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是當今首屈一指的投資大師。但他的投資智慧并非是在菩提樹下打坐頓悟而成的,而是從一個無知少年漸漸成長為如今的投資大師的。另一位投資大師費雪如此評論巴菲特,“每隔十年,他就進化一次”。 循著巴菲特的投資生涯,我們也能夠看到巴菲特投資思想的演進脈絡。
6歲的巴菲特,手中拿著最喜歡的玩具
金屬貨幣兌換器
巴菲特11歲開始選股票。他靠著小時候跟爺爺打零工、賣口香糖,撿高爾夫球轉(zhuǎn)來的100美金,以及從姐姐哪里借來15美金,花了114.75美金,買了3股城市服務公司的股票。跟普通的投資者一樣,小巴菲特也是一買就跌。她姐整天在旁邊說,“你看吧,又跌了!”終于股票回調(diào),漲到120美金,巴菲特趕緊解套。但之后股票開始飛速上漲,3個月后漲了一倍。第一次炒股,巴菲特賺了5美金。這就是巴菲特的第一次投資經(jīng)歷,跟我們也沒有什么不同,一買就跌,一賣就漲。
這之后,巴菲特決定遠離股市。他又開始賣報紙。14歲時,巴菲特就掙夠了當年納稅起征點。不過精明的巴菲特在自己的稅表里列上了自己騎自行車的折舊費用,這算是第一次合法避稅。股神早年間就流露出敏銳的商業(yè)感覺。
19歲,巴菲特上大學了,一般人也是在這個年齡,去了沃頓商學院,但他覺得上的課沒什么意思,就回家了。巴菲特決定自己看書,偶然的機會看到了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大家基本都聽過。巴菲特看到這本書,就像是突然偶然意外,掉到懸崖下面,撿到了一本武林秘籍。他的朋友說,“巴菲特看到這本書,就像找到了上帝所在”。巴菲特在1970年,跟格雷厄姆的通信時說,“在此之前,他一直是靠著腺體,而不是靠著大腦投資的”。也就是說,在遇見這本書之間,巴菲特的投資一直是“走腎不走心”,全憑頭腦一時沖動。
這本書幫助巴菲特打開了新世界,尤其是“安全邊際”的學說,在股票被低估的時候買入,等股票回歸價值后賣出。巴菲特把這種投資方法稱為“撿煙頭”。別人丟棄的煙頭,他撿起來,然后還能吸一兩口。嗯,還濕漉漉的,帶著口水的味道。巴菲特將這稱為“40美分買1美元的哲學”。
這可以看成是巴菲特的第1次進化。
后來,巴菲特去了哥倫比亞大學師從格雷厄姆,相處甚歡不敢說,但格雷厄姆至少是很欣賞巴菲特的,格雷厄姆開設的《證券分析課程》中為一個A 就給了巴菲特。這不像索羅斯。索羅斯一直自詡為哲學家,自稱師從大哲學家卡爾·波普。但后來有人問波普,你知道有個學生叫索羅斯么?波普說,完全沒印象?。?!巴菲特對格雷厄姆當然不用說了,從此成了格雷厄姆“一生推”。
從哥大畢業(yè)之后,巴菲特想進格雷厄姆的公司工作,但被拒絕了。之前想去哈佛也被拒絕了。為什么呢?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巴菲特其實是很羞澀的,尤其是年青的時候。后來上了卡耐基的課程好一點?,F(xiàn)在當然是,跟任何人都能談笑風生!
最終他的誠意還是打動了老師,他得以在格雷厄姆的公司里工作。但之后,巴菲特還是決定回家創(chuàng)業(yè)了。26歲的時候,他成立了一家合伙公司。接著在32歲的時候,巴菲特開始買入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1963年,33歲的時候成為最大股東。當然,你可理解為巴菲特炒股炒成了股東。但實際上巴菲特對企業(yè)的經(jīng)營也很有興趣。只有知道做企業(yè)是怎么回事,才能知道哪家公司好,巴菲特是這么說的,“因為我把自己當成是個企業(yè)經(jīng)營者,所以我成為更優(yōu)秀的投資人;因為我把自己當成是投資人,所以我成為更優(yōu)秀的企業(yè)經(jīng)營者。”當然,這也可能是看到別人經(jīng)營企業(yè)的水平實在太差,干脆搶過來,自己干!
到1964年,巴菲特的投資陷入了瓶頸期,一直陷在老師“價值投資”的框架里,撿煙頭,從市場上找垃圾股。但一旦股價上漲,這種股票也會越來越少。巴菲特需要突破這種框架,才能第2次進化。
1969年,39歲的巴菲特讀到了費舍的著作《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潤》,他從中受到啟發(fā),股票的投資不僅僅是一個價值投資的過程,還要考慮到公司的成長性,這家公司的產(chǎn)品和服務是否能在幾年內(nèi)大幅成長?當然,最終促成巴菲特進化的,還需要一個催化劑。那就是查理·芒格。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29歲的時候相識,并且變成了一生的好朋友,有著年輕時候一起拍大頭貼的友誼。芒格對巴菲特做了什么呢?查理·芒格在識別公司價值方面有著驚人的洞察力!正是他推動了巴菲特的轉(zhuǎn)變,巴菲特將這稱為從“大猩猩”進化到人類。其中一個重要的投資案例,是用2500萬美元收購了喜飴糖果公司。
這對巴菲特意義重大,他突破了老師的投資框架,不再只是從市場上尋找便宜貨,而是尋找真正有價值的企業(yè)進行投資,并且愿意付出成本。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只股票貴自有貴的道理。這樣,巴菲特將費舍和查理·芒格的杰出企業(yè)價值擴張理論結(jié)合,納入自己的投資哲學,形成了自己的投資風格。
這是巴菲特的第2次進化。
1990年至今,是巴菲特的投資的第3個階段,我們可以稱為后期巴菲特。這一段時間,他的投資藝術(shù)日臻成熟,但巴菲特仍然在時時精華。這一進化一直持續(xù)到現(xiàn)在,這就是費雪所說的,每個十年,巴菲特就進化一次。
實際上這也是巴菲特財富的真正爆發(fā)期,巴菲特99%的財富都是50歲以后賺到的。杜甫有句詩:“庾信文章老更成”。杜甫是在說庾信,其實也是在說自己。其實巴菲特也像是杜甫,而不是李白。杜甫的詩可以找到明顯的演進過程,而李白是找不到的,幾乎一出道就驚為天人。這也是為什么大家都喜歡學巴菲特的原因,因為別人可能學不來。
此時的巴菲特手握上百億的資金,再去撿那些便宜貨,就有點太不合適了。他做什么呢?更多的是并購。將企業(yè)從有限的內(nèi)生性增長,變成外延式增長,近二十年,巴菲特有著十分亮眼的并購成績單。其中重要的就是收購保險公司GECIO 。保險公司的資金一把都是長期投資,不像銀行的錢,過了一年半載就取出來。這也就是為什么好多機構(gòu)都眼饞保險牌照,這也就是為什么姚老板能多次做門口的野蠻人。
關(guān)于巴菲特并購投資的秘密
點擊圖片查看:“巴菲特的暗黑成長史”
除了并購,在投資上,巴菲特也一直在進化。晚期的巴菲特不僅玩跨國投資,2006年以40億美元購買以色列伊斯卡爾金屬制品公司80%的股份;還做衍生品投資,一般認為,像巴菲特這樣穩(wěn)健的投資者怎么會玩衍生品呢?然而,巴菲特涉足的衍生品領(lǐng)包石油期貨,外匯,歐元垃圾債,還有固定的套利,其中就有CDS。
我們一直因為巴菲特拒投微軟,而把他看成一個不知變通的頑固派。但實際上反例也有很多。從巴菲特的投資路徑來看,他一直一個持續(xù)學習者,用今天流行的話說,這叫“自我迭代”。只有不斷的學習,從不同的領(lǐng)域獲得啟發(fā),“轉(zhuǎn)益多師”,才能真正成為大師。
我們看到巴菲特投資思想的來源十分復雜,其中至少有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理論,芒格的聚焦高品質(zhì)企業(yè)和格柵理論,彭博的“消費獨占”理論,而那句“我寧要模糊的正確,也不要精確的錯誤”,其實來自于經(jīng)濟學家凱恩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