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課,出走,打苦工,歷經(jīng)一系列叛逆后,在阜陽太和及河南蘭考兩地警方的勸說下,14歲的萍萍(化名)最終隨同家人回到了家里。據(jù)悉,萍萍并不想回家,情愿輟學到太和縣一家窯廠打工做苦力,就是要證明給學校及父母看,她不上學,照樣可以生活得很好。對此,心理咨詢師稱,父母的期望太高,綁架了孩子的童心,導致孩子叛逆。(新聞來自中安在線)
十四歲的女孩,按父母的想法,她應該穿得干干凈凈、無憂無慮的坐在教室里聽課。她應該是乖乖女,在家聽父母的吩咐,在校聽老師的安排,細心懂事,然后用功學習,一步一步的在自己的學業(yè)上取得好成績??墒?,為何只有十四歲,應該讀初中一二年級的童童,卻選擇了逃離安逸生活,經(jīng)歷社會苦難的道路?
“望女成鳳”的過高期望,補習班、輔導班、興趣班的蜂擁而來,學習成績唯一重要性,學習壓力的不斷增大,都導致正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會暫時的產(chǎn)生厭學心理。童童“身在福中不知福”,卻要談到外面“自找苦吃”,一是為證明自己的獨立能力,二是為擺脫父母的嚴厲管制,以獲得更自由的成長空間。
其實,在筆者看來,現(xiàn)如今有為數(shù)不少的青少年,都懷有離家出走的想法,而影響他們出現(xiàn)厭學情緒以及離家出走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五點:一是由于家長的期望值過高,不分青紅皂白橫加指責孩子,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父母在愛的名義下,把孩子綁架了,忽視了孩子的天性,做出了違背教育規(guī)律的事情,孩子厭學就成為必然。二是由于學習壓力過大,即使成績較好的孩子也會厭學。三是由于中學生處于青春逆反期,家長愈是讓他們好好學習,他們愈是不學,甚至逃學。四是中學教育的不斷功利化與死板模式化,讓一部分中學生感到學校的無趣。五是80后或90后反叛偶像的成功,影響了部分青少年的人生觀。
青少年的未來就是祖國的未來,青少年的成長就是祖國的成長。當青少年的成長空間遭受排擠時,他們便無法更好的全面發(fā)展自己。當下素質(zhì)教育不正是提倡中小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嗎?如果只是讓孩子死學習,學死習,這不僅會限制孩子的思維發(fā)展,更會阻礙孩子的身心成長。況且,應試教育的以成績評價學生的教育核心,更是與素質(zhì)教育的教育方式相悖,也會抹殺孩子的各方面天賦,以及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學校教育不是一味的教給孩子文化課知識,而家庭教育也并不是一味的督促孩子學習文化課知識。教育是一個人成長必不可少的課程,而這種課程不是強加在某個人身上,或者是限制他的自由發(fā)展和獨立生存。不論是哪種教育,它對一個人的成長只起到輔助作用,而不是主導作用。所以筆者呼吁,多給孩子一點自由的空間,讓愛可以呼吁,讓成長可以獨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