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質教育的今天,農村“留守學生”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群體,它們正處于青春期,有其獨特身心發(fā)展特點及其規(guī)律,在人生的黃金階段所形成的認知、習慣、世界觀及人生價值觀等對他們今后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而現(xiàn)在中國農村80%的學校以“留守學生” 為主,所以他們的身心健康的教育及培養(yǎng)值得我們廣大農村教育工作者的共同關注。
一、 健康及心理健康的內涵。
要關注“留守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及培養(yǎng),我們首先要了解健康及心理健康的內涵。因為健康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本條件之一,是人類能夠實現(xiàn)自身乃至整個社會發(fā)展與進步的重要保證。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早在20世紀三十年代,美國健康教育專家鮑爾和霍爾就提出:“健康 是人們在身體、心理和精神方面都自覺良好、精力充沛的一種狀態(tài)” 。1974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指出:“健康是指一種身體的、心理的以及社會適應的健全的狀態(tài),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現(xiàn)象” 。
1946年第三屆國際心理衛(wèi)生大會將心理健康定義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請感上與他人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的心境發(fā)展到最佳狀態(tài)” 。本次大會還明確指出心理健康的標志是:(1)身體、智力、情緒十分調和;(2)適應環(huán)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職業(yè)中,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過有效率的生活。
那么,目前農村“留守學生”身心健康現(xiàn)狀是怎樣的呢?
二、廣大農村“留守學生”身心健康現(xiàn)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的發(fā)展和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以及農村產業(yè)結構調整的加快,農民外出務工增多,去外地經商現(xiàn)象又十分普遍。許多兒童因種種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監(jiān)護人照看,使孩子面臨無人監(jiān)管的“真空”狀態(tài),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特殊群體 ——“留守兒童”隊伍?!吧钌先鄙僬樟?,思想上缺少正確引導,學習上缺少輔導,心理上缺少疏導,行為上缺少教育”, 監(jiān)管教育嚴重缺失,一些學生養(yǎng)成了許多不良習氣,甚至發(fā)生惡性事件。“留守學生”現(xiàn)象的存在及少數(shù)“留守學生”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為學校德育工作及廣大農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課題和難題 ,“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身心健康的教育及培養(yǎng)是擺在我們廣大農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
為此,我對團風縣幾所鄉(xiāng)鎮(zhèn)中學九年級 1450 名學生進行了調查發(fā)現(xiàn),父母都在外打工的占年級的 49% ,父母只有一人在外打工的占 28% 。作為一名一線教育工作者,在與留守兒童的長期交往中,我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身心健康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現(xiàn)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養(yǎng)教育為主,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父母關愛缺乏,心理健康失衡。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遇到不當行為的表現(xiàn)得不到有效制止,極大地影響了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致使不少“留守兒童”軟弱無助,自卑自閉、寂寞空虛、逆反心理嚴重。孤僻敏感,愛發(fā)脾氣,情緒異常,難于溝通。對老師同學甚至家人產生隔閡,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人格扭曲隱患。而且隨著父母外出時間長短而發(fā)生變化,一般顯示為時間越長,性格變化越快,且年齡越小,變化越大。
2、“留守兒童”由于缺乏家長的教育和管理,沒有形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飲食習慣及學習習慣。在學校住宿時,我們發(fā)現(xiàn)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經常不洗臉、不洗澡、不講衛(wèi)生、吃飯不按時、作息不按時、生活不規(guī)律、營養(yǎng)不良、抵抗疾病能力弱、自主學習能力差、學習自信心不足及學習成績差等情況,嚴重地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
3、通過調查,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孩子的生活環(huán)境有很大的決定因素。他們與年邁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這些老人年齡普遍偏大,文盲的比例較高,在學習上無法給留守兒童切實有效的幫助指導,與留守兒童的思想觀念差異也較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加之他們還要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的學習。由于缺乏監(jiān)管或監(jiān)管方法不當,相當部分“留守兒童”在學校反映出學習缺乏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和吃苦精神,厭學情緒日趨嚴重,嚴重者發(fā)展到經常曠課、逃學。
4、根據(jù)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及青少年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少年兒童處于身心發(fā)展的轉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長發(fā)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這時候的 “留守兒童”一旦失去或脫離家長適當?shù)募s束與科學引導,極易受到不良誘惑與影響,很多少年兒童由于無人管理或管理不當而與社會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養(yǎng)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同時他們遇到突發(fā)事件時自救能力極差,傷亡事故也極易發(fā)生,甚至成為不法分子的侵犯對象,很容易遭受傷害。
鑒于目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xiàn)狀,那么,我們該如何去實施有效的身心健康教育及培養(yǎng)手段使其健康快樂的成長呢?
三、團風縣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的教育及其培養(yǎng)機制。
其一、建立農村“留守兒童”愛心驛站,用關愛溫暖留守兒童的心。
斯霞老師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薄皭邸笔呛⒆咏】党砷L的重要保證,而留守兒童由于長期缺乏父母之愛,得到的是父母回家以后由于愧疚感而采取的所謂的“補償”——畸形的溺愛,代替了親情之間的那種體貼入微而又嚴格管教的正常關愛。學校作為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教師就應該積極、主動的與他們進行溝通、交流,分享他們的喜與樂,分擔他們的憂與愁,教師要擔當起“朋友”和“父母”的角色,成為他們感情的寄托和依靠,隨時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和心理動向,并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努力為他們營造近似完整結構家庭的心理氛圍和教育環(huán)境。多給他們一點愛心,多給他們一絲微笑,多給他們一句贊揚和問候,用自己寬廣的胸懷去接納他們,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子女一樣去對待,讓他們感受到父母般的溫暖,使家庭教育的不足得到彌補。
我們團風縣每個愛心驛站有很多在職教師,他們充當“愛心媽媽”和“愛心叔叔”,釆用“一”幫“一”結對子,利用節(jié)假日把“留守兒童”帶回家,耐心教育,細心培養(yǎng),很多典型事例不但涌現(xiàn)。他們在溝通的內容上,不能只談生活,而是全面了解其心理、身體、學習等方面的綜合情況,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在溝通方式上,除了談話、課間聊天外,還可以用書信、日記等方式進行,讓他們暢所欲言,努力縮小他們彼此心靈上的距離。
其二、完善家長學校,構建家校共管平臺。
我們團風縣每個鄉(xiāng)鎮(zhèn)學校都有家長學校,利用節(jié)假日對家長進行培訓開會學習,利用寒暑假開設短訓班,輪流培訓每位家長,構建家校共同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平臺,培訓內容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內容:
1 、教育家長要轉變觀念,切實負擔起責任,破除“只要給孩子留下更多的錢,讓孩子有接受更高教育的機會,就是對孩子負責”的思想;樹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發(fā)展,需要家長的精心呵護和全面關懷”的理念。
2 、教育有條件的父母,應該把孩子接到身邊,讓其在打工地接受義務教育,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條件。一時無法把孩子接到身邊的,要認真從孩子成長需求的角度出發(fā),尋找和確立孩子的監(jiān)護人,細致地落實孩子的被監(jiān)護權。平時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并盡量多地與孩子聯(lián)系,創(chuàng)造更多的時間與機會與孩子溝通、交流,在情感上多給孩子慰藉。
3 、教育父母要掌握較科學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溺愛或過分嚴格。孩子取得好的成績,做了好事,應予以適當精神鼓勵,若是犯了錯,教育父母決不能簡單行事,動不動就一頓暴打、臭罵,不讓孩子論理。這種粗野、蠻橫的方式,讓孩子口服心不服,起不到教育的任何效果,甚至形成逆反心理讓孩子心里演變?yōu)槌鸷?、冷漠的情緒與你作對。這樣,長此以往,影響了孩子與監(jiān)護人之間的相互溝通,對孩子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甚至導致心理疾病的發(fā)生。再有就是對孩子監(jiān)護不力,一種監(jiān)護器式的方式,孩子犯了錯誤,怕傷孩子感情,輕描淡寫說兩句完事,長此以往慫恿孩子的壞毛病,最后無法管教,誤入歧途。這兩種形式都是教育方法的不全面,教育孩子父母要多分析、引導、溝通,從思想道理上進行教育,應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既堵又疏,才能水到渠成。
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在學校、家庭雙管齊下,才能促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對留守兒童的身心教育,尤其是對問題留守兒童的身心教育,不能僅僅依靠學校,依靠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家庭的互補作用,防止出現(xiàn)教育的真空地帶,切實鞏固教育的成果。因此,要實現(xiàn)家?;?,家校共管,一是要提高孩子托付人的認識,保持與學校教育的高度一致,雙管齊下,讓孩子在家、在校一個樣,人前人后一個樣。二是要保持家校聯(lián)系暢通,及時將孩子的表現(xiàn)相互告知,對癥下藥,精心營造一種良好的教育氛圍。三是要發(fā)揮父母的親情教育,鼓勵他們多與孩子聯(lián)系,溝通,加強正面教育,溫暖孩子的心靈,讓他們以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
如我們團風縣很多中心學校利用多媒體,力盡讓每位“留守兒童”每月與在外父母一次視頻機會,讓他們多與孩子聯(lián)系,溝通,教育效果非常好。
其三、建立農村青少年活動中心,豐富兒童生活,培養(yǎng)健康的興趣。
我們團風縣各鄉(xiāng)鎮(zhèn)中心學校積極籌措資金,建立農村青少年活動中心,為豐富兒童生活,培養(yǎng)健康的興趣構建新的平臺。
在但店鎮(zhèn)青少年活動中心,通過調查接觸我們發(fā)現(xiàn),有很大一部分留守學生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喜歡獨來獨往,我行我素,探究原因,是因為他們已習慣了這種孤獨的生活,適應了這種生活方式,長期下去,不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容易養(yǎng)成一種孤僻、自卑的性格,所以,活動中心組織留守學生開展一至二次安全與法制教育講座,增強他們安全意識與法制觀念;以班級為單位,舉辦“關愛留守學生獻真情”等主題班會;將非留守生與留守生結成對子,進行“一幫一”“手拉手”互助活動;由班主任帶領學生,為留守學生過集體生日等,積極幫助他們,使他們自覺改正不良嗜好,自覺抵制不良誘惑,消除他們的孤單、悲觀的陰影,讓他們領悟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和關愛之情,使他們愉快地生活、安定學習。
為此,我們輔導老師還積極鼓勵留守學生當“家”做“主”,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潛能,廣大教師像掏金工人一樣敏銳地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有價值的寶藏,通過正面激勵,使他們體驗到受到愛撫和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感,從而迸發(fā)出改正錯誤、奮發(fā)向上的決心和力量?!傲羰貎和?nbsp;因特殊的環(huán)境,很大程度上,他們缺乏父愛、母愛, 心理不完善、感情脆弱,再加上青少年兒童的好奇心,在愛好和興趣方面各有所為。因此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培養(yǎng)健康的愛好和興趣尤為重要。同時這也是監(jiān)護人和 “留守兒童” 進行思想溝通和培養(yǎng)感情的有利機會,并彌補“留守兒童”空虛心理,起到了鍛煉身體、陶冶情操,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德和遠大志向的效果。
此外,各鄉(xiāng)鎮(zhèn)學校還利用多種方式教育指導“ 留守兒童 ” 慎重交友;學會自我關愛;利用正確教育方法,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留守兒童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這種特殊的監(jiān)管環(huán)境 ,他們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會陋習。所以,我們要引導他們慎重交友,以防孩子與有惡習和品德敗壞的人交朋友,被引誘變壞。特別是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文化的泛濫,對孩子的影響特別大,如我校前年有位留守女生上網(wǎng),把鄂城的一位男孩都引來了,這位男孩為會見網(wǎng)友,竟從家偷了五千多元錢出來,幸好學校及時發(fā)現(xiàn),與他家里聯(lián)系,才避免了一些事情的發(fā)生。又如我校另一位剛初中畢業(yè)的男孩潘某,父母在他讀小學的時就外出打工,缺乏正確的家庭管教,進入初中就偷扒,與社會上的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結伴而樂,不思學習,不聽老師的教育和勸告,結果一次深夜偷偷地跑出校園,帶人騎摩托車偷東西,與貨車相撞,一死兩傷。同樣的事例在留守少年較多的學校不勝枚舉??梢?,關心孩子,孩子的交友我們不能忽視,要幫助引導孩子慎重交友,為了孩子,使之健康快樂成長。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是與家庭學校社會的關心、愛護與牽引密不可分的,但學生們絕不能反之成為被動的受教育者,成為家庭社會教育的執(zhí)行者,他們是成長的主體,是教育的主體,他們應該參與教育的全過程?!盁釔凵?、尊重生命、保護自己不受傷害”,這才是以人為本教育的基本要義,也是家庭和社會教育的重要內容。現(xiàn)代社會賦予父母教育與監(jiān)護未成年子女的神圣職責。除了學校與社會教育外,為人父母者在給孩子遮風擋雨的同時,更必須教孩子掌握最基本的預防意外,遠離危險的知識與具體方法。這樣的自我保護教育,尤其“留守兒童”從小就得是在家庭、學校、社會中學習的最基本的內容。
我們對孩子教育時釆用了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的原則。對性格不同、脾氣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多做換位思考、多想想,讓孩子體會到父母不在身邊的親情和溫暖;讓他們知道,父母的辛勞,都是為了他們能更好地生活,接受更高的教育;讓他們真正從心里理解父母。只有這樣,孩子們心中的結才會自然解開,去接受來自學校、社會各方面的關愛與教育,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傲羰貎和钡纳硇慕】到逃捌渑囵B(yǎng)問題,是一個牽涉到家庭、學校、社會的系統(tǒng)工程,僅依靠任何一方的努力都是不夠的。所以我們大家要集中各種力量,形成合力,一起來重視和參與“留守兒童”的教育,促進“留守兒童”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凈化他們的心靈,讓他們都成為祖國最美麗而又最燦爛的花朵。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