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家長嗎?是!就點標題下方藍色的 家長慧 三字,然后點關注,您就可以享受到我們?yōu)槟峁┑淖钚陆逃徒】档刃畔ⅰ?/span>
之前,在微博上有一則新聞引起了眾多網(wǎng)友的熱議。
視頻中,一女子在路邊“教育”女兒,用自行車撞孩子,多次狂扇孩子的面部,網(wǎng)友直呼:“這不是親媽吧。”
而女孩遭到母親的打罵并不是偶爾的行為,而是長達三年。她對女兒的“教育”除了毆打,還會用掃帚、鞋、牙簽施加暴力。而這位媽媽給出的理由是孩子常做錯事,生活壓力大,對前夫的怨恨等。
這位媽媽在打孩子的時候,大部分是因為發(fā)泄情緒。把自己的壓力,與前夫的感情問題,通通發(fā)泄到了孩子身上,孩子只是她的出氣筒。
與這樣的媽媽生活在一起,女孩怎么能正常的成長?孩子身上的傷可以好,心里的疤卻永遠存在。
生了孩子的父母不一定能成為父母。如果遇到這樣的父母,法律的意義就出現(xiàn)了。
剛剛提審的“家庭教育法草案” 有一條: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怎么做父親》一書中說:“懲罰是一種非常沒有效果的管教方式,常常會讓孩子的行為朝著與我們預期相反的方向發(fā)展。許多父母使用懲罰,是因為沒有人教給他們更好的管教方法?!?/span>
管教不等于打罵,以前的棍棒教育該被摒棄了,好的教育沒有暴力、沒有吼叫。
經(jīng)常遭受父母打罵的小孩,
更容易自卑敏感
陳喬恩在一次采訪中,談起自己童年時經(jīng)常受到媽媽的打罵就開始痛哭。
一次晚上回家,因為超過媽媽限定的時間,媽媽就躲在門后,拿著掃帚。陳喬恩一進屋就開始一頓打,陳喬恩卻一聲都不出。
媽媽覺得打得深,女兒才記得住。但女兒的內心已悄悄的產(chǎn)生了變化。
即使陳喬恩都已經(jīng)長大成人,談到媽媽的時候,還會緊張,還會經(jīng)常有媽媽將要打她的感覺。
小時候媽媽對她的要求就是要好好上學,成績好。家里的教育就是棍棒教育。她上到高中的時候還沒有牽過媽媽的手。
她從小就很敏感,更缺乏安全感。她說:“在媽媽那里沒有愛,只有打?!?/span>
都說女兒是媽媽貼心的小棉襖,但小棉襖更需要愛護。
合理科學的教育懲戒能促進對孩子的教育,但盲目的家庭暴力只會摧毀孩子的一生。
之前微博有一個報道,一名初三男生,被媽媽當眾扇巴掌后跳樓了。
這個男生在教室里與另外兩名同學玩撲克牌,班主任請家長到學校配合管教。
起初男生沉默不語的站在樓道里,一位女子徑直走來,步子越來越快,走到男孩面前,兩個連續(xù)的掌摑。面對媽媽當眾的責罰,他轉身一躍而下,那是五樓,他再也沒有醒來。
男孩不是承受不了巴掌的痛,痛的是他不被人尊重。在同學的目光下,媽媽扇在他臉上的巴掌,把他的自尊也扇在了地上,留給他的是無處掩藏的自卑和否定。
你給他尊重,他才會慢慢學會尊重,懂得尊重。
很多自卑敏感的人,我們都可以在他們的童年找到原因。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錯誤的教育方式,其后果在孩子長大后就會顯現(xiàn)出來。
經(jīng)常遭受父母打罵的小孩,
更容易有暴力傾向
之前看過一個《超級育兒師》的節(jié)目,兩歲半的姐姐天天打一歲歲多的弟弟,弟弟手里無論是什么東西都會搶過來,即便是弟弟的奶瓶也要搶。打弟弟更是常有的事,用腳踢,扇巴掌。
姐姐平時的生活,也是少不了打,不好好吃飯用衣架打手,把湯撒了用衣架打嘴,外婆在的時候外婆打,媽媽在的時候媽媽打。為了起到震懾的威力,媽媽甚至拿針扎姐姐。
無論孩子出現(xiàn)什么問題,打罵就是家里唯一的教育方式。家里每天充斥著打罵聲,哭喊聲。后來終于從媽媽那里得到了答案。
原來媽媽小的時候經(jīng)常受到自己父母的打罵。媽媽哭著訴說小時候犯了錯誤,她的媽媽要把她推到塘里淹死,她開始是抵抗的,后來自己都想走進去了。
這位媽媽小時候長期遭受父母的打罵,這種深刻的印象一直伴隨著她長大。當她有了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她變成了自己母親的樣子。
長期遭受父母打罵的孩子,他們很可能會暴力的對待自己的孩子,暴力的對待自己的父母,或者會以暴力的行為對待陌生人。
因為他們從小學到的就是用暴力解決問題。
《Newsday》曾有報道:青春期的孩子可能會因為父母朝他們扔東西、身體推搡或者攻擊性的言語,就是以強烈的方式反擊。明顯的證據(jù)表明:孩子對父母實施暴力,正是小時候從父母那里學來的。
孩子的問題,不會無緣無故的出現(xiàn),也不會無緣無故的消失。
《原生家庭:如何修正性格缺陷》一書中有說:不健康的原生家庭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環(huán)追尾,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
在《金星秀》里,寧靜曾說自己的爸爸手太蠻了,小時候經(jīng)常挨揍,所以她特沒譜,特別會打架,吵架時經(jīng)常不知道自己怎么就把人打了。
孩子犯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知道如何應對孩子的錯誤。教育孩子本來就不是簡單的事,為人父母不用智慧,只用拳頭是不會讓孩子健康成長的。
1.不要用責備代替關心,否則孩子受到的只會是傷害
前幾天有一個新聞報道,爸爸騎電瓶車孩子坐在后座,由于爸爸起步太快,孩子不慎跌落。孩子一路追趕爸爸,但爸爸一直前行渾然不知孩子不在車上。
好在后車司機一路狂按喇叭護送。當爸爸發(fā)現(xiàn)孩子后,第一反應竟是將孩子一腳踹倒在地。
這一路上孩子是多么的害怕和無助,此時的爸爸不應該給孩子一個擁抱嗎?
孩子摔倒了,見過很多家長會說:“讓你不聽話,摔倒了吧,我看摔的太輕,應該摔重點,讓你長長記性?!?/span>
孩子生病了,見過很多家長會說:“讓你不聽話,不穿衣服,感冒了吧,看你下次還聽不聽話!”
我們很容易就將關心的話說成責備的話,但是在孩子那里接收到的信息就只是責備,沒有關心。孩子的心靈更需要我們的呵護,心靈很脆弱,比身體更容易受傷。
2.接納并認識自己的情緒,父母控制住情緒才能幫助孩子
當孩子無理取鬧,撒潑打滾時,我們就會腎上腺激素升高,隨時可能爆發(fā)。
我們憤怒是正常的,不要有罪惡感。但要默默的告訴自己:這種憤怒自己可以控制。這樣我們才可以去幫助孩子改正錯誤。
蔡康永說他曾經(jīng)看到一篇訪問,受訪的是16位好萊塢頂級大導演。其中一個問題就是:“是不是生氣到在片場大摔東西,憤而走出片場?”
答案是只有一個導演說自己做過這樣的事。原來那些導演知道大發(fā)脾氣一點用都沒有,只會耽誤時間,影響自己和他人。
一個情緒失控的人無法做事,情緒失控的父母也沒有辦法幫助孩子。
3.不將孩子的問題放大,就事論事解決當前的問題
很多時候,當孩子出現(xiàn)問題了,我們的眼光就會放得很長很長,仿佛看到了孩子未來的樣子。
面對孩子學習磨磨蹭蹭,我們就立馬看見孩子成績落后,考不上大學,碌碌無為。一頓咆哮后,我們只是宣泄了自己內心的焦慮情緒。
而我們需要的就是面對孩子當下的問題,想辦法幫助孩子培養(yǎng)好習慣。
我們要做到不翻舊賬,也不預測未來,只看眼前事,教育眼前人。
《如何說 孩子才會聽 ,怎么聽 孩子才肯說》一書中說:“我們都是普通人,仍然有成長的空間和改變的潛力。和孩子一起生活,不僅需要我們耗費精力和體力,更需要我們付出愛心、智慧和恒久忍耐?!?/span>
每個使用暴力的家庭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可能是我們太易怒,孩子太調皮。但結果都是一樣的:孩子心中滿是傷痕。
被打罵的孩子,也許不會記得自己當初的錯誤,卻會一直記得那種被打罵的痛。
用愛包圍的孩子,心中會充滿愛。用暴力包圍的孩子,心中會充滿痛。
在養(yǎng)育孩子的路上,我們會有很多崩潰的時候,但那些都不是我們可以揚起手打罵孩子的理由。
點個在看,希望我們都明白:
用我們的智慧找到代替打罵的方式,是我們?yōu)槿烁改笐撟銮冶仨氉龅氖虑椤?/spa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