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降糖減重 雙管齊下:解讀《中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綜合管理專家共識》


母義明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


編者按

2016年8月,中華醫(y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制定的《中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綜合管理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正式發(fā)表于《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1] 。這是我國臨床內分泌學專家根據(jù)當前中國2型糖尿?。═2DM)和肥胖患者流行病學特征及現(xiàn)有臨床證據(jù),制定的首部專門針對T2DM合并肥胖綜合管理的共識文件,臨床意義重大。為幫助臨床醫(yī)生理解《共識》精髓并將其付諸實踐,本文特摘取部分重點、亮點內容進行解讀。

 

《共識》背景:

我國T2DM合并肥胖管理形勢嚴峻


2010年中國國家疾病控制中心和中華醫(y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調查了中國18歲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情況,以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作為診斷標準之一,中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達11.6%,患病人數(shù)居全球首[2]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肥胖患病率亦呈快速上升趨勢,且與T2DM關系密切。中國超重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為12.8%,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則高達18.5%[3] 。而在我國T2DM患者中,合并超重的比例為41%,合并肥胖的比例為24.3%,合并腹型肥胖(男性腰圍≥ 90 cm、女性腰圍≥ 85 cm)的患者高達45.4%[4] 。我國肥胖的特點為總體肥胖程度較輕,但體脂分布趨向于腹腔內積聚,更易形成腹型肥胖。以上數(shù)據(jù)提示,我國T2DM合并超重/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的患病率非常高,約占T2DM患者的1/4 ~ 1/2,面對如此龐大的患者群如何管理是個嚴峻的臨床挑戰(zhàn)。


《共識》意義:

T2DM合并肥胖患者綜合管理獲益多


  T2DM與肥胖互為因果,相互影響,兩者共病則令病情更加惡化。體重或腰圍增加均可加重胰島素抵抗,增加T2DM發(fā)生風險及血糖控制難度。內臟脂肪增加可能是肥胖患者發(fā)生胰島素抵抗的主要原因。Kim等研究發(fā)現(xiàn),內臟脂肪增加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難度,內臟脂肪越多,患者需要的基礎胰島素多[5] 。而與單純肥胖患者相比,T2DM合并肥胖患者減重更加困難,因胰島素等傳統(tǒng)降糖藥物可能增加體重,導致患者肥胖程度增加。而且,T2DM合并肥胖還可使慢性并發(fā)癥如慢性腎臟病和心腦血管疾病患病風險升高。因此,對于T2DM合并肥胖患者,減輕體重可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糖和改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對于預防慢性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很多國外權威指南均推薦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應適當減重。2014年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ADA)《糖尿病醫(yī)學診療標準》強烈推薦,糖尿病患者適當減輕體重可獲得包括改善血糖、血壓和/或血脂等在內的多重臨床獲益(A級推薦)[6] 。2014年美國糖尿病教育計劃(NDEP)《糖尿病和糖尿病高?;颊吖芾碇笇г瓌t》強調,對于超重或肥胖的T2DM患者,減重是一個重要目標,適當減重(平均10%)可改善血糖、血壓和血脂控[7]。該《共識》則為中國T2DM合并肥胖患者的綜合管理提供了重要指導,在控制目標、管理流程、干預措施等方面給出了具體建議,以供臨床醫(yī)生參考。

 

《共識》亮點

降糖減重,雙管齊下


全面評估血糖和肥胖情況,制定綜合管理策略
1
 

《共識》指出,T2DM合并超重或肥胖患者的管理應降糖、減重雙管齊下,綜合評估患者血糖和肥胖程度,根據(jù)HbA1c、體重指數(shù)(BMI)和腰圍制定管理策略。在控制血糖的基礎上,對于超重患者應盡量使腰圍(男性< 85="">< 80=""><24>2 )達標;超重且腰圍超標患者至少減重3% ~ 5%。HbA1c已控制在7%以下的患者維持目前降糖方案;HbA1c在7%以上的患者,在減重同時調整降糖方案。同時,生活方式干預以及控制心血管危險因素貫穿全程。如上述處理6個月無效,可考慮其他降低體重的治療手段(圖1)。



圖1. T2DM合并超重或肥胖管理流程圖


藥物治療優(yōu)選兼顧降糖、減重的藥物
2
 

《共識》建議藥物治療總體原則為:應優(yōu)先考慮使用有利于減輕體重或對體重影響中性的藥物;需要胰島素治療的肥胖T2DM患者建議聯(lián)合使用至少一種其他降糖藥物,以減輕因胰島素劑量過大引起的體重增加。各種降糖藥物的作用機制不同,對體重的影響也存在差異,T2DM合并肥胖患者在選擇降糖藥物時應兼顧血糖和體重。在目前常用降糖藥物中,二甲雙胍和GLP-1受體激動劑是兼具降糖、減重、減少內臟脂肪療效的藥物(表1)。


表1. 常用降糖藥物對血糖、體重及內臟脂肪的作用



  GLP-1受體激動劑主要通過激活GLP-1受體發(fā)揮作用,其降糖作用具有葡萄糖濃度依賴性,低血糖發(fā)生率極低。以利拉魯肽為例,其在降糖、減重、減少腰圍和內臟脂肪方面積累了充分的循證醫(yī)學證據(jù)。LEAD系列研究[8-13]表明,利拉魯肽無論單藥或聯(lián)合治療,均能顯著降低HbA1c 1.1% ~ 1.6%,降低體重1.0 ~ 3.2 kg,持久縮小患者腰圍;且基線體重、腰圍越大,利拉魯肽降低體重、縮小腰圍的效果越顯著[14]。一項2015年發(fā)表的中國人群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利拉魯肽治療我國T2DM合并超重/肥胖患者24周,可使HbA1c降低1.74%,體重降低7.51 kg,腰圍減少7.52 cm[15]。最新發(fā)表的利拉魯肽心血管結局研究(LEADER)結果顯示,利拉魯肽長期治療可使T2DM患者體重持續(xù)下降,治療3年時利拉魯肽組患者體重較安慰劑組顯著減輕2.3 kg(圖2) [16]。



圖2. LEADER研究:利拉魯肽長期治療T2DM患者持續(xù)降低體重


  根據(jù)《共識》推薦,在目前降糖藥中,GLP-1受體激動劑減少內臟脂肪的作用明確且療效最強。LEAD 2研究顯示,利拉魯肽1.2 mg或1.8 mg治療可使T2DM患者內臟脂肪分別減少17.1%和16.4% [9]。2015年新研究顯示,利拉魯肽可顯著減少內臟脂肪新指標——肝臟脂肪與心外膜脂肪組織(EAT)含量。法國研究顯示,利拉魯肽治療T2DM患者(83%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6個月,可使肝臟脂肪含量降低33.3% [17] 。美國研究顯示,利拉魯肽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超重/肥胖T2DM患者6個月可使EAT含量降低42%,單獨使用二甲雙胍者EAT含量無明顯變化,且利拉魯肽減少EAT的作用獨立于減重作用[18]。由于中國肥胖人群以內臟脂肪積聚為主要特征,尤其適合應用具有減少內臟脂肪作用的降糖藥如利拉魯肽。


結  語


我國T2DM合并肥胖患病率高,且危害嚴重。為幫助臨床醫(yī)生更好地對該類患者進行綜合管理,《中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綜合管理專家共識》應運而生。《共識》建議,對T2DM合并超重或肥胖患者降糖、減重應雙管齊下,藥物治療應優(yōu)選可兼顧血糖和體重的降糖藥。在目前常用降糖藥物中,GLP-1受體激動劑是兼具降糖、減重、減少內臟脂肪療效的藥物。其中,利拉魯肽循證醫(yī)學證據(jù)充分,在有效降糖同時可減輕體重、縮小腰圍,減少內臟脂肪,可作為T2DM合并肥胖患者的理想選擇。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16; 32(8): 623-627.

  2. Xu Y, et al. JAMA. 2013; 310: 948-958.

  3. Yang W, et al. N Engl J Med. 2010; 362(12): 1090-1101.

  4. Hou X, et al. PLoS One.2013; 8(3): e57319.

  5. Kim MK, 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11;93(2):174-178.

  6. ADA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4. Diabetes Care. 2014; 38(Suppl 1): S14-S80.

  7. NDEP. Guiding principles for the care of people with or at risk for diabetes. 2014

  8. Marre, et al. Diabet Med. 2009;26:268-278 (LEAD-1).

  9. Nauck, et al. Diabetes Care. 2009;32:84-90 (LEAD-2).

  10. Garber, et al. Lancet. 2009;373:473-481 (LEAD-3).

  11. Zinman et al. Diabetes Care. 2009;32:1224-1230 (LEAD-4).

  12. Russell-Jones et al. Diabetologia. 2009;52:2046-2055 (LEAD-5).

  13. Buse et al. Lancet. 2009;374:39-47 (LEAD-6).

  14. Montanya E, et al. Clin Ther. 2009; 31(11): 2472-2488.

  15. Feng P, Yu DM, Chen LM,et al. Acta Pharmacol Sin.2015;36(2):200-8.

  16. Marso SP, et al. N Engl J Med. Published on June 13, 2016, at NEJM.org.

  17. Vergès B, et al. Presented at 2015 EASD meeting. Oral presentation 13.

  18. Iacobellis G. ADA 2015; Abst 104-LB.


(來源:《國際糖尿病》編輯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重磅原文!ADA/EASD T2DM高血糖管理共識發(fā)布,兩大學會一致強調心血管獲益
突破T2DM治療困境:高效控糖,降重減圍
利拉魯肽病例分享(夏文燕)
CODHy2018 | 誰是T2DM合并肥胖或NAFLD患者管理中的重要擔當:從肥胖、內臟脂肪及NA...
對話中外,經驗共享:全新T2DM理念下,基礎胰島素GLP-1RA創(chuàng)新聯(lián)合之優(yōu)勢
GLP-1受體激動劑與DPP-4抑制劑對比大全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