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一定要有老師,老師只有兩種,一是書,一是人,兩者互為表里,交互運用。
離開了體制學校,學習進入自學與偷學,人人都可能成為學習對象,只是沒有老師之名,他們也沒有教學的責任、義務,學習要靠每一個人自己想盡辦法完成,學習的成果落差極大,也影響每一個人的成就。
每個人都擁有經(jīng)驗,這些經(jīng)驗通常未經(jīng)文字化表述,都是每個人身上的「隱性知識」,不說出來,別人無從知悉,也無法學習。跟人學,就是要學習這些獨家理解的隱性知識。
自學的對象中,最容易接近的是同事,工作中同事之間互為老師,互相啟發(fā),但杰出者通常擁有最多智慧,學習的對象首選杰出同事。
老板與主管是另一個必然的老師,他們本身就具有教導的責任,只是學習者如果能主動積極鎖定老板為學習對象,將會得到更大的學習空間。外在的專家是各種專業(yè)領(lǐng)域老師,每一個人都要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尋找各種專家學習,要把專家變成自己的智庫,最好能隨時請益學習。
還有許多知名人士,象是大企業(yè)家、大教授等各種名家,這些人也都可以學習,雖未必能親炙,但從各種轉(zhuǎn)述的報導,也可以得到啟發(fā),不可忽略。
老板是最重要的老師
老板不只是發(fā)薪水給我們工作的人,他也是我們最可親近的老師。
主管不只是每天管理我們、分派工作的人,他也有責任教會我們。
我許多能力是從老板身上學到,這老板包括直接主管,也包括真正的大老板。
當記者時,主管召集人教我寫新聞,采訪主任教我策劃處理新聞;剛畢業(yè)時賣保險,主管教我銷售技巧,后來公司賣給李嘉誠,我從李嘉誠身上學到如何經(jīng)營管理公司,也學會用人與氣度。(盡管這些老板也都給我?guī)硪恍├_,我也不盡全然喜歡他們。)
老板與我們長相左右,隨時都有老板,我們一切都關(guān)乎老板,如果要找一位老師,老板是最合適的人選,也擁有最多工作相關(guān)的專業(yè)。
我永遠注意老板的一舉一動,盡可能學習他的專業(yè)、能力、知識。如果他的為人處世值得尊敬,我也會學習。
不要只把老板當作發(fā)薪水的人,也不要把老板當作會找麻煩的討厭鬼,從他身上學習才是聰明的思考,因為老板是老師,不要刻意躲著他,離老板近一點,才有機會多學一些本事。
不要認為接近老板是逢迎,要學習迎合老師是應該的;也不要討厭老板,就算他不講理,可能也罵過你,但是誰沒被老師罵過呢?我們不能因被罵而討厭老師;更不能認為老板是敵人,也許他和你的立場不一樣,利益也有沖突,但了解敵人的想法,學會敵人的本事,是打敗敵人最好的方法。
不論老板做了什么,只要你沒決定離開公司,就要看老板的優(yōu)點,欣賞他的專業(yè),努力學習,仔細觀察,從老板身上學到本事。
而主管是另一種老板,雖然他可能只是大工頭,但是在專業(yè)上,他絕對有其能力,因此就工作上的專業(yè),他也是最好的學習對象;從主管身上學專業(yè)天經(jīng)地義。
主管本身就具有訓練功能,他必須教會所有團隊成員,才能順利完成任務,但不可因主管有教導之責,我們就被動接受,而是應該主動的請益、提問,讓主管留下深刻的印象,讓自己成為組織中成長快速的人。
老板和主管都是職場學習的關(guān)鍵人物。
后記:
1. 我的經(jīng)驗是,敢和我親近的員工常是學習快速的人,也可能是未來最有潛力的主管。
2. 老板的道德水平未必高尚,但工作能力一定很好。
向資深員工及杰出同事學習
資深員工如果沒有升上主管,通常代表失敗,也很可能在組織中被忽視,可是他們身上有許多寶貴的經(jīng)驗。
而杰出工作者能力出眾,更應多接近學習。
服役時,我是少尉政戰(zhàn)預官,什么都不懂的我,卻是全連的二把手,連長不在時,我就是最高指揮官。不過,我經(jīng)常在處理事情時,會面臨不知如何是好的窘境。
那時有兩位老兵給我很大的幫助,一位是行政士官長,一位是汽車維修士官長,他們一生都在軍中,對所有的狀況都了如指掌。
剛到軍中時,我不太抽菸,所以我的香菸配給都給了這兩位士官長。另一方面,由于他們年紀大,當我父親都有余,我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敬他們,因此我官階雖高,但與他們相處融洽,他們也常私下提醒,讓我少犯許多錯。
在我短暫的保險工作生涯時,我特別喜歡接近那些杰出的銷售人員,因為我很好奇他們?nèi)绾瓮瓿刹豢伤甲h的業(yè)績。我只是多一些禮貌、多一些請教,他們就感到窩心,讓我在短暫的時間中,就得窺銷售工作者一些不為人知的奧祕。
資深工作者及杰出頂尖工作者,是職場中最佳的學習對象。
資深工作者雖未必能力很強,但一定非常理解組織的生態(tài),對老板、主管的個性了如指掌,知道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什么狀況該說什么話,拿捏精準。
他們也對組織中的潛規(guī)則十分清楚,什么事規(guī)定不可做,但其實做了無妨;什么事規(guī)定可做,但卻千萬別做……,從資深工作者身上,可以找到聰明的行事之道。
至于杰出的工作者,則是組織中的天之驕子,他們會受到主管的重視,也有較大的自主空間,而有效的工作智慧,都隱藏在這些杰出的工作者身上。
和杰出工作者學習有效率的工作「Know How」,從資深員工身上則了解組織的生態(tài),這兩者都是最好的學習對象。
這兩種人的相處之道不太一樣,對資深工作者要嘴甜、姿態(tài)要低、要尊重,必要時要施些小惠。資深工作者因年歲大,難免不積極,可是卻有極佳的存活之道,新進人員只要態(tài)度好,并不難與其接近。
可是杰出同事就不太一樣,他們通常自視甚高,如果不能讓他們感覺你潛力很大,他們不見得愿意交往。
所以面對杰出同事,要表現(xiàn)出積極態(tài)度,也要展現(xiàn)適當?shù)墓ぷ髂芰?,再加上誠懇及尊重,他們會覺得你是同類人,而愿與你接近。
杰出同事會有許多獨門工作方法,他們不見得會公開,但接近就可以了解,就有機會偷學,透過觀察、溝通、不經(jīng)意的詢問,就有可能拼湊出他們的私房訣竅。
資深員工及杰出同事,是職場中除了老板及主管之外,另一種可以學習的對象。
后記:
如果自己也是杰出工作者,其他杰出工作者可能是我們的競爭對手,要如何相處呢?最好的態(tài)度還是把他們當作交流學習的對象,對升遷抱著坦然的態(tài)度。
尋找專家及達人
要成就過人的專業(yè),一定要向最頂尖的專家達人學習,而且最好是向全業(yè)界最好的專家學習;如何找到專家、接近專家,就有很大的學問。
每一個行業(yè)、每一種工作、每一種專業(yè)職能,都存在著專家與達人,這些人可能沒有跟你在同一個工作的組織中,但卻往往是最佳的學習對象。
要和這些組織外的專家、達人學習,要有耐性,要有方法,要鎖定長期追蹤。
學習的第一步是人肉搜尋,并仔細觀察。先上網(wǎng)搜集,把他們公開的訊息徹底了解,仔細閱讀已公開的「Know How」,并長期追蹤、更新。
同時也要透過實體世界的人際關(guān)系,了解誰認識他?他有什么朋友?以做為下一步接近時的介紹協(xié)力者。
第二步則是接近,尋找專家可能公開出現(xiàn)的場合:酒舍、座談會、演講會,然后要像追星一樣,場場必到。
碰到面之后,一定要讓他留下印象,提問發(fā)言是最好的方法,借用發(fā)言過程,彰顯你的特殊性。如果能私下聊上幾句最理想,這時不但可以換名片,還能直接請教問題,當然還要嘗試留下日后聯(lián)系的方法。
如果找不到公開接近的方法,就要設(shè)法安排私下的會面,最好的方法是找人幫忙介紹,先在自己的朋友圈中搜尋是否有人認識這位專家,如果沒有,還要擴大搜尋范圍。
就像許多年輕人想請教我問題,輾轉(zhuǎn)找了許多人介紹,他們的想象力及耐性,令我折服,也通常會與他們見面。
第三步則是建立請教的管道,用電子郵件往來是最佳的方式。現(xiàn)代人名片上通常有電子郵件賬號,而用電子郵件請教問題是最安全的打擾,因為接到陌生的郵件是常態(tài),可回可不回。第一次發(fā)送電郵,最好禮貌而周到的表達仰慕之意,然后問一個容易簡單回答的問題,這是重要關(guān)鍵,因為問題太復雜,又是陌生來信,通常不會有回音,但如果問題簡單明了,對方可能就會回答。
不論有無回音,要有耐性繼續(xù)請教,通?;侍觳回摽嘈娜耍粩嗲瞄T的結(jié)果,都會有好報。
可以這樣學習請教的外部專家達人,最好不只一位,還要在各種不同領(lǐng)域,各有對象,讓自己學習的范圍擴大,如果能構(gòu)成一個個人的顧問圈,最是理想。
與外部專家交往,要從陌生開始,因此方法要細膩,才有可成。
后記:
1. 我常接到陌生的電郵,通常只是看看就算了,但有一種電郵我通常會回,就是年輕人的請益或詢問,前提是問題不能復雜,而且要有趣。
2. 觀察名人、了解名人是非常好的學習方法,有時候只是一句話,但一生受用。
向?qū)κ謱W習──偷學
觀察、記錄并模仿對手的成功方法,稱為「偷學」;要試圖解答自己輸在哪里,絕不能再輸?shù)诙巍?div style="height:15px;">
另一個教導我很多的是競爭對手,媒體的競爭非常尖銳,每天翻開報紙就決勝負,我不是漏對手新聞,就是被對手漏新聞。當時我的對手多數(shù)是老記者,剛開始我毫無還手之力,常常被他們漏新聞,而每一次被打敗,就助長了我的學習。
我會仔細分析他們寫的新聞,判斷新聞來源,試圖解答「我輸在哪里?」當然,我也會把那一則新聞的來龍去脈徹底弄清楚。在我認為,都是同樣的新聞,同樣的來源,絕不能再輸?shù)诙?,我會針對這些地方立即補強或補救。
由于是對手,我從他們身上的學習完全屬于「偷學」,只能偷偷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他們的采訪方式、他們的人際網(wǎng)絡、他們的專長。當然對手也會刻意隱藏,盡可能不透露出任何的蛛絲馬跡,因此這種「偷學」的訓練非常嚴格,我經(jīng)常要推陳出新,才能知道他們?nèi)绾巫?。這種「于是假裝不在意」,但卻暗中仔細記錄觀察的「偷學」方法,讓我一生受用無窮。
沒有效果的學習--菜籃族知識分子
每個人都重視學習,但真正得到好處的人并不多,知識豐富卻不會活用,就像用茶壺裝餃子,倒不出來,也吃不到。
更多的人學到了,卻不相信,留在嘴巴說說而不做,只是言行不一,自我欺騙。
一對朋友夫婦,兩人都是臺大經(jīng)濟系的高材生,都在知名企業(yè)工作,也都在做股票投資,但結(jié)果是虧損的多。社交場合中,他們最常談的是股票,最常問的問題是:哪一支股票會漲?有什么內(nèi)線消息?
我看在眼中,感慨萬千:為何兩位高級知識分子,投資行為卻像市井小民、菜籃族一般?大學教育讓他們擁有一個不錯的工作,但似乎沒有在行為上留下痕跡。
事實上,社會中充斥著這種人:長期學習、努力學習,卻沒有改變、沒有效果,行為依然故我,困境依舊存在!
長春藤名校畢業(yè)的MBA,在實際經(jīng)營公司時自以為是,獨斷獨行且不肯授托,導致團隊分崩離析、績效不彰,過了蜜月期,只好黯然離職。
一個虔誠的教徒,耶穌佛祖不離口,謝謝感恩不離嘴,奉獻捐輸不落人,只是回到紅塵,依舊心狠手辣、奸詐狡猾、背信棄義,有錢我最大,得意不饒人。
「菜籃族知識分子」、「名校經(jīng)營白癡」、「虔誠的惡棍」,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重視學習、努力學習,但是學習無用,行為沒有因而改變。
人為何要學習?因為要提升自我、改變能力、改變行為。得到知識技能只是過程,并非目的,行為改變,結(jié)果改變,才是學習的最后目的。
維基百科對學習的定義是:學習是透過教授或體驗,獲得知識、技術(shù)、態(tài)度或價值的過程,從而導致可量度的穩(wěn)定的行為變化。
很明顯的,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改變行為。學習不只是要獲得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把這些知識和技能,使用在相關(guān)的行為上。經(jīng)濟系的高材生,理論上擁有必要的股票投資專業(yè)知識,但如果只是找內(nèi)線、聽明牌,就是行為沒改變,那學習何用?
MBA的高材生亦復如此,或許可以找個托辭:理論與實務有落差;但有了理論,應很容易自我校準調(diào)整,如果無法調(diào)整,應是學習無效。
學習不只在知識技術(shù)上,也在態(tài)度、心性、價值觀上,「虔誠的惡棍」顯然是「說」與「做」的巨大落差,在神前承諾要行善、在神前努力修養(yǎng)心性,這都是學習,可是學習之后的價值觀改變、心性純化及性靈的提升,就需要真實的改變行為,并且需要持續(xù)而穩(wěn)定的改變。
這就是學習的盲點:重視外在的知識技能,忽略內(nèi)在的態(tài)度、價值與心性;強調(diào)學習內(nèi)容的獲得,而忘記學習之后的應用與改變。
我們應當重新認識學習--要學習,也要實踐;透過學習來提升自我、改變行為,也改變世界。
后記:
1. 冷靜觀察生活周遭,一定不乏「菜籃族知識分子」,也不乏「名校管理白癡」,至于「虔誠的惡棍」,其中許多是勇于捐輸?shù)纳馊?,他們的行為反而較象是買贖罪券。
2. 行為未改變的學習,可能并沒有把知識、價值觀和態(tài)度,內(nèi)化為自己的信仰,雖眼到、口到、耳到、手到,但心未到,腦未到也。
書籍資料
書名:自慢6:自學偷學筆記-學習改變我的一生
作者:何飛鵬
何飛鵬
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zhí)行長
媒體創(chuàng)辦人、編輯人、記者、文字工作者。
擁有超過30年以上的媒體工作經(jīng)驗,曾任職于《中國時報》、《工商時報》、《卓越雜志》等媒體,并與資深媒體人共同創(chuàng)辦了城邦出版集團、計算機家庭出版集團與《商業(yè)周刊》。他同時也是國內(nèi)著名的出版家,創(chuàng)新多元的出版理念,常為國內(nèi)出版界開啟不同想象與嶄新視野;其帶領(lǐng)的出版團隊時時掌握時代潮流與社會脈動,不斷挑戰(zhàn)自我,開創(chuàng)多種不同類型與主題的雜志與圖書。
曾創(chuàng)辦的出版團隊超過20家,直接與間接創(chuàng)辦的雜志超過50家。
2007年出版《自慢:社長的成長學習筆記》──工作者最基本的人生態(tài)度,成為當年度財經(jīng)管理類暢銷書第一名。
2008年出版《自慢2:主管私房學》──小職員出頭天的最佳途徑,榮獲2009年經(jīng)濟部中小企業(yè)處主辦之年度「金書獎」。
2009年出版《自慢3:以身相殉》──何飛鵬的創(chuàng)業(yè)私房學。
2010年出版《自慢4:聰明糊涂心》──何飛鵬的自慢人生哲學,指引為人處世,打造雙贏人生。
2012年出版《自慢5:切磋琢磨期君子》──講述各階段的人生修煉,一次而完整地提出成功人生的自慢實踐法。
個人部落格:何飛鵬──社長的筆記本(feipengho.pixnet.net/blog)
臉書粉絲團:何飛鵬自慢官方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