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貝利尼、丁托列托、小勃魯蓋爾、
弗拉戈納爾、魯本斯、布歇、拉圖爾、
大衛(wèi)、安格爾、德拉克洛瓦、戈雅、
籍里柯、透納、庫爾貝、米勒、柯羅、
馬奈、莫奈、雷諾阿、塞尚、
梵高、莫迪利亞尼、畢加索、
莫蘭迪、夏加爾、沃霍爾………
一場關乎大美的藝術分享,
一場風格迥異的激情碰撞,
從一花一草到栩栩如生的人物,
大師用他們流暢的線條,
勾勒出一幅幅完美的意境。
各具雅趣的風格特點,
造就了一幅幅傳世珍寶。
大展精選了東京富士美術館30多年來收藏中的精華,共計60件大師原作,從文藝復興直至后現代主義,西方美術500年歷史上的各主要流派均得以呈現。其中包括文藝復興、巴洛克與洛可可、寫實主義與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印象主義與后印象主義、現代主義與后現代主義。
展覽以“人性和個性的覺醒”、“奢華和情感的統(tǒng)一”、“理性和浪漫的追尋”、“現實和光色的融繪”、“理念和思維的革新”幾個部分詮釋了西方藝術曲折迂回的發(fā)展歷程,引導觀眾透過藝術家的筆觸,更深入地探索西方繪畫的奧秘。
文藝復興
15-17世紀,意大利的文藝復興真正地讓人類走向宇宙的中心,也打開了通往近代的大門。曾經古板的宗教主題開始變的更加世俗化,原來神與人在藝術的范疇里可以如此接近。
比如,達·芬奇筆下的圣母猶如貴婦,莊重典雅;拉斐爾筆下的圣母宛如溫柔大方的母親;文藝復興晚期威尼斯畫派鼻祖貝利尼的人物肖像更加寫實傳神。
《行政長官的肖像》
■喬凡尼 · 貝利尼
在文藝復興時期,確立了人文主義思想體系,提倡人性和個性解放,在追溯古希臘古羅馬藝術精神的旗幟下,創(chuàng)造了最符合現實人性的嶄新藝術。威尼斯畫派是文藝復興發(fā)展的重要支脈,此次展覽中,《行政長官的肖像》就出自為意大利文藝復興威尼斯畫派創(chuàng)始人喬凡尼 · 貝利尼之手。作品創(chuàng)作于1507年左右所作,透露出主人公作為威尼斯高級行政長官的威嚴。
巴洛克藝術
巴洛克藝術的萌芽產生于16世紀末的意大利,鼎盛在17世紀。巴洛克,本意是指畸形的珍珠,專指珠寶表面的不規(guī)則感——當時的人們認為巴洛克是一種墮落的藝術。
相對于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巴洛克藝術風格更夸張,浪漫華麗,戲劇沖突感極強,主題來源于神話和宗教。在天主教會的推動下,這種風格在17世紀的建筑、繪畫和雕塑等各個藝術門類中都有所體現。繪畫方面,魯本斯把巴洛克藝術風格發(fā)揮到了極致。
《君士坦丁的婚禮》
■魯本斯
17、18世紀的歐洲受到啟蒙運動的影響,藝術呈現出多姿多彩的面貌。巴洛克、洛可可、寫實主義、古典主義等各種風格相互交織,并行發(fā)展。魯本斯、哈爾斯、布歇、夏爾丹等都是在此時期內極具代表性的藝術大師,他們的作品也均亮相于此次展覽。
展廳中有幅《君士坦丁的婚姻》,雖是魯本斯作品的草稿部分,但我們也能從畫面中看出巴洛克極強的裝飾性。
荷蘭風俗畫派
在17世紀經濟繁榮的背景下,藝術也迎來了其黃金時代。當時也是受到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影響,荷蘭地區(qū)的風俗繪畫開始進入大眾的視野。
《雪中狩獵》
■小彼得·勃魯蓋爾
16世紀大畫家老彼得·勃魯蓋爾的兒子,以父親作品為藍本創(chuàng)作了《雪中狩獵》,細膩寫實的描寫力,展現了17世紀弗蘭德斯地區(qū)農民的生活場景。
古典主義
17世紀的法國古典主義畫家十分推崇古代希臘羅馬,題材大多也是來自圣經和神話故事,一般不會表現現實生活場景。而且作品的規(guī)模較大,強調一種宏大的氣魄,所以古典主義繪畫最終所追求的是理性美。
《溪水樹林風景》
■ 克勞德·洛蘭
《溪水樹林風景》描繪的是古希臘神話普賽克與丘比特的故事,以羅馬近郊田野的風景為基礎,無論是風景中的樹木、溪流,還是人物,都體現了他的獨特寫實之處。
新古典主義
18世紀到19世紀初,法國社會劇烈動蕩后,催生出強調理性與和諧的新古典主義,他們從古典美中得到一種簡練而單純的風格,力求作品嚴謹典雅,崇高無暇。雅克-路易·大衛(wèi)作為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畫風嚴謹,技法精工。
《拿破侖越過圣貝爾納山》
■雅克-路易·大衛(wèi)
《拿破侖越過圣貝爾納山》是其最廣為人知的描繪拿破侖的作品之一。
浪漫主義
隨著藝術家們對道德和固定價值觀的轉變,浪漫主義繪畫潮流以顯露感性和自由精神為目的登場。本次展覽將呈現浪漫主義繪畫代表人物安格爾、德拉克洛瓦、戈雅、透納等大師的作品。
《暴風雨來臨前的海景》
■透納
透納以善于描繪光與空氣的微妙關系而聞名于世,尤其對水氣彌漫的掌握有獨到之處。他在藝術史上的特殊貢獻是把風景畫與歷史畫、肖像畫擺到了同等的地位。透納晚年尤其自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起即致力于繪畫形式與色彩的探索,人們從他后期那些大膽的習作中找到了印象主義和現代抽象繪畫的發(fā)端。
印象派
19世紀中葉,一批畫家真正走出畫室。他們直接居住在巴黎郊外楓丹白露森林的巴比松小鎮(zhèn)進行創(chuàng)作,這里顯得格外安靜、祥和。此時追求高貴典雅的新古典主義以及不切實際的浪漫主義都顯得與時代生活相背離。人物、樹木、池塘、草地、動物,這才是他們筆下的對象,給人一種真實生動的感受。
巴比松畫派開拓了一個領域和創(chuàng)作方法,后面的印象派大受啟發(fā)。從1874年莫奈和印象派的一幫畫家們在巴黎舉行第一次畫展開始,直到1886年,他們共舉辦了8次聯合畫展。這對法國當時官方的藝術沙龍展造成猛烈的震撼。有了巴比松在前,“莫奈”們更加注重描繪自然界,追求光影效果,夸張短小的筆觸,迅速地捕捉瞬間的印象,來呈現畫面的生動感。
晚年的莫奈開始了《睡蓮》系列的創(chuàng)作,展廳中這幅是他68歲的作品。他曾說:“睡蓮可以讓我體會到無限的感受,構成宇宙的諸多要素,以及在我們眼前變化不息的宇宙,仿佛化為了一個小宇宙,存于睡蓮中。”
《睡蓮》
■莫奈
《紅衣女子》
■雷諾阿
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來,立體主義、野獸主義、超現實主義、形而上畫派、巴黎畫派等各種現代主義繪畫潮流跌宕起伏,世界藝術千姿百態(tài)。畢加索、萊熱、馬爾凱、弗拉曼克、馬格利特、米羅、契里柯、莫蘭迪、莫迪利亞尼、夏加爾等知名藝術家的作品將匯聚于此次展覽。
20世紀50年代,西方藝術處于現代藝術和后現代藝術的分水嶺,誕生了抽象表現主義、波普藝術、極少主義等諸多新興藝術形式,藝術世界的領域被進一步拓寬。
■塞尚《奧維爾的環(huán)路》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