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詩歌唐朝:送別之情

詩歌唐朝:送別之情

送別,令人傷感。但是,古人非常會生活,即使是這樣傷感的事情,也安排得很有詩意。唐詩中寫到的送別,用現代時髦的話來講,簡直可以說是一種行為藝術。為什么說它是一種行為藝術呢?因為古人送別時,有一套固定的程序,這個程序包括三項重要內容:

一,送別之際要唱歌,唱離別之歌。李白說,正當今昔腸斷處,驪歌愁絕不忍聽。今晚我要跟一個朋友分手了,唱驪歌讓人發(fā)愁,不忍心再聽。驪是黑馬的意思,為什么離別的歌叫驪歌呢?原來有一首四言古詩,這是一首逸詩,所謂逸詩,就是沒有被收進《詩經》的古代詩歌。這首詩叫《驪駒》之歌,里面有這么兩句:驪駒在路,仆夫整駕。馬已經牽到路上,車夫已把車都駕好。

這是漢代兩個人告別時,一個要走的客人唱的歌:車夫已經把車駕好,我馬上就要走了??腿顺恕扼P駒》之歌后,主人也要唱歌,唱一首叫《客毋庸歸》,你不用這么急著回去,千方百計挽留他,情意綿綿,一唱一答,然后分手。

到了唐代,很快有了唐人自己的驪歌,就是王維寫的那一首《送元二使安西》,王維送一個姓元的朋友,到安西去出使,安西,指唐時所設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庫車縣。

渭城朝雨浥(yi:濕)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謂城春天的早晨,下了一陣細雨,地面濕潤,沒有飛塵,雨后的客舍旁,柳枝顯得青翠新鮮。這首詩寫到了渭城,即原來的咸陽故城,所以,這首詩又叫《渭城曲》。詩中還寫到陽關,陽關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關塞,在玉門關的南邊,南為陽,所以叫陽關。唐朝人到西域去,一定要經過陽關,這首詩又叫《陽關曲》。

自從王維寫了這一首送別的好詩以后,唐人告別時,就唱這首歌。唱一遍覺得綿綿情意還沒有充分表達,于是就再唱一遍,覺得還不夠味,再重復唱一遍,以后這首歌曲就被稱為《陽關三疊》。

二,唐人送別之際要飲酒。送別時為什么要喝酒呢?主人請要走的人喝酒,因為酒這東西有一種振奮作用,本來兩個人告別心情就壓抑,喝點酒可以高興一點,消解一些離別之愁。我們看李白在金陵,就是現在的南京,在一個酒店里寫的詩。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風吹柳花就是楊柳飄絮,已是春末夏初之際。吳姬,一個江南姑娘。壓酒,唐代的酒要把酒糟壓掉才能喝,勸客人嘗嘗。 南京的一幫年輕人來送我,欲行,是指將要走的人,不行,是指留下來的人,大家都舉杯,喝干杯中酒。最后兩句是,請你問問滔滔東流的長江,我們離別的情意,跟這長江水相比,誰為更長?

三,唐人送別之際,要折一支楊柳枝,送給上路的人。白居易有兩句詩: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在長安的路邊上,有各種各樣的樹,只有楊柳樹,它是管別離,管送別的。再看一首王之渙的詩《送別》。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楊柳是春天長的樹,在東風中成長,青青的垂著,夾著一條御河,河兩岸全是楊柳樹。近來楊柳不停地被人一枝一枝折走,因為別離的人太多,把楊柳枝全給折完了。古代,凡是在送別的地方,一般都要種很多的楊柳樹,給送別的人攀折。據說這楊柳的“柳”字,與“留”是諧音,折一枝柳枝送給你,意思是你還是留下吧,干嘛走得那么急?送柳枝是挽留客人之舉。

唱別離歌,飲酒,折楊柳枝送別,這是唐代人,不僅是詩人,而且是唐代的普通人,一般老百姓,在送別之際,一種慣有舉動。這確實是一種行為藝術,一種美麗的行為藝術。

唐朝人這種送別的行為舉動,植根于生活,是自然的,一點都不矯揉造作,因此,就是唐人的詩歌中,得到了非常好的表達。我們讀唐詩,經常會讀到這些,只要是送別,一般都離不開這三項行為藝術。

那這些行為藝術在什么地方演出呢?還真有一些比較固定的地方。我們知道,古人在一個城市,要離開這個城市時,有很多條路,在這些路的兩旁,建有一些亭子,隔五里路修建一座亭子,叫短亭。隔十里路又修建一座亭子,叫長亭。這長亭短亭,原本是行人休息的地方,讓行人躲避風雨的地方。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因為這些亭子離城市不遠,后來就主要被用做送別的場所。古人送別一般都依依不舍,送到十里長亭,然后在那里唱離別歌,喝離別酒,折柳枝贈送。

晚唐詩人許渾,有一次,他自東向西旅行,經過潼關,要進長安,路上遇見一個朋友叫魏扶,他是離開長安東行,兩人在潼關城外相遇,兩人就在十里長亭互相送別。許渾就說,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兩人依依不舍,在長亭喝了一杯酒,互相送別。

當然,這種送別,有時也發(fā)生在一些美麗的建筑物里,如李白,曾經在武昌黃鶴樓,送別孟浩然。孟浩然離開武昌坐船沿江東下,到揚州去。李白寫了一首有名的詩。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孟浩然坐船已經消失在長江的盡頭,但是,李白的目光,以及他的滿腔情思,隨著滔滔江水,一起流向天邊。

從莫老師的講解中可以看出,不管是一心向佛的王維,還是個性張揚的李白,他們都在詩歌里,表達對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古人重團聚,怨別離,這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一種傳統(tǒng)心理。

送別讓人惆悵,最終天各一方。傳達情誼的最好方式,在那時候就是書信了。中國自古有鯉魚傳書,鴻雁傳書,黃耳狗傳信的典故。這三個典故是如何產生的呢?

古代沒有電話,沒有電報,不能打手機,也不能發(fā)E-mail,古代惟一的通訊工具就是寫信。那個時候,盡管交通不便,寄一封信也不容易,但是,古人還是十分重視書信。

關于唐詩中的書信,我想著重講一講關于典故。在古代詩詞中,有很多典故,古人熟悉典故,用得多,也用得好。到了五四時期,胡適之先生,主張文學革新,提出八不主義,其中有一條就是不用典故。時至今日,大家都習慣不用典故了。甚至在讀唐詩宋詞時,碰到很多典故讀不懂,有時還有點反感。在古詩詞中,好的典故是必須的。

跟書信有關的典故,主要有三個:第一個鯉魚傳書。我們知道,鯉魚是一種回游的魚,黃河的鯉魚都要跳龍門,為什么要跳龍門?它一定要跳到上游去產卵,產了卵,小鯉魚再游回到下游。古人就想象:能不能請鯉魚來送信呢?

客從遠方來,遺(kui 同饋)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這是漢代的一首民歌,客人自遠方來,遺(這里念kui,同饋)就是贈送的意思,他送給我一對鯉魚,叫家里一個年輕人來殺鯉魚,鯉魚肚子被破開后,發(fā)現魚肚子里有一封書信。漢朝的書信寫在白色的絹上,一尺長,中有尺素書。

人怎么會把書信藏在魚肚子里呢?漢代人發(fā)信的習慣是這樣的:他們先把信寫在一條白色的涓上,寫好后,用兩塊木板制做的函套把它夾住,把信夾在中間,然后用一根絲帶系上,而這兩塊木板刻成的形狀像鯉魚。我們從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到,這是漢代寄信的方式。民歌作者這么寫,實際上說是有人從遠方給我捎來一封珍貴的信,但他非要說有人給我送來兩條鯉魚,剖開一看,魚肚子里有一封信,這是一種形象詩意的寫法。這樣,就產生了鯉魚傳書的典故。

第二個典故是鴻雁傳書。大家知道,大雁是一種候鳥,秋天從北方飛向南方,春天又從南方飛回北方,古人就產生一個請它傳書的想法。

這個故事跟蘇武有關,蘇武是西漢的一個民族英雄,奉漢武帝之命,到匈奴當使者。到匈奴后碰到一些事件,被匈奴扣押。匈奴叫他投降,蘇武堅決不投降,然后匈奴就把他放逐到一個非?;臎龇浅:涞谋焙Hシ叛颉?br>
北海就是今天俄羅斯境內的貝加爾湖。蘇武牧羊,一十九年,始終不屈。漢王朝曾多次派人前往要人,匈奴撒謊說,蘇武早就死了。19年以后,漢武帝都死了,換了新皇帝,又派了一個使者去匈奴。在那兒碰上了一個叫?;莸娜耍;莓斈昱c蘇武一起出使,一起被扣押。因為他是一般工作人員,匈奴對他看管不嚴。?;萃低祦硪娦聛淼臐h朝使者說,蘇武并沒有死,還活著,在某個山溝里放羊。

第二天,漢朝使者會見匈奴單于,要求把蘇武交出來,還給我們。單于說,蘇武早就死了。使者說,蘇武沒有死,我們大漢皇帝,在長安上林苑射獵,從天上一箭射下一個鴻雁,在鴻雁的腳上系著一封信。這封信是蘇武寫的,說他現在還活著,在某個山溝里放羊。匈奴單于一聽,沒辦法,只好把蘇武放了。

請大家不要責怪我們的祖先,漢朝人在外交上采取了欺詐的手段,是他們匈奴先撒的謊。從此,鴻雁傳書就成了一個典故。

第三個典故是黃耳狗傳信。這個典故產生的年代要稍晚一點,到了晉朝,有一個人叫陸機,東吳人,東吳被滅掉以后,三國統(tǒng)一,成了晉朝,陸機被召到洛陽。陸機的家鄉(xiāng)在華亭,就是現在上海市郊的松江。陸機到了洛陽后,想念家人,想寫一封家信,因遠離家鄉(xiāng),一時找不到送信人。正好他有一條狗,這條狗長著兩個黃耳朵,取名黃狗。陸機突發(fā)奇想,就問黃耳:你能不能幫我送封信到華亭?這條狗搖頭擺尾,表示同意。陸機就把寫好的信塞在一個竹管子里,把竹管子系在狗的脖子上。拍拍它說,擺托了。

說來也怪,這條黃耳狗居然把信從洛陽送到了上海。家人看到信后,非常高興,寫了一封回信,同樣放在竹管子里,請黃耳狗帶回。

這事可信嗎?宋朝的學者說,不可信。洛陽到上海要經過淮河,長江,這條狗怎么過去?其實也未必,只要有渡輪,它就能過去。反正二十四史《晉書》中有記載,《晉書》這是唐朝人編的正史,所以唐朝人特別熟悉這個典故。

前面兩個典故,在唐詩中經常可以看到,第三個典故,在唐詩中,我是從來沒有看到過。我是在什么地方看到過這個典故的呢?在宋詩里,宋代詩人用典故,追求一個“怪”字,一般的典故,唐朝人已經用過了,他們就要出新,所以,經常用一些比較冷僻的典故。

在蘇東坡的詩里,就出現過這個典故。蘇東坡晚年,被流放到海南,他養(yǎng)了一條狗,長著一個黑嘴巴,東坡很喜歡這條狗,就給它取名叫烏嘴。專門為它寫過一首詩,最后兩句是:何當寄家書,黃耳定乃祖。

東坡被流放到海南島,只帶了一個小兒子,他的其他幾房的兒孫有的在惠州,有的在江蘇宜興,他很想念他們,想請烏嘴給他傳遞一封家書。烏嘴啊,你什么時候也能幫我寄一封家書回去?黃耳定乃祖,要知道,你的祖先黃耳狗,它就會傳信。

縱觀唐詩,我們發(fā)現,唐詩中只用鯉魚和鴻雁這兩個書信典故,黃耳狗的典故卻從來沒有用過,莫老師將從李商隱的詩歌入手,剖析唐詩中為什么沒有引用黃耳狗典故的背后原因。

在李商隱的詩中,多次說到書信。有一次,他在洛陽寫信,寄給長安的一個朋友,叫令狐綯。他寫的信就是一首詩,其中有兩句:嵩云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我在洛陽看著嵩山的樹,你在長安看著秦中的云,我們兩地相望,幸虧兩條鯉魚千里迢迢送來書信一封。這里就用了鯉魚傳書的典故。

李商隱還有一首詩,叫《春雨》,也說到了書信。玉鐺緘札何由達,萬里云羅一雁飛。玉鐺就是一對玉鐲的耳環(huán),緘札就是封起來的書信。我想寄一封信給你,還有一對耳環(huán),請誰送信呢?長空萬里,層層薄云,像綢緞一般,鋪在天上,一個鴻雁帶著書信向遠方飛去。這種寄書信的意象是非常優(yōu)美的。

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李商隱詩中的典故不用雙鯉,也不用鴻雁,改用黃耳狗,那是一種什么象景呢?拿第二個例子來看,萬里云羅一雁飛,如果改用黃耳狗傳信,就不能用云了,因為狗不能在天上飛,萬里云羅只能說成萬里江山,一狗這樣說不太文雅,改成一犬,萬里云羅一雁飛就改成了萬里江山一犬奔。那么,這兩句詩,哪一句優(yōu)美呢?當然是萬里云羅一雁飛。

喜歡狗的朋友,不要罵我,不是我在貶低狗,是李商隱他不肯這么寫,他不肯用狗的典故。唐朝那么多詩人寫書信,都不用狗的典故,都喜歡用雙鯉和鴻雁這兩個典故,因為這兩個典故有詩意,非常優(yōu)美。

李商隱是晚唐著名詩人,與杜牧齊名,后人稱他們是“小李杜”。李商隱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會動蕩不安的時期,所以,李商隱的詩風與處于安史之亂時期的杜甫更為接近。李商隱和杜甫,他們通過書信寄托相思的詩歌,卻角度各異,有不同的情感共鳴。

我們現在讀唐詩,大凡標題里有一個“寄”字的作品,一般就是一封書信。唐朝人太喜歡寫詩了,他們寫信有時候就是寫一首詩,這叫以詩代柬。以詩代柬的最好例子,就是李商隱的那一首《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人生之中,最讓人銷魂的是什么?就是離別。有的書里,《夜雨寄北》這個標題,說成《夜雨寄內》,內是指內人,妻子。當然這首詩從四句詩的意思來看,與寄內非常吻合。

但是,我們要很遺憾地告訴你,它不是。李商隱40歲那一年,妻子王氏病逝,李商隱終生沒有續(xù)賢。妻子去世半年后,他才到四川去,應一個叫柳仲郢的長官邀請,去做他的幕僚。就在現在四川的三臺縣,那時叫梓州。

李商隱在梓州生活了五年,這首詩是他到梓州后,過了一段時間才寫的。長安的朋友問他什么時候能回來?他說我還沒有歸期。此刻窗外正是夜雨綿綿,連池子里的水都上漲了,何年何月我才能回長安,和大家相聚,一起剪蠟燭,一起聽外面的夜雨,一起再來回首今天的巴山夜雨呢。

這是一個以詩代柬最感人的作品。那么在書信中,最寶貴的是什么?是家書,因為這里面的情感最真摯。杜甫說,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安史之亂爆發(fā)以后,杜甫被俘到長安,兵荒馬亂,戰(zhàn)火連綿,跟家人沒法保持通信聯系,一封家書比一萬兩黃金還要貴重。杜甫給家里寄了一封信,過了十個月還沒有收到家里的回音。杜甫非常著急,反畏消息來,寸心亦何有。這個時候,我反而害怕家里有消息來,萬一來消息,也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寸心亦何有,方寸之間心都亂了。

家書是最動人的,即使在今天和平歲月里,家書也是最可貴的。那么,家書寫些什么呢?讓我們來看兩首唐詩。先看張籍的《秋思》,張籍那個時候在洛陽,他祖籍是蘇州,當時叫吳郡,他自己的家在安徽和州,現在叫和縣。秋天到了,張籍在洛陽想念家人,寫了一封信回去。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我在洛陽城里見到秋風起,想寫一封家書,情意有千重萬重之多,寫也寫不完。信已寫好,害怕有些地方可能還沒有寫清楚,沒有把情意表達完,信都封好了,送信的人馬上就要上路了,我又叫住他,再把信打開,又添加了幾句。這就是家書里的思念,無窮無盡。

盡管是無窮無盡,但它一定是千言萬語嗎?一定有非常多的意思媽?實際上,無非就是一個報平安,無非就是問候一下對方。盛唐詩人岑參有一首詩,題目叫《逢入京使》,岑參奔赴西域,他騎著馬離開長安西行,途中碰到對面過來一個人,這個人是離開安西回長安的一個使者,一個是西奔,一個是東行。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我的家鄉(xiāng)在東邊,回首一望,漫長的路看不到頭。我想念家鄉(xiāng),我掉眼淚,龍鐘就是眼淚,我用兩個袖子擦也擦不干。在馬上相遇,沒有紙,沒有筆,一時來不及寫信。請你帶一個口信,你到了長安,請告訴我的家人,我一路平安。

岑參的這封信,告訴我們,家書盡管有千萬重意思,但核心內容是報平安。現在有的年輕朋友,不太喜歡寫家書。你在外地讀書,在外地工作,半年了,不給家里寫信,父母在家惦記,盼你寫信,你就是不寫。有的時時候我問他,為什么不經常給父母寫信?他們的回答往往是,沒什么要寫的。

請注意,家書不要求你寫什么深刻的思想,不要求你匯報生活中的什么重大內容。家書寫什么?無非就是說幾句問候的話,報一聲平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云中誰寄錦書來
進入古人的話語系統(tǒng),愛上典故
鴻雁傳書、魚傳尺素的故事你熟悉,“黃狗傳書”聽過沒?
作詩打卡 | Day6 | 典故·尺素
【青鳥殷勤為探看】古人遞情書的幾種方法
【詩詞意象】鴻雁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