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名:杜仲
別名:思仙、思仲、木綿、石思仙、扯絲皮、絲連皮、玉絲皮、絲棉皮。
功效分類:補益藥。
性味:甘;微辛;性溫。
歸經(jīng):肝經(jīng);腎經(jīng)。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主治:腰脊酸疼;陽痿;尿頻;小便余瀝;風濕痹痛;胎動不安;習慣性流產(chǎn)。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或浸酒;或入丸、散。
藥材基源:杜仲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樹皮。
1、杜仲:除去粗皮,洗凈,潤透,切成方塊或絲條,曬干。
2、鹽杜仲:先用食鹽加適量開水溶化,取杜仲塊或絲條,使與鹽水充分拌透吸收,然后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微有焦斑為度,取出晾干。(每杜仲100斤,用食鹽3斤)杜仲經(jīng)炒制后,則杜仲膠被破壞,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3、杜仲制炭:取杜仲塊,置鍋內(nèi)用武火炒至黑色并斷絲,但須存性,用鹽水噴灑,取出,防止復燃,晾干即得,每杜仲塊100kg,用食鹽3kg,或取杜仲塊,先用鹽水拌勻吸盡后置鍋中,用武火炒至黑色并斷絲存性,用水噴滅火星,取出晾干。每杜仲塊100kg,用食鹽3kg。
1、《藥性論》記載:杜仲主腎冷精腰痛,腰病人虛而身強直,風也。腰不利加而用之。
2、《陜西中草藥》記載:杜仲治高血壓:一杜仲、夏枯草各五錢,紅牛膝三錢,水芹菜三兩,魚鰍串一兩。煨水服,一日三次。(《貴州草藥》)二杜仲、黃芩、夏枯草各五錢。水煎服。
3、《玉楸藥解》記載:杜仲益肝腎,養(yǎng)筋骨,去關節(jié)濕淫,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攣。
4、《本草再新》記載:杜仲充筋力,強陽道。
5、《本草求真》記載:杜仲入肝而補腎,子能令母實也,且性辛溫,能除陰癢,去囊濕,痿痹癱軟必需,腳氣疼痛必用,胎滑夢遺切要。若使遺精有痛,用此益見精脫不已,以其氣味辛溫,能助肝腎旺氣也。胎因氣虛而血不固,用此益見血脫不止,以其氣不上升,反引下降也。功與牛膝、地黃、續(xù)斷相佐而成,但杜仲性補肝腎,直達下部筋骨氣血,不似牛膝達下,走于經(jīng)絡血分之中,熟地滋補肝腎,竟入筋骨精髓之內(nèi),續(xù)斷調(diào)補筋骨,在于曲節(jié)氣血之間為異耳。獨怪今世安胎,不審氣有虛實,輒以杜仲、牛膝、續(xù)斷等藥,引血下行。在腎經(jīng)虛寒者,固可用此溫補以固胎元。若氣陷不升,血隨氣脫而胎不固者,用此則氣益陷不升,其血必致愈脫不已。
6、《活人心統(tǒng)》思仙散 記載:杜仲治腰痛:川木香一錢,八角茴香三錢,杜仲(炒去絲)三錢。水一鐘,酒半鐘,煎服,渣再煎。
7、《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杜仲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濕,小便余瀝。
8、杜仲配續(xù)斷,功能補肝腎,利腰膝,固沖任,常用于肝腎不足所致諸癥。
9、《本草匯言》記載:杜仲治小便余瀝,陰下濕癢:川杜仲四兩,小茴香二兩(俱鹽、酒浸炒),車前子一兩五錢,山茱萸肉三兩(俱炒)。共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五錢,白湯下。
10、杜仲配牛膝,補肝腎及強筋骨之力增強,常用于治肝腎不足的腰腿疼痛及兩足無力等癥。
11、《日華子本草》記載:杜仲治腎勞,腰脊攣。入藥炙用。
12、《名醫(yī)別錄》記載:杜仲主腳中酸痛,不欲踐地。
13、杜仲配補骨脂,溫補腎陽力增,兼補脾、肝,既澀下元,又固沖任,常用于腎陽不足,下元虛冷之陽痿,腰膝冷痛及下元不固之滑精遺尿,亦可用于肝腎不足之腰膝酸軟,胎動不安及脾腎陽虛泄瀉等癥。
14、《本草正》記載:杜仲止小水夢遺,暖子宮,安胎氣。
15、《圣濟總錄》杜仲飲 記載:杜仲治中風筋脈攣急,腰膝無力:杜仲(去粗皮,炙,銼)一兩半,芎藭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上三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二盞,入生姜一棗大,拍碎,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溫服。如人行五里再服,汗出慎外風。
16、《藥品化義》記載:杜仲沉下入腎,蓋腎欲堅,以苦堅之,用此堅腎氣,強壯筋骨,主治腰脊酸疼,腳膝行痛,陰下濕癢,小便余瀝。東垣云功效如神應,良不爽也。牛膝主下部分,杜仲主下部氣分,相須而用。
17、杜仲配五加皮,既強壯筋骨又祛風濕,乃補瀉兼施的藥對,適宜治療肝腎兩虛,風濕侵入筋骨而致的腰腿痛,足膝酸痛,關節(jié)不利,兩下肢無力等癥。
18、《圣惠方》杜仲散 記載:杜仲治卒腰痛不可忍:杜仲二兩(去粗皮,炙微黃,銼),丹參二兩,芎藭一兩半,桂心一兩,細辛三分。上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次入酒二分,更煎三、兩沸,每于食前溫服。
19、《篋中方》記載:杜仲治腰痛:杜仲一斤,五味子半升。二物切,分十四劑,每夜取一劑,以水一升,浸至五更,煎三分減一,濾取汁,以羊腎三、四枚,切下之,再煮三、五沸,如作羹法,空服頓服。用鹽、醋和之亦得。
20、《圣濟總錄》杜仲丸 記載:杜仲治婦人胞胎不安:杜仲不計多少,去粗皮細銼,瓦上焙干,搗羅為末,煮棗肉糊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嚼爛,糯米湯下。
21、《簡便單方》記載:杜仲治頻慣墮胎或三、四月即墮者:于兩月前,以杜仲八兩(糯米煎湯,浸透,炒去絲),續(xù)斷二兩(酒浸,焙干;為末),以山藥五,六兩為末,作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22、王好古 記載:杜仲潤肝燥,補肝經(jīng)風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或浸酒;或入丸、散。
杜仲腌牛腰
配方:杜仲15克,牛腰500克,味精3克,姜、鹽各5克,蔥10克,白糖25克,料酒10毫升,生抽10毫升,醬油10毫升,香油20毫升。
制作:
1、將杜仲用鹽水炒焦,研成細粉;牛腰用刀片成兩塊,除去白色躁腺,用沸水余熟,撈出,瀝干水分;姜切片,蔥切段。
2、將牛腰放人盆內(nèi),加人杜仲粉、料酒、鹽、姜、蔥、生抽、醬油、味精、白糖,腌制2小時即成。
3、將牛腰切薄片,裝盤,淋上香油,裝飾上桌供食。
食法:每周1-2次。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安胎。適用于肝腎不足,腎虛腰痛,腰膝無力,胎動不安等癥。
杜仲豬尾湯
材料:豬尾1條,梅肉150克,杜仲10克,北芪5克,黨參5克,枸杞5克,生姜10克,蔥10克。清湯適量,鹽8克,味精2克,紹酒5克,胡椒粉少許,花生油5克。
制法:
1、豬尾燒凈毛砍成段,梅肉切成塊,杜仲、北芪、黨參、枸杞洗凈,生姜去皮切片,蔥捆成把。
2、燒鍋下油,放入姜片熗香鍋,投入豬尾、紹酒炒片刻,注入清水,煮去其中異味,倒出待用。
3、將砂煲放置火上,加入豬尾、梅肉、杜仲、北芪、黨參、枸杞,加入清湯、蔥把,用小火煲1小時,去掉蔥把,調(diào)入鹽、味精、胡椒粉,再煲20分鐘即可。
功效:豬尾具有補尾龍骨的功效,而杜仲有健筋骨、補腰腎之功用,枸杞可滋陰。此湯對滋陰補腎有很好的效果。
附子杜仲酒
配方:杜仲(去粗皮,灸)50克,仙靈脾15克,獨活、牛膝各25克,附子(炮裂去皮臍)30克,酒1公斤。
制法:將上藥碎細,用酒浸之,7宿后即可開取飲用。
用法:每次飲10-20毫升,每日3次。
功效:主治感冒后身體虛弱,腰膝疼痛,行步困難。
來源:《古今圖書集成》
杜仲牛膝煲
材料:杜仲30克、淮牛膝15克、紅棗(去核)7個、豬脊骨500克、鹽、黃酒、蔥姜汁、清湯各適量。
做法:
1、杜仲,牛膝,紅棗治凈。
2、豬骨治凈,抽去脊髓,剁成段,投入沸水鍋焯透,撈出用清水洗凈。
3、沙鍋內(nèi)放清湯,黃酒,蔥姜汁,杜仲,牛膝,紅棗,豬骨,用旺火燒開,撇去浮沫,改小火約3小時,用鹽調(diào)味即成。
功效:補益肝腎,強筋壯骨,健體延年。
花生杜仲牛尾湯
材料:花生60克、杜仲20克、牛尾1條、生姜3片。
做法:花生洗凈,浸泡;杜仲置鑊中灑上淡鹽水,慢火炒干;牛尾買時請售者代處理干凈,洗凈后放滾水中煮沸10分鐘,再洗凈。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約3個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功效:中醫(yī)認為“春養(yǎng)肝、夏補心、秋養(yǎng)肺、冬補腎”,隆冬可謂補腎的好時機?;ㄉ胖凫遗N矚馕断銤猓醒a血、益腎、強筋骨的功效?;ㄉ云轿陡剩δ芤鏆?、養(yǎng)血、潤肺、和胃,《本草備要》說它能“補脾潤肺”。秋冬時廣州及珠三角一帶常用它來煲湯,是有益正氣之干果品。杜仲是有名的補腰健腎中藥,《本草經(jīng)》說它能“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牛尾的功能亦是益氣血,強筋骨,補腎。
杜仲獨活湯
組成:獨活4兩,生姜6分,麻黃2兩,桂心3兩,芍藥3兩,甘草3兩(炙),葛根3兩,栝樓子2兩,防風2兩,杜仲4兩,附子1兩(炮),杏仁2兩(去尖皮,碎),干地黃2兩。
制法:上切。
用法:以水8升,清酒2升,煮取3升,分3次服。
功效:主治腰痛。
來源:《外臺》卷十七引《古今錄驗》。
1、陰虛火旺者慎服杜仲。
2、《本草經(jīng)集注》記載:杜仲惡蛇皮、元參。
4、《得配本草》記載:內(nèi)熱、精血燥二者禁用杜仲。
3、《本草經(jīng)疏》記載:腎虛火熾者不宜用杜仲。即用當與黃柏、知母同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