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講:切題緊扣特征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被美麗的景色所陶醉,從而產(chǎn)生把這美景記敘下來的欲望。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并表達出自己的感情,這就是寫景的文章。寫景的文章,大方向上得把握兩要:
一要圍繞中心。我們描寫景物時,不可能把看到的全部寫下來,而且也沒這個必要。應該首先確定文章的中心,再根據(jù)文章中心的需要,選擇有關的景物進行描寫。有了中心,寫景才有主心骨。中心的確定來自對景物的細致觀察,通過觀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這就是文章中心。中心確定后,還要對觀察到的景物進行篩選,能表現(xiàn)中心的定要進行細致的描繪,能襯托中心的也要進行必要的描寫,與中心無關的就略去不寫。
濟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特別是浸透在如詩如畫美景中的濃郁情致,更使作品帶有了一種神韻,一種悠長的味道。為什么我們欣賞《濟南的冬天》,會如此嘆服老舍先生妙筆生花呢?就因為自始至終,為抒發(fā)贊美之情,先生緊緊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使所寫的景特點突出,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先生以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和北平、倫敦、熱帶的對比,首段即寫出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跡”“怪事”,突出其“溫晴”,贊譽它是個“寶地”。這是貫串全文的主線,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lián)系的。第2段開始,“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個重要的過渡句,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在分寫山水之前,先給人以濟南的總體感,用擬人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作者緊扣住這一點,繪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現(xiàn)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第5段寫冬天的水色。作者極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最后,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一句結束。圍繞中心,全文自然推進,而中心突出;也恰恰是抓住了景物的特征來寫景,才寫出了此景與彼景的不同之處。
二要緊扣特征。寫景文的寫作對象是景物,應將景物的特點描寫出來,需要抓住被寫作對象的特征。天下的景物千差萬別、千姿百態(tài),各有自己的特點。比如花,牡丹艷麗多姿,荷花亭亭玉立,臘梅清香四溢;比如水,大海洶涌澎湃,湖泊水平如鏡,小溪潺潺涓涓。怎樣才能寫出如此豐富多彩的景物的特征呢?關鍵是要善于觀察。因為所謂特征,乃是一個事物區(qū)別于其它事物的標志,而抓特征,本是各種作文中都相當重視的一個問題。寫景與描寫人物一樣,也要使之具有個性化的特點,以區(qū)別于其它相類似的景物。
歐陽修《醉翁亭記》以景色描寫而出名,這是作者善于觀察事物、精辟地捕捉對象的本質特征并加以提煉的結果。例如,寫晨昏景象之異,只用兩句就概括殆盡:“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绷帧r、晨氣、暮靄,變化著的山景逼真欲現(xiàn),恍若在目。又如寫四季景物,作者獨到地捕捉了富有季節(jié)特點的典型情景,以“香”言春,以“繁”狀夏,以“潔”喻秋,以“水”寫冬,無不情狀俱到。而這些都是歐陽修觀察的結果。假如一個人從未見過某種景觀,那么要他寫出景色的千變?nèi)f化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觀察是描寫景物的前提。那么,我們在觀察景物時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要注意觀察景物的顏色和姿態(tài)。世間萬物,四時不同,顏色和姿態(tài)也各有變化:山巒春季初青,夏天濃綠,秋時或金黃、或火紅,冬季或雪白、或黝黑。月升月落、花開花謝,都有不同的情態(tài)。如果能細致觀察,就容易抓住特征進行描述。
第2講:恰當具體展現(xiàn)
要想把所寫的景物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僅靠抓些景物的特點是不夠的,那些只是給讀者以模模糊糊的感覺。而要使畫面變得清晰,就要緊緊抓住能表現(xiàn)景物特點的具體事物,所抓的表現(xiàn)特點的具體事物越多,特點就會越明顯,越突出。
無疑地,我們扣準景物的形狀、大小、色彩、數(shù)量、聲響、神韻、變化等方面來寫,才算得真正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才能使讀者真正感到鮮明生動,如處其境。當然,并不是在寫每樣景物時,都要運用以上這些描寫方法,應根據(jù)所寫景物的特征,有所側重地選擇景物描寫方法,而且寫時要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為了突出春的美麗和充滿活力的特點,抓住了能表現(xiàn)這些特點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及人們的活動,從容不迫地“推”出五幅“特寫”,細致描寫出春天的動人景象。先寫草,描寫春天綠草如茵的情景。次寫花,“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突出花的“爭相斗妍”,畫出春天百花盛開的繁榮景象。第三幅畫寫春風,著力刻畫春風的“溫馨”“鳴唱”,描繪出春風送暖的勝境。第四幅畫面寫春雨,渲染春雨“輕柔”“濕潤”,畫出夜雨和郊外的美麗畫面。最后,畫出了一幅迎春圖,筆墨不多,但寫出“城里鄉(xiāng)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迎春的一片歡樂景象。人們像趕趟兒似的都出來了,舒活筋骨,抖擻精神,在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幾幅風景畫交相輝映的綺麗春色中,“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充滿了無限的活力和希望。如果說前四幅畫是側重寫自然界的“春”其中也有穿插寫人的活動的,那么第五幅畫是集中筆墨寫人勤春早的“春”,均使春的特點具體而突出。
只把景物擺在那里,并不能給讀者留下清晰的印象,更不能表達作者的感情,所以,要對所寫的事物進行細致具體的描寫,這樣,才能使讀者的眼前再現(xiàn)出作者所描繪的事物,很好地表達出作者的感情。朱自清先生在描寫春草時,細致地描寫了春草的情態(tài)(“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春草的質地(“嫩嫩的”)、春草的色澤(“綠綠的”)、春草的長勢(“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這樣,就把春草的美和勃勃生機很好地表現(xiàn)出來,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試想,如果文章沒有這般具體細致的描寫,還能達到這種效果嗎?
具體展現(xiàn)中,還有兩點尚需特別注意:①有時候單純地描寫要寫的景物,給人的感覺還是不具體,對感情的表達還覺欠充分,此刻還可以描寫那些看似與所描寫景物無關的其它事物,此謂側面描寫。比如,在寫春草時,作者還寫了孩子們在草地的嬉戲。通過這些活蹦亂跳的孩子的活動,更表現(xiàn)出春草的活力和可愛,這就是側面描寫的作用。②在描寫事物時,由于種種原因,有的事物很難下筆去做具體的描寫,比如寫春風,這春風是無色無味無形的東西,如何下手呢?我們可以借助于自己的感官,這樣,也能把較為抽象的事物寫具體?!洞骸分袑懘猴L時,作者就抓住了觸覺、聽覺和嗅覺這些感官,把無形的春風的輕柔、芳香、和悅的特點寫具體了。
第3講:調(diào)動感官功能
自然界的顏色是多彩的,自然界的萬物是各具形態(tài)的。我們在觀察時,就要善于捕捉到景物的顏色和姿態(tài)。
每種景物都有自己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形狀、顏色、音響、氣味、姿態(tài)、質地等方面,這就需要我們充分調(diào)動多種感覺器官去感知,去體驗,既觀其形與色,又聽其音,嗅其味,“色、香、味、形”俱全,從而描寫出景物的特點。
調(diào)動自己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等多種感覺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這也就是歐陽修所講的“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然后為至矣”。(《六一詩話》)描繪景物的色彩、形狀、聲音,就是讓景物具有立體感。
朱自清的《春》正是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去感知春天,敏銳地抓住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的特點,從而把充滿生機的春天景象描寫得細膩精彩,給人以美的享受。在朱自清先生的妙筆之下,因了觸覺之輕(“古木陰中系短蓬,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當春天的陽光照臨大地,楊柳吐出了新綠,微風輕拂,吹到人們的臉上,是那樣溫暖柔和,已經(jīng)感覺不到一絲的寒意了。作者引用詩句“吹面不寒楊柳風”引起對春風的描寫,接著擷取了一個生活化的令人倍感親切的比喻“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寫盡了春風的氣韻神情,讓人感到春風的溫暖),嗅覺之宜(極細膩的筆觸寫春風的味道:“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弊屓寺劦酱猴L的芳香),聽覺之真(鳥鳴的清脆、婉轉,風聲水聲的輕盈,笛聲的嘹亮,合成春風中的樂音,讓人聽到春風的柔和),哪怕原本無形的風,也可以感覺到它的存在,而有形、有味、有聲、有情了。“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作者通過細膩的感受,運用生動的筆墨,將勝境中“溫馨”“鳴唱” 的送暖春風刻畫得神韻透徹,喜愛之情彰然。
感官知覺的同時,應該還有個“心得”,即所思所想。特別是關于刮風、下雨、打雷、下雪等氣象變化的描寫之間,無論怎樣也會有些所感。調(diào)動感官功能描寫景物,就要圍繞同一景物寫好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觸到了什么,嘗到了什么,同時涉及想到了什么。這樣,文章的筆墨既集中,又有變化,能引起讀者的興趣。小思寫《蟬》,開頭寫蟬使人聽了很煩,再寫病蟬的微弱、細小,表現(xiàn)了蟬惹人討厭和微不足道的一面。而得知蟬17年埋在泥土下,出來就活一個夏天時,作者被蟬活著的生命的意義所感動,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最后一句“斜陽里,想起秋風顏色”中的“秋風顏色”,巧妙地在聽覺感受之外,增加了獨特的視覺感受,很有新意地賦予秋風一種“顏色”,把秋天的一些視覺形象加了進來,比如金黃的落葉、火紅的楓葉、暗綠的松柏、疏朗的天空等等都融入秋風中,言少而意濃:蟬雖然煩人、弱小、微不足道,但是蟬的一生的經(jīng)歷給人的啟示確實是深刻的——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應該積極面對,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采用調(diào)動感官功能的方法描寫景物,還要把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聽到的、看到的、聞到的、觸到的和嘗到的交代清楚,比方說,寫看到的景物,就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或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或從遠到近或從近到遠,或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等等,把事情交代得清清楚楚。
第4講:選擇合理順序
寫景,也要安排好合理的順序。把握好寫景的順序,描繪出的景物才能層次分明、清晰自然。
一旦寫到很多能表現(xiàn)景物特點的事物,那么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就有一個順序問題,這樣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可用的順序很多,例如時間順序(寫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寫早中晚各個時辰的景物等,只要是景物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都可以按時間順序來寫),空間順序(由遠到近,由里到外,由高到低,由上到下等,都是空間順序),也可以按照景物的類別寫,還可以按照人們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由淺到深,由個別到一般,由整體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體的順序)來寫,或者把這些順序結合起來用,如全篇文章是按時間順序寫的,其中某一部分也可以按空間順序寫,至于“并列展開”、“主次輕重”、“夾敘夾議”等順序,都可以在具體描寫時靈活使用。
不管采用什么順序,都得注意兩點:一是要有助于表現(xiàn)景物的特點,二是要符合景物的自然規(guī)律,這樣,寫出的景物才能真實。因此,寫作前,我們務必要找到一種合理的寫作順序,或邏輯、或空間、或時間,一層一層地寫,切忌亂描亂寫,東拉西扯,七拼八湊。另外就是要抓住特點,有重點地寫,不能像列清單一樣地把所有景物都寫下來。
朱自清先生的《春》,所以這樣安排順序,是完全按春的生長順序安排的,所以先寫春草,是因為它是春的使者,第一個報告春的到來;而隨后隨著景物的順序,春色越來越濃,春意更加盎然,我們看了文章就看到了春天的發(fā)展變化過程,覺得是如此的真實,可信。
魯迅先生的著名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直作為初中語文教材,文中,作者對“百草園”的景物有如下一段描述:“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聯(lián)系此“景”所在語段后面的文字,應當看到:魯迅先生這里所概寫的應是“百草園”開闊地帶(主要是春夏季節(jié))之景,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先寫“靜物”,再寫“動物”;寫“靜物”,由低到高,寫“動物”,從高到低?!安似琛薄笆畽凇薄霸砬v樹”“桑椹”從宏觀的角度可視為靜止的事物,姑且借用繪畫、攝影用術語“靜物”來界定,而“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椹”四種事物從方位的視角上看則是由低到高;“鳴蟬”“黃蜂”“叫天子”屬“動物”,其棲息物“樹”“菜花”“草”從方位的視角上講則是從高到低,其中“叫天子”棲息的“草”便是人們常說的茅草——云雀春季喜在新長的茅草叢用棉絮、茅草花等物造窩下蛋孵雛。再后面所寫的,則是狹長地帶(泥墻根一帶)之景,是詳寫。
第5講:筆法張弛相間
張弛法,是作者為了真實地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豐富多彩和發(fā)展變化,使行文有起有落,不給人以呆板單調(diào)的感覺,有意將緊張激烈、快節(jié)奏的描述與輕松舒緩、慢節(jié)奏的描述結合起來,交替進行的方法。
郭超人在《登上地球之巔》一文中,除了盡力渲染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外,還不時用閑筆描寫美麗的珠穆朗瑪峰的景色。如:“陽光燦爛,珠穆朗瑪尖錐形的頂峰聳立在藍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嶺間繚繞不散。”“夜色濃重,珠穆朗瑪峰山嶺間朦朧一片,只有頂峰還露出隱約的輪廓?!薄耙垢畛?,山上山下到處都是一片漆黑,只有點點星光在空中閃耀?!钡鹊取_@些自然景象的描寫,使得讀者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閱讀的緊張之余還可以求得放松,來欣賞一下美麗的珠峰景色。這在寫作與閱讀的效果上,便是一張一弛,張弛相間,極給人美的享受。
寫景要富有活力,運用傳說也是一個重要途徑。我們在描寫景物時,插入一些故事逸聞、神話傳說、典故名言、文史資料、民俗諺語,使景和物蒙上一層神奇的色彩,不僅能使文章內(nèi)容豐富,情趣橫生,而且能使文章張弛有致。譬如,美女蛇的故事本來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提到的百草園中的赤練蛇毫無關系,但魯迅卻由此生發(fā)聯(lián)想。這一聯(lián)想對作者闡述百草園是“我的樂園”有幫助,因為有一點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訓,悟出一些道理,同時也給百草園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使得寫百草園之景的行文活潑靈異,算得先張后弛一筆。
孫犁《荷花淀》中的“水上遇敵”一段,先是“輕輕劃著船”,“船兩邊的水嘩,嘩,嘩”?!绊樖謴乃飺瞥鲆豢昧饨莵怼睂懗隽藡D女們愉快的心境,節(jié)奏是舒緩的。日本船一出現(xiàn),節(jié)奏加快:“小船拼命向前搖”,“大船緊緊追過來了”,就連水聲也由平和變得急促“嘩嘩,嘩嘩,嘩嘩嘩”的。這是先弛后張。
《湖心亭看雪》是張岱的代表作,寫景與寫人相映成趣。先交代看雪的時間、目的地、天氣狀況。人聲鳥聲俱絕,空闊的雪景使天地間呈現(xiàn)出一股肅殺的冷寂來。而作者偏偏選擇此時去賞雪,可見他此時的心態(tài)及與眾不同的情趣。接著記述賞雪的具體經(jīng)過。凌晨劃一葉小舟,獨自前往湖心亭。湖上冰花彌漫,天與云與山與水,一片混沌。惟有雪光能帶來亮色,映入作者眼簾的“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币缓?、一點、一芥、兩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國畫中的寫意山水,寥寥幾筆,就包含了諸多變化,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人與自然共同構成富有意境的藝術畫面,悠遠脫俗是這幅畫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質,這就是人與自然在精神上的統(tǒng)一與和諧。然后,筆鋒一轉,敘及在湖心亭的奇遇。此時此地此景,能夠遇見游人,不能不說是奇跡。寫“兩人”“大喜”,即寫自己大喜,寫“余強飲三大白”,即寫兩人暢飲,互文手法使行文有變化。最后,作者以舟子的話收束全文:“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引用舟子的話包含了對“癡”字的稱賞,同時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悅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緒,這就真?zhèn)€是先張后弛了。
第6講:融合季節(jié)特征
時間季節(jié)不同,景物就會有不同的特點。描寫一處景物,可以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還可以從一天中不同的時段來寫。這樣,不僅從時間上拓寬了思路,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而且把不同時間景物的不同特點表現(xiàn)出來,給人一個完整的印象。如方紀的《三峽之秋》,按時間推移的順序描寫景物,抓住三峽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不同特點,描繪了三峽中秋之日不同時間的不同美景。
抓住季節(jié)特征描寫自然景物,一定要對景物四季不同的特征進行仔細觀察。描寫時,既要逼真地再現(xiàn)具體的時令特征,又要表現(xiàn)景物本身的特征,使時令特征和景物特征融為一體。在描寫景物的四季特征時,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各有側重。此外,融合季節(jié)特征描寫景物時,不能變換景物的地點,要描寫的是同一地點的不同季節(jié)的景色。
酈道元在《三峽》中寫水,描繪了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象。水“漲”的因素和峽的特點及條件,構成了水流的湍急。作者是為江水作注,重點是寫水,而水以夏季為盛,故先寫“夏水”。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來往的船只都被阻絕了?!按憾畷r,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毖┌椎募ち鳎叹G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麗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贊嘆“良多趣味”。作者將冬春二季放在一道寫,要兼及兩季的特點。冬季水竭,才會出現(xiàn)“素湍綠潭”,春天物鮮,始有草木“榮茂”。夏水急猛,春水潺;夏水多險,春水富趣。作者認為三峽風光“良多趣味”,和封建士大夫對三峽“悉以臨懼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徑庭。
梁衡的《夏感》第三段寫夏天的色彩,先以春天和秋天作對比,襯出夏天的金黃色。作者給這里的金黃色下了個獨特的定義——象征著收獲已有而希望未盡,承前啟后,生命交替,這顯然是作者的個人感悟。這樣的描寫顯出旺盛的生命力。
莫懷戚的《散步》一文對景物描寫著墨不多,僅有兩處,加起來也不過70余字,可在這輕描淡寫之中充滿了濃郁的季節(jié)氣息,為常見的散步提供了一個詩情畫意的背景。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冬去春來,“大塊小塊的新綠”有濃有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這“新綠”,這“嫩芽”,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力的禮贊。第二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盡管“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總算來了”,母親也總算“又熬過了一個嚴冬”,這字里行間流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春天來了,該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懶,活動活動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兩段景物,看似簡短,實則蘊含著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第7講:隨從時間進程
景物總是隨時變化的,所以要注意時間變化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時間往往各有特征,白晝、夜晚、早晨、黃昏都為景物涂上了不同的色彩。
描摹日出、日落、月上、月夕等天空的景色變化,以及刮風、下雨、下雪等氣色變化,不妨隨著景物的變化來寫。這樣寫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仔細觀察時間的推移過程中,景物所發(fā)生的細微變化,如此才能言之有物。比如觀察日出,就可以按時間進程進行觀察,觀察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天空、云朵、太陽以及四周景物的變化,對日出的全過程獲得真切、清晰的印象,這樣描寫出的景色就會內(nèi)容充實,生動具體。
在描寫景物時,千萬要把時間的變化交代清楚,這樣才能反映景物變化的時間進程感,還得把景物在各個時間里自身特征的變化描寫具體,使讀者好像看到一場景物變化的小電影。在一篇題為《春夏秋冬的表演》的習作中,作者別出心裁地把春、夏、秋、冬的景色和神韻,比喻成四幕劇來描寫,描述了新的畫面:大自然是一座宏偉的舞臺,大地是一張神奇的幕布,季節(jié),則是高明的魔術師演員了,春、夏、秋、冬,每個季節(jié)都表演出自己的絕招,春姑娘散花的輕盈,夏少年注目的火熱,秋少女擲果的羞澀,冬孩子胖手的指揮,令讀者油然產(chǎn)生一種心靈的共鳴和美感。
抓住特征有賴認真觀察,觀察是寫景的前提。觀察有得,才能藉以仔細分析,以致捕捉和發(fā)現(xiàn)景物的特征,從而使所寫的景物有特色,使景物的特點突出。同一景物在一天內(nèi)不同的時刻,景色是不一樣的。隨從時間進程描寫景物,我們必須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去勾畫景物的不同畫面,并做到各有側重,避免畫面相似,而不能只是改變景物的地點,但側重點可以變化。這樣,才能做到同中有異。《山市》,這篇文章歷歷如畫地再現(xiàn)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過程,無論是大筆勾勒或工筆描摹,都能曲盡其妙。統(tǒng)觀山市出現(xiàn)的全過程,可分三個階段。①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xiàn)。這是目擊者眼中的畫面。文章還描寫了目擊者的心理變化:見孤塔時,彼此“相顧驚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現(xiàn)的,而且跟實景差不多,使人不得不“驚”,但一想到“近中無此禪院”,又不得不“疑”。待到宮殿出現(xiàn),才悟出原來這是“山市”。這樣寫就把讀者帶到目擊者所在的地方了。以下所寫仍是目擊者所見畫面,但讀者在感覺上發(fā)生了變化:一切都如同親見。②發(fā)展階段:城郭的出現(xiàn)。先總寫一筆:“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鳖H有恢宏的氣象。然后分寫:“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雖然寥寥數(shù)語,卻可以誘發(fā)讀者想像出一幅跟《清明上河圖》相似的畫卷來。這幅畫卷最后在風中消失,又不禁使人感到悵然。③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xiàn)。因“風定天清,一切烏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漢的危樓,所以樓的形狀看得格外清楚,連樓外天空也顯現(xiàn)了出來,給人的感覺是距離比先前的城郭縮短了一些。更為特殊的是,樓上還有來來往往的人,或憑或立,與人世無異,這又給人以親切感,增強了觀賞的興趣。最后寫幻景的消失,跟影視中的漸隱鏡頭頗為相似,又使人感到余味無窮。這樣,就是隨著時間進程的描寫手段達到了說明山市這種自然景象由生到滅全過程的作者意圖。
第8講:定點逐次繪景
定點逐次繪景,即作者觀察點不變,依次描寫景物的方法,是描寫景物的一種常用而特別有效的方法。李樂薇《我的空中樓閣》也是這方面的突出例子,作者以心愛的小屋為焦點,在畫出了小屋的位置之后,轉入對小屋周圍環(huán)境的直接描繪,從各個角度進行觀察和描繪,寫出了小屋在各種視角下的各個方面,寫出了小屋的神韻,此即通常人們所說的“定點換景”。
采用這種方法寫景物,要選擇、固定一個最有利的觀察點,這一觀察點必須能放開目光統(tǒng)攝景物的全貌,可以把整體景物分作若干個小的景點觀看,或仰望,或俯瞰,或平看,或環(huán)視,然后將視野里出現(xiàn)的景物,即每個小景點的特色,按照空間順序,或由遠及近,或從上到下,或由左到右,或先中間后兩邊……一一加以具體生動的描繪,給人如臨其境的感覺。譬如,峻青的《雄關賦》,寫登上山海關城樓遠眺:“北面,是重重疊疊的燕山山脈……南面,則是蒼茫無垠的渤海,萬里長城從燕山支脈的角山上直沖下來,一頭扎進了渤海岸邊?!弊髡哂杀倍稀⒂蛇h而近從地勢和氣勢上寫了山海關的雄偉險要,表達了自己登關眺望時的感受。
同一地點的景物,由于觀察的角度、方位有變化,也會看到不同的美景,正如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因此,我們對景物的觀察和描寫都得加強注意。
注意選擇好觀察的“點”。因為表現(xiàn)同一事物時,立足點不同,觀察的方位、角度不同,呈現(xiàn)的面貌也各不相同,表達效果大不一樣。例如:“我們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對著那條瀑布;坐在亭邊,不必仰頭,便可見它的全體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這個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巖石上,上下都空空兒的;仿佛一只蒼鷹展著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個環(huán)兒擁著;人如在井底了。這是一個秋季的薄陰的天氣。微微的云在我們頂上流著;巖面與草叢都從潤濕中透出幾分油油的綠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響了?!笨吹贸鰜?,這個觀察點是“梅雨亭”,立足在“梅雨亭”變換觀察角度,讓景物形態(tài)具有了全景感。顯然,或俯視仰望,或前后內(nèi)外,或遠近高低,不同視野的轉換,從不同的方位去觀察,多側面、立體化地去發(fā)現(xiàn),才能準確體察出景物特點。
注意把握住描寫的“度”。清楚地交代觀察點,即使不用文字作專門說明,也應該讓讀者能從描寫中領會到作者觀察的立足點和角度方位。此外,描寫時應注意變換寫景角度,要按照一定順序,即由近及遠或由遠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從左到右或從右至左等等。這樣可以把景物寫得層次清楚,鮮明逼真,有立體感,給讀者以如臨其境,如在目前的感受。例如,陸定一的《老山界》一文中先后兩次描寫火把,前一處描寫,從山腳向上望,火把“一直連到天上”,顯示了山的高峻;后一處描寫,作者已置身于“之”字形的火把隊列中,又以先仰后俯的角度描寫景觀,表現(xiàn)出山勢的陡峭,山路的艱險。多角度、散列式的生動描寫,令人驚心動魄,如在景中。
第9講:定景不斷換點
定景,即固定景色,即所描寫對象;點,即觀察點。定景換點即固定景物而變換觀察角度。同一景物,從不同的位置去看,所呈現(xiàn)的面貌是完全不同的。采用確定景物而改換觀察點的方法描寫景物,能夠把不同位置觀察到的景物的差異寫出來。此法的要義就是定景換點,也可以稱作方位介紹法。竹鄉(xiāng),滿世界都是竹子,為了給讀者一個明晰的印象,《竹林深處人家》的作者先從三個觀景點去描寫竹林:第三段主要寫遠處所見,第四段主要寫深入竹林所見,第五段主要寫登臨竹塢所見。李樂薇《我的空中樓閣》是這方面的突出例子,該文從不同的層面,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方位,描寫小屋面貌,也就是多角度、多側面描寫小屋及周圍的環(huán)境,構成一個立體的畫面,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運用這種方法描寫景物或環(huán)境,可以以“我”為中心,按照前后、左右、上下的方位介紹,也可以按照自然界的東、南、西、北的方位介紹。只是要始終注意三點:①要把觀察點及其變化情況交代清楚,這樣讀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是在什么地方的哪一個位置觀察到的。②交代觀察點時要按照方位有一定順序地描寫,或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或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或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不要一忽兒東,一忽兒西。③描寫景物時,注意從不同的側面去反映,使讀者對景物有整體感;描寫環(huán)境的設施時,要注意把具有時代特點的、地域特點的地方寫出來。
這里,我們來看孫犁筆下《蘆花蕩》的景物描寫。作者以沉靜從容的姿態(tài)抒寫白洋淀的美麗風光(定景),而幾處(換點)描寫均與戰(zhàn)爭環(huán)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諧。小說開頭有一段精妙寫景:“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薄皵橙恕薄芭跇恰?,點明了環(huán)境的氣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來的樣子”,渲染了淀水的晶瑩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隨著微風的輕拂激起層層漣漪,使得星星也閃爍不定起來,因而給人以“要滴落下來”的幻覺。這樣優(yōu)美的國土,卻被敵人侵占著,美麗的葦塘四周,敵人的炮樓林立,封鎖和監(jiān)視著這片革命根據(jù)地。白天,這里一片死寂,連水鳥也“緊緊藏到窩里躲避”了,只有到深夜,才能聽到它們“飛動和唱歌的聲音”。字里行間,愛憎鮮明!接下去,寫“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把白洋淀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頑強生存的姿態(tài)烘托了出來。這段寫景很富于生活實感,把讀者引到特定的環(huán)境和氣氛中,也很自然地鋪墊了后邊的故事。小說寫兩個女孩在革命隊伍里逐漸成長的過程,也穿插不少景物描繪:“這是冀中區(qū)的女孩子們,大的不過十五,小的才十三。她們在家鄉(xiāng)的道路上行軍,眼望著天邊的北斗。她們看著初夏的小麥黃梢,看著中秋的高粱曬米。雁在她們的頭頂往南飛去,不久又向北飛來。她們長大成人了?!卑雅⒆觽兊闹饾u成長描述得多么富有生活韻味。莊稼的自然成熟,雁群的南飛北回,詩意盎然地暗喻著時光的流逝?!氨倍贰笔菍嵲诘木拔铮跀橙说姆怄i下多半只能是夜行軍,“眼望著天邊的北斗”便永遠不會迷失方向,同時,“北斗”又是一種暗喻,即黨的光輝的指引。至于小說末尾的那段關于蘆花的描寫,表面上看來似乎離開了具體的斗爭環(huán)境──那一場跟敵人進行的殊死戰(zhàn)斗,其實,那是老人正“狠狠地敲打”那些掛上了鉤子的鬼子們的腦袋,把他們置于死地時,“向著葦塘望了一眼”所產(chǎn)生的感受。因為“景隨情移”,解恨的戰(zhàn)斗必然會在內(nèi)心萌發(fā)出一種輕松、愉快的情緒,此情此境,鮮嫩的蘆花在老人的眼里,自然會顯得格外的美麗了。
第10講:移步取舍換景
描寫景物時,人走景移,隨著觀察點的變換,不斷展現(xiàn)新畫面,譬如:“揪著草,攀著亂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過了一個石穹門,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了。”是謂移步換景法。移步換景法就是以游蹤變化和景物的轉換為順序,從不同的觀察點描寫景物的方法。移步換景法一般適合于“游記”,也比較適合于“參觀記”(“參觀記”或稱此法為參觀介紹法)。
《小石潭記》按照游覽的先后順序來寫,自然而然,由近到遠,為我們再現(xiàn)了一個神奇超妙的世外仙境。從小丘西行,在一片竹林的阻隔之下,只聞水聲,不見小潭,那么脆生生的音響,令人心醉。于是“伐竹取道”,這個一直不為人所知的小潭便出現(xiàn)在眼前了。竹林掩映,何等清幽!以石為底,何樣干凈!潭底是一整塊石頭,在潭中,它們呈現(xiàn)出各種姿態(tài)和形狀,堪稱奇哉!若單是石,未免單調(diào)了些,在小潭周圍,郁郁蔥蔥的樹木藤蔓在微風里搖曳飄拂,只是幾筆,如畫一般美麗。下文更美。紅艷艷的陽光直射入水,透過綠瑩瑩的水,落在白花花的石上。魚呢?在水中嬉戲,來回穿梭。它好象通人性,與游人在逗著玩。倏忽來去。還會突然靜止,任由那影子落在石上……這一切,都那樣地清晰。沉醉之余,追根溯源,向遠處望去,方知這潭水之源——有些地方溪光閃耀,有些地方被石岸所遮蔽,不見溪水……半藏半露,可以說很有韻味?!堕L江三峽》描寫瞿塘峽時,也是主要以移步換景的方式來描寫景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游蹤的變化,自然景物呈現(xiàn)出動態(tài)的詩情畫意。
采用移步換景法描寫景物或環(huán)境時,一般是按照“行蹤”(即參觀的順序)組織材料。其時也要注意幾點:①要把觀察點的變換交代清楚。這樣,讀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覽或參觀的路線。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見到的景物,根據(jù)參觀的路線有條不紊地具體展現(xiàn)出來,使讀者看到一幅幅絢麗多彩、內(nèi)容豐富的生動畫面。③要注意圍繞一個中心展示不同的畫面,避免有支離破碎的感覺。④要進行精心的剪裁,力爭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繪出來,刪去一般性的描寫,避免記流水帳。⑤要將所見景物的外觀特點及其作用、意義結合起來寫,這樣可以反映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質屬性。在記敘的過程中,可以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和向導的介紹穿插起來寫,這樣可以給讀者一個整體的印象?!毒耪瘻巷L景》就是這樣描寫的:“九寨溝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nèi)……海拔在2000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溝內(nèi)分布108個湖泊。先來到美麗的五彩池,五彩池就如一塊巨大的藍寶石一樣……繼續(xù)往下走便是犀牛海,……離開犀牛海,在諾日朗瀑布不遠,便聽到“嘩嘩”的水聲。諾日朗瀑布,海拔2365米,瀑寬270米,落差20米,寬達300米……瀑布對面建有一座觀景臺……”
“蓋詩文所以足貴者,貴其善寫情狀。天地人物,各有情狀。以天時言,一時有一時之情狀;以地方言,一方有一方之情狀;以人事言,一事有一事之情狀;以物類言,一類有一類之情狀……情狀不同,移步換形,中有真意?!保ㄇ?8226許印芳《詩法萃編》卷六下)景物的形狀因著時間、空間的變化各有不同,善描繪者當細心觀察,用心感受,據(jù)以多方描摹,刻畫景物變化,并在描寫中注意變換描寫的角度,使描寫主體化,突出景物形態(tài)的豐富性。《竹林深處人家》的作者先從三個觀景點去描寫竹林,接著移步換景,由看到炊煙而帶領我們進入竹林深處人家,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充滿濃郁鄉(xiāng)土氣息的風俗畫:竹房子、竹板凳、竹門、竹窗、竹椅、竹床、竹碗櫥、竹搖籃,接山泉的水管是竹子,甚至穿的鞋也是竹箬做的。在這竹的世界里,吃、喝更是帶有竹的氣息,從而讓我們對竹鄉(xiāng)的竹有了一個立體印象。
第11講:通篇生動比擬
擬人,是把沒有思想感情的生物當作有思想感情的人來寫,它也往往能使語言富有魅力。例如“原野上的青草,換上青翠的衣服”,作者這樣一比擬,就把春去夏來的意思委婉地表達出來。把春天人格化為“春天是個插花的能手”,“春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春天是個慈祥的守護神”,“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這樣寫景,文章就更富有感染力。
采用通篇生動比擬的方法寫景,是把看到的各種各樣的景物都比擬為人,要把看到的一切都寫得像人那樣有思想、有情感、有語言和動作。
現(xiàn)代詩人鄭愁予的《雨說》借春雨的擬人化形象,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充滿“愛心”的傾訴,是詩人心靈唱出的一曲動人心弦的愛之歌。全詩分為九節(jié)。其中五次以“雨說”為提示語,是“雨”的訴說的內(nèi)容變化和情感遞進的線索。第一節(jié),雨來探訪四月的大地,儼然是一位春天的使者。第二節(jié),雨輕輕地來了,滿懷著愛心,它關愛孩子們而生怕驚擾他們。第三節(jié),雨希望孩子們不要拒絕它的到來。第四節(jié),雨告訴孩子們,它是來親近他們的。第五節(jié),雨請孩子們跟著它去迎接春天。第六節(jié),雨告訴孩子們它是笑著長大的。第七節(jié)和第八節(jié),雨要教孩子們勇敢地笑。第九節(jié),雨交代它最終的歸宿。全詩讓“雨”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喃喃細語,使人感受到“雨”這位愛的使者親切溫柔的形象?!坝辍痹谠娙斯P下,被賦予生命的靈性,成為一種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不僅如此,對詩中的其他事物都作了擬人化的生動描寫,如“繞著池塘跟跳躍的魚兒說聲好,去聽聽溪水練習新編的洗衣謠”,“柳條兒見了我笑彎了腰啊,石獅子見了我笑出了淚啊,小燕子見了我笑斜了翅膀啊……那旗子見了我笑得嘩啦啦地響”等等,俯拾皆是。這首詩是獻給兒童的。全詩出色的擬人化表現(xiàn)手法,使這首詩具有親切感人、活潑歡快、充滿情趣的風格,它切合兒童的心理,能打動孩子們稚嫩的童心。
利奧波德的《大雁歸來》多用擬人手法描寫大雁,這種寫法不單純是一種修辭手法的運用,而且表達了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作者對大雁是那樣有感情,他喜歡觀察它們,研究它們,知之愈多,愛之愈深。因此,大雁在作者心目中,像人類一樣具有靈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大雁是報春的使者,作者把春雁的數(shù)目看作自己農(nóng)場春天富足的兩大標準之一,他是那樣珍愛大雁。春雁覓食前后的鳴叫,似乎先有一場辯論,返回后還會論述食物的價值。作者為孤雁而感傷,為它們失去親人而悲哀傷痛,不必說,這也是對槍殺大雁者的反感乃至憤恨。晚上大雁群居沼澤,作者說那是他們的集會,他喜歡聽那種集會的種種聲響。作者心目中,大雁具有聯(lián)合的觀念,可謂全球一體化,正是人類所不及的。作者心目中,大雁的遷徙活動是富有詩意的,它們對人類有益無損,大雁歸來的鳴叫,簡直是帶有野性的詩歌。總而言之,作者認為,大雁是人類的伙伴,動物使地球充滿生機,充滿詩意,充滿樂趣;人類應該珍愛有益無損的動物,和諧共處,不應該憑借自己的優(yōu)勢而去傷害它們。
再看《羅布泊,消逝的仙湖》運用擬人手法。作者將胡楊林擬人化:“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賦予胡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蕩,為自己盲目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而痛惜不已。作者又將羅布泊擬人化:“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這里同樣賦予羅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
第12講:縱橫比較異同
俗話說:“不見高山,不知平地?!笔挛锏奶攸c往往在比較中得以顯現(xiàn),描寫景物同樣可以比較異同。比較景物的異同,首先要有比較點。例如,讓兩種植物相比,可以比顏色,比形狀,比香味。有了比較點,就能比出差異來。其次,要比出景物與眾不同的特點來。有些自然景色粗看過去,大同小異。但是,通過比較,可以從小異中比出特征。例如,同樣是雨,就有暴雨、大雨、細雨等區(qū)別。
比較有兩種。一種是縱比,將現(xiàn)在和過去比較,通過事物的發(fā)展變化來說明問題。另一種是橫比,就是對兩種事物進行比較,找出相異點來。描寫景物時究竟是縱比好,還是橫比好,均要視具體情形而靈活選用。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運用到的對比手法,就是縱向比較羅布泊的今昔,讓人知道羅布泊并非從來如此,原來昔日這里曾是美麗的仙湖和繁華的綠洲。作者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鮮明而具體的描寫,顯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勢的跌宕,產(chǎn)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魯迅寫《風箏》,一開始先由北京的寂寞的春天、灰暗的春光寫起:“灰黑色的禿樹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然后,便是故鄉(xiāng)“春二月”的回憶,是“一片春日的溫和”。風箏是故鄉(xiāng)春日的象征,是美好青春的象征,它引導讀者進入“久經(jīng)逝去的春天”:故鄉(xiāng)的風箏時節(jié),楊柳發(fā)芽,山桃吐蕾。小時候的故鄉(xiāng)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風箏的春天,現(xiàn)在,在北京,看見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由風箏而聯(lián)想到故鄉(xiāng)風箏時節(jié)的春天氣息,進而比較出兩時兩地的區(qū)別來。
《雪》是魯迅散文詩集《野草》中最為明朗的一篇。它的景物描寫細致生動,用詞準確。文章描寫了江南與北方的雪景,并在對比中體現(xiàn)出作者的傾向。江南的雪是美的,但它是溫潤的美:“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艷之至了;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胡蝶確乎沒有;蜜蜂是否來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記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們忙碌地飛著,也聽得他們嗡嗡地鬧著。” 這雪景寫得晶瑩娟秀,絢麗多姿。而詩中的朔雪則是另一番景象,它有著獨立不羈、昂昂向上的性格:“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彌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薄霸跓o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升騰著……”“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后,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毕啾榷?,最值得稱贊的還是在孤單的境遇下獨自抗爭的北方的雪。像江南的雪那種平和恬靜的美固然能讓人歡喜,但更崇高的美應該像北方的雪那樣,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在悲壯的戰(zhàn)斗中得到升華。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過對北方的雪的贊頌表現(xiàn)出來的。在描寫完江南的雪之后,用了一個峻急的“但是”,轉入對“朔方的雪”的描述??此撇⒉恍枰D折,可加上這個“但是”之后,情感的傾向性更加明顯了。具有深厚的思想意蘊的藝術意境不是作者忽然妙筆生花,隨意點染出來的,而是作者長期醞釀、精心構思的結晶?!堆分袃蓚€情調(diào)不同的雪景,正是在作品精巧的比較中,經(jīng)作者感情的熔鑄,成為一個天衣無縫的藝術整體,使整個作品的意境遼遠、深邃,別具風采,產(chǎn)生了一種壯闊的空間美。
第13講:幻化虛實相生
寫景不僅要實寫,也需要虛寫,虛實相生,擴大想像空間。虛寫就是采用聯(lián)想、想像、比喻、擬人等方法描寫景物。景物虛寫的途徑很多:
①可以化靜為動,或化動為靜,動靜結合,虛實相映。所寫出來的景,本應形象逼真,如若親見,而對景物的描寫又不可太實,還要加上作者的獨特感受,加工創(chuàng)造出情景交融、引人聯(lián)想的深遠境界。且看《山中訪友》,這篇充滿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的散文,寫景的構思就特別新奇。如:“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株樹,腳長出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呼吸地層深處的元氣,我的頭發(fā)長成樹冠,我的手變成樹枝,我的思想變成樹汁,在年輪里旋轉、流淌,最后長出樹籽,被鳥兒銜向遠山遠水?!弊髡甙炎约合胂駷橐恢陿?,使樹與“我”融為一體。又如:“你好呀,懸崖爺爺!高高的額頭,刻著玄奧的智慧,深深的峽谷漾著清澈的禪心,抬頭望你,我就想起了歷代的隱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無言的禪者,云霧攜來一卷卷天書,可是出自你的手筆”想像中,懸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見,豐富的想像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動與靜、明與暗、虛與實的有機結合,不僅打開景物描寫的行文思路,而且使寫景畫面富于立體感和藝術性。
②可以借助夢境或幻覺來虛寫景物。平常的生活中往往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我們凝望某一景物時間較長以后,好像這個景物動起來變成另一種事物,這就叫幻化?;没木拔飳嶋H上是隨作者的聯(lián)想或想象而構成的一幅新情景。把這種想象出來的情景寫下來,首先要對原來的景物作必要的交代,這樣讀者才能知道新情景是由什么景物幻化出來的。當然,這種必要交代可以在幻景之前,也可以在幻景之后。其次描寫幻化景物時要注意完整性、連貫性,能幫助讀者構成新的情景。
③可以通過多種感覺觸發(fā)聯(lián)想和想像,抒寫與眼前景物相似或相關的景致。品品老舍先生的景句,便會頗有感觸?!鄂劳蝗芬晃闹性唧w細致地描繪了三個大泉的美麗景色:“……看那三個大泉,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么翻滾。你立足呆呆地看三分鐘,便覺出自然的偉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永遠那么純潔,永遠那么活潑,永遠那么鮮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縮,只有自然有這樣的力量……”這些語句的描述,寫出了大泉的雄偉氣勢并引起作者的聯(lián)想,感受到“自然的偉大”,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④可以運用比喻和擬人把實景虛擬得不但形似,而且神似,使景中蘊情,情景交融。擬人、比喻之類,并非作文時想到要用什么修辭手法才寫出來的,而是事物在心中就是這個形象,這個感覺。一樹紫藤蘿花,在《紫藤蘿瀑布》的作者心中,像瀑布,像人,它在流動,它在歡笑,它在和陽光挑逗,寫出來,紫藤蘿花就顯得分外美好可愛。
第14講:分門別類描述
分門別類介紹和描寫,即按描寫或介紹的對象的不同類別,如天地、山川、草木、蟲魚等,或不同方面,如形狀、顏色、聲音等的順序來寫。描寫時,不一定要交代觀察點,也不一定要按時間或空間的順序進行描寫。但一定要把握景物的總特征和各類景物特征的關系,還要注意準確地“分門別類”,避免重復交叉。描寫各類景物時,都要圍繞景物的總特征,選擇最典型的材料進行敘寫,這樣才能反映出景物的特點。其次,各類之間要互相關聯(lián),使各個方面組成為一個整體,給讀者以完整的印象。
《蘇州園林》把各個園林進行比較分析,認為“蘇州園林是各地園林的標本”。同時,透過蘇州各個園林別出心裁的布局,找到了他們異中之同的特征,以精練、簡潔、淺顯的語言加以描述,“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即具有圖畫的美感,這是各個園林的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目標,也正是蘇州園林建筑最重要的共同特征。接著作者根據(jù)園林景物的種類,分門別類地描述園林的“畫意”主要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即:講究亭臺選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然后在下面用四節(jié)文字,詳細闡述每一方面,并體現(xiàn)出景物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后面又以“游覽者必然也不會忽視另外一點”發(fā)端,引出文章后面三節(jié),分別描述園林的畫意還表現(xiàn)在每一個角落的圖畫美、門窗的圖案美和雕鏤美、以及建筑物的色彩美,思路非常清晰。
《看云識天氣》這篇科普文生動形象地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主要內(nèi)容就是分作兩方面來描述的,一是不同形態(tài)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一是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具體介紹云的形態(tài)和天氣的關系時,第2段是后面三段的“綱”: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低而厚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這個“綱”展開的。第3段對應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薄云分幾類呢薄云有什么特點呢薄云分為“卷云”“卷積云”“積云”和“高積云”。它們分別有自己的特點,又有共同的地方。這一段分四層,非常清晰。作者清晰的思路是通過分類別的方法來表現(xiàn)的。第4、5段對應第2段中的“厚密”“陰雨風雪”,寫作思路與上面幾段相同。從第6段開始,文章轉入了 “云的光彩與天氣的關系”。按照云的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為四種:暈、華、虹、霞,介紹說明的層次也很清晰。
酈道元寫《三峽》之景,采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底。先寫山,后寫水,布局分類,思路清晰。寫水則分不同季節(jié)分別著墨。在文章的節(jié)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第15講:系列畫面組合
采用畫面組合的方式和方法寫景,首先要從景物中選擇具有時代特征、地域特點的不同畫面。然后對一幅幅不同的畫面按照某種順序進行具體的描繪。最后將不同的畫面按一定的順序組合成一篇文章。其間,還要注意選擇的畫面具有代表性,注意畫面與畫面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端木蕻良在《土地的誓言》這篇抒情散文中,選擇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組成疊印的一個又一個畫面,像電影鏡頭一樣閃現(xiàn),展現(xiàn)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比如“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原野上怪誕的狂風”一段,白樺林、蒙古狗、奔馬群、紅高粱、黑土地等東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對讀者的沖擊力。
高爾基的《海燕》全篇在內(nèi)容結構上層層推進,前后呼應,構成了一個有機的統(tǒng)一體。它以暴風雨漸次逼近為線索,按海面景象的發(fā)展變化分為三個大的場景,海燕也被安排在暴風雨“將來”──“逼近”──“即臨”的三個場面中進行刻畫。海燕的性格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逐步鮮明,海燕的形象隨著這暴風雨的漸次逼近而逐步完善。
在何其芳的《秋天》里,詩人將視野投向鄉(xiāng)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動場景,用最精粹的語言描寫農(nóng)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jié)詩又組成三幅復合畫面。畫面的組合造成了既流動又整合的特殊氛圍。第一幅畫面是“農(nóng)家豐收圖”。這里不是寫某個農(nóng)夫,而是寫普遍的農(nóng)家活動。寫了兩個場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籬間背瓜果。山谷伐木置于篇首,丁丁之聲悠遠地飄來,訴諸聽覺;震落了清涼的露珠,訴諸視覺和觸覺。一片世外風光,啟迪人追思那邈遠的印象,伴隨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詩中并未點明,但讀者可以想到,那是欣欣然、笑盈盈的。“棲息”本用來描寫有生命的物類,現(xiàn)用在這節(jié)詩的末尾,概括秋天在農(nóng)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秋天視象化了,創(chuàng)造出松弛、閑靜的氛圍。第二幅畫面是“霜晨歸漁圖”。其中“霧”“霜”這些表現(xiàn)環(huán)境氛圍的詞還有上一節(jié)的“露”,傳達出清涼、冷寂、朦朧的氣氛。畫面還包括一系列活動:撒網(wǎng),收漁,搖槳。這些平?;顒拥漠嬅?,在詩人筆下都蘊含著淡而遠、清而靜的神韻。第三幅畫面是“少女思戀圖”。從野草、蟋蟀和溪水寫起,相當于古人所謂“感興”的寫法,即先言他事,由興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這本不是人的活動,其后必有續(xù)言,那就是少女心懷戀情。牧羊女聽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聲”,忽然聽不到了,心靈的某一角落開始萌動起來。這一節(jié)才五行,就寫出了由外景向內(nèi)情的過渡,寫出了初戀從無到有的過渡。比較這三節(jié)詩我們可以看到,前兩節(jié)主要寫外在的景物與人事,這第三節(jié)真正寫入心靈深處,寫出了微妙的感覺,使全詩收束在感情的實處。正是這樣,《秋天》通過描繪不同畫面,創(chuàng)造了一種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氛圍。詩中各幅畫面,以及畫面里的各個意象,無不和諧統(tǒng)一;因而這種氛圍所賴以形成的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點也無一不達于極致。
第16講:憑借景致抒情
描寫景物時,要注意帶著強烈的感情來寫,做到寓情于景,使客觀的景物帶上作者的感情色彩。此法也適用于描寫社會環(huán)境。
寫景不只是為寫景,寫景最終的目的是表達自己的感情,所謂注意表達自己的感情,也就是寫景的主要目的在抒情。把感情注入于所寫的景物之中,才使所寫的景物做到情景交融,才能更好地感染讀者。
寫景中,表達感情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借描寫表達感情,借聯(lián)想表達感情,借議論表達感情和直接表達感情等。走筆之際,一般應視情形而采適當方式:①以景勾聯(lián)情思:景物依舊,但時光流逝,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傷感懷舊的情感。②以景渲染氣氛:精心描繪經(jīng)過選擇的景致,就能營造出某種氛圍,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夠傳達出來。③因景的變化而生發(fā)情思:景物本身會有變化,而使人產(chǎn)生歡愉或悲愁等種種不同的情思。④寓情于景中:利用想象、聯(lián)想,作者將主觀的情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所描摹的景物都充滿作者當時的情感。⑤取代表性的景以凸顯情:作者描寫的景本身已具備明顯的象征意義,如月的陰情圓缺,如草的榮枯還生、如水的一江浩蕩向東流等,融情于景就顯得自然,也能引發(fā)讀者共鳴。
我們可以不斷地學習、靈活地運用諸多方法。具體寫時,景的文字分量應該比較重,作者的情感則應融于景物描寫的字里行間。必須是情由景生,有感而發(fā)。也就是看到景物以后,產(chǎn)生了深刻的感受,好像非說出來不可。而描述時要以情為主,以景為次。寫景為了抒情。筆在寫景,都應當句句是情,字字是情。這樣寫來的文章就特別感人??梢韵葘懢?,再抒情;也可以先抒發(fā)對景物的感受,然后描寫景物;還可以把兩者交織起來,一邊寫景,一邊抒情,在抒情時,要直接抒發(fā)作者內(nèi)心的思想感情,不管寫什么景物都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語言要優(yōu)美而富有感情色彩。要做到景情相應,寫景和心情要一致。
《紫藤蘿瀑布》就是“借景抒情”的一個很好的范例。原先,焦慮和悲痛“一直壓在我心上”,在繁花盛開的藤蘿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寧靜了,喜悅了,振作了。我悟到“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不能讓昨天的不幸把人壓垮,每個人都應該像紫藤蘿的花朵一樣,以飽滿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長河中去,在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于是,這里的紫藤蘿瀑布,已然是新時期之初枯木逢春的寫照,作者的心曲正是那時候人們的心聲。這樣,文章就給了我們至少四點啟示:①寫景是抒情言志的基礎,首先要把景物寫好,在寫景中要飽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加以精要的直接抒情或議論。情從景出,議從景出,才是好文章。情與理,如果有兩三層更好?!蹲咸偬}瀑布》這篇散文,說了“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之后,又有一層新意,就顯得豐富。②景物的全局和每個局部要細細觀察。我們看,作者既寫一樹,又寫一穗一朵,可以想見她既綜觀總體,又細察局部,觀察得多么周到細致。③對景物要有感情,若景物在自己心目中像自己喜歡的人一樣,寫起來就會生動親切。④要有感悟,要提煉出精辟的語句。有了點睛之筆,全文就有靈性了。這樣,讀者看了以后,自然而然地就有同感。
第17講:行文脈絡清晰
描寫景物時,作者常常會將移步換景與定點觀察結合起來,在時間的推移和視角的變換中展現(xiàn)美麗的景色。隨著時間的推移,作者所看到的景物也呈現(xiàn)出多姿多彩的形態(tài)。
《荷花》是著名作家葉圣陶老先生以“聞到清香——觀察形狀——欣賞姿勢——想象情景——回到現(xiàn)實”這樣的線索寫就的一篇優(yōu)美散文,寫景的脈絡分明,層次清楚。他寫《濟南的冬天》亦然。古老的濟南,景色秀麗,素有“家家泉水,戶戶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怎樣才能更好地把這些美好的景色展現(xiàn)于讀者眼前呢?這就有一個寫景的先后層次問題。文章首先讓讀者鳥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然后再讓讀者飽覽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陽第三、四段,最后才把讀者領到那垂柳岸邊,領略那“水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而水藻越晴越綠的水上景色第五段。由大到小地寫來,從山到水地寫去,層次分明,脈絡清晰。自然這是就各大層次來說的,各大層次的內(nèi)部,又同中有異,如第二段的由寫景而兼及寫人,第三段的由寫雪而兼及寫晴,第五段的由寫水面而兼及寫天空。寫來筆法活脫,不失參差錯落之致。
《爸爸的花兒落了》這個題目,語帶雙關,一是實指爸爸種的夾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稟性愛花的爸爸的辭世。作品并沒有把爸爸寫成一個花匠或園藝家,也沒有做潑墨的描寫,只是把“爸爸的花兒”作為線索貫穿小說的始末。小說開頭寫道:“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紅色的夾竹桃,是臨來時媽媽從院子里摘下來給我別上的,她說:‘夾竹桃是你爸爸種的,戴著它,就像爸爸看見你上臺時一樣!’”小說的中間寫道:“爸爸是多么喜歡花?!丶襾淼牡谝患戮褪菨不?。那時太陽快要下去了,院子里吹著涼爽的風,爸爸摘下一朵茉莉插到瘦雞妹妹的頭發(fā)上?!毙≌f的末尾寫道:“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么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是因為爸爸今年沒有收拾它們──修剪、捆扎和施肥?!薄笆駱浯笈璧紫乱灿袔琢]有長成的小石榴…………看那垂落的夾竹桃,我默念著:爸爸的花兒落了?!边@些描寫在小說中是作為布局謀篇的手段而存在的。它除使作品渾然天成外,還具有的深層意義則在于:其一,借花的柔性來調(diào)和爸爸性格中的剛性,使爸爸的嚴厲和慈愛和諧協(xié)調(diào)地發(fā)展;其二,“花”在這里已經(jīng)超然而成了一種象征的事物。象征使作品更具內(nèi)涵。爸爸身體健康時,花開得挺旺;爸爸病危時,成為對子女的關懷、鼓勵;爸爸辭世時,花兒落了。
《迷人的張家界》寫景部分的脈絡十分清晰,先是寫作者“耳聞”張家界之奇特:“有著泰山之雄、華山之險、黃山之變化、桂林之秀麗?!薄岸劇辈蝗纭澳慷谩保斪髡哒嬲蒙碛趶埣医鐣r,不由從內(nèi)心發(fā)出感慨:這真是一個“神奇的世界”。對世界級風景名勝張家界那奇山秀水的描寫和贊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錦繡河山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故宮博物院》著眼于縱貫紫禁城的中軸線,由南到北,逐次介紹建筑物。作者沿著參觀路線,以天安門為起點,穿端門,進午門,過漢白玉石橋,來到前三殿。依次介紹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東西兩側的文華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武英殿、文華殿合稱為“前朝”。然后繼續(xù)向北,簡單介紹了位于中軸線上的“內(nèi)廷”建筑: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以及御花園。最后出順貞門到神武門而離開故宮,這樣寫來井然有序,條理分明。
《蘇州園林》先總括蘇州園林從整體上呈現(xiàn)出的特點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換句話說,也就是“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痹購母鱾€方面分別加以說明。蘇州園林的整體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二是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三是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四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最后,作者又從園林的細部著眼介紹蘇州園林的圖畫般的美,即講究每一個角落的構圖美,門窗的圖案美、雕鏤美,園內(nèi)建筑的色彩美等。這是對蘇州園林的特征的再次強調(diào)。盡管文中沒有提到任何一個園林的名字,沒有描述某一處具體的景色,但讀者得到的關于蘇州園林的知識,是全面、明確的。
第18講:結構變化多樣
寫景的文章,也要求結構方式變化多樣。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二段的寫景,結構井然,層次分明。先用兩句“不必說……”寫百草園整體,再寫局部的“泥墻根一帶”,這是一種順序。第一個“不必說”由低到高寫靜物,第二個“不必說”由高到低寫動物,這又是一種順序。整體是從植物寫到動物,局部是從動物寫到植物,這又是一種順序。這幾種順序配合起來,使寫景不僅有條理,而且活潑多姿。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之所以藝術魅力巨大,除了立新意、辟新境外,還在于結構精巧渾成、匠心卓異。街燈與星星都遠遠地在夜色中放明,視覺感受極相近似,詩人由此落筆,把地上、天上融成一片,進而放縱想像于星空,十分自然;第2節(jié)用輕巧的筆觸略加點染,幻想出天上世界美妙而朦朧的背景;第3節(jié)推出人物,想像更為具體、真切;第4節(jié)寫到流星,這一飛馳蒼穹的光點,使全詩境界頓顯活躍。詩人像是采用了我國繪畫中層層皴染的傳統(tǒng)技法,使畫面越來越清晰,幻景越來越動人。結尾一句“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給讀者一幅歷歷可見的牛郎織女游樂圖。詩收束了,但星際人物出游的景象還在繼續(xù),顯得余韻悠然。
吳均《與朱元思書》一文中,作者先總敘了富春江奇特秀麗的景色?!帮L煙俱盡,天山共色”,富春江美景在天朗氣清的壯麗背景中展開?!皬牧黠h蕩,任意東西”,寫出了江流宛轉,隨山形而變,江上小舟,順流而下,隨流飄蕩的情形,表現(xiàn)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閑適隨意心情。“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是百里富春江上所見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寫山光水色的總體特點。下文自然就轉入對山之奇,水之異的描寫了。平靜的江面,水之澄澈,以至千丈深的水都能見底,游魚細石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河段,水流又如疾箭,若奔馬,勢不可擋??鋸埍扔髦?,水之異盡現(xiàn)。兩岸峭壁,皆生寒樹,層巒疊嶂,爭相競高,直入云天,動態(tài)比擬中,山之奇畢呈。然后從聽覺寫泉音、鳥鳴、蟬嘶、猿叫,生機盎然的大自然交響曲,令人神往。最后四句,仍結在寫景上。清幽淡雅,余音繚繞。
《觀潮》是一篇在藝術上很有特點的寫景記事佳作。錢塘江海潮雄偉壯觀,水上表演頭緒紛繁,場面眾多,觀潮者人數(shù)眾多,但在這篇短文中,作者用十分精練的筆墨,分四段寫了海潮的壯觀景象,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弄潮的健兒和觀潮的盛況,寫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這與本文以海潮為線索,寫景記事相融合,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精巧結構是相關甚密的。
《故宮博物院》是總分總式結構的范例。在逐一介紹各個宮殿之前,先概括介紹故宮的總體布局以及它的外觀概貌和建筑特點,然后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廣場為界,把故宮分為前朝和內(nèi)廷兩部分,分別加以介紹。最后一段,借登臨景山俯瞰故宮全景,對上文的具體分說作綜合總括,再次突出這個建筑群布局的和諧統(tǒng)一,使讀者對這個建筑群總體和局部的特點,獲得明確、完整的印象。
在生動描寫景觀時,我們應該注意,不要平鋪直敘的進行,而要及時地、不斷地變化描寫的角度,使描寫更加具體,景物也給讀者主體化之感。我們還可以把動態(tài)描寫和靜態(tài)描寫相結合,使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結合;還可以把近景描寫和遠景描寫相結合,使景物更有深度;還可以把景物的描寫和人物的描寫相結合,做到景中有人,人在美景中,使景物更有活力和生活氣息。
第19講:措詞修辭巧妙
任何寫景的文章,并不僅僅單是為了寫景(也就是為寫景而寫景),大凡寫景的目的就是為了抒發(fā)個人的情感,表現(xiàn)作者的喜怒哀樂。因此,在寫景的時候,作者要么滿懷喜愛贊頌之情,要么滿懷痛恨厭惡之情,并根據(jù)自己對景物的情感態(tài)度來選用不同的語言文字、修辭等對景物進行描繪,顯然,寫景也要注重用詞用語和修辭。
從來寫景講究字斟句酌,諸如賈島的“僧敲月下門”,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等,堪稱煉字的結晶,亦為流傳不衰的佳話。酈道元寫《三峽》之景亦然,寫春冬之景,著“素”“綠”“清”“影”數(shù)字;寫秋季的景色,著“寒”“肅”“凄”“哀”數(shù)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洞骸分杏幸痪洌骸靶〔萃低档貜耐晾镢@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逼渲?“偷偷地”和“鉆”寫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擠勁,寫出了不經(jīng)意之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驚喜的感覺。同時,這樣寫使無意識、無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識,有了情感?!澳勰鄣模G綠的”本該用在“小草”前面,這里卻放在句末,單獨從句子中拿出來,主要是為了強調(diào),突出小草嫩綠的特點;同時,這樣寫,也使句子變得生動活潑,富有生氣。我們在寫景的時候,不妨也學學這些典范,盡量地選用那些最能表現(xiàn)景物特點的詞或句來描繪景物。
或者,運用對照等手法,突出景物特點?!霸绱禾鞖猓相l(xiāng)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游絲拂著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吳冠中《橋之美》)楊柳拂橋是江南常見的景色,作者將時間限定為楊柳剛剛返綠發(fā)芽的早春天氣,將橋限定為石橋,兩種景物之間的反差與對比,形成特殊的美感?!皸盍叮瑫燥L殘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這里說“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是強調(diào)細柳與石橋構成的美景本身已夠動人,不再需要別的東西來烘托了。清代的劉熙載說:“《書訣》:‘石有三面,樹有四枝?!w筆法須兼陰陽向背也。”(《藝概#8226文概》)寫景要從客觀事物的整體出發(fā),不拘一格地從多方面加以描繪。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說過:“在描寫時,不能不設喻?!敝挥型ㄟ^比喻,才能把簡單的東西具體化,抽象的東西形象化。
揣摩《紫藤蘿瀑布》中的一組語句,就能夠領悟到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對于景物描寫所產(chǎn)生的效果,領悟到寫景的技巧?!皬奈匆娺^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將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比作瀑布,顯得氣勢非凡,燦爛輝煌?!懊恳欢涫㈤_的花就像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白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庇梅c船艙做比喻,極寫紫藤蘿花盛開的狀態(tài),顯得生機勃勃;比作笑容,更顯得美好可愛?!白仙拇髼l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奔毮伒貙懗隽嗣恳欢浠ú煌课坏纳顪\,顯得亮麗可愛,玲瓏透剔,既富動感,又富情趣。“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壯的盤虬臥龍般的枝干,不斷地流著,流著,流向人的心底?!边@就已然物我交融了,既寫出一樹繁花壯麗,又抒發(fā)歡暢心情?!斑@里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香氣、色彩本當訴諸嗅覺、視覺,夢幻本是大腦幻覺,而這里,氣味卻說成了顏色與夢幻,則為通感。邊欣賞,邊想像瀑布的形象,想想其氣勢和光彩,也就體會這樣寫景的妙處了。
當然,比喻也要創(chuàng)新。如果總把某種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是不會增添文章的情趣的。第一個把姑娘比作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把姑娘比作鮮花的是庸才,第三個則是蠢才??峙掠袀€偉人說過的話也是這個理兒。
第20講:綜合手法表現(xiàn)
要想更好地描寫出景物的特點,把景物描寫得生動形象、栩栩如生,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乃至多種表現(xiàn)手法的綜合運用至關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手法的優(yōu)劣決定著寫景的成敗。如果說描寫景物時要根據(jù)議論的中心把有關景物寫具體,那么議論時則要針對描寫得最具體的景物發(fā)表見解,這就是把描寫和議論緊密地結合起來了。
同以江南農(nóng)村為背景,《故鄉(xiāng)》描繪了現(xiàn)實中農(nóng)村殘破、凋敝的景象,《社戲》展現(xiàn)的則是另一幅記憶中理想的農(nóng)村畫卷,其景物描寫極具特色。魯迅采用寫意筆法,從色彩、氣味和聲響等方面,描繪了月夜行船、船頭看戲、午夜歸航這幾個畫面,情景交融,充滿水鄉(xiāng)特色。色彩如豆麥的“碧綠”,遠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潔”,漁火、燈光的“紅”,航船的“白”;氣味如豆麥和水草的“清香”等;聲響如船行的“潺潺”聲,孩子們的笑聲,橫笛的“宛轉,悠揚”,諸方面寫得簡潔干凈,生動傳神。作者還運用各種比喻、擬人等手法,如表現(xiàn)船行之快,用遠山來陪襯,“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直接描寫船,“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化靜為動,增強了景物描寫的效果。作者筆下外祖母家的平橋村,“是一個離海邊不遠,極偏僻的,臨河的小村莊”。這個偏遠的海邊小村,較少受世俗的浸染,更多地保留了自然的純樸氣質,是一方“凈土”。那地方的山水令人陶醉,“我”和小朋友們夜間劃船去看戲時,“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fā)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婉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笔闱榈墓P調(diào),將月下水鄉(xiāng)描繪得清新,幽遠,如夢如幻,散發(fā)著江南泥土的芬芳,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摯愛之情也隱然可見。
沈從文的散文《云南的歌會》極富情趣,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三個場合在內(nèi)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吧揭皩Ω琛敝饕獙懗枞?,對演唱者不惜濃墨重彩、工筆描繪,烘托出活潑歡快的場面,描繪出樸素動人的情景?!吧铰仿琛辈糠謩t著力描寫唱歌人所處的優(yōu)美環(huán)境:天如此之藍,花如此之美,悠悠鳥鳴如此婉轉動聽,這是何等的生機活潑,而生活在其間的“女孩”日日領略,潛移默化,在性格氣質上早已漸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地靈人杰,誠哉斯言。在這樣美好環(huán)境中長大的女孩兒,自然是歌聲動人、情韻動人。這是以優(yōu)美環(huán)境烘托映襯優(yōu)美的人物優(yōu)美的歌?!按逭瘋鞲琛备鞘r空前。寫場面,有全局描繪,有細部刻畫,宛若電影畫面中的全景與特寫。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筆調(diào)中汩汩流淌而出。
《湖心亭看雪》寫雪景的一段,使用了白描手法,“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點,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點,作者以他準確的感受體會到簡單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闊與人的渺小構成了強烈的對比,景物因此有了內(nèi)容。
《岳陽樓記》全篇僅368字,卻內(nèi)容充實,情感豐富,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自然結合起來,既有對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對湖光水色的描寫;既有精警深刻的議論,又有惆悵悲沉的抒情。記樓,記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作者又善于以簡馭繁,巧妙地轉換內(nèi)容和寫法。如以“前人之述備矣”一語帶過無數(shù)敘述,以“然則”一語引出“覽物之情”,以“或異二者之為”展開議論話題,等等,千回百轉,層層推進,寫景敘事言情都入化境。
(通聯(lián):448200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實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