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論語》導讀講義


一、孔子生平
二、《論語》簡介
三、禮學思想
四、仁學思想
五、天人鬼神思想
六、君子人格的修養(yǎng)
七、影響及評價


一、孔子生平
孔子是我國偉大的人生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崇奉為圣人,世界文化偉人。
孔子于公元前551年夏歷8月27日,即公歷9月28日,生于曲阜市東南尼山下的魯源村。于公元前479年夏歷2月11日,即公歷3月9日,病故于曲阜市闕里故宅,享年73歲。孟子(前372——前289),小孔子179歲,實齡83歲,虛齡84歲??鬃诱Q辰2560周年

2
孔子3歲喪父,隨母親顏征在移居闕里,并受其教??鬃佑啄?,“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少時家境貧寒,15歲立志于學。及長,做過管理倉庫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虛心好學,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于老聃,學樂于萇弘,學琴于師襄。30歲時,已博學多才,成為當?shù)剌^有名氣的一位學者,并在闕里收徒授業(yè),開創(chuàng)私人辦學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愛人”。他把“仁”作為行仁的規(guī)范和目的,使“仁”和“禮”相互為用。主張統(tǒng)治者對人民“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從而再現(xiàn)“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進而實現(xiàn)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3
孔子35歲時,因魯國內(nèi)亂而奔齊。為了接近齊景公,做了齊國貴族高昭子的家臣。欲起用不久返魯,繼續(xù)鉆研學問,培養(yǎng)弟子。51歲時,任魯國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于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則之”52歲時由中都宰提升為魯國司空、大司寇。公元前500年(魯定公十年),魯、齊夾谷之會,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齊景公欲威脅魯君就范,孔子以禮斥責景公,保全了國格,使齊侯不得不答應定盟和好,并將鄆、龜陰三地歸還魯國。孔子54歲時,受季桓子委托,攝行相事。他為了提高國君的權(quán)威,提出“墮三都”、抑三桓(魯三家大夫)的主張,結(jié)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對,未能成功。55歲時,魯國君臣接受了齊國所贈的文馬美女,終日迷戀聲色??鬃觿t大失所望,遂棄官離魯,帶領弟子周游列國,另尋施展才能的機會,此間“干七十余君”,終無所遇。前484年魯國季康子聽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勸說,才派人把他從衛(wèi)國迎接回來。 


孔廟大成殿孔子塑像

孔子標準像

吳道子孔子畫像
4
孔子回到魯國,雖被尊為“國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繼續(xù)從事教育及文獻整理工作。一生培養(yǎng)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者七十二人。在教學實踐中,總結(jié)出一整套教育理論,如因材施教、學思并重、舉一反三、啟發(fā)誘導等教學原則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和“不恥下問”的學習態(tài)度,為后人所稱道。他先后刪《詩》、《書》,訂《禮》、《樂》,修《春秋》,對中國古代文獻進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易》,曾達到“韋編三絕”的程度。 69歲時,獨子孔鯉去世。71歲時,得意門生顏回病卒??鬃颖粗翗O,72歲時,突然得知子路仲由在衛(wèi)死于國難,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歷二月,孔子寢疾7日而歿。 

5中國孔子基金會
中國孔子基金會是由國家撥款作為啟動資金支持的全國性乃至有國際性的學術(shù)基金組織。旨在通過募集基金,組織或支持國內(nèi)及海外儒學研究,宏揚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服務,增進海內(nèi)外華人團結(jié)、促進各國文化交流服務。于1984年9月經(jīng)中共中央批準在山東曲阜市成立。受中共山東省委領導。    中國孔子基金會自成立以來,在組織和推動孔子、儒學及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圍繞孔子、儒學研究的熱點及當代相關社會問題,舉辦了一系列全國性、國際性學術(shù)會議。(2)組織編輯出版了一批孔子、儒學研究方面的著作和期刊,包括《中國孔子基金會文庫》和《孔子研究》等。(3)贊助和支持了國內(nèi)部分學術(shù)機構(gòu)、學術(shù)團體的建立及其活動,發(fā)起和籌建了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4)組織和參與了眾多海內(nèi)外學術(shù)交往活動,先后同德國阿登納基金會、韓國成均館、日本筑波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美國國際中國哲學學會、加拿大文化更新中心、俄羅斯東亞研究所等機構(gòu)建立了牢固聯(lián)系。
6曲阜三孔
曲阜孔廟、孔府、孔林位于山東省曲阜市,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征,以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宏大規(guī)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shù)價值而著稱。曲阜孔廟是祭祀孔子的本廟,是分布在中國、朝鮮、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國家2000多座孔子廟的先河和范本,始建于公元前478年,歷經(jīng)2400多年而從未放棄祭祀,是中國使用時間最長的廟宇,也是中國現(xiàn)存最為著名的古建筑群之一;孔林延續(xù)使用2400多年,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延用時間最長的氏族墓地;孔子嫡孫保有世襲罔替的爵號,歷時2100多年,是中國最古老的貴族世家,其府第孔府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好、最為典型的官衙與宅第合一的建筑群。

7《孔子研究》
孔子學院
孔子學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營利性教育機構(gòu),致力于適應世界各國(地區(qū))人民對漢語學習的需要,增進世界各國(地區(qū))人民對中國語言文化的了解,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教育文化交流合作,發(fā)展中國與外國的友好關系,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發(fā)展,構(gòu)建和諧世界。
   孔子學院開展?jié)h語教學和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所提供的服務包括:開展?jié)h語教學;培訓漢語教師,提供漢語教學資源;開展?jié)h語考試和漢語教師資格認證;提供中國教育、文化等信息咨詢;開展中外語言文化交流活動。
    截止2008年,已在全球78個國家和地區(qū)設立了249所孔子學院和56所孔子課堂,其中亞洲90所,非洲21所,歐洲103所,南美洲、北美洲81所,大洋洲10所。各國孔子學院結(jié)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積極開展?jié)h語教學和文化活動,切實為當?shù)厣鐣枨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辦學模式,成為世界各國人民學習漢語、了解中國、促進交流的重要平臺。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學院,覆蓋了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到2010年,全球?qū)⒔ǔ?00所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br>二、《論語》簡介
《論語》是孔子及其部分門人的言行錄。非一人所記,也不是成書于一時。今本《論語》系東漢鄭玄所編定。全書共20篇,現(xiàn)存《論語》共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約15920言。“論”是編輯整理的意思,“語”是對話的意思。“論”字讀若車輪的“輪lún”,不要讀成言論的“論lùn”?!墩撜Z》名稱的來由,班固《漢書·藝文志》說:“《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原始記錄雜出于眾手,最后編定當在戰(zhàn)國初期,以曾參門人為主。

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
 
《論語》自戰(zhàn)國初年成書以后,在儒家經(jīng)典中并不占重要地位。西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確定《詩》、《書》、《禮》、《易》、《春秋》為儒學“五經(jīng)”;到了東漢因倡導孝道,在“五經(jīng)”之外又加上《孝經(jīng)》和《論語》,變成了“七經(jīng)”,這是《論語》第一次躋身于“經(jīng)”;到唐代變化較大,除了《詩》、《書》、《易》不作變動,將《禮》分作《周禮》、《儀禮》和《禮記》,另加《左傳》、《公羊傳》和《谷梁傳》,稱作“九經(jīng)”,《論語》未被列入;到唐文宗太和年間,在“九經(jīng)”的基礎上增加了《論語》、《孝經(jīng)》和《爾雅》,稱“十二經(jīng)”;到了北宋年間,又加《孟子》稱“十三經(jīng)”,《論語》得以保留?!獜臐h代到宋代,《論語》幾次作為儒家典籍躋身“經(jīng)書”之列。但即使同樣是“經(jīng)書”,也要依照篇幅長短劃分等級,《論語》因其篇幅過短,只被看作是“小經(jīng)”,所謂“小經(jīng)”就是“大經(jīng)”的輔助讀物,而更多的時候,《論語》是被當作“經(jīng)”之下的“傳”或“記”來看待的。所以,《論語》一書長期作為婦女兒童啟蒙課本使用。
 

《論語》地位的真正提高,是在南宋時期。理學家朱熹把《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抽出,連同《論語》、《孟子》合稱“四書”,并為之詳作“集注”,影響深遠,《論語》歷史性地提升到“大經(jīng)”的地位。到元明清三代,“四書”完全取代了“五經(jīng)”,成為科舉考試的必考內(nèi)容,《論語》也成了士子必學之書,所以趙普這句話備受學子關注。
三、禮學思想
  《左傳》:“禮,經(jīng)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禮記·樂記》指出:“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jié)”,“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痹谖髦茏诜ㄖ葡?,以血緣關系親疏遠近關系確立家族體系,以分封確立天子至平民的等級體制,周禮成為確定血緣和政治等級的同一秩序,禮儀確保了社會的平穩(wěn)安詳。
   從政治制度到個人道德修養(yǎng),從國家大事到日常社會生活,方方面面都滲透著“禮”的內(nèi)涵?!叭省薄ⅰ岸Y”結(jié)構(gòu)在孔子思想中的結(jié)合是中國思想史上的重大突破,從某種意義上說,孔子的這一思想奠定了中國未來文化的發(fā)展方向。
1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到了春秋末期、孔子生活的時代,周禮已經(jīng)崩潰。破壞周禮的人,首先來自貴族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表現(xiàn)為諸侯對懦弱無力的周天子的不敬,表現(xiàn)為諸侯國中權(quán)臣的越位乃至于權(quán)力爭斗引發(fā)的權(quán)臣殺君等等。魯國是諸侯中向禮的基礎最好的國家,此時也已難免違禮之事的頻頻發(fā)生。例如,按周禮,貴族娛樂時的舞列(佾)有等級規(guī)定,天子八佾、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魯國大夫季孫氏,卻“八佾舞于庭”,嚴重違反了周禮,所以孔子表示憤慨:“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意思是,季孫氏連僭用天子之樂的事情都能忍心去做,那么他還有什么違禮之事不忍心去做呢?
2 克己復禮
孔子要“復”的禮,不是夏、商、周三代所有的禮,而只是周禮??鬃幼媸鰣蛩矗瑧椪挛奈?,處處稱道周禮他認為,周禮是借鑒二代之禮的基礎上制訂的禮。他曾經(jīng)跟學生子張分析社會發(fā)展趨勢時說:“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保ā稙檎罚?。孔子所處的時代,還是周天子的時代,因此,他所說的“克己復禮”,是要恢復周禮:“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八佾》)恢復周禮的理由十分充足:周禮是在二代之禮基礎上損益而成,是三代之禮中最完備的禮。
3立于禮
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br>禮是立人之本,沒有“禮”則在社會上無法立足,也不能適應社會環(huán)境。又說:“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庇袑W問的人若只在學習上下功夫而不在禮儀方面加強自身修養(yǎng),同樣不能達到完美的人生境界?!岸Y”不僅是自立的基礎,在通往理想人格的道路上,“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豹!翱思骸倍貧w到“禮”所規(guī)定的范圍中去,“立于禮、約于禮、歸于禮”,,“不知禮,無以立”,“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边@些都是個人道德修養(yǎng)時所應該首先做到的,只有在這些“禮”的方面取得了獨立,才能在更高層次上體現(xiàn)“仁”的境界,個體人格的塑造與升華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4 禮之用,和為貴
孔子認為“禮”作為社會交往的原則十分重要:“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沒有“禮”的約束,社會生活就會失去平衡,就容易發(fā)生一些道德失范現(xiàn)象?!岸Y”的精神是調(diào)整和規(guī)范人們之間的矛盾分歧,加強外在約束,使社會生活能夠有序地進行。這種以“和為貴”為準則的“禮”正是孔子所夢寐以求的。
5 禮之本
孔子更看重禮的實質(zhì)。一位名叫林放的魯國人問“禮之本”時,孔子十分贊賞這一提問:“大哉問!”。他告訴林放:“禮,與其奢也,寧儉;與其易也,寧戚。”(《論語·八佾》)他用祭禮、喪禮為例子,說明禮的“本”之所在:祭祀時,與其敬不足而禮有余,不如禮不足而敬有余;治喪時,與其喪禮熟練周到少哀悼,不如發(fā)自內(nèi)心的悲戚。

顏淵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將孔子當作父親一樣看待,孔子也將顏淵當作兒子一樣看待。顏淵英年早逝,孔子極度悲痛,連呼“天喪予!天喪予!”還說:“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意思是:我不為他悲痛,還為誰悲痛!但是,涉及喪禮,孔子絕不徇情。顏淵的父親顏路請求孔子賣掉車子給顏淵買個外槨,孔子說:“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笨鬃拥膬鹤涌柞幩赖臅r候,孔子沒有賣掉車子買個外槨,原因是孔子曾做過魯國的大夫,按照周禮,大夫出行,必須乘車,不能徒步。顏淵雖然很有才華,也不能破這個禮。
6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周禮”的作用就是劃分人們的上下尊卑貴賤,嚴格規(guī)范人們的等級制度??鬃永^承了這一思想,認為以“禮”來教化引導民眾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暗乐哉R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用刑法等法治手段來懲罰不道德的人或事,人們雖犯法而受到懲罰,可心里卻沒有悔改之意;如果施行德政,以"禮"的精神來教化引導民眾,那么人人都不敢做壞事、錯事,心里時時有危懼觳觫之感,要是這樣,社會也就可以達到穩(wěn)定了。孔子在這里以對比的方法指出了“法治”與“禮治”的不同,“法治”并不能完全消除人們心理上思想上道德上的邪惡,而"禮治"卻能以柔和緩進、以理服人的方式使人們懂得何者當為,何者不當為,道德的力量促使他們走上正道而恥于做壞事,這種精神在孔子思想中是占主導地位的??鬃舆€認為,“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边@一論述表明“禮樂”在孔子心目中一直是君主權(quán)威的象征,是統(tǒng)治工具的體現(xiàn),也表明了孔子對“禮樂”在政治生活中作用的重視程度。
7名不正則言不順
針對春秋末期的亂象,孔子打出了“正名”的旗號。子路請教老師,如果衛(wèi)國的國君有意請您來主政,您將首先拿什么下手呢?孔子說:“必也正名乎?”他認為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正名”。因為“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保ā墩撜Z.子路》)所謂“正名”,就是指恢復周禮的權(quán)威,維護宗法等級制度的秩序??鬃釉诨卮瘕R景公問政時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保ā墩撜Z.顏淵》)這就是“正名”的具體內(nèi)容。
8非禮勿視
孔子雖然一舉一動都講究禮,很注重禮的形式,甚至于坐一張板凳、吃一塊肉、挾一筷菜都要講究禮,就象他對顏淵講的那樣:“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據(jù)孔子弟子們的記載,孔子大至上廟堂、入公門,小至穿衣、飲食,處處注重禮的規(guī)范?!叭牍T,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門,行不履閾。過往,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攝齊升堂,鞠躬如也?!保ā多l(xiāng)黨》)這一節(jié)文字,還僅僅是關于孔子在朝堂之上的守禮形狀。日常飲食方面的回歸周禮之舉,也十分繁瑣,如: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未到時令的果實,不吃。肉割得不方正,也不吃??磥?,孔子講“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述而》),若當真循禮而食、循禮而眠,也不是一件簡單平常的事情。

 孔子如此堅持禮的原則,如此拘于瑣碎小節(jié),他是不是太迂腐、太死搬硬套呢?從另一些史料記載來看,孔子的回歸周禮,其實也有應時制宜、通達權(quán)變的一面。《論語·子罕》篇記載了孔子這樣一段話:“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倍Y帽用麻料制作,這是合乎禮法的;現(xiàn)在大家都用絲線制作,這樣更省儉一些??鬃淤澇纱蠹业淖龇?。臣與君行禮,先在堂下磕頭,升堂之后再磕頭,這是合乎禮法的;現(xiàn)在大家直接到堂上磕頭,這是驕慢的表現(xiàn)。雖然違反大家的做法,孔子還是贊成原來先在堂下磕頭、上堂再磕頭的禮法。這是一組對比的例子,反映了孔子關于禮的權(quán)變,比較注重實際,既不僵死守禮,也不盲目從眾。

《論語·先進》篇中,還有關于如何評判學禮之人的一段話:“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后進于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先學好禮樂再謀求仕途發(fā)展的人,因為生活在鄉(xiāng)村中而被人們視為野蠻人;入仕做官之后再學習禮樂的人,反而成為人們所敬重的君子。孔子明確表示,如果選用人才,他一定會選擇先學好禮樂再謀求入仕的那種人。這段話,涉及到如何運用周禮的標準選拔和評判人才的問題,涉及到禮法中的名、實問題。先學好禮樂,未必一定入仕做官;但是要想入仕做官,必先學好禮樂。否則,不知周禮,如何做這周官?從名、實觀點而言,學了禮樂再做官,便是名、實相稱的官;未學禮樂便做官,便是有名無實不稱職的官。春秋末期的周官,多有先入仕做了官,再去拜師學禮樂,反而博得一個好學的賢名。這些未學禮樂先入仕途的人,往往就是禮崩樂壞的根源。孔子的這段話,是對春秋末期諸侯用人制度的不滿和批判。

四、仁學思想
1.  仁者愛人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論語·顏淵》
要人們遵守禮儀規(guī)范必須是自覺的才有意義,才符合“仁”的要求,所以孔子說:“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對“仁”和“禮”的關系,孔子有非常明確的說法:“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2 孝弟是為仁之本
   孔子主張以血緣宗法為基礎,建立和保持一種有著嚴格等級秩序而又充分體現(xiàn)“仁愛”精神的社會關系,“孝悌”被認為是“仁”的真正起點。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學而》
        
“孝”就是敬養(yǎng)父母,即要求子女做到“無違”、“無改”。悌”又作“弟”,本意是敬愛、順從兄長。
“君子敬而勿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保ā短┎罚叭雱t孝,出則悌”(《學而》)
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為政》)

孔子的理念,不能照搬。比如:《論語·學而篇》:“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比如孔子還認為:“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論語·里仁篇》)
3. 克已復禮曰仁
顏淵問仁,子曰:“克已復禮曰仁,—日克已復禮,大下歸仁。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
 克已就是約束自己,克制自己。復禮就是使自己的行為符合周禮。
4 . 仁的具體規(guī)范表現(xiàn)
“子張問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
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陽貨》)。
孔子認為,擁有恭敬、寬厚、誠信、聰敏、慈惠品德的人就可以成為仁人了,保持一定的尊嚴和恭敬,就不會招致侮辱;待人寬厚,就能得到眾人擁護;誠信就能使人信任;聰敏就會有成績;善于布施一些恩惠,就可以差遣人。
剛、毅、木、訥,近仁
擁有“仁”的人是如何表現(xiàn)自身的呢?“剛、毅、木、訥,近仁”(《論語.子路》??鬃诱J為剛強、堅毅、質(zhì)樸、不隨便說話的人接近于“仁”。

“仁”是一種態(tài)度?!爸俟瓎柸省W釉唬骸鲩T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顏淵》)。意思是說,出門辦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貴賓和進行大祭時那樣恭敬嚴肅。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子路》。樊遲問怎樣才是仁??鬃诱f:“平常在家規(guī)規(guī)矩矩,辦事嚴肅認真,待人忠誠。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棄。” 
孔子對“仁”的解釋,是以“恭”、“敬”、“忠”為基本內(nèi)涵。在家恭敬有禮,就是要符合孝悌的道德要求;辦事嚴肅謹慎,就是要符合“禮”的要求;待人忠厚誠實顯示出“仁”的本色。
5 .  仁之方 忠寬之道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雍也》)
自己想站得住首先要使別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達事理首先要使別人也能通達事理。能以自己的行為去譬喻別人,這可以稱為是實行“仁”的辦法了?!凹河⒍⑷?,己欲達而達人”是實行“仁”的重要原則?!巴萍杭叭恕本妥龅搅恕叭省薄?br>孔子還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對曾參說:“吾道一以貫之”,曾參對其他門人云:“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6 . 仁政
孔子學說中除了具有普遍意義上的“泛愛”之外,還有統(tǒng)治者自上而下的“仁政”說?!白釉唬骸狼С酥畤?,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學而》)。即治理一個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就要認真對待政事,并講究信用,取信于民,同時還要節(jié)省儉用,愛護人民,役使人民要不違背農(nóng)時。只有這這樣才能處理好君主與人民的關系。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為政》
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是對西周初年“明德慎罰”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
孔子所說的德治,大體上包括三方面的內(nèi)容:
其一,要求統(tǒng)治者推行德政,“使民以時”、“斂從其薄”、對民眾必須“寬”“惠”。
其二,強調(diào)對民眾的教化,反對統(tǒng)治者“不教而殺”。在《為政》篇提倡“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其三,提倡寬猛相濟,以刑輔德??鬃又亟袒?、輕刑罰,但并不否認刑罰的作用,在《里仁》中:“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政者,正也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br>《子路》中,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當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
7. 殺身以成仁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衛(wèi)靈公》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向孔子請教關于仁德與生命的問題。他問:“您給我們講的仁德、忠義都是非常對的。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彼此仁義地待人,確實是一種難得的美德。我也很想得到這種美德,但能夠好好地活在這個世界上也是我的欲望。假如生命與仁德二者發(fā)生了沖突,我該怎么辦呢?”
8. 仁智統(tǒng)一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
孔子這里所說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養(yǎng)的“君子”?!叭省笔菂^(qū)別君子與小人的一種標志?!熬佣蝗收哂幸臃?,未有小人而仁者也”(《憲問》)
顏回其心三月不違仁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薄队阂病?br>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br>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雍也》
五、天人鬼神思想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雍也》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 《先進》
孔子“不語:怪,力,亂,神”《述而》
對待祭祀
在 祭 祀 的 時 候 , 孔 子 是 嚴 肅 而 認 真 的 : " 祭 如 在 , 祭 神 如 神 在 。 " ( 《 八 佾 篇》 ) 如 果 自 己 不 能 親 自 參 加 祭 祀 , 即 使 托 人 攝 祭 , 在 孔 子 看 來 也 等 于 不 祭 : "吾 不 與 祭 , 如 不 祭 。 " ( 《 八 佾 篇 》
天命
孔 子 也 信 " 命 " 。 在 《 論 語 》 中 , " 天 命 " 出 現(xiàn) 了 3 次 , 用 作 " 命 運 " 之 義 的" 命 " 出 現(xiàn) 了 1 0 次 。 從 談 論 " 命 " 和 " 天 命 " 的 話 來 看 , 孔 子 是 一 個 宿 命 論者 , 在 《 子 罕 篇 》 中 , 他 的 學 生 就 明 確 地 指 出 , 孔 子 是 贊 成 " 命 運 " 說 的 : "子 罕 言 利 , 與 命 與 仁 。 " 在 孔 子 看 來 , 知 道 " 命 " ( " 天 命 " ) , 是 成 為 君 子的 必 備 條 件 , 不 知 道 " 命 " ( " 天 命 " ) 的 人 不 是 君 子 , 只 是 小 人 :
知天命
" 不 知 命 , 無 以 為 君 子 也 ; 不 知 禮 , 無 以 立 也 ; 不 知 言 , 無 以 知 人 也 。 " ( 《堯 曰 篇 》 ) " 君 子 有 三 畏 : 畏 天 命 , 畏 大 人 , 畏 圣 人 之 言 。 " ( 《 季 氏 篇 》 )在 《 顏 淵 篇 》 中 , 子 夏 就 曾 勸 慰 司 馬 牛 說 : " 死 生 有 命 , 富 貴 在 天 " 。在 個 人的 精 神 修 養(yǎng) 過 程 中 , " 知 天 命 " 也 是 極 其 重 要 的 一 個 環(huán) 節(jié) : " 吾 十 有 五 而 志 于學 , 三 十 而 立 , 四 十 而 不 惑 , 五 十 而 知 天 命 , 六 十 而 耳 順 , 七 十 而 從 心 所 欲 ,不 逾 矩 。 " ( 《 為 政 篇 》 )
樂以忘憂
葉(音shè)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述而》
葉公向子路問孔子是個什么樣的人,子路不回答??鬃樱▽ψ勇罚┱f:“你為什么不樣說,他(孔子)這個人,發(fā)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這樣回答多好!”
六、義利富貴觀
孔子提出了"君子義以為上"(《論語·陽貨》),在義利關系上,孔子又明顯表現(xiàn)出以義制利,先義后利的思想,孔子說“見利思義”(《憲問》)。符合道義,取之無妨,這叫做“義然后取’。
在孔子在與子貢談論食、兵、信、三者孰為重時,孔子以信為第一,認為“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足食和足兵體現(xiàn)了功利追求,而民信則屬于道德追求的范圍,這段話是子貢以非此即彼的極端形式,要求孔子在義利之間做出選擇。在這種對立下,孔子將道德追求置于優(yōu)先于利的地位。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
孔子對富貴與貧賤的看法,其實是非常富于人情味兒的,不同于一些宗教把財富看作罪惡,也不一味地要求人們安貧樂道。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里仁》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我再怎么窮,也不會要來之不義的富貴?!傲x”既是君子行為的根本又是檢驗君子行為的準則。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边@解釋了“義”和“勇”的關系,君子有“義”還須有“勇”,君子以“義”為本,以“勇”輔“義”。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庇鳎褐溃瑫缘??!靶∪恕辈煌诂F(xiàn)在意義的“小人”。子罕言:“利與命”,可見他以君子之行要求自己,他也做得不錯。關于“利”的言論,《論語》中確實很少。
富而可求
實際上,孔子不排斥財富,只不過不贊成過于追求罷了。在論語述而第七篇第十二章里,孔子說:“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暗含了“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意思。
若貧而樂,富而好禮
因財富地位不同,孔子對不同階層的道德評判標準也不同。
孔子對不“安貧”的所謂知識分子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里仁第四篇第九章,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再說富人和窮人。學而篇第十五章: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憲問篇第十章: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p>

對富人的要求是“無驕”,“好禮”,就是不傲慢,愛好禮制。人一闊臉就變,所以傲慢無禮,這是一般規(guī)律。但孔子認為富人做到“無驕”“好禮”很容易,毫不寬容。而對窮人,雖然也要求“無諂”,就是不逢迎巴結(jié),最好是“貧而樂”,即使貧窮也不妨快樂,但認為,要做到“無怨”,不抱怨,不發(fā)牢騷,卻很難。

窮人光榮還是富人光榮?
論語泰伯篇第十三章說:
“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br>充滿了辯證法的意味。孔子認為,在公平正義的社會里,貧窮卑賤,不是什么光榮的事;在缺乏公平正義的社會里,而富且貴,更不值得炫耀。


七、君子人格的修養(yǎng)
《論語》中,君子一詞共出現(xiàn)107次,小人24次。君子小人皆有二義,其一以有無道德區(qū)分,其二則分指貴族和平民?!墩撜Z》中提到君子小人,多是第一義。如小人的24次,用指平民的,僅只四次。
孔子認為君子的標準為:“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br>君子不器
孔子認為君子須博學廣通,不能像器具一樣,只有單一的用途。子貢在弟子中最聰明,學業(yè)一流,為孔子所喜愛。子貢也終生敬仰老師,孔子過世,弟子依禮守墓三年,惟獨子貢守了六年。公冶長篇第四章,子貢問孔子,我是什么樣的人,孔子說:“汝,器也?!眴柺呛纹?,孔子說:“瑚璉也?!焙鳝I是祭祀時盛放糧食的竹器,上頭飾以美玉,相當尊貴??鬃颖茸迂暈楹鳝I,意在贊賞他的資質(zhì)美好。

孔子說:“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br>不能找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去試探考查君子,但君子卻可以接受重大任務;相反,小人擔不了大任,小事情上卻能夠玩得滴水不漏。 
君子易事而難悅也:悅之不以道,不悅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悅也:悅之雖不以道,悅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br>在君子底下做事很容易,討好他卻難。用不正當?shù)姆绞饺ビ懞?,討不了好。等到他要用人的時候,他會根據(jù)你的特長,給你安排一個適合你的位置。小人正相反。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君子光明磊落,不憂不懼,所以心胸寬廣坦蕩;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計,又每每庸人自擾,疑心他人算計自己,所以經(jīng)常陷于憂懼之中,心緒不寧。
語出《論語·述而》。《說文》:“坦,安也?!笔幨帲瑥V遠之稱。戚戚,時時憂慮之稱。君子通曉事理,故待人接物處世猶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
君子與小人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子曰:“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保ā独锶省罚?br>“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
“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保ā稇梿枴罚?nbsp;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埃ā缎l(wèi)靈公》)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論語·衛(wèi)靈公》)  但是,君子的“不爭”,并不是消極的退讓,否則,你不爭,我不爭,大家都不爭,社會就不會進步。因此,孔子又說:    “當仁,不讓于師?!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  成語“當仁不讓”就是從這兒來的,應該做的事情,就要積極的去做,不能謙讓。只不過,君子與人相爭的時候,也是文質(zhì)彬彬的??鬃诱f:    “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論語·八佾》)
言與行
君子要正確處理言與行的關系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為政》)  孔子把先“行”后“言”作為君子的標準之一,是因為,“行”比較難,“言”比較容易,所以要做了再說??鬃舆€說: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保ā独锶省罚 ≌f話要“訥”,做事要“敏”。這是做了再說的另一種表述?!∽釉唬骸熬訍u其言而過其行?!保ā稇梿枴罚?/p>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薄蛾栘洝贰?br>孔子將女子與小人同列,是就女子存在的性格弱點而言的。女子性格中易于產(chǎn)生不遜與怨的情緒,而這恰恰是孔子十分忌諱和反對的??鬃又鲝埦訜o怨?!白釉唬骸毝鵁o怨難,富而無驕易?!弊釉唬骸院瘢∝熡谌?,則遠怨矣?!薄!白釉唬骸踊荻毁M,勞而不怨,欲而不貪,威而不猛?!笨鬃诱J為怨是很容易產(chǎn)生的,要想做到“遠怨”和“無怨”很難。因此,孔子認為,君子是“勞而無怨”的,仁的特征之一就是“在邦無怨,在家無怨”,孔子是十分推崇謙遜的品格的 。
沒有將女子列入君臣父子的社會規(guī)范中去考察。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鬃訉υ唬骸?,臣臣,父父,子子?!薄额仠Y》??鬃記]有提到“夫婦”這一非常重要的人倫關系。這也從側(cè)面說明,孔子時代,還沒有把女子在夫妻等人倫關系中的地位規(guī)范進去。這也從側(cè)面反映出當時對女性社會地位的規(guī)定以及男尊女卑的觀念,還沒有明顯深入地滲透到社會的道德觀念與生活角色規(guī)范中??鬃与m然有歧視女性的言論,但僅僅限于道德觀念上,并沒有發(fā)展到對女性的家庭和社會地位的實質(zhì)性的規(guī)定上來,也就是說,還沒有發(fā)展到后世苛刻而繁縟的男尊女卑的日常規(guī)范上來。
孔門弟子眼中的孔子形象
孔子是一個很有風度的人??鬃用康揭粋€國家,必然會聽到許多政事方面的情況。學生子禽就問子貢,這是求來的呢,還是別人主動告訴他的?子貢說:“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br>在弟子們眼中,孔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保ā墩撜Z.述而》)他既溫和又嚴歷,既有威儀又不兇猛,既恭敬有禮又安詳而有分寸。

孔子是一個講究禮儀的人。
孔子是一個胸懷坦蕩的人。他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怎么樣?孔子的回答是,要“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保ā墩撜Z.憲問》)他反對無原則地討好別人,主張明辨是非,仗義而行,以正直回報怨恨,以恩德回報恩德。

孔子是一個十分執(zhí)著的人。
“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就是孔子為推行仁愛之道而奮斗不息的寫照,以至于那些隱士們譏諷地說:他是一個“知其不可而為之者?!保ā墩撜Z·憲問》)孔子一生好學,他評價自己說:“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保ā墩撜Z·述而》)他用起功來就忘記了吃飯,體會到學有所得的快樂就忘記了憂愁,甚至不知道衰老將要降臨到自己身上。晚年讀《易》,“韋編三絕”

孔子是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
有一次,孔子的馬棚失火,他從朝堂上回來后,只問“傷人乎?”而不問馬(《論語.鄉(xiāng)黨》
有位盲人樂師來見孔子,走到臺階邊,孔子說:“這是臺階?。 弊叩阶?,孔子說:“這是坐席?。 钡鹊蕉甲昧?,孔子告訴他說:“某人在這里,某人在哪里?!睒穾熮o別后,學生子張問:這是對待盲人的方式嗎?孔子說:“是的,這本來就是幫助盲人的辦法?!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國通史第十三集文字稿孔子
07《論語》與孔子——自我超越自我實現(xiàn)
王天成:冬日讀《論語》,是非更清晰
☆ 復禮、為仁、君子——孔子思想的三個支撐點
《論語》心解 八佾篇第三(凡二十六章)
孔子禮學管窺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