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晉東南地區(qū)有關炎帝的傳說與祭祀活動

晉東南地區(qū)有關炎帝的傳說與祭祀活動

(2008-02-28 18:21:57)

晉東南地區(qū)有關炎帝的傳說與祭祀活動

   

    在我們的祖先在還沒有創(chuàng)造文字以前,歷史是靠人們一代又一代的口耳相傳而保留下來的,這段歷史被統(tǒng)稱為史前傳說。晉東南是史前傳說的密集區(qū),諸如女媧補天、炎帝嘗百草、精衛(wèi)填海、羿射九日、舜耕歷山等等。在此諸多的史前傳說中,炎帝應該是最具真實性與代表性的。因為炎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他一生的最大功績莫過于嘗百草、制耒耜,教民耕種,將人類從茹毛飲血的生存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實現(xiàn)了由漁獵到農耕、由游牧到定居的重大轉折。而炎帝這一功高齊天的壯舉,恰恰是在晉東南的百谷山和羊頭山一帶完成的。晉東南古稱上黨,現(xiàn)分為長治市和晉城市兩個行政區(qū)。百谷山(又名老頂山)位于長治市郊區(qū),距主城區(qū)約5公里,因炎帝在此嘗百谷而得名。北宋《太平寰宇記》載:“百谷山與太行、王屋相連……昔神農嘗百谷于此,因名山立廟?!鄙缴辖ㄓ醒椎郏ㄉ褶r)廟和滴谷寺,炎帝廟創(chuàng)建于南北朝時期的北齊武平四年(573,一說重修于武平四年),是目前在全國范圍內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炎帝廟之一。羊頭山位于長治市與晉城市交界處,一山跨三縣,分別占據(jù)了長治縣、長子縣和高平市的一部分。羊頭山有神農城,是炎帝在上黨活動的大本營之一。魏晉年間的《上黨記》中載:“神農廟西五十步,有石泉二所,一清一白,味甘美,呼為神農井?!碧啤赌挕份d:“炎帝神農氏因在上黨羊頭山始生嘉禾八穗,作八穗書,用頒行時令?!碧疲ㄑ蝾^山)《清化寺碑記》:“此山炎帝之所也。昔者攝提紀歲之后,燧人化火之前,穴處巢居,茹毛飲血,爰逮炎皇御宇,道濟含靈,念搏殺之虧仁,嗟屠戮之殘德,尋求旨味,以替膻腥,遍涉群山,備嘗庶草,斯一所,獲五谷焉。記此靈奇,顯其神異。石類羊首,遂立為名。于是創(chuàng)制耒耜,始興稼穡,調藥石之溫毒,除瘵延齡;取黍稷之甘馨,充虛濟眾。人欽圣德,號曰神農。歷代崇思,澤亭享廟?!卑俟壬脚c羊頭山相距不過不過數(shù)十公里,以這兩座山為主,輻射到周邊的長子縣的發(fā)鳩山、長治縣的黎嶺以及陵川、壺關、潞城、黎城、襄垣、沁縣、屯留一帶,形成了方圓百公里的炎帝的主要活動區(qū)域。在這里,密布著炎帝的活動遺址數(shù)十處、歷代祭祀的廟宇近百處之多,而有關炎帝的傳說和祭祀活動更是久盛不衰,數(shù)不勝數(shù)。

炎帝的傳說

  百谷山上有座滴谷寺,滴谷寺下有一清泉,名曰滴谷寒泉,為古潞州八景之一。民間相傳,上古時期,炎帝與黃帝為爭奪領導權而大戰(zhàn)于中原,炎帝戰(zhàn)敗,帶著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一路顛簸來到百谷山,當時的百谷山森林茂密,草木繁盛,在它的腳下是滾滾流淌著的濁漳河,氣候非常濕潤。在這個相對平靜相對安寧的特定環(huán)境里,炎帝有了休養(yǎng)生息的機會,戰(zhàn)爭給他的部落帶來了創(chuàng)傷,這種創(chuàng)傷不僅是心靈上的,而且也是肉體上的,那時候的人類還沒有發(fā)明醫(yī)藥,受傷的軀體只能靠自然狀態(tài)下的自生自滅,因此炎帝為了尋找一種醫(yī)治創(chuàng)傷的藥材,走遍了這里的山山水水,他嘗遍了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所有植物,在發(fā)現(xiàn)藥材的過程中他同時發(fā)現(xiàn)了一種可以食用的植物的果實,炎帝將這種植物的種子播灑在了這塊肥沃的土地上,長出了谷子。炎帝為了減少人們的勞作,就將谷子塞入一處泉眼,從此泉眼里便源源不斷地流出黃燦燦的谷子,人們只需把流出的谷子收拾起來就可食用。于是,人們就在這里建起了一座寺廟,名為滴谷寺,自然是香火不斷。前來進香的人們在祭奠了炎帝之后,還可于寒泉之下接點谷子回去。就這樣不知過了多少年,人們漸漸地變得懶惰起來。守泉眼的小和尚也常常漫不經(jīng)心,有一次他竟在滴谷泉旁睡著了。一覺醒來,他好像還感到挺疲憊,看著泉眼里流出的谷子老是那么不緊不慢,就有些焦急,心想,要是能讓它流得快些多好啊。于是,他便拿了一根棍子朝著泉眼捅了進去。誰知這一捅不要緊,泉眼里竟飛出兩只鴿子來;隨著鴿子的飛去,那流淌著的谷子突然間變成了泉水。從此人們只好每日里扛著鋤頭上地去干活了。 

   當然,炎帝嘗百谷的地方絕不僅是百谷山一處,襄垣也有一座百谷山,據(jù)說也與炎帝有關。至于羊頭山,原是因山形似羊頭而得名,但是這個“羊”字,恰巧又與炎帝連在了一起,而炎帝與羊也有著許多割不斷的緣分。炎帝姓姜,據(jù)說是由炎帝的部落羌族演化而來,而今長治尚有“羌城”地名。炎帝嘗百谷時,因天熱中暑,隨手扯了一把身邊的草苗送到嘴里咀嚼,食后感到神清氣爽,遂以姓名之曰“姜”?!扒肌薄敖倍纸詮摹把颉保习氩考礊檠蝾^。晉東南地區(qū)歷來就有崇拜羊的習俗,每逢祭祀,供之必有面羊,至今盛行不衰。長治縣的黎嶺,是炎帝建耆國的地方,所以又名羊頭嶺。有專家認為,羊曾是炎帝部落的圖騰。從這個意義上講,羊頭山得名的真正原因,肯定和炎帝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上世紀80年代,在湖北神農架發(fā)現(xiàn)了一部《黑暗傳》,上面所寫炎帝為尋五谷,曾走了72座名山,最后上了羊頭山,發(fā)現(xiàn)了粟谷,經(jīng)八種才成功?!逗诎祩鳌肥沁@樣說的:“神農嘗百草,瘟疫得太平,又往七十二座名山,去把五谷來找尋。神農上了羊頭山,仔細找,仔細看,找到粟粒有一顆,寄在棗樹上,忙去開荒田,八種才能成粟谷,后人才有小米飯?!币苍S正是這個原因,所以古時便把羊頭山所產(chǎn)的黍作為定黃鐘的依據(jù)。人們常說“黃鐘大呂”,其實,“黃鐘”和“大呂”分別是中國古代十二平均律的第一律和第二律。古代音律的確定,采用黍尺,以累黍為法——橫排百顆黍粒的長度為1尺,相當于縱黍81粒,故橫黍尺相當于縱黍尺8寸1分。漢《律歷志》說:“以上黨羊頭山黍度之為尺,以定黃鐘?!毖蝾^山應該是炎帝活動的大本營,或者叫做炎帝城。后魏《風土記》載:“神農城在羊頭山,其下有神農泉,山有故城遺址?!毖椎劢K死于羊頭山,故羊頭山下的莊里村有炎帝陵。《太平寰宇記》明確記載:“羊頭山東南相傳為炎帝陵,石甃尚存”?,F(xiàn)在當?shù)孛耖g仍流傳著許多關于炎帝的故事和傳說:相傳,炎帝部落有一年流傳疾病,百姓性命關天,炎帝親自上羊頭山采草藥,曾經(jīng)一日中70毒,最后嘗了一種“斷腸草”使炎帝疼痛難忍,不能騎馬,只好下馬由人抬著走,后人把這地方叫做“換馬村”。走了一段后,人們發(fā)現(xiàn)炎帝情況危急,連聲呼喚,誰知炎帝已病勢沉重不能回應,便把這地方叫成“不應”,后來取其諧音演變成現(xiàn)在的“北營村”;炎帝氣絕身亡,在臨近一條山溝裝殮安葬,于是此溝叫成“臥龍灣”,裝殮之地的小村稱作“裝殮村”,后來取諧音便是如今的“莊里村”;炎帝死后,炎帝的坐騎寶馬悲鳴不止,沿山奔跑,后人為了紀念炎帝,把那座山岡叫成“跑馬嶺”。當?shù)剡€有這樣的傳說:炎帝在距莊里村2公里遠的長畛村娶了一位夫人。至今長畛村仍有一個不同于別處的習俗,即每當天旱祈雨之時,其他村只能恭恭敬敬地焚香向炎帝祈禱;而長畛村卻仰仗是炎帝岳丈家,竟敢把炎帝像抬到院中陽光下暴曬三天,以此來懲罰“女婿”,逼他收斂炎炎烈火,降雨人間。炎帝在高平長畛村所娶的夫人也是一位出色的女性。據(jù)說晉東南的名產(chǎn)“潞麻”就是炎帝夫人發(fā)現(xiàn)的,炎帝夫人將潞麻織成了布,結束了人類以獸皮、樹葉遮身的歷史。炎帝為了治療瘟疫而死,炎帝死后,炎帝的夫人繼承炎帝的遺志,繼續(xù)采藥以療百姓?,F(xiàn)今在長治縣的五龍山上有一塊大石頭,石頭上有一只碩大的腳印,據(jù)說那也是炎帝夫人上山采藥時留下的。炎帝夫人為炎帝生三子三女,其中一女名“女娃”。女娃自幼跟隨父親在晉東南這塊地方治理水患,不幸溺于漳河,以身殉職,死后變?yōu)榫l(wèi)鳥,仍以生生不息的精神銜石填海。她的故事被記入了《山海經(jīng)》:“發(fā)鳩之山,其上多拓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wèi)”,其名自交;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湮于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于河?!卑l(fā)鳩山位于長子縣西25公里處,山上有靈湫廟,原名靈泉廟,所供之神,即為女娃和她的母親與姐姐三人?!渡胶=?jīng)》中“發(fā)鳩山”條下吳任臣所作《廣注》引《律學新說》曰:“傘蓋山西北三十里曰發(fā)鳩山,山下有泉,泉上有廟,濁漳水之源也。廟有像,神女三人,女侍手擎白鳩,俗言漳水欲漲,則白鳩先見……”這只白鳩,極有靈性,每逢漳河發(fā)水,白鳩即可先見,就會飛去通知百姓避水,應是精衛(wèi)鳥的化身。當?shù)剡€有一種說法,說精衛(wèi)鳥其實就是布谷鳥,每到春天耕種之時,布谷鳥便飛到田間去喊:“布谷,布谷”,因她原是炎帝之女,雖化為神鳥,仍不忘勸農耕種之責,所以,又有“勸耕鳥”之稱。女娃既為漳水之神,也就兼有了潤澤甘霖的責任。北宋政和元年(1111),夏天天旱無雨,于是四方百姓皆到發(fā)鳩山濁漳源頭靈泉廟前祈雨,不到兩日竟真有降雨。宋徽宗趙佶聽到此事,龍顏大悅,欣然敕封山祠為“靈湫廟”,從此,此處四時祭祀香火就愈加旺盛。有靈湫廟碑文為證:“縣西四十里有山曰發(fā)鳩,其麓有泉,漳水之源也。有神主之,廟貌甚古,歲時水旱祈禱,無不應驗。政和元年,自春徂夏不雨,夏苗盡稿。秋種未播,人心皇皇。臣大定躬率吏民,禱于祠下,未二日雨,闔境沾足。鄰封接壤,有隔轍而土不濡濕者,神之靈異也。荷神之休,卒獲有年之慶。以其事上聞,漕臺考核不誣,以其狀奏焉,天子敕名靈湫廟,褒神利國惠民之功也?!痹诎l(fā)鳩山主峰之西北山坡密林里,有石雕砌古墳一座,墳前刻有“視死如歸”四個大字,旁有兩豎石,陰刻草書聯(lián)為“難隨河山留世上,別有天地非人間?!卑傩账缀魹榛使脡?,傳為女娃之墓。因女娃尚未嫁人,所以葬她的墳稱為皇姑墳。炎帝在晉東南的傳說,歷經(jīng)數(shù)千年的歲月長河而不滅,有的被寫是了史籍,有的被鐫刻進遺址遺存,有的演化為地名,成為歷史的化石??谝詡餍?,筆以記口,其言也鑿鑿,其義也昭昭。

對炎帝的祭祀活動

 一、公祭 對炎帝的公祭,最早應始于黃帝。炎帝和黃帝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兩人是戰(zhàn)時和,但終歸于一統(tǒng)。炎帝先黃帝而逝,于是,黃帝就發(fā)起了對炎帝的祭祀。據(jù)《軒轅黃帝傳》載:黃帝“作下畤,以祭炎帝”,《路史"后記》也說:黃帝“崇炎帝之祀于陳”。《路史》還說:“神農氏七十世有天下,軒轅氏興,受炎帝參盧禪,封參盧于潞,守其先塋,以奉神農之祀?!避庌@氏即為黃帝,潞為古潞國,其址當在今潞城東北25公里處的西流鄉(xiāng)古城、潞河、續(xù)村一帶。這段話說明了炎帝與黃帝的關系:炎帝死后,由其子孫參盧即位,是為末代炎帝。后參盧禪位于黃帝,黃帝便封參盧于潞,以守其先人(炎帝)的墳塋(即今高平炎帝陵),同時,奉行對炎帝的祭祀。由此可見,晉東南對炎帝的祭祀活動,也是由黃帝而開始的。黃帝首開祭祀炎帝的先河,以后的歷朝歷代莫不把對炎帝的祭祀活動當作一件大事來抓。祭祀的名目繁多,有郊祀、墓祭、蠟祭等等。

   晉東南作為炎帝活動的主要地區(qū)之一,對炎帝的祭祀活動也是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由于代久歲湮,很多當初祭祀的細節(jié)今天已經(jīng)看不到了,但我們仍能從一些碑碣和文獻中找到一些相關的記載。最早的祭祀形式當為蠟祭,是中國古代歲末祭祀萬物的制度,據(jù)說首創(chuàng)于炎帝。所謂“蠟祭”,是說炎帝將一年分為十二個月,最末月為蠟月。古時崇拜萬物,當歲之終,要對萬物之神進行祭祀。炎帝死后,逐漸演變成為八蠟之祭。八蠟即為八位神靈。據(jù)《禮"特郊牲》鄭玄注:蠟有八者:先嗇一也,司嗇二也,農三也,郵表畷四也,貓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蟲八也。八位神靈皆于農業(yè)有關,居首者先嗇即為神農,可見八蠟之祭實際上就是對農業(yè)生產(chǎn)的一種祈禱和對豐收的慶賀。古時的蠟祭是很隆重的,《通典》記載了唐開元年間蠟祭的盛況。祭前,皇帝及從祀官齋戒。前三日,開始陳設樂器、禮器及御座。祭當日未時,設神座,壇上置大明、夜明、神農、伊耆、后稷等一百九十位神主。儀程大致為奠玉幣、毛血、奠玉帛,設饌、盥洗、奠爵如圓丘儀。然后讀祝文、奏樂、行跪拜禮。祀日、月神的祝版、紙帛以火燎之;祀神農的祝版、紙帛則以土埋之。神農氏祝文曰:“維×年歲次×月朔日,子嗣開元神武皇帝×,謹遣×臣××,敢昭告于帝神農氏:惟帝肇興播植,粒此黎元,今時和歲稔,神功是報,謹以制幣犧齊,粢盛庶品,明薦于帝。尚饗。”在晉東南的澤(晉城)、潞(長治)兩州(府)及所屬各縣均建有八蠟廟,歲歲由當?shù)刂鞴儆H往祭祀,以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祭禮雖稍遜皇帝之祭,但儀式大致相同。清代乾隆年間廢蠟祭,演為春秋兩季仲月上巳日祭,祭禮如前,祭祀內容仍是昭告神農,禳禍祈福。

  位于長治市郊的百谷山,是祭祀炎帝的主祭場之一。據(jù)百谷山神農廟舊址上的一塊殘碑記載:百谷山原有祭祀炎帝神農廟宇三座,其一在山之半山腰滴谷寺村中部;其一在百谷山西麓關村;其一在百谷山之南麓柏后村中,紀念神農的山洞三座,泉一、井二、碑刻若干。另據(jù)宋朝的《百谷泉始末》碑記載:“百谷山主祀炎帝神?!北彼巍短藉居钣洝氛f得更清楚:“百谷山與太行、王屋相連……昔神農嘗谷于此,因名山建廟,仲春上甲日致祭?!泵髀褐菖泄偻趸凇吨匦奚褶r廟碑記》中說:“炎帝神農氏之神在潞,當祀。”很顯然,百谷山上對炎帝的祭祀活動多半是公祭性質,屬于官方在炎帝曾經(jīng)的活動區(qū)域內舉行的一種紀念活動。

   羊頭山是晉東南另一處公祭炎帝的場所。羊頭山原有炎帝城,城內有炎帝高廟(炎帝祠),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但歷代“有司歲時致祭焉”(《羊頭山新記》)。據(jù)傳炎帝在羊頭山上嘗百谷時,曾立桿以測日影,并選擇日影最長的冬至日拿出最好的糧食來祭天,因而建有祭天臺,這是炎帝在羊頭山留下的原始見證,后人也曾將祭天臺作為紀念炎帝的活動場所,如今已由專家設計恢復一新。在羊頭山下的高平市境內,還依次布列著紀念炎帝的廟宇三座。一座位于換馬村,稱炎帝上廟(清雍正《澤州府志》說羊頭山炎帝高廟即為上廟,與中廟碑記之說有所不同),一座下臺村,稱炎帝中廟,一座位于東關村,稱炎帝下廟。據(jù)中廟清康熙年間所立的《重修炎帝廟并各祠殿碑記》記載:這三座廟“奉敕建立其來久矣,創(chuàng)興之始查不可考,重修于至正元年……”。這里所說的“奉敕建立”說明是奉皇帝之命所建,其祭祀之禮也肯定是由官府來主持的。在東關村的炎帝下廟有一塊《重修東關炎帝廟碑記》,其說:上廟“去縣治幾四十里,祭之期恐遠不逮焉,爰附東郭(關)立廟,今所謂下廟是也。”但“問廟之建,無有能言其創(chuàng)始者。其重修則自宋元以迄,明諸碑記悉載之。”這就是說,公祭炎帝的活動原在上廟舉行,但因上廟距縣城較遠,往來祭祀的官員多有不便,便在東關建下廟,以利官府就近祭之。從這塊碑中我們還可得知,下廟之建當在宋或宋之前,中廟、上廟之立廟時間當更早。由此可以斷定:由于晉東南是炎帝活動的主要區(qū)域之一,所以歷代皇帝和官府對炎帝的祭祀尤為重視,從不敢馬虎懈怠。距換馬村炎帝上廟一里許便是莊里村,莊里村是炎帝陵的所在地,近年來發(fā)現(xiàn)一塊明“萬歷三十九年孟夏吉旦”所刻的“炎帝陵”碑一塊。明代音律家、皇室朱載土育在《羊頭山新記》中說:“炎帝陵……天下有二矣,其一在湖廣衡州府酃縣,載于祀典,每三歲遣官祭;其一即此冢,元成宗大德九年,亦嘗遣祭,禁樵采……”這說明,至少在元朝時,莊里村的炎帝陵就被官家認可,并遣官致祭,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的明炎帝陵碑,很可能是明代重修炎帝陵時所刻。莊里村的炎帝陵前有廟,謂之曰“五谷神廟”,創(chuàng)建時代不詳,廟中有殘碑載:“炎帝神農氏陵廟,歷代相傳,載在祀典?!睋?jù)當?shù)厝丝诳谙鄠鳎磕甑乃脑鲁醢?,官府都要派官員前來祭祀。為什么要在四月初八呢?因為相傳四月初八是炎帝的生日(?),當?shù)亓鱾髦皇酌裰{說:“四月八,神農活,炎帝子孫都記得,祖先種地都靠他”。所以,四月初八也是五谷神廟的廟會日,屆時,公祭和民祭同時進行,其景象熱鬧非凡。

  晉東南地區(qū)對炎帝的公祭活動,除了上述的八蠟廟、百谷山和羊頭山一帶以外,還有就是先農壇。在晉東南,先農壇雖不如八蠟廟縣縣都有,但也很普遍。先農即為神農,《后漢書"禮儀志上》劉昭注引《漢舊儀》就曾明確地說:“春始東耕于籍田,官祠先農。先農即神農炎帝也。”可見,祭祀先農在漢代就已經(jīng)盛行了。清乾隆《沁州志》有一段祭祀先農的詳細記載:“雍正四年……欽奉上諭……擇凈潔之地,照九卿所耕籍田四畝九分之數(shù),設立先農壇……雍正五年春,建造先農壇一州衙西。雍正六年六月,得奉檄移建東郊……,壇制高二尺一寸,寬二丈五尺。壇北建正殿三間,供奉先農之神。壇廟籍田外,周圍筑土垣,建門樓一間。每歲遵照太常頒發(fā)監(jiān)擇奏準日期,知州率屬員、師生、耆老、農夫致祭先農。祭畢,知州秉耒,佐貳執(zhí)箱播種,耆老牽牛,農夫扶犁,九推九返,農夫終畝。耕畢,望闕謝恩,仍將遵行日期申報奏聞?!边@一段文字向我們透露出了幾點信息:一是建造先農壇是皇帝的旨意,而且建造的規(guī)格極高,要求極嚴。沁州就曾因為將先農壇建在了州衙之西,不符合“東耕籍田”的要求,又“奉檄移建東郊”;二是祭祀先農的程式嚴格,祭前要奏準,祭后要匯報。致祭時要由當?shù)氐闹鞴俾暑I屬員、師生、耆老、農夫等有關人士同祭,祭畢后還要由主官親自到農田執(zhí)耒農耕;三是皇帝之所以要這么做,當然是要讓官民永記炎帝的功績,但更主要的還是要各地官員關心農業(yè),支持農業(yè),了解農民的艱辛與不易,興農固本,同時也要求農民發(fā)揚炎帝的那種精神,力農躬耕。

  公祭是一種國家的行為,是官府的職責所在。應該說,對炎帝的公祭活動在全國的其它地方也有,但在晉東南,由于是炎帝定居并建立耆國的地方,有關炎帝的紀念場所密布境內,所以,歷代對炎帝的公祭活動也就更多更廣泛。長子縣發(fā)鳩山上的靈湫廟因紀念炎帝的女兒女娃所建,每年的三月十八和七月十八都要舉行大型的公祭活動。據(jù)清乾隆《潞安府志》記載:靈湫廟,其廟甚古,宋、元、明官府曾多次修葺,神多靈異,旱禱輒應。“國朝歲以三月、七月十八日有司致祭?!遍L子縣北郭外有座熨斗臺,臺上也有一座神農廟,建于金大定四年,與羊頭山上的炎帝高廟遙相呼應,因位于炎帝高廟之北,故又稱北高廟。乾隆《潞安府志》說:“世傳帝至羊頭山得禾巨黍,三月十八日有司致祭?!?/font>

  炎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千百年來,對炎帝的祭祀代代相傳,其間雖也有過沉寂,但終不隔代。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長治市再次掀起了研究炎帝的熱潮,隨著研究的深入,塵封的史跡在人們的模糊記憶中再次清晰起來,于是,歷時六年,由我國雕塑大師錢紹武先生親自設計的炎帝銅像在百谷山巍然聳立,像高三十九米,為亞洲第一。炎帝手捧谷物,腰束獸皮,挺著30多米高的身軀,用一種慈祥而又深邃、疲憊而又亢奮的目光注視著他之后繁衍了數(shù)千年的子民們,一頭老牛臥在他的身旁,昂著飽經(jīng)滄桑的頭顱,似乎有著說不完的感慨……之后,在炎帝銅像的旁邊又建起了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百草園,園中建了神農大殿,祭拜炎帝的香煙日夜繚繞,直達上蒼。研究和紀念炎帝的各種會議和活動接連不斷,研究炎帝文化的各種書籍和論文層出不窮。1997年,長治市政府利用傳統(tǒng)的七月初一古廟會成功地舉辦了神農炎帝文化節(jié),2004年,長治市被評為全國十大魅力城市之一,其魅力口號就是:“神農定居地,長治久安城”。

  羊頭山下高平市的團池鄉(xiāng),宋代稱神農鄉(xiāng)。1995年,在團池村出土一塊宋元符二年(1099)刻石的墓志銘,銘文中有“澤州府高平縣神農鄉(xiāng)團池村”的記載,以此為依據(jù),2000年,經(jīng)山西省人民政府批準,團池鄉(xiāng)更名為神農鎮(zhèn),并重修了炎帝陵園,在羊頭山新建了炎帝祭祀廣場,當年由鎮(zhèn)政府主持召開了規(guī)模盛大的公祭活動,2002年,公祭活動改由高平市政府主持。2004年7月,全國炎帝文化研討會在高平市召開,會議期間,再次對炎帝進行了大型的公祭活動,炎帝神農氏一百五十四代孫、臺灣臺北市姜氏宗親會常務理事、八十五歲高齡的姜竹先生也組團前來參加了公祭。2005年以后,公祭活動升格為由晉城市政府主持,市長主祭。祭祀的儀程為:武警組成護衛(wèi)隊,40名禮儀小姐組成的花籃隊、文藝宣傳隊,由威風鑼鼓隊引導,主祭、參祭、陪祭和各位來賓進入祭祀廣場。主持人介紹參加祭祀活動的來賓,宣傳活動開始。(1)全體肅立,鳴禮炮21響。(2)致歡迎詞。(3)主祭人恭讀祭文。(4)向炎帝神農氏敬獻花籃(分別由省、市等代表依次獻花籃)(5)全體參加祭祀人員向炎帝像行三鞠躬禮。(6)樂舞告祭。宣讀祭文是祭祀活動的主體內容,時代不同,祭文的內容也不同?,F(xiàn)將2004年高平市神農鎮(zhèn)公祭炎帝的祭文選錄如下:

   維公元二00四年七月二十五日,農歷甲申年,六月初給予吉日,欣逢炎帝神農祭祀廣場告竣暨全國炎帝文化術研討會召開之際,高平市市長王樹新謹代表全市48萬社會各界祭于始祖炎帝農圣像之前。曰:始祖炎帝,赫赫農皇;創(chuàng)世遠古,功蓋乾坤;始制耒耜,教民農耕;遍嘗百草,療民疾傷;治麻為布,導民群賞;日中為市,物流民享;琴設五弦,琴傳宮商;剡木為弓,抵敵御強。得承伏羲,政敘彝倫;功高德厚,普天共尊;千秋檣炳,萬世景仰;故里子孫,謹遵舊章;矗立龍柱,創(chuàng)建廣場。恭敬報祭,祈降吉祥。華夏我們,源遠流長。史前文化,突兀上黨;泫氏古郡,幸為帝鄉(xiāng);羊頭山麓,林立廟廊;遺跡典章,千古傳唱;進舉盛典,歡聚一堂;方家鴻儒,深研立論;彰顯祖德,敬獻心香;欣逢盛世,九州龍騰;民族復興,神人共囊;長平大地,時風浩蕩;革舊布新,開發(fā)圖強;發(fā)展為綱,百業(yè)興旺;吾等菲才,領政一方;率我同胞,乘風破浪;銘記祖訓,民生為本;與時俱進,重鑄輝煌;茲行公祭,虔心奉香;大禮告成,伏惟尚饗!

  二、民祭  民祭發(fā)自民間,與公祭相比則更為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如果說公祭是一種制度,那么民祭就是一種習俗;公祭是官員的職責所在,民祭就是民心的具體表現(xiàn)。晉東南對炎帝的民祭活動,更多地融入了老百姓的生產(chǎn)和生活。晉東南地處太行山區(qū),因為地理條件的限制,旱象頻現(xiàn)。因為炎帝是農業(yè)的鼻祖,所以也就兼有了施雨的功能,所以,每逢老天大旱,人們就會把天降甘霖的希望寄托在炎帝的身上。

  長子縣發(fā)鳩山靈湫廟(供奉炎帝之女)是當?shù)匕傩粘Hデ笥甑牡胤?,?jù)說有求必應。歷史上的廟會,最早的初衷都是為了祭祀。晉東南這塊不大的地方,密布著近百座與炎帝有關的廟宇,每個廟宇至少每年都有一次廟會,每個廟會都有一個目的,寄托著老百姓的一種愿望。起源于明天順年間的長治農歷七月初一古廟會是晉東南地區(qū)最大的廟會,其起因也是緣于求雨,俗稱二十四神朝玉皇。二十四神代表了二十四個節(jié)氣,但大都為本土神君,領頭者為炎帝,其余為:大禹王、天齊王、岱陽王、崔府君、唐王、大仙姑、二仙姑、三仙姑、河神、三嵕王、華陽君、靈仙、炳靈王、五龍、朱太尉、皮瘍君、東馬神、西馬神、城隍、霧隴、昭澤王以及護駕神關公和二郎神。與二十四神相適應,承辦這項活動的是特別選定的近郊24個村莊,分別按陰陽八卦排列,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定位?;顒臃治宀竭M行。標票:寫好呈文,報縣衙批準,劃行標票;接玉皇:求雨隊伍抬著炎帝等二十四神的畫像,行前要到城隍廟燒化喋文,從長治出發(fā),浩浩蕩蕩來到壺關的玉皇廟;參拜:炎帝率眾神參拜玉皇,然后在玉皇廟暖閣內的洞中接水,派員送回長治;誦經(jīng):第三日,將玉皇搬上神輦,依神道返回長治,由地方官員迎入西關二郎廟,封前門,拉旱繩,僧道對壇誦經(jīng),其間,全城禁睹禁葷。也許是因為有了炎帝的參與,所以每次誦經(jīng)之后都多少會有點雨下來。謝雨:祈雨成功后,還要唱戲三天,以答謝玉皇、炎帝和眾位神靈。

  高平莊里村炎帝陵每年農歷四月初八的五谷廟廟會,是祈求五谷豐登的一次盛會,舊時主辦廟會的首領都要從周圍七村八社中推舉,能在五谷廟會時當一次社首,將會被引為一生的光榮,所以,當?shù)孛耖g流傳有“走揚州,下漢口,不如五谷廟里當社首”之民謠。逢會之日,人們要敲鑼打鼓,由社首端著炎帝塑像到周圍村莊出巡,據(jù)說,凡是炎帝巡到的地方,必會風調雨順,糧食滿倉。巡視后,返回廟中,將炎帝歸位,由社首率眾焚香叩頭,頂禮膜拜。祭畢,社首還要下到炎帝陵的地道中,給炎帝墓前的萬年燈添燈油,每次要添一桶之多,以期炎帝長燈不滅,精神永存。

  長子縣色頭村也有一座炎帝廟,至今保存完好。廟會原名神農會,不知起于何時,每年農歷十月初十至二十日,會期10天。此時秋收已經(jīng)結束,糧食進倉入庫,人們普慶豐收,不忘炎帝興農之恩,家家戶戶蒸制豬、羊、雞、魚等供品,獻于炎帝靈前,以表對炎帝的感恩之情。隨著生活的富足,一年一度的神農會竟演變成了財神會,但供奉的仍然是炎帝。在我國的民間,財神共有兩位,一位是趙公明,稱為文財神,一位是關公關云長,稱為武財神。而炎帝由神農變?yōu)樨斏?,這在全國范圍內,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

  我國自古以來為農業(yè)大國,樸實的老百姓別無它求,就期盼著能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在土地中掘出幸福的源泉,這也反映了人們崇尚炎帝,希望興農致富的篤誠,是我國農業(yè)文明和農耕文化的典型體現(xiàn)。

   歷史的時空浩瀚而漫長,其間附麗著人們多少美好的寄托和希冀。數(shù)千年來,炎帝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時候,不同的場合,也不斷地在轉換著角色,擔負著不同的使命。炎帝嘗百草,首先發(fā)明了醫(yī)藥,所以,人們尊他為藥神;炎帝在五行中屬火,又被稱為火神;因火而灶,于是,炎帝就又成了灶神。在晉東南,藥王廟、火神廟隨處可見,過去,人們有了病,就去祭藥神;望宅地平安,就去求火神,長治市的英雄街繁華地帶原東方紅電影院就是火神廟的原址,將火神廟建在城市中心,原本就代表了小心火燭、預防火災的祈禱和祝愿。炎帝發(fā)現(xiàn)了麻,經(jīng)緯編織,制麻為衣,綿延發(fā)展而有了潞綢,長治、高平曾是潞綢的織造中心,于是就有了機神廟,這也是民間祭祀炎帝在晉東南的特殊產(chǎn)物。至于祭灶,四海之內,風俗大同,早已遍及整個中華。

  歷史是一棵滄桑老樹,炎帝就是這棵老樹的根。記住歷史,記住自己的根,是人類共有的美好情愫。晉東南因炎帝而驕傲,因有這么多的炎帝的傳說而驕傲,因有這么多的炎帝的遺址、遺存和祭祀場所而驕傲,因炎帝在這里開創(chuàng)了古老的農業(yè)文明而驕傲,這種文明,順著歷史的長河一路滾滾而來,從而形成了底蘊十分豐厚的炎帝文化。如今我們紀念炎帝,研究炎帝,盡管形式不同,方法有異,但目的仍然是繼承傳統(tǒng),光大炎帝文化,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