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蘇軾全詞賞析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作者:蘇軾)宋詞賞析

【作品介紹】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作者是蘇軾,被選入《全宋詞》。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這首詞反映了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說明作者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當時雖已41歲,并且身處遠離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對現(xiàn)實、對理想仍充滿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實現(xiàn),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對現(xiàn)實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不滿,滋長了消極避世的思想感情。不過,貫穿始終的卻是詞中所表現(xiàn)出的那種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宋詞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就是出自《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


【原文】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作者:宋·蘇軾


  (丙辰(chén)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què),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qióng)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chán )娟(juān)。


【注釋】

(1) 把酒:端起酒杯。

(2) 宮闕:宮殿。

(3) 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話傳說,天上只三日,世間已千年。古人認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編排與人間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問。

(4) 乘風歸去:駕著風,回到天上去。作者在這里浪漫地認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5) 瓊樓玉宇:白玉砌成的樓閣,相傳月亮上有這樣美麗建筑。

(6) 不勝:忍受不住。勝(shèng):承擔、承受。經(jīng)受不住。(古代讀shēng,現(xiàn)在一般讀shèng)

(7) 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動不已,彷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戲。弄:賞玩。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何似:哪里比得上。

(8) 朱閣:朱紅色的樓閣。

(9) 綺(qǐ))戶:刻有紋飾門窗。

(10)照無眠:照著有心事睡不著人。

(11)此事:指人的“歡”“合” 和月的“晴”“圓”。嬋娟:月里的嫦娥,代指月亮。


【白話翻譯】

明月從何時才有?手持酒杯來詢問青天。

不知道天上宮殿,今年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風歸返,又恐怕返回月宮的瓊樓玉宇,愛不住高聳九天的冷落、風寒。起舞翩翩玩賞著月下清影,歸返月殿怎比得上在人間!

轉過朱紅樓閣,月光低灑在綺窗前,照到床上人惆悵無眠。

明月不該有什么怨恨,卻為何總在親人離別時候才圓?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但愿離人能平安康健,遠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英文翻譯】

When will the moon be clear and bright?
With a cup of wine in my hand, I ask the blue sky.
I don't know what season it would be in the heavens on this night.
I'd like to ride the wind to fly home.
Yet I fear the crystal and jade mansions are much too high and cold for me.
Dancing with my moon-lit shadow
It does not seem like the human world
The moon rounds the red mansion Stoops to silk-pad doors
Shines upon the sleepless Bearing no grudge
Why does the moon tend to be full when people are apart?
People may have sorrow or joy, be near or far apart
The moon may be dim or bright, wax or wane
This has been going on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ime
May we all be blessed with longevity Though far apart, we are still able to share the beauty of the moon together.


【賞析】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詞前小序說:“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北?,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寧九年)。當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這首《水調歌頭》。蘇軾一生,以崇高儒學、講究實務為主。但他也“齠齔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過“歸依佛僧”,是經(jīng)常處在儒釋道的糾葛當中的。每當挫折失意之際,則老莊思想上升,借以幫助自己解釋窮通進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寧四年),他以開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為了權且避開汴京政爭的漩渦。熙寧七年調知密州,雖說出于自愿,實質上仍是處于外放冷遇的地位。盡管當時“面貌加豐”,頗有一些曠達表現(xiàn),也難以遮掩深藏內心的郁憤。這首中秋詞,正是此種宦途險惡體驗的升華與總結?!按笞怼鼻矐咽侵鳎凹鎽炎佑伞笔禽o。對于一貫秉持“尊主澤民”節(jié)操的作者來說,手足分離和私情,比起廷憂邊患的國勢來說,畢竟屬于次要的倫理負荷。此點在題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啟發(fā)人們的藝術聯(lián)想。一鉤新月,可聯(lián)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輪滿月,可聯(lián)想到美好的團圓生活;月亮的皎潔,讓人聯(lián)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類多少美好的憧憬與理想!蘇軾是一位性格豪放、氣質浪漫的詩人,當他抬頭遙望中秋明月時,其思想情感猶如長上了翅膀,天上人間自由翱翔。反映到詞里,遂形成了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上片望月,既懷逸興壯思,高接混茫,而又腳踏實地,自具雅量高致。一開始就提出一個問題:明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卑丫茊柼爝@一細節(jié)與屈原的《天問》和李白的《把酒問月》有相似之處。其問之癡迷、想之逸塵,確實是有一種類似的精、氣、神貫注在里面。從創(chuàng)作動因上來說,屈原《天問》洋洋170余問的磅礴詩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澤、經(jīng)歷陵陸,在楚先王廟及公卿祠堂仰見“圖畫天地山川神靈”及“古賢圣怪物行事”后“呵而問之”的(王逸《楚辭章句·天問序》)。是情景觸碰激蕩的產(chǎn)物。李白的《把酒問月》詩自注是:“故人賈淳令予問之?!碑斠彩羌磁d遣懷之作。蘇軾此詞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歡飲達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屬“佇興之作”(王國維《人間詞話》)。它們都有起得突兀、問得離奇的特點。從創(chuàng)作心理上來說,屈原在步入先王廟堂之前就已經(jīng)是“嗟號昊旻,仰天嘆息”(王逸《楚辭章句·天問序》),處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狀態(tài),故呵問青天,“似癡非癡,憤極悲極”(胡浚源《楚辭新注求確》)。李白是“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把酒問月》),那種因失意悵惘的郁勃意緒,也是鼻息可聞的。蘇軾此詞作于丙辰年,時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自請外任密州。既有對朝廷政局的強烈關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復雜心情,故時逢中秋,一飲而醉,意興在闌珊中饒有律動。三人的創(chuàng)作心理實是脈絡暗通的。

  蘇軾把青天當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問,顯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氣魄。李白的《把酒問月》詩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辈贿^李白這里的語氣比較舒緩,蘇軾因為是想飛往月宮,所以語氣更關注、更迫切?!懊髟聨讜r有?”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驚嘆造化的巧妙。讀者從中可以感到詩人對明月的贊美與向往。

  接下來兩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把對于明月的贊美與向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從明月誕生的時候起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許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宮里今晚是一個什么日子。詩人想象那一定是一個好日子,所以月才這樣圓、這樣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著說:“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唐人稱李白為“謫仙”,黃庭堅則稱蘇軾與李白為“兩謫仙”,蘇軾自己也設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風歸去”之想。他想乘風飛向月宮,又怕那里的瓊樓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兒的寒冷?!碍倶怯裼睢?,語出《大業(yè)拾遺記》:“瞿乾祐于江岸玩月,或謂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隨我觀之?!硪娫乱?guī)半天,瓊樓玉宇爛然。”“不勝寒”,暗用《明皇雜錄》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葉靜能邀明皇游月宮。臨行,葉叫他穿皮衣。到月宮,果然冷得難以支持。這幾句明寫月宮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潔,把那種既向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寫了出來。這里還有兩個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風歸去”的“歸去”。飛天入月,為什么說是歸去呢?也許是因為蘇軾對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當成自己的歸宿了。從蘇軾的思想看來,他受道家的影響較深,抱著超然物外的生活態(tài)度,又喜歡道教的養(yǎng)生之術,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賦》描寫月下泛舟時那種飄飄欲仙的感覺說:“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币彩怯赏露氲降窍?,可以和這首詞互相印證。詞人之所以有這種脫離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來自他對宇宙奧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來自對現(xiàn)實人間的不滿。人世間有如此多的不稱心、不滿意之事,迫使詞人幻想擺脫這煩惱人世,到瓊樓玉宇中去過逍遙自在的神仙生活。蘇軾后來貶官到黃州,時時有類似的奇想,所謂“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然而,在詞中這僅僅是一種打算,未及展開,便被另一種相反的思想打斷:“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這兩句急轉直下,天上的“瓊樓玉宇”雖然富麗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難耐,不可久居。詞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來堅定自己留在人間的決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詞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同時,這里依然在寫中秋月景,讀者可以體會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氣逼人。這一轉折,寫出詞人既留戀人間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這種矛盾能夠更深刻地說明詞人留戀人世、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顯示了詞人開闊的心胸與超遠的志向,因此為歌詞帶來一種曠達的作風。

  但蘇軾畢竟更熱愛人間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趁著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與自己的清影為伴,一起舞蹈嬉戲的意思。李白《月下獨酌》說:“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蘇軾的“起舞弄清影”就是從這里脫胎出來的?!案咛幉粍俸辈⒎亲髡卟辉笟w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才是根本之所在。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碼還可以與自己清影為伴。這首詞從幻想上天寫起,寫到這里又回到熱愛人間的感情上來。從“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轉折開闔中,展示了蘇軾情感的波瀾起伏。他終于從幻覺回到現(xiàn)實,在出世與入世的矛盾糾葛中,入世思想最終占了上風。“何似在人間”是毫無疑問的肯定,雄健的筆力顯示了情感的強烈。

  “明月幾時有?”這在九百年前蘇軾的時代,是一個無法回答的謎,而在今天科學家已經(jīng)可以推算出來了。乘風入月,這在蘇軾不過是一種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為現(xiàn)實??墒?,今天讀蘇軾的詞,讀者仍然不能不贊嘆他那豐富的想象力。

  下片懷人,即兼懷子由,由中秋的圓月聯(lián)想到人間的離別,同時感念人生的離合無常?!稗D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轉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轉過朱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到了房中遲遲未能入睡之人。這里既指自己懷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節(jié)因不能與親人團圓以至難以入眠的一切離人?!盁o眠”是泛指那些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么遺憾的事??!于是詩人便無理地埋怨明月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明月您總不該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老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離人的愁苦了。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無理的語氣進一步襯托出詞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卻又含蓄地表示了對于不幸的離人們的同情。

  接著,詩人把筆鋒一轉,說出了一番寬慰的話來為明月開開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比斯倘挥斜瘹g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她有被烏云遮住的時候,有虧損殘缺的時候,她也有她的遺憾,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感到憂傷呢?詞人畢竟是曠達的,他隨即想到月亮也是無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憂傷呢?這三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從語氣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問;從結構上,又是推開一層,從人、月對立過渡到人、月融合。為月亮開脫,實質上還是為了強調對人事的達觀,同時寄托對未來的希望。因為,月有圓時,人也有相聚之時。很有哲理意味。

  詞的最后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嬋娟”是美好的樣子,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肮矉染辍本褪枪裁髟碌囊馑迹涔食鲎阅铣x莊的《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間的離別是難免的,那么只要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里也還可以通過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兩地聯(lián)系起來,把彼此的心溝通在一起?!暗溉碎L久”,是要突破時間的局限;“千里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讓對于明月的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說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見面,卻能以精神相通?!扒Ю锕矉染辍币部梢哉f是一種神交了!這兩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現(xiàn)了作者處理時間、空間以及人生這樣一些重大問題所持的態(tài)度,充分顯示出詞人精神境界的豐富博大。王勃有兩句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币馕渡铋L,傳為佳句,與“千里共嬋娟”有異曲同工之妙。另外,張九齡的《望月懷遠》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痹S渾的《秋霽寄遠》說:“唯應待明月,千里與君同。”都可以互相參看。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著美好的月光,表達了作者的祝福和對親人的思念,表現(xiàn)了作者曠達的態(tài)度和樂觀的精神。蘇軾就是把前人的詩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鑄成一種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詞前小序所說,這首詞表達了對弟弟蘇轍(字子由)的懷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說這首詞是蘇軾在中秋之夜,對一切經(jīng)受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從藝術成就上看,此篇屬于蘇詞代表作之一。它構思奇拔,畦徑獨辟,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在格調上則是“一洗綺羅香澤之態(tài),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胡寅《酒邊詞序》),是歷來公認的中秋詞中的絕唱。從表現(xiàn)方面來說,詞的前半縱寫,后半橫敘。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轉。前半是對歷代神話的推陳出新,也是對魏晉六朝仙詩的遞嬗發(fā)展。后半純用白描,人月雙及。它名為演繹物理,實則闡釋人事。筆致錯綜回環(huán),搖曳多姿。從布局方面來說,上片凌空而起,入處似虛;下片波瀾層疊,返虛轉實。最后虛實交錯,紆徐作結。全詞設景清麗雄闊,以詠月為中心表達了游仙“歸去”與直舞“人間”、離欲與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曠達自適,人生長久的樂觀枋度和美好愿望,極富哲理與人情。立意高遠,構思新穎,意境清新如畫。最后以曠達情懷收束,是詞人情懷的自然流露。情韻兼勝,境界壯美,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此詞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體現(xiàn)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格。

  作者既標舉了“ 絕塵寰的宇宙意識”,又摒棄那種“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錯愕”情態(tài)(聞一多評《春江花月夜》語)。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對待自然界的變化發(fā)展,而是努力從自然規(guī)律中尋求“隨緣自娛”的生活意義。所以,盡管這首詞基本上是一種情懷寥落的秋的吟詠,讀來卻并不缺乏“觸處生春”、引人向上的韻致。

  對于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是推崇備至。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闭J為是寫中秋的詞里最好的一首,這是一點也不過分的。這首詞仿佛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尋味。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吳潛《霜天曉角》:“且唱東坡《水調》,清露下,滿襟雪?!薄端疂G傳》第三十回寫八月十五“可唱個中秋對月對景的曲兒”,唱的就是這 “一支東坡學士中秋《水調歌》?!笨梢娝卧獣r傳唱之盛。全詞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向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人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


【講解】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的代表作,倍受后人的贊譽和喜歡。是獨具特色,膾炙人口的傳世詞篇。一七零六年蘇軾貶官密州,時年四十一歲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時值中秋佳節(jié),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內心頗感憂郁,情緒低沉,有感而發(fā)寫了這首詞。其立意,構思,奇逸飄妙,以超現(xiàn)實的遙想,以虛無飄渺的幻想世界,表現(xiàn)非常現(xiàn)實而具體的人之常情。在這里,詞人通過對月宮仙境的想象,在一種極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現(xiàn)自己的思想矛盾與波折,人生體驗與認識。這種表現(xiàn)不僅超凡脫俗,也構成了本篇的浪漫主義色調和超曠飄逸的風格。

  上片一開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兩句是從李白的《把酒問月》中“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脫化而來的?!芭e著酒杯詢問青天,天上的月亮是何時有的”?此句充分顯露出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隱藏著內心對人生的痛惜和傷悲。接下來兩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是問的內容,把對于明月的贊美與向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從明月誕生的時候起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許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宮里今晚是一個什么日子。詩人想象那一定是一個好日子,所以月才這樣圓、這樣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著說:“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彼氤孙L回到月宮,又怕那里的凄涼,受不住那兒的寒冷,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這里表達了詞人“出世”與“入世”的矛盾心情?!俺孙L歸去”說明詞人對世間不滿,“歸”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象他本來住在月宮里只是暫住人間罷了。一“欲”一“恐”顯露了詞人千思萬慮的思想矛盾。真可謂“奇逸之筆”?!捌湮枧逵埃嗡圃谌碎g?”與上緊密相接,寫詞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隨人舞動,天上雖有瓊樓玉宇也難比人間的幸福美好。這里由脫塵入圣一下子轉為喜歡人間生活,起伏跌宕,寫的出神入化。

  詞人最初幻想仙境,要到月宮里去,脫離曾讓他無限煩惱的人間,但是詞人終究是現(xiàn)實的,對人生是熱愛的,因此,親手抹去了這種虛無的畫景。

  下片由中秋的圓月聯(lián)想到人間的離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鞭D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轉過朱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找著屋里失眠的人?!盁o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么遺憾的事?。∮谑窃娙寺裨姑髟抡f:“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明月您總不該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老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卻又含蓄地表達了對于不幸分離的人們的同情。詞人思想是豁達的,他需要自我解脫,所以他一質問的語氣發(fā)泄佳節(jié)思親的情感。接著,詩人把筆鋒一轉,說出了一番寬慰的話來為明月開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比耸篱g總有悲、歡、離、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這些自古以來都是難以周全圓滿的。此句流露出了詞人悟透人生的灑脫和曠達的性格,也是對人生無奈的一種感嘆,這里以大開大合之筆從人生寫到自然,將各種生活加以提煉和概括,包含了無數(shù)的痛苦、歡樂的人生經(jīng)驗。結束句“但愿人長九,千里共嬋娟?!敝幌M藗兡軌蛴肋h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賞天上的明月。這里是對遠方親人的懷念,也是一種祝福。

  全詞情感放縱奔騰,跌宕有致,結構嚴謹,脈絡分明,情景交融,緊緊圍繞“月”字展開,忽上忽小,一會離塵,一會入世,語句精練自然,顯示了詞人高超的語言能力及浪漫灑脫超逸的詞風。

  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受到人們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闭J為這是寫中秋最好的一首詞,此說是一點也不過分的。這首詞仿佛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性,又有情趣,很是耐人尋味。它的意境光闊,胸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向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我們一種美好的享受。


【點評】

  這首詞被許多評論家認為是詞中之《天問》,又有李白之仙心。屈原《天問》洋洋一百七十余問;李白《把酒問月》是即興遣懷之作。蘇軾此詞是中秋望月,歡飲達旦后的狂想曲,亦屬"佇興之作"(王國維《人間詞話》)。

  它們都有起得突兀、問得離奇的特點。屈原呵問青天,"似癡非癡,憤極悲極"(胡浚源《楚辭新注求確》)。李白《把酒問月》: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李白是因失意而悵惘而問月。

  蘇軾作此詞時40歲,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自請外任密州。他既對朝廷政局深切關注,又期望重返汴京,心情復雜,時逢中秋,一飲而醉,醒后感慨彌深,遂作此詞。

  上闋主要表達政治失意后入世與出世的矛盾心理。見月而問天,追月而遲疑,在"天上"與"人間"徘徊不定。這與蘇軾主儒術而不迂腐、參佛老而不沉溺的思想特點是分不開的。所以據(jù)說宋神宗讀至"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時,乃有"蘇軾終是愛君"的感嘆,并以此量移汝州。(《歲時廣記》引楊湜《古今詞話》)。

  值得注意的是,蘇軾"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所展示的語言方式和矛盾心態(tài),曾一時為眾人仿效,如黃庭堅之" 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蜺。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趙秉文"我欲騎鯨歸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時真。笑拍群仙手,幾度夢中身"等等。

  下闋從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中宕出,專寫"人間"一路,小序中"兼懷子由"之意也隨之拈出。換頭三句實寫月色照人之形。轉、低、照三字寫足月光移動之神韻。"無眠"二字始直接涉及中秋人事,"懷"弟之意隱約而出。接下五句又跳出個人思緒,由個人之離別聯(lián)想到普天下人之離別,使詞的境界陡然提升。不惟自慰,實兼慰人,意思愈轉愈深。煞拍兩句從謝莊《月賦》之"美人邁兮音塵絕,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雖然月圓人未圓,但明月千里,同此天空,則人若得生命長久,自有與月共圓之日。

  全詞情感數(shù)折,而意思層遞進深,在矛盾中歸于曠放。胡仔云:"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苕溪漁隱叢話》)。

  作此詞六年后,蘇軾(46歲,在黃州)又作了一首中秋賞月詞--《念奴嬌》: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云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里,一聲吹斷橫笛。

  其情景與前闋皆相仿佛,但意趣已自不同。前闋之矛盾曲折、境界開闔在此詞中化為一股清曠之氣。劉熙載曾說:"東坡詞具神仙出世之姿。"(《藝概·詞曲概》)。


【詞牌介紹】

  “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游”等。上下闋,九十五字,平韻。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歌》,唐人演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當為中序的第一章。雙調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韻。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兩個六字句,多夾葉仄韻。也有平仄互葉幾乎句句押韻的,共八體。


【格律對照】

 ?。ā鹌铰?●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选稹选瘛稹?,⊙●●○△。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选瘛瘛稹?,⊙●●○△。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选稹选?,○⊙○●●○△。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选瘛选稹?,⊙●●○△。

  此詞前段第五、六句,后段第六、七句,間入兩仄韻。按,劉仲芳詞,“極目平沙千里,惟見雕弓白羽”、“堂有經(jīng)綸賢相,邊有縱橫謀將”;葉夢得詞,“分付平云千里,包卷騷人遺思”、“卻嘆從來賢士,如我與公多矣”;辛棄疾詞,“好卷垂虹千尺,只放冰壺一色”、“寄語煙波舊侶,聞道蒪鱸正美”;段克己詞,“神既來兮庭宇,颯颯西風吹雨”、“風外淵淵簫鼓,醉飽滿城黎庶”,正與此同。但葉夢得詞“里”、“思”、“士”、“矣”,段克己詞“宇”、“雨”、“鼓”、“庶”,前后段同一韻,與此詞前后各韻者,又微有別。此外,又有前段第五、六句押仄韻,后段不押者,或有后段第六、七句押仄韻,前段不押者,此則偶合,不復分體。


【繁體對照】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作者: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作品介紹】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作者是蘇軾,被選入《全宋詞》。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這首詞反映了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說明作者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當時雖已41歲,并且身處遠離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對現(xiàn)實、對理想仍充滿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實現(xiàn),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對現(xiàn)實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不滿,滋長了消極避世的思想感情。不過,貫穿始終的卻是詞中所表現(xiàn)出的那種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宋詞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就是出自《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


【原文】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作者:宋·蘇軾


  (丙辰(chén)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què),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qióng)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chán )娟(juān)。


【注釋】

(1) 把酒:端起酒杯。

(2) 宮闕:宮殿。

(3) 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話傳說,天上只三日,世間已千年。古人認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編排與人間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問。

(4) 乘風歸去:駕著風,回到天上去。作者在這里浪漫地認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5) 瓊樓玉宇:白玉砌成的樓閣,相傳月亮上有這樣美麗建筑。

(6) 不勝:忍受不住。勝(shèng):承擔、承受。經(jīng)受不住。(古代讀shēng,現(xiàn)在一般讀shèng)

(7) 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動不已,彷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戲。弄:賞玩。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何似:哪里比得上。

(8) 朱閣:朱紅色的樓閣。

(9) 綺(qǐ))戶:刻有紋飾門窗。

(10)照無眠:照著有心事睡不著人。

(11)此事:指人的“歡”“合” 和月的“晴”“圓”。嬋娟:月里的嫦娥,代指月亮。


【白話翻譯】

明月從何時才有?手持酒杯來詢問青天。

不知道天上宮殿,今年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風歸返,又恐怕返回月宮的瓊樓玉宇,愛不住高聳九天的冷落、風寒。起舞翩翩玩賞著月下清影,歸返月殿怎比得上在人間!

轉過朱紅樓閣,月光低灑在綺窗前,照到床上人惆悵無眠。

明月不該有什么怨恨,卻為何總在親人離別時候才圓?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但愿離人能平安康健,遠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英文翻譯】

When will the moon be clear and bright?
With a cup of wine in my hand, I ask the blue sky.
I don't know what season it would be in the heavens on this night.
I'd like to ride the wind to fly home.
Yet I fear the crystal and jade mansions are much too high and cold for me.
Dancing with my moon-lit shadow
It does not seem like the human world
The moon rounds the red mansion Stoops to silk-pad doors
Shines upon the sleepless Bearing no grudge
Why does the moon tend to be full when people are apart?
People may have sorrow or joy, be near or far apart
The moon may be dim or bright, wax or wane
This has been going on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ime
May we all be blessed with longevity Though far apart, we are still able to share the beauty of the moon together.


【賞析】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詞前小序說:“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北?,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寧九年)。當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這首《水調歌頭》。蘇軾一生,以崇高儒學、講究實務為主。但他也“齠齔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過“歸依佛僧”,是經(jīng)常處在儒釋道的糾葛當中的。每當挫折失意之際,則老莊思想上升,借以幫助自己解釋窮通進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寧四年),他以開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為了權且避開汴京政爭的漩渦。熙寧七年調知密州,雖說出于自愿,實質上仍是處于外放冷遇的地位。盡管當時“面貌加豐”,頗有一些曠達表現(xiàn),也難以遮掩深藏內心的郁憤。這首中秋詞,正是此種宦途險惡體驗的升華與總結。“大醉”遣懷是主,“兼懷子由”是輔。對于一貫秉持“尊主澤民”節(jié)操的作者來說,手足分離和私情,比起廷憂邊患的國勢來說,畢竟屬于次要的倫理負荷。此點在題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啟發(fā)人們的藝術聯(lián)想。一鉤新月,可聯(lián)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輪滿月,可聯(lián)想到美好的團圓生活;月亮的皎潔,讓人聯(lián)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類多少美好的憧憬與理想!蘇軾是一位性格豪放、氣質浪漫的詩人,當他抬頭遙望中秋明月時,其思想情感猶如長上了翅膀,天上人間自由翱翔。反映到詞里,遂形成了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上片望月,既懷逸興壯思,高接混茫,而又腳踏實地,自具雅量高致。一開始就提出一個問題:明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卑丫茊柼爝@一細節(jié)與屈原的《天問》和李白的《把酒問月》有相似之處。其問之癡迷、想之逸塵,確實是有一種類似的精、氣、神貫注在里面。從創(chuàng)作動因上來說,屈原《天問》洋洋170余問的磅礴詩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澤、經(jīng)歷陵陸,在楚先王廟及公卿祠堂仰見“圖畫天地山川神靈”及“古賢圣怪物行事”后“呵而問之”的(王逸《楚辭章句·天問序》)。是情景觸碰激蕩的產(chǎn)物。李白的《把酒問月》詩自注是:“故人賈淳令予問之。”當也是即興遣懷之作。蘇軾此詞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歡飲達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屬“佇興之作”(王國維《人間詞話》)。它們都有起得突兀、問得離奇的特點。從創(chuàng)作心理上來說,屈原在步入先王廟堂之前就已經(jīng)是“嗟號昊旻,仰天嘆息”(王逸《楚辭章句·天問序》),處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狀態(tài),故呵問青天,“似癡非癡,憤極悲極”(胡浚源《楚辭新注求確》)。李白是“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把酒問月》),那種因失意悵惘的郁勃意緒,也是鼻息可聞的。蘇軾此詞作于丙辰年,時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自請外任密州。既有對朝廷政局的強烈關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復雜心情,故時逢中秋,一飲而醉,意興在闌珊中饒有律動。三人的創(chuàng)作心理實是脈絡暗通的。

  蘇軾把青天當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問,顯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氣魄。李白的《把酒問月》詩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辈贿^李白這里的語氣比較舒緩,蘇軾因為是想飛往月宮,所以語氣更關注、更迫切。“明月幾時有?”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驚嘆造化的巧妙。讀者從中可以感到詩人對明月的贊美與向往。

  接下來兩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把對于明月的贊美與向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從明月誕生的時候起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許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宮里今晚是一個什么日子。詩人想象那一定是一個好日子,所以月才這樣圓、這樣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著說:“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碧迫朔Q李白為“謫仙”,黃庭堅則稱蘇軾與李白為“兩謫仙”,蘇軾自己也設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風歸去”之想。他想乘風飛向月宮,又怕那里的瓊樓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兒的寒冷。“瓊樓玉宇”,語出《大業(yè)拾遺記》:“瞿乾祐于江岸玩月,或謂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隨我觀之。’俄見月規(guī)半天,瓊樓玉宇爛然?!薄安粍俸保涤谩睹骰孰s錄》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葉靜能邀明皇游月宮。臨行,葉叫他穿皮衣。到月宮,果然冷得難以支持。這幾句明寫月宮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潔,把那種既向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寫了出來。這里還有兩個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風歸去”的“歸去”。飛天入月,為什么說是歸去呢?也許是因為蘇軾對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當成自己的歸宿了。從蘇軾的思想看來,他受道家的影響較深,抱著超然物外的生活態(tài)度,又喜歡道教的養(yǎng)生之術,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賦》描寫月下泛舟時那種飄飄欲仙的感覺說:“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這首詞互相印證。詞人之所以有這種脫離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來自他對宇宙奧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來自對現(xiàn)實人間的不滿。人世間有如此多的不稱心、不滿意之事,迫使詞人幻想擺脫這煩惱人世,到瓊樓玉宇中去過逍遙自在的神仙生活。蘇軾后來貶官到黃州,時時有類似的奇想,所謂“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然而,在詞中這僅僅是一種打算,未及展開,便被另一種相反的思想打斷:“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這兩句急轉直下,天上的“瓊樓玉宇”雖然富麗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難耐,不可久居。詞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來堅定自己留在人間的決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詞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同時,這里依然在寫中秋月景,讀者可以體會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氣逼人。這一轉折,寫出詞人既留戀人間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這種矛盾能夠更深刻地說明詞人留戀人世、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顯示了詞人開闊的心胸與超遠的志向,因此為歌詞帶來一種曠達的作風。

  但蘇軾畢竟更熱愛人間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趁著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與自己的清影為伴,一起舞蹈嬉戲的意思。李白《月下獨酌》說:“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碧K軾的“起舞弄清影”就是從這里脫胎出來的?!案咛幉粍俸辈⒎亲髡卟辉笟w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才是根本之所在。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碼還可以與自己清影為伴。這首詞從幻想上天寫起,寫到這里又回到熱愛人間的感情上來。從“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轉折開闔中,展示了蘇軾情感的波瀾起伏。他終于從幻覺回到現(xiàn)實,在出世與入世的矛盾糾葛中,入世思想最終占了上風。“何似在人間”是毫無疑問的肯定,雄健的筆力顯示了情感的強烈。

  “明月幾時有?”這在九百年前蘇軾的時代,是一個無法回答的謎,而在今天科學家已經(jīng)可以推算出來了。乘風入月,這在蘇軾不過是一種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為現(xiàn)實??墒?,今天讀蘇軾的詞,讀者仍然不能不贊嘆他那豐富的想象力。

  下片懷人,即兼懷子由,由中秋的圓月聯(lián)想到人間的離別,同時感念人生的離合無常?!稗D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鞭D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轉過朱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到了房中遲遲未能入睡之人。這里既指自己懷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節(jié)因不能與親人團圓以至難以入眠的一切離人?!盁o眠”是泛指那些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么遺憾的事??!于是詩人便無理地埋怨明月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明月您總不該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老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離人的愁苦了。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無理的語氣進一步襯托出詞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卻又含蓄地表示了對于不幸的離人們的同情。

  接著,詩人把筆鋒一轉,說出了一番寬慰的話來為明月開開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固然有悲歡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她有被烏云遮住的時候,有虧損殘缺的時候,她也有她的遺憾,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感到憂傷呢?詞人畢竟是曠達的,他隨即想到月亮也是無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憂傷呢?這三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從語氣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問;從結構上,又是推開一層,從人、月對立過渡到人、月融合。為月亮開脫,實質上還是為了強調對人事的達觀,同時寄托對未來的希望。因為,月有圓時,人也有相聚之時。很有哲理意味。

  詞的最后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薄皨染辍笔敲篮玫臉幼樱@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肮矉染辍本褪枪裁髟碌囊馑?,典故出自南朝謝莊的《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奔热蝗碎g的離別是難免的,那么只要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里也還可以通過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兩地聯(lián)系起來,把彼此的心溝通在一起?!暗溉碎L久”,是要突破時間的局限;“千里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讓對于明月的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說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見面,卻能以精神相通?!扒Ю锕矉染辍币部梢哉f是一種神交了!這兩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現(xiàn)了作者處理時間、空間以及人生這樣一些重大問題所持的態(tài)度,充分顯示出詞人精神境界的豐富博大。王勃有兩句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币馕渡铋L,傳為佳句,與“千里共嬋娟”有異曲同工之妙。另外,張九齡的《望月懷遠》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痹S渾的《秋霽寄遠》說:“唯應待明月,千里與君同?!倍伎梢曰ハ鄥⒖础5溉巳四昴昶桨?,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著美好的月光,表達了作者的祝福和對親人的思念,表現(xiàn)了作者曠達的態(tài)度和樂觀的精神。蘇軾就是把前人的詩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鑄成一種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詞前小序所說,這首詞表達了對弟弟蘇轍(字子由)的懷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說這首詞是蘇軾在中秋之夜,對一切經(jīng)受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從藝術成就上看,此篇屬于蘇詞代表作之一。它構思奇拔,畦徑獨辟,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在格調上則是“一洗綺羅香澤之態(tài),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胡寅《酒邊詞序》),是歷來公認的中秋詞中的絕唱。從表現(xiàn)方面來說,詞的前半縱寫,后半橫敘。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轉。前半是對歷代神話的推陳出新,也是對魏晉六朝仙詩的遞嬗發(fā)展。后半純用白描,人月雙及。它名為演繹物理,實則闡釋人事。筆致錯綜回環(huán),搖曳多姿。從布局方面來說,上片凌空而起,入處似虛;下片波瀾層疊,返虛轉實。最后虛實交錯,紆徐作結。全詞設景清麗雄闊,以詠月為中心表達了游仙“歸去”與直舞“人間”、離欲與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曠達自適,人生長久的樂觀枋度和美好愿望,極富哲理與人情。立意高遠,構思新穎,意境清新如畫。最后以曠達情懷收束,是詞人情懷的自然流露。情韻兼勝,境界壯美,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此詞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體現(xiàn)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格。

  作者既標舉了“ 絕塵寰的宇宙意識”,又摒棄那種“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錯愕”情態(tài)(聞一多評《春江花月夜》語)。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對待自然界的變化發(fā)展,而是努力從自然規(guī)律中尋求“隨緣自娛”的生活意義。所以,盡管這首詞基本上是一種情懷寥落的秋的吟詠,讀來卻并不缺乏“觸處生春”、引人向上的韻致。

  對于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是推崇備至。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認為是寫中秋的詞里最好的一首,這是一點也不過分的。這首詞仿佛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尋味。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吳潛《霜天曉角》:“且唱東坡《水調》,清露下,滿襟雪?!薄端疂G傳》第三十回寫八月十五“可唱個中秋對月對景的曲兒”,唱的就是這 “一支東坡學士中秋《水調歌》?!笨梢娝卧獣r傳唱之盛。全詞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向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人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


【講解】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的代表作,倍受后人的贊譽和喜歡。是獨具特色,膾炙人口的傳世詞篇。一七零六年蘇軾貶官密州,時年四十一歲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時值中秋佳節(jié),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內心頗感憂郁,情緒低沉,有感而發(fā)寫了這首詞。其立意,構思,奇逸飄妙,以超現(xiàn)實的遙想,以虛無飄渺的幻想世界,表現(xiàn)非?,F(xiàn)實而具體的人之常情。在這里,詞人通過對月宮仙境的想象,在一種極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現(xiàn)自己的思想矛盾與波折,人生體驗與認識。這種表現(xiàn)不僅超凡脫俗,也構成了本篇的浪漫主義色調和超曠飄逸的風格。

  上片一開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边@兩句是從李白的《把酒問月》中“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泵摶鴣淼??!芭e著酒杯詢問青天,天上的月亮是何時有的”?此句充分顯露出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隱藏著內心對人生的痛惜和傷悲。接下來兩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是問的內容,把對于明月的贊美與向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從明月誕生的時候起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許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宮里今晚是一個什么日子。詩人想象那一定是一個好日子,所以月才這樣圓、這樣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著說:“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他想乘風回到月宮,又怕那里的凄涼,受不住那兒的寒冷,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這里表達了詞人“出世”與“入世”的矛盾心情?!俺孙L歸去”說明詞人對世間不滿,“歸”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象他本來住在月宮里只是暫住人間罷了。一“欲”一“恐”顯露了詞人千思萬慮的思想矛盾。真可謂“奇逸之筆”?!捌湮枧逵?,何似在人間?”與上緊密相接,寫詞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隨人舞動,天上雖有瓊樓玉宇也難比人間的幸福美好。這里由脫塵入圣一下子轉為喜歡人間生活,起伏跌宕,寫的出神入化。

  詞人最初幻想仙境,要到月宮里去,脫離曾讓他無限煩惱的人間,但是詞人終究是現(xiàn)實的,對人生是熱愛的,因此,親手抹去了這種虛無的畫景。

  下片由中秋的圓月聯(lián)想到人間的離別?!稗D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轉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轉過朱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找著屋里失眠的人?!盁o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么遺憾的事??!于是詩人埋怨明月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明月您總不該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老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卻又含蓄地表達了對于不幸分離的人們的同情。詞人思想是豁達的,他需要自我解脫,所以他一質問的語氣發(fā)泄佳節(jié)思親的情感。接著,詩人把筆鋒一轉,說出了一番寬慰的話來為明月開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世間總有悲、歡、離、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這些自古以來都是難以周全圓滿的。此句流露出了詞人悟透人生的灑脫和曠達的性格,也是對人生無奈的一種感嘆,這里以大開大合之筆從人生寫到自然,將各種生活加以提煉和概括,包含了無數(shù)的痛苦、歡樂的人生經(jīng)驗。結束句“但愿人長九,千里共嬋娟?!敝幌M藗兡軌蛴肋h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賞天上的明月。這里是對遠方親人的懷念,也是一種祝福。

  全詞情感放縱奔騰,跌宕有致,結構嚴謹,脈絡分明,情景交融,緊緊圍繞“月”字展開,忽上忽小,一會離塵,一會入世,語句精練自然,顯示了詞人高超的語言能力及浪漫灑脫超逸的詞風。

  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受到人們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闭J為這是寫中秋最好的一首詞,此說是一點也不過分的。這首詞仿佛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性,又有情趣,很是耐人尋味。它的意境光闊,胸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向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我們一種美好的享受。


【點評】

  這首詞被許多評論家認為是詞中之《天問》,又有李白之仙心。屈原《天問》洋洋一百七十余問;李白《把酒問月》是即興遣懷之作。蘇軾此詞是中秋望月,歡飲達旦后的狂想曲,亦屬"佇興之作"(王國維《人間詞話》)。

  它們都有起得突兀、問得離奇的特點。屈原呵問青天,"似癡非癡,憤極悲極"(胡浚源《楚辭新注求確》)。李白《把酒問月》: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李白是因失意而悵惘而問月。

  蘇軾作此詞時40歲,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自請外任密州。他既對朝廷政局深切關注,又期望重返汴京,心情復雜,時逢中秋,一飲而醉,醒后感慨彌深,遂作此詞。

  上闋主要表達政治失意后入世與出世的矛盾心理。見月而問天,追月而遲疑,在"天上"與"人間"徘徊不定。這與蘇軾主儒術而不迂腐、參佛老而不沉溺的思想特點是分不開的。所以據(jù)說宋神宗讀至"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時,乃有"蘇軾終是愛君"的感嘆,并以此量移汝州。(《歲時廣記》引楊湜《古今詞話》)。

  值得注意的是,蘇軾"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所展示的語言方式和矛盾心態(tài),曾一時為眾人仿效,如黃庭堅之" 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蜺。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趙秉文"我欲騎鯨歸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時真。笑拍群仙手,幾度夢中身"等等。

  下闋從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中宕出,專寫"人間"一路,小序中"兼懷子由"之意也隨之拈出。換頭三句實寫月色照人之形。轉、低、照三字寫足月光移動之神韻。"無眠"二字始直接涉及中秋人事,"懷"弟之意隱約而出。接下五句又跳出個人思緒,由個人之離別聯(lián)想到普天下人之離別,使詞的境界陡然提升。不惟自慰,實兼慰人,意思愈轉愈深。煞拍兩句從謝莊《月賦》之"美人邁兮音塵絕,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雖然月圓人未圓,但明月千里,同此天空,則人若得生命長久,自有與月共圓之日。

  全詞情感數(shù)折,而意思層遞進深,在矛盾中歸于曠放。胡仔云:"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苕溪漁隱叢話》)。

  作此詞六年后,蘇軾(46歲,在黃州)又作了一首中秋賞月詞--《念奴嬌》: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云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里,一聲吹斷橫笛。

  其情景與前闋皆相仿佛,但意趣已自不同。前闋之矛盾曲折、境界開闔在此詞中化為一股清曠之氣。劉熙載曾說:"東坡詞具神仙出世之姿。"(《藝概·詞曲概》)。


【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稱大蘇,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xiàn)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更多宋詞欣賞文章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wǎng)”的蘇軾的詞全集欄目。(http://www.xigutang.com)

  蘇軾在才俊輩出的宋代,在詩、文、詞、書、畫等許多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學和藝術天才。


【詞牌介紹】

  “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游”等。上下闋,九十五字,平韻。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歌》,唐人演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當為中序的第一章。雙調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韻。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兩個六字句,多夾葉仄韻。也有平仄互葉幾乎句句押韻的,共八體。


【格律對照】

 ?。ā鹌铰?●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选稹选瘛稹眩选瘛瘛稹?。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选稹选?,○⊙○●●○△。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此詞前段第五、六句,后段第六、七句,間入兩仄韻。按,劉仲芳詞,“極目平沙千里,惟見雕弓白羽”、“堂有經(jīng)綸賢相,邊有縱橫謀將”;葉夢得詞,“分付平云千里,包卷騷人遺思”、“卻嘆從來賢士,如我與公多矣”;辛棄疾詞,“好卷垂虹千尺,只放冰壺一色”、“寄語煙波舊侶,聞道蒪鱸正美”;段克己詞,“神既來兮庭宇,颯颯西風吹雨”、“風外淵淵簫鼓,醉飽滿城黎庶”,正與此同。但葉夢得詞“里”、“思”、“士”、“矣”,段克己詞“宇”、“雨”、“鼓”、“庶”,前后段同一韻,與此詞前后各韻者,又微有別。此外,又有前段第五、六句押仄韻,后段不押者,或有后段第六、七句押仄韻,前段不押者,此則偶合,不復分體。


【繁體對照】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作者:宋·蘇軾


 ?。ū街星铮瑲g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秋望月的人生感悟 ——蘇軾詠中秋詩詞賞析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 蘇軾《水調歌頭》賞析 )
    水調歌頭 宋·蘇軾
    再讀《水調歌頭》 我好像之前并不認識蘇東坡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是什么意思?
    表格邊框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