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兩大美容功效
1、面部皮膚
可加速皮膚的血液循環(huán),促進老化細胞代謝,加強新鮮細胞再生,淡化色斑,減少皺紋,使皮膚紅潤白嫩,延緩衰老。
2、眼部方面
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瞼下垂、皺紋、延緩眼部的松弛老化現(xiàn)象,使眼部恢復光彩。
那么,女性美容應該艾灸哪些穴位呢?
首先,在頭部的主要穴位(太陽穴、睛明穴、百會穴、四白穴等)施灸,然后在身體上的穴位(關元穴、足三里、三陰交等)施灸,這樣可以通調女性的身體,相當于給身體“做美容”。
艾灸如何調理手腳冰涼?
很多人怕冷,總是手腳冰涼,在中醫(yī)體質學上稱為陽虛體質。陽虛體質就是陽氣不足,體內產生的熱量不夠,熱量不夠,自然就會出現(xiàn)怕冷的狀態(tài)。這種體質的人,女性多于男性。
艾灸屬陽,借助灸火的熱力和藥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過經絡的傳導,達到溫通氣血、透達經絡、扶正祛邪的作用。一般而言,治療手腳冰涼可以灸以下穴位:
足三里
足三里是個強身健體的萬能穴,長壽穴。有關研究發(fā)現(xiàn),艾灸足三里,可以改善胃的蠕動和胃的供血狀況,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增強消化能力。
施灸方法:足三里以溫和灸為主,盡量不要發(fā)生灸瘡。艾灸足三里,每次施灸時間在15-30分鐘。
大椎
屬于督脈,有通督行氣,貫通督脈上下之作用,同時如果有感冒、過敏性疾病、熱病、癲癇、頸椎病,大椎也是首選穴。
施灸方法:大椎穴位,每次施灸15-30分鐘。以自己適應為度,可以逐漸延長施灸時間。
神闕
在臍窩正中,該穴位于人體的腹中部,臍中央。主要用于治療中風虛脫,四肢厥冷,尸厥,風癇,形憊體乏,繞臍腹痛,水腫鼓脹,脫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婦女不孕。
施灸方法:神闕皮膚薄、敏感度高、吸收快,最適合隔姜灸。把姜片上穿刺數(shù)孔,覆蓋于臍上,點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度。此法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諸癥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對于女性來說,艾灸的好處數(shù)不勝數(shù)。趁著三伏天用艾灸養(yǎng)陽,親們可以體會到艾灸對女性來說簡直是天賜神物,好過一切化妝品和補藥!
隨著年齡的增長,女人的皮膚會逐漸變差。很多女性容易出現(xiàn)肌膚問題,多是由于寒濕和內火引起,脾胃受到傷害也會對肌膚造成影響,睡眠不足、睡眠質量差,則會引起腎臟功能不好,從而可能導致眼袋、臉上長黑斑和面部水腫的情況。
三伏灸調理可滋陰養(yǎng)血、潤燥生津、疏通經絡、濡肌除皺。
三伏灸調理美容養(yǎng)護是采用先在頭部主要穴位施灸(太陽穴、睛明穴、百會穴、四白穴等),再在身體相關腧穴施灸調理的方法,對癥調理女性的身體狀況,利用夏季自然陽氣給身體“美容”。
肥胖恐怕是很多女性難以接受的事情,而肥胖發(fā)生的原因并不是因為營養(yǎng)過剩,營養(yǎng)過剩是西醫(yī)的一個概念。虛胖女性往往有崩漏暗疾,失血過多等問題存在。
過于肥胖往往是因為脾腎陽虛,太過瘦弱,則往往是肝腎功能不足。
利用三伏灸刺激穴位,能疏通全身經絡、平衡臟腑功能、促進胃腸蠕動、增加其排泄,達到瘦身塑型減肥的良好功效。
某些時候,女人的問題比男人復雜,但是只要堅持得好,三伏灸能調理好很多婦科病,如痛經、宮寒、月經不調、經少、閉經、婦科炎癥等。往往在用三伏灸調理某一問題時,不知不覺地把另外一種病也調理好了。
婦科病,大多數(shù)是由于寒濕、氣滯血淤,經絡堵塞、血虛引起的。也就是體內的環(huán)境或氣象不好。同時還會不斷地消耗人的“陽氣”,問題會越來越重。要根治這些問題,只有改變好身體的內環(huán)境。
三伏灸調理能夠借助自然陽氣能補充人體元陽、散寒祛濕、通經活絡、消炎止痛……用三伏灸調理可以把體內的氣象變得陽光明媚,經絡通暢,還女性天生麗質的本來。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而臉部和皮膚潤澤是女性美最重要的體現(xiàn),養(yǎng)好氣血才能讓女性的美由內到外自然散發(fā)。
中醫(yī)認為,色斑多為肝郁脾虛、肝腎不足所造成,當以補益肝腎、疏肝健脾為治。通過特定穴位的三伏灸調理能很好地疏肝健脾、通透經絡,讓女性容光煥發(fā)。
艾灸能夠增加腸胃的蠕動功能,有效改善便秘,排除腸道內的濁氣,做完艾灸要大量喝水,有利經絡排毒及腸道排便。
胃寒濕重就會胃脹、胃酸、胃潰瘍,艾灸有消炎殺菌,驅寒,修復胃部不適的功效。
哪些穴位最適合婦科疾病?
婦科疾病的范圍很廣,如:乳腺增生、宮寒、月經不調、宮血(崩漏)、盆腔炎、盆腔積液及包塊、附件炎、陰道炎、宮頸息肉、輸卵管不通或通而不暢、卵巢功能低下、子宮脫垂、子宮內膜異位等。
治療婦科疾病,必須辨證配穴,但一般情況下,像關元、子宮、歸來、八髎、承山等穴位使用較為頻繁。
艾灸方法:把握一個宗旨——后背腧穴,腹部募穴可以灸30分鐘,四肢灸15分鐘;施灸順序——先后背后前面,先上后下;如果易上火多施灸下肢穴位;注意防燙傷。
艾灸適用多種病癥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過經絡調整人體生理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血液循環(huán),調整內分泌,提高機體免疫力和防病能力。
從中醫(yī)來說,艾灸特別對風寒濕痹、脾胃虛證、氣滯積聚、上盛下虛、厥逆脫證、外感表證、咳嗽痰喘等疾病有較好療效。
從西醫(yī)來說,艾灸療法的適應范圍十分廣泛,可以廣泛用于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等疾病。主要治療以下疾?。?/span>
1、內科病癥
感冒、腹瀉、支氣管炎、呃逆、慢性胃炎、胃下垂、風濕、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冠心病、高血壓病、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糖尿病、中風、周圍性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等。
2、外科病癥
如頸椎病、肩周炎、腰扭傷、骨關節(jié)炎、慢性前列腺炎、疝、痔、直腸脫垂、放射反應等。
3、皮膚病癥
如帶狀皰疹、白癜風、斑禿、銀屑病、凍瘡、神經性皮炎、雞眼等。
4、婦科病癥
如子宮脫垂、習慣性流產、胎位不正、功能性子宮出血、痛經、慢性盆腔炎等。
5、五官科病癥
近視眼、麥粒腫、老年性白內障、過敏性鼻炎、萎縮性鼻炎、內耳眩暈癥、顳下頷關節(jié)紊亂癥、復發(fā)性口瘡等。
⊙版權聲明:文章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