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芪
主產于內蒙古、山西、甘肅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曬干。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歸經】甘,微溫。歸脾、肺經。
【功效】補氣升陽,益衛(wèi)固表,利尿消腫,托毒生肌。
【臨床應用】
1. 用于脾胃氣虛及中氣下陷諸征 既為“補氣之長”,又善升陽舉陷,為補氣升陽之要藥。
治脾虛氣弱,倦怠乏力,常與白術或人參相須,即芪術膏、參芪膏;
脾陽不升,中氣下陷之久瀉脫肛、內臟下垂,常與人參相須,并配升麻、柴胡等同用,如補中益氣湯;
氣虛陽弱,體虛多汗,常與附子同用,即芪附湯。
2. 用于肺氣虛及表虛自汗,氣虛外感諸證能實衛(wèi)固表以止汗,為治體弱表虛,肌表不固,自汗盜汗之良藥。
治肺氣虛弱,咳喘氣短.可配紫菀、五味子等同用;
表虛衛(wèi)陽不固的自汗.易外感者,常與白術、防風同用,即玉屏風散;
若陰虛盜汗,須配生地、黃柏等同用,如當歸六黃湯。
3. 用于氣虛水濕失運之浮腫,小便不利能補氣利水消腫,為治氣虛浮腫尿少之要藥。常配防己、白術等同用,如防已黃芪湯?,F代用大劑量黃芪、黨參(各30g)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有效。
4. 用于氣血不足,瘡瘍內陷之膿成不潰或潰久不斂,有良好的補氣托毒生肌之效,為“瘡癰圣藥”。
治膿成不潰,常配當歸、穿山甲等同用,如透膿散;
久潰不斂,可配伍當歸、人參、肉桂等同用,如十全大補丸。
能補氣以生血、攝血、行滯、生津止渴,隨配伍可治氣虛血虧之面色萎黃、神倦脈虛;氣虛失攝之便血、崩漏;氣虛血滯不行之痹痛、半身不遂及消渴等證。
本品甘而微溫,主入脾肺二經。
既善補益脾肺之氣,又善升舉陽氣,為治氣虛下陷諸癥之要藥;
具升發(fā)外達之性,能實衛(wèi)固表以止汗;
甘溫升補.又可托毒生肌,為“瘡癰圣藥”;
補氣利水以退腫,對氣虛水腫能標本兼治;
還補氣以生血、行血、攝血、生津,故廣泛用于肺脾氣虛、中氣下陷、自汗盜汗、虛證水腫、陰疽及氣虛所致之血虛、痿痹、出血、消渴等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劑量可用至30~60g。炙黃芪長于補氣升陽潤肺,故益氣補中宜蜜炙用;其它方面多生用。
【使用注意】凡表實邪盛,內有積滯,陰虛陽亢,瘡瘍陽證實證等均忌用。
【備述】
1.《本草綱目》:“元素曰:黃芪甘溫純陽,其用有五:補諸虛不足,一也;益元氣.二也;壯脾胃,三也;去肌熱,四也;排膿止痛,活血生血,內托陰疽,為瘡家圣藥,五也?!?/div>
2. 含皂苷、黃酮、氨基酸、多糖及微量元素等。煎劑和黃芪多糖能促進DNA、RNA和蛋白質合成,提高血漿和組織cAMP和cGMP含量、增強免疫功能。有保肝、改善腎功能、利尿、改善血液流變性、促進造血功能、抗衰老、抗應激、解毒、抗菌、抗病毒、抗腫瘤等作用。黃芪皂苷有擴張血管、降壓、強心、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抗心肌缺血、抗炎、鎮(zhèn)痛、鎮(zhèn)靜等作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