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瓷之六十一
北京故宮陶器(五)
1.【孔雀綠釉碗】
明正德,高6.6cm,口徑16.2cm,足徑6.5cm。
碗撇口,弧壁,瘦底,圈足。無款。碗內(nèi)壁及圈足內(nèi)施青白色釉,外壁施孔雀綠釉,近足處暗劃仰蓮瓣紋。此碗雖未署款識,但其典型的正德宮碗式造型和器足內(nèi)施淡青白釉的特征表明其為正德官窯器。
2.【藍釉刻麒麟紋執(zhí)壺】 明嘉靖,口徑5.5cm,足徑7cm,高19.5cm。
壺盤口,細頸,扁圓腹,弧形流,曲柄,圈足。壺內(nèi)壁施白釉,外壁施藍釉,藍釉色澤沉穩(wěn)幽暗。頸部刻朵云紋,腹部桃形開光內(nèi)刻麒麟云紋,藍色釉地襯托出褐色的紋飾,頗具立體效果。
3.【霽藍釉梅瓶】
高27.4cm,口徑3.8cm,足徑8.6cm。
瓶小口,短頸,豐肩,肩以下漸廣至腹部內(nèi)斂,圈足。通體施高溫霽藍釉,近底處由于積釉較厚呈紫黑色。足內(nèi)無釉露胎。
此瓶造型端莊古樸,釉色濃重而勻凈深沉,釉面瑩潤,是明嘉靖藍釉瓷器的精品。
此壺造型纖巧輕盈,為明嘉靖時期較為流行的一種壺式。
4.【白釉塑貼紅蟠螭紋蒜頭瓶】
明嘉靖,景德鎮(zhèn)窯制品,高30cm,口徑2.6cm,足徑10cm。清宮舊藏.
瓶口呈蒜頭形,細長頸,溜肩,鼓腹,高圈足外撇。瓶通體施白釉,釉質(zhì)潔白細潤。口部刻細線蒜瓣紋,腹部有粘接痕一周。瓶頸至肩部塑貼一條紅色螭龍,曲體上仰,口銜仙草,由肩部向頸部盤繞,卷尾與首相接,四肢平伏于瓶肩部。
明嘉靖時盛行在瓶、罐等器物上塑貼澀胎螭、獅、麒麟、魚等飾物。此瓶裝飾簡潔大氣,以白托紅,設(shè)色清奇。制作時,瓶體與螭龍分別成型,然后將螭龍生坯粘貼于瓶坯上,滿施白釉,再于螭龍上施銅紅釉,高溫?zé)珊螅子陨霞t螭凸起,效果神奇,頗富藝術(shù)感染力。此器無款識,其肥厚的白釉近于永樂白釉,但其造型與塑貼螭龍的裝飾工藝都具嘉靖瓷器的特點,無疑應(yīng)定為明嘉靖朝的作品。
文獻記載,明嘉靖時曾因燒鮮紅瓷器“拘獲高匠,重懸賞格”,但“燒造未成”,不得不以礬紅代之,因此傳世嘉靖瓷器中難得見到鮮紅釉器皿。此瓶體上的紅釉卻非礬紅而是鮮紅(銅紅),且色潤而鮮艷,實為難得,為明嘉靖朝的精絕之作。
5.【青花人物圖鐘】
高19.6cm,足徑14.5cm。
鐘為銅鐘式,頂置雙頭龍紐。器里白釉無紋飾,器外通體以青花為飾,鐘頂舞部與邊部繪纏枝花卉,腹部繪十八羅漢圖,肩部環(huán)刻陰文“大明天啟元年孟夏月造”銘。
明天啟朝歷時僅7年,傳世品數(shù)量極少,此件帶有明確紀年款的青花鐘實屬罕見珍品。此鐘形制系模仿周代青銅打擊樂器中的青銅鐘。其造型秀麗,線條圓滑流暢,龍頭鈕設(shè)計巧妙,使精巧的瓷鐘平添幾分莊重氣派。鐘體潔白瑩潤的釉面上,以工整細膩的淡描青花描繪十八羅漢圖,畫中人物或臥或立,各持法器,各顯神通,形象鮮明生動。此鐘在天啟青花大多畫意粗率的器物中堪稱精美之作。
6.【德化窯鶴鹿老人像】高 29cm。
鶴鹿老人,老人鶴發(fā)童顏,雙眼微沉,面帶慈祥的笑容,身穿寬大的鶴氅,怡然自得地盤坐於洞石之上。他的頭微偏,兩手交叉扶於石桌之上,右手托一經(jīng)卷,儼然是一位仙風(fēng)道骨的老神仙形象。在石洞左側(cè)臥一小鹿,昂頭豎耳,睜眼朝著老人頭的方向凝視;洞石右側(cè)立一仙鶴,長腿、曲頸、作尋覓狀。這一靜一動的完美結(jié)合,給瓷塑增加了不少的生氣和情趣。老人背后陰文“何朝宗”三字葫蘆形印章款。
明代創(chuàng)燒了馳名中外的瓷德化窯瓷器,其釉色的美猶如象牙之色,稱“象牙白”,是中國陶瓷的又一名貴品種。
明代德化白瓷的品種,以瓷塑最具特色,如彌勒、觀音、如來、達摩等佛像雕塑品,因有獨特風(fēng)韻而名聞海外,享有“東方藝術(shù)”之稱。這些高級雕塑藝術(shù)品,或神態(tài)優(yōu)美,或氣魄雄偉,表現(xiàn)了制瓷工匠高超的藝術(shù)技巧。除瓷塑品之外,還有日常生活用品、陳設(shè)品、樂器等都有燒制;它們在明代就享有盛名,而且價格昂貴。
這件鶴鹿老人是明代德化窯中瓷塑的精品。
7.【清釉里紅牡丹紋軍持】
高14cm,口徑2.3cm,足徑7.1cm。
軍持直口,長頸,頸中間出沿,扁圓腹,肩部一側(cè)有一短流,無柄。器身繪釉里紅纏枝牡丹紋,花葉布滿器身,釉里紅發(fā)色紅艷純正。
明初洪武時,景德鎮(zhèn)窯燒造釉里紅瓷器已很盛行,這件釉里紅牡丹紋軍持為佛教僧侶用以飲水或凈手的器皿。其造型獨特,紋飾色彩純正,堪稱洪武釉里紅制品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