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文化名村(084)福建省福安市溪潭鎮(zhèn)廉村
廉村被喻為開閩進士第一村,位于福安市溪潭鎮(zhèn)穆陽溪中游西岸,舊名富溪津、石磯津,因里人薛令之是福建第一位進士(唐神龍二年、706年中進士),且為官清廉,被御賜“廉村”、“廉水”、“廉嶺”之名。南宋以后,因水陸交通便捷,出現(xiàn)經(jīng)濟繁榮、文化發(fā)達的景象。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筑城墻以御倭寇,稱廉村堡。堡平面略呈橢圓形,周長1258米(現(xiàn)存850米)。墻面用鵝卵石壘砌,中為泥土夯筑。墻基厚4米。東、西尚存三個城門,用花崗巖條石疊砌。城堡內(nèi)面積達10萬平方米。有明代官道,中用鵝卵石拼花、縱向平鋪三條條石,長500米,橫貫城堡東西。官道兩側(cè)尚存大型明、清時期民居26座,清代祠廟4座。不少家庭大廳迄今仍完好地擺放著當時造型古樸、雕鏤精致的大型木屏風(fēng)。城東有明代古碼頭2座,用鵝卵石鋪砌,寬約3.5米,曾是通往大海的內(nèi)河港口,也是溝通閩東北和浙南的水陸樞紐和物資集散地。沿溪是用鵝卵石鋪就的古道,路旁并立幾方石碑。
廉村歷代人才輩出,自唐至清,獲取各種功名者共50多人,宋大觀三年(1109年)到南宋寶祐三年(1255年),146年間,有進士23人,出現(xiàn)(陳雄)一門五進士、父子兄弟三代俱登高第的奇跡。宋代朱熹與其父朱松都曾到廉村講學(xué)。
廉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廉村素有“開閩進士第一村”之美譽。
后宮湖
后湖宮:建于清道光五年。
廉村堡
新建的陳最紀念館
陳最:南宋抗金將軍,受秦檜陷害身亡。后宋高宗為其昭雪,追封為“金紫光祿大夫”,并賜“金頭銀項”將其身復(fù)原。
明代官道
平鋪三條長石的明代官道
陳氏支祠
隱入塵煙的村落-----福安廉村
——如果,你也曾經(jīng)到過廉村
一行人,風(fēng)一般的卷進這座古老的村落,卷進了廉村人幾百年不變的淡定和從容的生活中。
廉村得名于唐朝,原名石磯津,光祿大夫薜賀的第六代孫薜令之在唐神龍二年(706)考中進士,成了福建省第一位進士,他就是石磯津人。曾任過左補闕、太子侍講等職。時逢宰相李林莆弄權(quán),東宮宮受冷遇,薜令之有感生計艱難,題詩感嘆,以此觸犯唐玄宗,故托病辭官返回故里。唐玄宗聽說他家里窮,就叫長溪縣每年撥給賦谷,薜令之酌量領(lǐng)取,從不多拿多占。唐肅宗即位后,感念東宮舊德,旨召薜令之入朝,但那時他已經(jīng)去世了。肅宗嘉嘆之余,就敕封他所在的村為:廉村, 水為:廉水。
廉村的孩子大約都是在這些石板路而不是在家里長大的。
那些看似簡簡單單的布局和灰暗陳舊的房屋其實在有章有法地指引著你。
廉村在溪水淌出的背景音樂中慵倦著,仿佛托腮陷入了回憶和沉思。
廉村昔日的輝煌——落幕的繁華,和歲月凄楚的守候。猶如螢火蟲,在爬滿青苔的城墻上發(fā)著曖昧的幽光。
福安廉村行
供有薛令之像的祠堂
唐代造型的石香爐
祠堂中的戲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