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代名將中,最知名的是李靖、尉遲恭、秦瓊、程咬金等。在這些人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后,又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名將。其中最知名、最杰出的當屬薛仁貴。
薛仁貴出身普通,而且生的晚。李靖、尉遲恭、秦瓊等建功立業(yè)的時候,薛仁貴還沒出道。一直到貞觀末年唐太宗親征高麗時,薛仁貴才參軍。這會唐初名將大多已去世。
在征高麗的過程中,有一員將領被高麗軍隊包圍,危在旦夕。薛仁貴見狀后,二話不說,快馬加鞭沖入敵軍,一刀將高麗將領的頭顱斬下。薛仁貴將敵將的頭顱掛在馬鞍上,在敵陣前橫刀立馬。敵軍見狀,都嚇破了膽,沒人敢前進一步。那名被困的唐軍將領因此得救。從此之后,薛仁貴的名聲逐漸為人所知。
高麗王派遣25萬大軍迎戰(zhàn)唐軍。高麗軍隊駐扎在山上。唐太宗命令唐軍包圍高麗軍隊,并從四面發(fā)起沖鋒。薛仁貴一直在等這一時刻。他身穿一身白衣、手持長戟、腰掛弓箭,第一個呼喊著沖向敵軍。薛仁貴舞動長戟,在敵軍中四處砍殺,頃刻間數(shù)十名敵軍被他殺死。高麗人嚇破了膽,紛紛向后撤退。唐朝大軍也跟著薛仁貴沖了過來,高麗25萬大軍頃刻之間就潰敗了。
遠處的唐太宗對這位“白衣戰(zhàn)士”的表現(xiàn)嘖嘖稱贊。詢問過身邊的人之后,他得知此人名叫薛仁貴。于是唐太宗特別召見了薛仁貴,任命他為游擊將軍、御前侍衛(wèi),并賞賜了他大筆財物。
唐高宗時,薛仁貴再次率軍征討高麗。在貴端城,薛仁貴大敗高麗軍隊,斬敵3000人。第二年,唐軍繼續(xù)征討高麗。在橫山,唐軍與高麗軍隊遭遇。薛仁貴又是帶頭沖鋒,所向披靡。高麗軍中有一名神箭手,躲在遠處射殺了十多名唐軍士兵。薛仁貴大喝一聲,快馬加鞭奔向這個弓箭手。這人嚇的弓箭都拿不穩(wěn)了,一下就被薛仁貴生擒。
之后,薛仁貴又領兵討伐契丹,生擒了契丹王及其部落首領。
幾年后,唐高宗又派遣薛仁貴攻打九姓突厥。突厥人派了數(shù)十名勇士前來挑戰(zhàn)。薛仁貴躍馬出戰(zhàn),連射三箭,三名敵人應弦而倒。突厥人被薛仁貴的勇猛所震懾,于是就歸順了唐朝。從此強大的九姓突厥開始衰落。后人有詩稱贊道:“將軍三箭定天山,戰(zhàn)士長歌入漢關。”
在唐滅高麗之戰(zhàn)中,薛仁貴更是有突出的表現(xiàn)。將軍龐同善先率軍與高麗作戰(zhàn),結果大敗,唐軍陷入危境。薛仁貴率領援軍趕到。他不顧危險,率軍沖鋒。最終唐軍大敗高麗軍隊,斬殺5萬多人,扭轉了戰(zhàn)局。之后,薛仁貴僅帶2000兵馬,繼續(xù)追擊敵軍。高麗數(shù)萬大軍前來迎戰(zhàn)。薛仁貴再次大敗敵軍,斬殺1萬多人。高麗人被薛仁貴的勇猛所震驚,40多座城池不戰(zhàn)而降。最終薛仁貴與李勣在平壤會師,高麗被唐朝滅掉。
之后,薛仁貴率領郭待封等將領一起反擊吐蕃的入侵。郭待封是名將之后,之前與薛平貴平級。他恥于位居薛仁貴之下,因此常常不聽薛仁貴的命令。薛仁貴帶兵先行施行突襲行動,大敗吐蕃軍隊。郭待封率軍護送糧草輜重,他本應立即前來與薛仁貴匯合。但他卻不愿執(zhí)行薛仁貴的命令。結果郭待封被吐蕃大軍圍攻,糧草輜重全部喪失。薛仁貴也無力回天,最終唐軍大敗。薛仁貴、郭待封都被撤職。
后來薛仁貴又被唐高宗啟用。他再次率軍出擊漠北,大敗突厥。北方的敵人們聽說薛仁貴再次出山,都嚇的望風而逃,不敢與唐軍交戰(zhàn)。此時的薛仁貴已經年過70了。不久他就因病去世,結束了他的征戰(zhàn)一生。
“史事拾遺”原創(chuàng),各大平臺已開通原創(chuàng)保護,并與“維權騎士”簽約,抄襲必究!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平臺:史事拾遺(shishi-shiyi)。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