后一部分描繪了就駕啟程。表現(xiàn)洛神離去后,曹植對她的深切追憶與思念。
畫中的蠟燭表示“通宵不眠”
曹植乘輕舟溯流而上追趕云車,希望再次見到洛神的倩影。但是無奈人神相隔,早己尋覓不到洛神的蹤影。思念與悲傷之情不能自已,以至于徹夜難眠,在洛水邊等待到天明,流連忘返的場景。直到隨從們驅(qū)車上路,曹植仍然不斷回頭張望,最后懷著不舍和無奈的心情,踏上返回封地的歸途。
曹植的無限悵惘之情生動地呈現(xiàn)在畫卷上,使觀者被洛神與曹植間的真摯感情所感染。
▲宋摹本 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局部
綜觀整幅繪畫,畫者在忠于原著的基礎上,充分調(diào)動了自身的想象力與繪畫本身的特性。
文本輸入的、交織在豐沛的自然界、人界和仙界中的信息,在繪畫里輸出為大量的意象,密集的形象,三界之間關聯(lián)的展示,人神之間感情的傳遞;文本輸入的視覺、聽覺效果,在繪畫內(nèi)通過顏色、技法、對空間的布置來達到;文本中虛幻的比擬,落實為了繪畫中真實的景物,儉省的文字,在繪畫中不得不面面俱到為真實存在的細節(jié),如此一來更是大大加重了繪畫中對山水自然的描摹。
▲宋摹本 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局部
人物畫進入審美階段的代表作
魏晉南北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段戰(zhàn)亂頻繁,復雜多變而又分裂的時期。政治的不穩(wěn)定、時局的混亂動蕩,雖帶來了經(jīng)濟的普遍衰退,卻反而前所未有的豐富了文化的內(nèi)容和內(nèi)涵。尤其人物畫在這樣的背景下也依托于文學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快速的發(fā)展。
早在秦漢時期,由于儒家思想一統(tǒng)天下,人物畫必然被統(tǒng)治者當作宣傳政教的工具。
到了魏晉時期,儒家思想依然作為統(tǒng)治者專制工具而存在。但社會的衰微、國家的解體、人之生命的朝不保夕,使得作為統(tǒng)治思想和社會膠合劑的儒家觀念逐漸喪失其作用而趨中衰。彼時,一大批文人士大夫包括顧愷之在內(nèi),創(chuàng)作了大量表現(xiàn)道家觀念的玄學作品,人物畫也因此進入到了審美的高級階段。在《洛神賦圖》中充分的體現(xiàn)了這一點。
▲宋摹本 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局部
可惜的是,原《洛神賦圖》卷早已失傳,現(xiàn)傳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二件)、遼寧省博物館和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故宮博物院的兩件人物形象基本相似,只不過景物有一繁一簡之分。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宋人摹本)
27.1×572.8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責任編輯:子曰
圖片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