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新官上任,往往喜歡用對聯(lián)表達政愿。官署衙門貼對聯(lián),據(jù)說起于宋朝。到了明清兩代,大小衙門題聯(lián)之風大盛。許多官員將題聯(lián)作為雅事。因此,官署聯(lián)逐漸發(fā)展成為對聯(lián)的一種——又稱廨聯(lián)(“廨”,此指官署)。 南宋余介曾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在行署題了一副對聯(lián):“一柱擎天頭勢重;十年踏地腳跟牢?!北砻髯约阂_踏實地,治理好轄區(qū)的決心。晚清湖南巡撫趙慕毅自題撫署聯(lián)曰:“但愿民安如堵;何妨署冷若冰。”中國官場歷來崇尚“無訟”,孔子說:“必也使無訟乎!”。在儒家“無訟”說的影響下,往往把“息訟”作為安民之道。我到縣區(qū)工作不久,朋友送我一幅字“天道酬勤”,并附題一副桂林撫署聯(lián):“為政不在多言,須息息從省身克己而出;當官務持大體,思事事皆國計民生所關?!敝v了為官從政的原則,對仗工整,用詞貼切,不失為一副好聯(lián),對我頗有教益。我視為座右銘,至今仍懸掛床頭,用以自勉。
不少官吏,出身低微,一旦出任地方官后,尚能體會百姓疾苦。如北京慶元縣令呂月滄少時家貧,隨父顛沛流離,每每寄人籬下,受盡欺負,對下層貧民生活體會尤深。后來發(fā)憤讀書,功成名就,做了一縣之長。上任后他寫了一聯(lián)貼在大堂:“我也曾為冤枉痛入心來,敢糊涂忘了當日;汝不必逞機謀爭個勝去,看終究害著自家?!贝寺?lián)發(fā)自肺腑,用語樸實,但卻寓意深刻,足以自勉并警示后人。
盡管封建社會官場黑暗,但也有少數(shù)清官,為政廉潔,受到百姓愛戴,并名垂青史。康熙年間,江南提督張伯行自律甚嚴,口碑極佳。他在衙門前寫道:“一絲一粟,我之名節(jié);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益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粗讀此二聯(lián),置平仄、對偶、上下聯(lián)不重字等聯(lián)規(guī)于不顧,但細讀深思,卻又覺得瑯瑯上口,情真意切,十分難能可貴。因此,張伯行離任時,百姓空巷歡送,依依不舍。清代巡撫顏檢也曾題聯(lián)自警:“兩袖入清風,靜憶此生宦況;一庭來好月,朗同吾輩心期?!鄙下?lián)化用了明代清官于謙“兩袖清風朝天去”的詩句,一個“入”字,乃傳神之筆,且又暗喻廉潔之風已長駐己懷。下聯(lián)將皓月照滿庭院,來隱喻自己的清正之心,如同明月。此聯(lián)用典貼切,含義深長,至今讀來仍有警示作用。
當然,一部中國古代官史,幾乎是一部貪官史,這是封建制度使然。不少官吏撰寫對聯(lián),言不由衷。清嘉慶舉子陳文述中舉后外放江都做縣令,初到任上也曾題一聯(lián):“勤補拙,儉養(yǎng)廉,更無暇饋問迎送,來往賓朋須諒我;讓化凈,誠去偽,敬以告父兄耆老,教誨子弟各成人?!钡娛份d,陳文述完全是個偽君子,其做官為人剛好相反,遺臭萬年,令人嗤笑。
在封建官僚制度下,官僚集團始終信奉的原則只有一條:“富貴必因奸巧得,功名全仗鄧通(即金錢)成”,這是封建制度無法改變的普遍規(guī)律。相傳有個貪官為害鄉(xiāng)里,百姓甚為憎惡。年關將近,貪官在衙門上自題一聯(lián):“愛民若子;執(zhí)法如山?!卑傩湛春螅低翟谏舷侣?lián)各添一句,變成“愛民若子,金子銀子皆吾子;執(zhí)法如山,錢山靠山都是山?!被罨罟串嫵鲆桓背髳旱呢澒僮炷?。這盡管是個傳說,但卻表明了百姓的態(tài)度,可見公道自在人心。
(《閑話古代官署聯(lián)》王玉柱 有刪改)
河南南陽內鄉(xiāng)縣衙,又稱“菊潭古治”,是中國境內保存最完好的清代縣級官署衙門,它是封建社會縣級衙門的歷史標本,享有“龍頭在北京,龍尾在內鄉(xiāng)”的美譽。楹聯(lián)是內鄉(xiāng)縣衙的一大特色,一座內鄉(xiāng)衙,半部官文化,內鄉(xiāng)縣衙深邃悠遠。
報國當存清政志
為民可效廉明臣
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康熙十九年內鄉(xiāng)知縣高以永撰)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負民即負國,何忍負之
為政不在言多,須息息從省身克己而出
當官務持大體,思事事皆民生國計所關
不求當官稱能吏
愿共斯民做好人
一絲一粟,我之名節(jié)
?一厘一毫,民之膏脂
與百姓有緣,才來此地
期寸心無愧,不鄙斯民
忙里有余閑登山臨水觴詠
身外無長物布衣蔬食琴書
別笑我竹骨泥身許個愿試試
莫管你玉食錦衣燒柱香瞧瞧
附錄:對聯(lián)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析字聯(lián)”又是對聯(lián)中的一朵奇葩,變化無窮,妙趣橫生。
傳說,康熙聽說一位和尚很有學問,便請他來宮中下棋。康熙連輸三盤,出上聯(lián)試和尚:
山石巖下古木枯,此木為柴;此聯(lián)析“巖”、“枯”、“柴”三字而成,文字連貫。不料,和尚隨口而出:
白水泉邊女子好,少女更妙。
康熙一聽,和尚妙析“泉”、“好”、“妙”三字,對得無懈可擊,心中十分高興。
咸豐年間,有一位知府叫卜昌,他小有才氣,但傲氣十足。有一天,他來到一家學館,見兩個學童正在讀書,便想賣弄文墨,于是同兩學童對句。卜昌冷笑道:“兩火為炎,既然不是鹽醬之鹽,為何加水變淡?”一學童笑著對道:“兩土為圭,既然不是烏龜之龜,為何加卜成卦?”卜昌一聽罵他是烏龜,氣得滿臉通紅。另一學童見卜昌丑態(tài),也對道:“兩日為昌,既然不是娼妓之娼,為何加口便唱?”卜昌一聽氣壞了,可兩個學童對得文韻俱佳,也無可奈何。
北宋佛印和尚有一天去拜訪蘇東坡,大吹佛力廣大,佛法無邊。坐在一旁的蘇小妹便有意開他的玩笑:“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font>佛印一聽,也反戲她一聯(lián):“女卑為婢,女又可為奴?!?/font>蘇小妹和佛印的妙對,就是利用析字法巧拼“僧”、“佛”、“婢”、“奴”四字,互相戲謔,妙趣橫生。
唐伯虎才思敏捷,寫有一副膾炙人口的析字聯(lián):
十口心思,思國思君思社稷;
八目尚賞,賞風賞月賞秋香。
巧妙之處在于把“十口心”合成“思”字,“八目尚”合成“賞”字,而又串成一氣,文義通暢。
據(jù)說,有兩姓聯(lián)姻,男方姓潘,女方姓何,在舉行婚禮這天,一客人贈聯(lián)祝賀:
嫁得潘家郎,有水有田方有米;
娶來何家女,添人添口便添丁。
上聯(lián)以“水、田、米”合成“潘”字,下聯(lián)以“人、口、丁”合成何”字,既暗含雙方的姓氏,又反映了雙方的愿望,幽默詼諧之中增添了喜慶的氣氛。
西湖天竺頂有一座庵寺,叫“竺仙庵”,庵邊有個泉眼,泉水極其清冽。有兩個脫俗靜心修道的人,經常在庵中用泉水煮茶品嘗。有一聯(lián)懸于庵門:
品泉茶三口白水;
竺仙庵二個山人。
上聯(lián)“品”拆成“三口”,“泉”拆成“白水”;下聯(lián)“竺”拆成“二個”,“仙”拆成“山人”。把道士在庵中的情境寫得惟妙惟肖。
還有很多,例如:
妙人兒倪家少女;大言者諸葛一人。
凍雨灑窗,東二點,西三點;切瓜分客,橫七刀,豎八刀。
氷冷酒,一點、二點、三點;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
(舊寫冰字可以寫作氷字,故說一點;繁體萬字為草頭,故花為萬頭)
閑看門中木;思耕心上田。
鴻是江邊鳥;蠶為天下蟲。
踏破磊橋三塊石;分開出路兩重山。
解放前,三水縣的群眾寫了一副諷刺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工具——“公局”的對聯(lián):
八面威風,轉個彎私心一點;大橫尸樣,勾八去有口難言。
還有一副規(guī)勸抽大煙者的對聯(lián):
因火成煙,若不撇下終是苦;官舍為館,入能回首便成人。
自挽聯(lián)
清代知府楊榮緒為浙省最清廉之官,而開罪于上官,后以撤任抑郁而終,歿之前一夕,書自挽聯(lián)句云:
一死便成大自在;
他生須略減聰明。
死了才算解脫,來生不妨胡涂。此聯(lián)正話反說妙語嘲諷,抑塞不平之氣流淌筆端。愚昧之人平步青云,聰明之人蒙難罹禍,官場之是非顛倒如此。讀此聯(lián),令人于苦笑中感到絲絲悲哀。
清代名士俞樾30歲中進士,做了短期翰林院編修、湖南學政,因出題失謹被黜。此后即以著述授業(yè)為事。臨終,撰自挽聯(lián)曰:
生無補乎時,死無關乎數(shù),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卷書,流播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安安穩(wěn)穩(wěn),數(shù)半生卅多年事,放懷一笑,吾其歸乎!
俞樾平生著作等身,《春在堂全書》有250卷之多,回首一生足以自慰,故曰“是亦足矣”?!把霾焕⒂谔欤┎烩粲谌恕?,用《孟子》語,言其一生磊落光明,告別人間自可“放懷一笑”?!拔崞錃w乎”,何等從容灑脫!然讀此聯(lián),終覺作者頗為自詡,“生無補乎時,死無關乎數(shù)”一說,只能看作調侃之語了。
昆明大觀樓著名長聯(lián)的作者孫髯翁終身布衣,晚年困頓竟致賣卜為生。乃作挽聯(lián)一副送別自己,聯(lián)語云:
這回來得忙,名心利心,畢竟胡涂到底;
此番去甚好,詩債酒債,何曾虧欠著誰。
追逐名利,抱憾終生,來得匆忙,實在胡涂;吟詩醉酒,此間有樂,不曾虧欠,此去甚好。此聯(lián)笑看人生大徹大悟,以自我揶揄之辭,表達出豁達的生死觀。
明末清初,湖南吳熙困以生計,賴門生饋贈度日,其作自挽聯(lián)云:
平生惟作挽詞多,試看吳道子臨到蓋棺,能有幾十幅佳章,送來悅目?
今世又拼窮餓死,非得趙元帥親自畫押,許我數(shù)十萬家產,誓不投胎!
吳熙為挽聯(lián)高手,平日高爵顯位之家多邀其撰挽聯(lián)。設想臨到自己,定然少這般風光。然想到唐代大畫家吳道子,也就心態(tài)平和。只是“拼窮餓死”的人生煎熬實在令人痛苦,所以作一滑稽之語:下一輩子非趙公元帥畫押,“誓不投胎”。此聯(lián),酸楚、憤怒、無奈、豪邁、風趣、豁達種種情感匯聚筆端,堪稱自挽聯(lián)中佳構。
左宗棠也曾自作挽聯(lián):
慨此日騎鯨西去,七尺軀委殘芳草,滿腔血灑向空林。問誰來歌蒿歌薤,鼓琵琶冢畔,掛寶劍枝頭,憑吊松楸魂魄,奮激千秋??v教黃土埋予,應呼雄鬼;
倘他年化鶴東歸,一瓣香祝成本性,十分月現(xiàn)出金身。愿從此為樵為漁,訪鹿友山中,訂鷗盟水上,消磨錦繡心腸,逍遙半世。惟恐蒼天負我,再作勞人。
《楹聯(lián)新話》云:“此乃左宗棠27歲病重時所作”,《楹聯(lián)述錄》曰:“從聯(lián)意看似在引疾賞假回籍調養(yǎng)時所作”上聯(lián)寫今生,下聯(lián)寫來世。其中的“騎鯨”本指隱遁或游仙,“化鶴”指成仙,這里均指仙逝。“一瓣香”,猶言一炷香。“錦繡心腸”,形容文思優(yōu)美,詞藻華麗。而“掛劍”則出自《史記.吳太伯世家》。春秋時,吳王壽夢少子季札路過徐國,徐國國君很愛他的劍,準備回來時再送給他?;貋頃r,徐君已死,季札就把劍掛在徐君墓上。后以“掛劍”為懷念亡友或對亡友守信的典故。亦以諱稱朋友逝世。
“民國萬稅,天下太貧”一聯(lián)的作者、近代四川傳奇人物劉師亮,一生喜作諷刺聯(lián)。四川軍閥屢遭嘲弄,常欲除之。劉自知不為世之所容,乃作聯(lián)自挽:
傷時有諧稿,諷世有隨刊,借碧血作供獻同胞,大呼寰宇人皆醒;
清宣無科名,民國無官吏,以自身而笑罵當局,縱死陰司鬼亦雄。
劉師亮自辦刊物《笑》《師亮隨刊》,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這副自挽聯(lián)仍保持這一特色。自晚清至民國,以一個平民身分而敢公然“笑罵當局”,令人欽佩。作者回首一生,君子坦蕩,無悔無怨,告白人世之辭依然故我:“縱死陰司鬼亦雄”。
臨死作聯(lián)而“幽他一默”者亦有其人。聯(lián)曰:
百歲一剎那,把等閑功名富貴,付之云散;
再來成隔世,似這樣妻子兒女,切莫雷同。
橫批竟是“這回不算”四字。作者以俏皮之語,自嘲功名富貴不就,下聯(lián)卻同妻子兒女開了個玩笑。所謂“這回不算”,完全是戲謔之辭。讀之頗感滑稽,令人忍俊不禁。
有人對死就不那么放得開,一落第士子的自挽聯(lián)道出科場無限辛酸:
五千里南轅北轍,看人富貴受人憐,落拓窮途,何處灑狂生涕淚;
十一試東涂西抹,嘔我心肝摧我命,倉皇歧路,再休提名士風流。
《楹聯(lián)叢話》記載,這位讀書人病死旅途其境慘惻。奔波五千里,閱盡人間冷暖,“看人富貴受人憐”,何其酸楚!歷經十一試,受盡世人奚落,“嘔我心肝摧我命”,何其傷心!臨去稱“再休提名士風流”,其實,放不下的恐怕還是那“名士風流”的南柯夢!這副自傷之聯(lián),情感真實描摹真切,堪稱警世、醒世之箴言。
同寫悲苦,有人自怨自艾,有人憤世嫉俗。一位窮塾師的自挽聯(lián)屬于后者:
仰弗是事,俯無能蓄,空余青氈一片,今朝虧得早死;
兩袖清風,滿身臭汗,枉費寒窗十載,來世莫作先生。
寒窗十年,為師一生,只落得個“兩袖清風”、“空余青氈”?!敖癯澋迷缢馈边@一“慶幸”之語,滲透無限辛酸?!皝硎滥飨壬边@一悲憤吶喊,令人對世事不公橫生感喟。這副自悲之聯(lián)與上聯(lián)同寫悲苦,意趣卻有不同。
聯(lián)語作者中還有“豪放”一派,一狂生題其生壙(生前營造的墓穴——編者)聯(lián)曰:
月白風清,此處更容誰卜宅;
磷煙焰聚,平生喜與鬼為鄰。
孤墳野鬼陰氣逼人,被聯(lián)語作者一身豪氣鎮(zhèn)住。人世居無定所流離顛沛,且到陰間爭地一席稱雄一方,人世寄人籬下飽受凌辱,且到陰間施展身手作一鬼雄。此聯(lián),以陰間之趣反襯人間之苦,“絕處”逢“生”之樂,以諧語出之,逗人一笑。
有更“豪放”者,西湖僧人小顛,無病無痛即欲預住生壙:
老屋將傾,只管淹留何日去?
新居未卜,不妨小住幾日來。
“不妨小住”之處,竟是預建的墳墓。作者作笑面人生之自謔,然而,想一想“生”時即赴“絕地”,原因卻在“老屋將傾”,作者之笑也只能屬“苦惱人的笑”了。
撰聯(lián)自挽,本是超脫之人最終的一點人生趣味。自挽之聯(lián)大多有美化自己之病,上述諸聯(lián),可以說是另一種格調。將自嘲、自謔、自憐、自悲種種情感涉筆成趣,以譏諷、揶揄、調侃、挖苦種種手法調制“諧”味,冷眼看世界,戲謔話平生,給人以一種審美快感。朱光潛先生在《詩論》中說過,詼諧“是一種情緒飽和獨立自足的意象”,“諧所以能在丑中見出美,在失意中見出安慰,在怨中見出歡欣,諧是人類拿來輕松緊張情境和解脫悲哀與困難的一種清涼劑”。從上引諸聯(lián)中,讀者讀到的恐怕主要不是什么深奧緲遠的人生哲理,而是這種新人耳目的人生諧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