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以米飯為主食,但有家鄉(xiāng)面食滋潤的日常才叫生活。浙江人對面條的熱愛,似乎使得每一個小城都有自己獨有的拿得出手的面食,號稱“天下第一鮮”的舟山海鮮面,只要在你吃到第一口的時候就能吃出一種生命力來;讓蘇、浙、滬的牌照不負辛苦,都早早停在了桐鄉(xiāng)和新市的面館門口;比如長興的干挑面、諸暨的次塢打面、蘭溪的牛肉面……
都是縣城人民刻入骨髓的美食依戀,縣里幾乎每個早餐店都能找到它們的身影。
@食之令
浙江無數(shù)的小城,都是在資深面癡之間流傳的秘境,
也不斷讓阿球心里的面食排名更新?lián)Q代。
片兒川是“品嘗”杭州的第一步,一份澆頭”賽百味“。一份地道的片兒川的澆頭主要由倒篤菜、筍片、瘦肉片組成。別小看這簡單的搭配,南方人特有的精致就藏在這里頭。嗦一口面條,喝一口熱湯,再來一片筍,簡直回味無窮。
單獨把番茄拌川拿出來說,是因為阿球太愛了,酸甜開胃的茄汁包裹著每一根面條。先用番茄雞蛋炒出汁,配上韭黃豆干和肉絲,然后煮好的堿水面一起大火翻炒入味。老杭州更棒的吃法是“拌川加腰花加豬肝加油渣加荷包蛋”,大火顛鍋,要的就是那一份鑊氣!蝦爆鱔面的來源是這樣的:錢塘江一帶盛產鱔魚,淡水河蝦不多,漁民們?yōu)榱送其N鱔魚,就將鱔魚與河蝦搭配出售。活鱔去骨,素油爆、葷油炒、麻油澆,直至鱔片黃脆;鮮活大河蝦蛋清上漿清炒至白嫩,再用原汁煮面,蝦白鱔脆面有嚼勁,吃起來那叫一個湯濃味鮮。 方老大:江城路629號江灘中山大道1178號坤厚小區(qū)不同于江南人的湯湯水水,性子耿直的長興人偏愛干挑面。長興幾乎每家早餐店都有賣,不僅價格便宜,那入口的爽滑和嚼勁,讓人百吃不厭。吃干挑面也是與時間的戰(zhàn)爭,九分熟時起鍋的面條一定是最可口的,趁面還根根分離,油滑水亮,迅速吸入口中,配上一勺店家傳統(tǒng)自做的辣佐料,各種調味融合出的味道讓人難忘。
@biubiu
不少食客更是不惜萬里前來新市,就為了吃上正宗的新市羊肉。@biubiu
新市羊肉的制作方式十分考究,原料選自一年生湖羊,用文火加醬油、網(wǎng)油、紅糖、飴糖等數(shù)十種調料燜煮過夜。阿球這周去了湖州吃吃吃羊肉,雙林、練市、新市三地一網(wǎng)打盡,具體攻略預計下周推出,感興趣記得關注~清早由一碗干挑面喚醒,中午吃上一份大排面或是腰花面,享受一碗面帶來的美味,別有一番滋味。
漫游安吉縣城,眼見沿街開著不少面館,家家都有好手藝。老太婆干挑面、老惠龍面館、面之緣、德馨小吃都是本地大名鼎鼎的面館,找不到問本地人都知道。一碗面上蓋著大骨湯煮的面結、豆腐泡、和青菜,真真是“一青二白”。面結長得甚是可愛,浸泡在醬油湯底中,加鴨血加牛雜加大腸加素雞……再淋上一些醋和辣椒,一碗味道濃郁的面結面是老寧波初戀的味道。這碗看似清淡的面結面卻有種無形的魔力,能讓人開心一整天!象山海鮮面很接地氣,所有的海鮮都是從石浦漁港運送而來,所有的海鮮澆頭都是用最簡單的方式來烹制,將全部的鮮味都保留了下來。小到花蛤、元貝、蟶子這樣的貝類,蝦姑、白蝦、皮皮蝦、石蟹這類小海鮮,亦或是黃魚、鯧魚、白蟹這類的大貨都可以做。問十個象山人,海鮮面哪里最好吃,或許就會有十個不同的答案,但每個人都有一家自己的心頭好。從老城到溪西再到城南,每家面店的口味閉著眼睛都能描述。一碗一燒,佐料經猛火煸炒,與高湯的鮮味在沸騰中融合,面條又恰到好處地吸收了湯汁的精華,絕了。佛堂千張面是義烏的必吃美食,不少人就奔著這一口專程來義烏。半碗清湯里放著一把拉面,覆蓋數(shù)片千張,淋些許豬油,再撒上一把榨菜肉絲,飄著香氣的佛堂千張面沒人拒絕! “一碗面,十種料?!?/span>
肉絲、木耳、河蝦、肚絲、蛋絲……東陽沃面不好看,但的確食材豐富。
過去,人們習慣把吃剩下的菜、湯用來煮面條,然后加入番薯淀粉制成糊面,沃,即是形容面條的這種狀態(tài)。
浙江發(fā)布之前公布了2019“浙江十大農家特色小吃”,諸暨次塢打面位居榜首。和好面團,打面師傅用一根一米多長、直徑4-5公分的棍子,一上一下跳動打面,捶打兩三個小時的面團,產生韌勁。與其他地方的面條不同,正宗的次塢打面湯很少,它講究“濃縮即精華”。附著在面條上的湯汁使得面條不再寡淡,且不會有因為面條太厚而不入味的尷尬。濃郁鮮香,說的就是它。里兆次塢打面館:諸暨市荷花路7-11號,浣江中學旁邊草塔彈面:諸暨市草塔鎮(zhèn)嘉業(yè)路1號除了嵊州炒年糕,對每個嵊州人來說,永遠吃不膩的還有那碗家鄉(xiāng)的榨面。無論是炒榨面還是雞子榨面,都是最窩心的家鄉(xiāng)記憶。曬榨面也是這里一道別樣的風景線,尤以溪灘榨面最為出名。早晨被竹籬相互碰擊的急促撞擊聲喚醒,緊接著米粉的香味順著窗縫擠進來……相比起甜品里點到為止的辣感,姜湯面則是一種非常直白張揚的辛辣。它的精彩之處除了豐富的澆頭(有蝦干、豬肉絲、筍絲、香菇、金針菜、荷包蛋、豆腐皮子、青菜、蟶子等),就在于它微辛濃郁的湯——帶著姜汁特有的香味,很適合冬天溫補脾胃,驅寒散濕。麥蝦可以說是一道最有“欺騙性”的面食了,這個名字,也就臨海人能想出來。把面粉加水調成漿糊狀,買不起菜刀,就拿筷子將漿糊削成一條一條下鍋,出鍋后一小坨一小坨,狀如彎曲大蝦,因此得名麥蝦。用大骨熬出的高湯烹煮,得到濃郁咸香的湯頭;面疙瘩長短粗細均勻,形如大蝦,吃起來口感既筋道又潤滑,鮮香而入味。湯是正統(tǒng)清湯,熱騰騰、滑溜溜的,比一般面條口感更加輕爽嫩滑。米面的蓋料也很用心,肉沫和香蔥是絕配,還可以放點青菜、紫菜,湯水濃郁。必加的大排,調味、裹粉、炸制、燉煮……上桌時已經酥爛,吸飽了湯汁鮮味,半點不覺油膩。三鮮面要用粉干燒,海鮮可以是小黃魚、跳魚、牡蠣、蛤蜊、蝦或者蟶子,也可以根據(jù)口味再加蝤蠓,還有標志性的姜蛋,不光配料豐富,面湯更是鮮香無比,看著就非常有食欲!溫州人對素面并不陌生,而永嘉楠溪素面又是素面最高水平的代表。細如銀絲,潔白柔韌的一碗素面,澆一點黃酒,放上炒好的姜末、香菇、肉末,再蓋上兩個煎雞蛋,香氣騰騰,實是人間美味……澆頭是海鮮面的主食材,幾十種小海鮮鋪滿案臺,食客像點麻辣燙似的愛吃什么選什么。各類應季的小鮮:滑皮蝦、梭子蟹、小黃魚、蟶子、紅蝦、對蝦、花蛤……還有已做好的熏魚、手工魚丸、肉絲、大排等。在舟山的各大面館,所有海鮮幾乎都是透骨鮮地上岸,即刻被送到了面館里。用現(xiàn)撈的海鮮熬制出清甜湯頭,再放入米面或切面,一碗下肚滿口鮮,甜到想舔碗。桐鄉(xiāng)的小鍋面,一鍋一燒,在湯汁將出鍋時,把煮到八分熟的面下鍋,與湯汁同燒,湯頭緊、味更濃。最早的小鍋面,由阿能夫婦在路邊擺攤做起,逐漸名聲遠揚,“阿能面”也成了桐鄉(xiāng)小鍋面的代稱。不完全統(tǒng)計,僅在整個杭嘉湖地區(qū),以“阿能面”命名的面館多達2300余家。制作方法有“紅燒”和“白燒”:所謂紅燒,是指燒制時用醬油調味,味道偏甜;而白燒更適用于黑魚河蝦等澆頭,更顯鮮美。阿能面店:桐鄉(xiāng)梧桐街道慶豐小區(qū)邵家橋5號樓店2號(老店);振東新區(qū)校場東路1796號菊韻大廈1樓(旗艦店)阿強海鮮面:桐鄉(xiāng)市區(qū)毛家浜路5號旁衢州常山的索面,是一種以面粉摻以山茶油,配加鹽水調和拉制晾干而成的手工面。制作工序極為復雜,科技再發(fā)達依舊只能全程人工完成。
調料是決定面條味道的重點所在:紅油,得是新昌的傳統(tǒng)木榨山茶油加上干辣椒熬制;面條,便是潔白似銀美亦香的常山貢面;豬油,要是地道農家土豬宰殺后挑選最上等的肥肉熬制而成。煮的時候也有講究,面頭先煮一分鐘左右,再將面身放入鍋中煮3分鐘,讓它擁有獨特的食感。出鍋后,面上再窩一個雞蛋,美得冒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