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術界的兩大成界不破除,學術界的理論是不能出成果的。這兩大成界,一是西式成見,二是傳統(tǒng)成見。西式成見就是西體中用己成成定勢,凡事均以西釋中以馬釋中,這種漢話胡說直接阻礙理論之突破。傳統(tǒng)成見來自秦漢之后有影響的著名學者之偏見,這種偏見是歪嘴和尚念經之產物,對先秦文化之解讀均以這些有偏見學者之論點為藍本。書不讀秦漢之后就源于此。先秦時代出現(xiàn)百家爭,是因為內道向外道之轉化出現(xiàn)重術輕道,道注重自然法則,術注重自然規(guī)律,自然法則只有一個,其結論是必然的只有結論而無爭論。自然規(guī)律眾多,其結論是非必然的,結果只有爭論而無結論,由此形成百家爭嗚。
所謂百家是眾多之專家的統(tǒng)稱,所謂專家則是對某一領域某一論題之專論,屬局域性而非整體全局性,其論點具有相對合理性,對同一個問題專家從不同角度論述得出的結論不同才出現(xiàn)爭論,這種爭論是瞎子摸象的結果。
諸子,一般指百家中有影響的人,但諸子中的老子莊了則不在百家之列。因為老莊論道注重道體主導道用的自然法則,是站在全局之整體為出發(fā)點與歸宿點,屬非專家型,所以老莊不在百家之例那一家都不是,說老莊是道家的代表就是不知先秦文化之體現(xiàn)。所謂的道家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雜取各家觀點之雜家,根本沒有自己的觀點及獨立的學說。
所謂的道家在吸取老莊的自然無為時,則不知“無為”為何物,將無為之為念成二聲并理解成無所作為,這就是歪嘴和尚念經之表現(xiàn)。老莊的自然無為之“為”應念四聲,是不在意的無所謂之意,莊了刻意篇中的刻意而為,就是人為偽的有意而為,不刻意之為就是老子所說的自然無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就是說上德不求德其德自在。下德求德是以無德,就是說上德對德不在意而無所謂,下德對德很在意而有所謂。要知道自然無為是道之自然屬性,不知道之自然屬性,就不知何為道,就不能正確理解道法自然。
由此可見,所謂的道家處處引用老莊之言,未必能知其意?正如老子預言的那樣:“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正是這一原因司馬談才說:“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這是因為把“為”念成二聲,這不作為才“其辭難知”。秦漢之后均把無為之為念成二聲,這就是學者們之偏見。
中國理論界之現(xiàn)狀,所有著作所論之題目所用學術術語概念不明,其論點論據論證之間缺乏嚴密的邏輯性。所有論文之術語幾乎均是外來之術語,其術語沒有統(tǒng)一的概念內函外言,而在其論述中則不對其概念內函外延予以界定明確,均是似是而非。從而出現(xiàn)內容觀點不明而不知究竟說的什么。還有對中國本土的一些傳統(tǒng)名詞術語其內容予以西化使其變性,一篇文章變成概念不明的名詞術語堆砌,結果花梢無比而內容全無。
《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tǒng)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堅持保護利用、普及弘揚并重,加強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和闡發(fā),維護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成為新時代鼓舞人民前進的精神力量”。
這個《決定》中“推陳出新”,就是要求去掉中國傳統(tǒng)之陳見。只有“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和闡發(fā)”,才能以此去掉中國傳統(tǒng)之陳見。這種“挖掘和闡發(fā)”之核心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這種“基本元素”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元素”。這個“中國元素”就是中國古代內道“道法自然”的哲學原理,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統(tǒng)文化就來源于這個“道法自然”的哲學原理,是“新時代鼓舞人民前進的精神力量”。由這個“道法自然”的哲學原理,形成的體現(xiàn)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觀念即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精神,就是“中體”。
要想破除中國學術界的兩大成界,只有按照這個《決定》中之“推陳出新”要求,正確解讀偉人毛澤東所指示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之中體西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