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1-6冊古文理解性默寫
一、《論語》中闡述了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也是一種樂趣的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二、《木蘭詩》描寫出征前的準備的是: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描寫木蘭奔赴戰(zhàn)場時矯健英姿的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描寫北方戰(zhàn)場寒冷,環(huán)境艱辛,烘托木蘭勇敢堅強性格的對偶句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描寫戰(zhàn)事頻繁持久,戰(zhàn)斗激烈悲壯的是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側面描寫木蘭戰(zhàn)功顯赫的是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表現木蘭不慕高官厚祿的高尚品質,也反應北朝人民熱愛和平的是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寫木蘭一家人高高興興迎接他回家的情景的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表現木蘭從軍謹慎、機智的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成語“撲朔迷離”出自本詩,其原句是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有詩云: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木蘭詩中有相似的兩句詩是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三、《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林美麗景色的是:(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四、《陋室銘》中的名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五、《愛蓮說》中描寫蓮花高潔質樸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最能概括蓮花高貴品質的是(主旨句):蓮,花之君子者也。作者從生長環(huán)境、體態(tài)香氣、風度氣質三方面描寫蓮美好形象的句子(詠蓮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六、《三峽》中表明三峽山連綿不斷的是兩岸連山,略無缺處。表明三峽山高而陡、江面狹窄的句子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從側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
七、《答謝中書書》中總領全文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運用仰觀俯察兩種視角,寫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風物的對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見底
八、《記承天寺夜游》中寫月夜下承天寺院中景色如畫的句子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傳達作者心中苦悶又自命清高的句子是: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點明主旨,抒發(fā)作者感慨,表達作者曠達情懷的語句: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九、《湖心亭看雪》中用白描手法描寫湖上景物悠遠脫俗,創(chuàng)造出一種恬淡清雅意境的是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用聽覺寫冰天雪地,呈現出一股肅殺、冷寂的寒意的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總寫湖山夜雪全景圖的是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超凡脫俗的感情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十、《與朱元思書》中總領全文的是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寫江上放舟自由情態(tài)的是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概括贊嘆富春江景的是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從正面來寫富春江水清澈透明的是水皆縹碧,千丈見底。從側面來寫水清的是_游魚細石,直視無礙。運用比喻寫富春江水勢迅猛湍急的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運用擬人手法,把原本靜止的的崇山峻嶺寫活的是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描寫山中各種聲音,顯示夏季山中生機與活力、熱鬧和諧景象的是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表明作者向往自然,厭棄世俗名利心態(tài)的是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從視覺角度,光影交錯寫山上枝密林茂的句子是
十一、《五柳先生傳》中寫五柳先生性格的是閑靜少言,不慕榮利。表現五柳先生讀書是為領會書中意旨,而不是求取功名利祿的是_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表現五柳先生深得酒趣,為人率真自然,不拘世俗禮教的是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寫其生活貧困卻安貧樂道的是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突出五柳先生自得其樂的是_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最能體現五柳先生精神風貌的是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表達了作者希望人類返璞歸真,過上淳樸無爭、怡然自樂生活的是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十二、《馬說》中寫伯樂對千里馬起決定作用的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寫千里馬終身遭遇的是:祗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概括地表現千里馬的最大特征的是: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寫食馬者淺薄愚妄表現的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寫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根本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馬也。)文中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馬也。懷才不遇的人??畤@千里馬常用,而伯樂不常有。包含著作者的悲憤情感,又點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其真無馬也邪?其真不知馬也。慨嘆食馬者愚妄淺薄、無知的語句是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十三、《送東陽馬生序》中揭示作者小時候就很好學的是余幼時即嗜學。最能表現作者抄書之苦的是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現作者很守信的是: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表現作者在寒冬臘月中勤學品質的是: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說明作者不辭艱辛求師勤學原因的三個句子是余幼時即嗜學、益慕圣賢之道、以中有足樂者。運用對比手法,寫作者求教時誠心、謙虛、恭敬的語句是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最能概括作者學有所成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蓋余之勤且艱若此。揭示精神追求戰(zhàn)勝物質追求(能做到勤奮刻苦)的原因是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十四、《小石潭記》中寫水聲清脆悅耳的是如鳴珮環(huán)。正面描寫水清涼的的是水尤清冽。小石潭周圍的環(huán)境美麗怡人的是_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側面描寫水清澈透明的是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寫潭中游魚動靜相宜、靈活有趣的是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抓住景物的特點,運用形象的比喻,描寫溪身、溪水的是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寫溪流曲折悠遠的是斗折蛇行,明滅可見。運用比喻寫潭溪流特點的是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寫小石潭環(huán)境清幽的是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小石潭流水淙淙,樹蔓青翠,魚兒在清澈的潭水中暢游,面對如此美景,遭貶而游歷于此處的柳宗元卻感到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文中“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句子跟《與朱元思書》中的“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寫出了水的清澈見底,透明可愛,魚兒自由游弋,似與人們相樂的情趣。描寫潭上“其境過清”的句子是“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十五、《岳陽樓記》中贊揚滕子京政績的是: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
十六、《醉翁亭記》中暗示全文文眼“樂”字,寫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文中貫穿全文主線的句子是: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描繪瑯琊山山間朝暮之景的是: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描繪四時之景的是: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把“醉”與“樂”統一起來的是醉能同其樂_。文中與“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相照應的文字是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描寫“眾賓歡”的語句_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描寫“太守宴”的句子是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直接描寫醉翁亭的句子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表達作者復雜感情的句子是: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十七、《出師表》中諸葛亮替劉禪分析了國內外的形勢,其中“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指“不利形勢”;而“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是指“有利條件”。表明侍衛(wèi)之臣和忠志之士義無反顧為國效力原因的是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
十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孟子列舉六位著名的歷史人物,主要闡述了一個觀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明朝宋廉的求學經歷讓他最終成就一位大家,我們可用本文中的句子來概括他的人生: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從內外兩個方面說明了導致亡國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表現“人”生于憂患的句子是: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歐陽修說:“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句話繼承了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思想。總結全文,歸納中心論點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十九、《魚我所欲也》中全文的中心觀點,也是表明作者“舍生取義”的決心的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表明“我”不會做“茍且偷生之事”的事的原因的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體現“性本善”思想的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與《禮記》中記載的“不食嗟來之食”的典故一樣意思的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具體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不辨禮義地接受萬鐘是為了: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孟子認為失其本心的行為是: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在孟子看來,什么情況下,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的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二十、《曹劌論戰(zhàn)》中統領全文,暗示文眼,反襯曹劌的形象特點的是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表明魯莊公把取勝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擁護上的是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表明魯莊公把取勝的希望寄托在神靈的保佑上的是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表明魯莊公把取勝的希望寄托在人民的擁護上的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分析魯莊公戰(zhàn)爭取勝的決定因素的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斷定敵方確系潰敗的依據是: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生動地闡明了作戰(zhàn)中準確地掌握戰(zhàn)機的重要性,也顯示了曹劌卓越的軍事才干的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關于“士兵的勇氣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經典論斷是: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劌選擇合適時機進攻的四字短語是:彼竭我盈;選擇合適時機追擊的四字短語是:轍亂旗靡。二十一、《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經過冷靜理智地分析,在齊王面前巧妙地將家事與國事進行類比,與“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相對應的句子是:宮婦左右莫不私王;與“妾之美我者,畏我也”相對應的句子是: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與“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相對應的句子是: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最后鄒忌得出結論: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齊王聽從了鄒忌的“建議”,所下命令中“受上賞”的是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中賞”的是上書諫寡人者“受下賞”的是: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齊王納諫的結果是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二十二、《童趣》: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二十三、《詠雪》: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span>未若柳絮因風起。”
二十四、《孫權勸學》:“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span>
二十五、《核舟記》: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二十六、《大道之行》: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二十七、《觀潮》: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
二十八、《滿井游記》: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二十九、《陳涉世家》:體現陳勝非凡抱負: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起義直接原因: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三十、《唐雎不辱使命》: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
三十一、《隆中對》: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三十二、《公輸》: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三十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十四、《惠子相梁》: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三十五、《愚公移山》: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