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法篇感悟
每天早上,我們都會在任之堂門口,搜集四診資料,初步診斷,實踐脈法。以大自然為師,順天地之道,總結脈法心得,是我學習脈法的一點點體悟。
一、人能常清靜,天地悉旨歸。余師經常上山去釆藥,手指粗糙,可是給病人號脈,特有乾坤,準得很。每當患者坐在診桌,余師察色按脈,閉上雙眼,凝神靜氣,獨立守神,指上成形,心中領悟,識病機,明治法,藥方出。
回想自己以前大學學習頻湖二十八脈,都是在摸形,用形對號用座,單純的指上感覺,沒有心靈領悟。來到任之堂,我才明白,脈需要用清靜心去覺知,去聆聽,非用手指摸形。
內經云:"持脈之道,虛靜為寶"。原來持脈的精髄是"虛靜"。余師常言,《清靜經》是修習傳統(tǒng)中醫(yī)的根。我終于心領神會。每天早晚,我靜坐誦讀《清靜經》,并持之以恒。因為這是學習脈法法門,甚至是整個中醫(yī)人生的,根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二、知常日明,不知常,妄作兇。何為常?
余師言:"參天地而知人身,人身陰陽,亦有定數(shù)。人稟天地陰陽之性而生,上應于天,下應地,觀上可知下,觀下可知上。上下之間,陰陽循環(huán),唯升降而已。觀人之脈,上應天屬陽,下應地屬陰,中應人屬中氣。夫人乃天地感應而生,脈即中氣升降浮沉而化,故曰:常脈者,其意為和,從容和緩有神,不急不躁"我在學習脈法過程中,反復在參悟。
什么是陰陽?
寸口之脈,中氣而化。
關脈應人,陰陽交融化生。對應人的中焦。陰平陽秘。中焦如漚。
寸脈應天,屬陽。陽中含陰,為離卦。對應人的上焦。上焦如霧。
尺脈應地,屬陰。陰中含陽,為坎卦。對應人的下焦。下焦如瀆。
什么是升降?
后升前降,左升右降。
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
尺為地,陰中含陽,云出地氣,地氣上為云,陰隨陽升。寸脈之氣升于 尺脈,主左路督脈后升,清陽出上竅。
寸為天,陽中含陰,雨出天氣,天氣下為雨,陽隨陰降。尺地之氣降于寸脈,主右路任脈前降,濁陰出下竅。
左尺應腎陰,左關應肝木,左寸應心火。
左尺生左關。腎水滋養(yǎng)肝木,肝木條達而不過亢。腎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腎陰為肝陰的來源。
左關生左寸。肝木生心火,肝藏血主疏泄,體陰用陽,把精微物質輸至心,化赤為血,腎之陰寒濟心火,使之不過亢。
左寸生右關。心火生胃土,為胃腐熟功能提供熱量。右關候胃土,胃以降為和,以通為順。同時心火隨胃土下降,?腎水,使腎水不至于過寒。
右尺應腎陽,右關應脾土,右寸應肺金。
右尺生右關。腎陽根于下焦,腎陽溫暖脾陽,有腎陽暖脾土,心火溫胃土,中焦脾胃升降樞紐才能平衡,中焦如漚才能正常。
右關生右寸。脾土主運化,升清陽。將小腸泌別清濁產生的水谷精微往上散至肺金,為肺提供營養(yǎng),肺通過宣發(fā)和肅降,水谷精微的清陽向上向外宣發(fā),濁陰往下肅降,滋養(yǎng)五臟六腑。
右寸生左尺。肺金斂降濁陰,肺為華蓋,水之上源,天氣下為雨,化為水液入三焦,經三焦水道入膀胱州都之官。一部氣化為排出體外。一部分進一部吸收轉化為腎陰。
什么是浮沉?
浮應天,為陽。主六腑。六腑象天,瀉而不藏,受五藏濁氣,為傳化之腑,不能久留,傳化物而不藏,實而不滿。以降為和,以通為順。
沉應地。為陰。主五藏。五藏象地,藏精氣而不瀉,滿而不能實。
所以,浮取應六腑,沉取應五臟。
左手寸脈浮取為小腸,沉取心臟。關脈浮取為膽,沉取肝臟。尺脈為腎陰
右手寸脈浮取為大腸,沉取為肺臟。關脈浮取為胃,沉取為脾臟。尺脈為腎陽,主膀胱。
脈獨大獨小皆病。腑氣不降則浮取郁脈。臟氣不及則沉取不足,太過則沉取郁脈。脈浮取沉取皆不足,臟氣不藏,腑氣不降。
三、知常達變
先總按,靜心感受寸關尺三部浮中沉之象,找郁脈。郁脈其意不暢,其形稍粗。左升右降,后升前降。一氣周流,細心感受一圈子,細察氣機升降浮沉之太過與不及,識病機,辨脈勢。分取,辨病變部分的病變性質,明治法。脈獨大獨小皆病。獨大則順其性,降其濁,獨小則養(yǎng)其真。以平為期,道法自然。
以上是結合我實踐寸口脈法的總結。
感恩任之堂,感恩余師教導。感恩師兄師姐的幫助!
上觀天,下觀地,中觀人。
觀察天地陰陽之道,應用于實踐,把醫(yī)道琢磨放到大自然里反復參悟!中醫(yī)是一種修行,人生更是一場修行,一門深入,長期熏修。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