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山西晉中祁縣喬家堡村的喬家大院,算的上山西境內可圓可點的代表極具山西本土文化的建筑。布局的嚴謹,設計的精巧,俯視成“囍”字的精巧建筑風格,每片磚瓦木工的精雕細琢無不向世人宣告著三晉文化的魅力。更被專家學者譽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素有“皇宮有故宮,民宅有喬家”的美稱。然而如今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們探訪這座古宅不止是因為它的巧奪天工更多的是追尋這座大院留下來的動人故事。
喬家大院為全封閉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建筑面積4175平方米,分6個大院,20個小院,313間房屋。大院三面臨街,不與周圍民居相連。外圍是封閉的磚墻,高10米有余,上層是女墻式的垛口,還有更樓,眺閣點綴其間,顯得氣勢宏偉,威嚴高大。大門坐西朝東,上有高大的頂樓,中間城門洞式的門道,大門對面是磚雕百壽圖照壁。大門以里,是一條石鋪的東西走向的甬道,甬道兩側靠墻有護墻圍臺,甬道盡頭是祖先祠堂,與大門遙遙相對,為廟堂式結構。
喬家大院主人是晉商的代表人物之一。喬家第一代創(chuàng)業(yè)者生于清初,早年家貧,遠赴蒙古包頭打工。有了積蓄,便往返于包頭、太原、祁縣等地販賣商品。喬氏經商取之有道,講求“忠、義、利”:把利國利民放在首位;在商業(yè)競爭中扶助同行;關心民生,救助難民、災民。做生意堅持,不搞欺詐,公平買賣,童叟無欺,因而博得了商界同行與客戶的信任。
第二代延續(xù)祖訓,在包頭、太原等地做起了中介生意,投資不多,但利潤可觀,到乾隆時代已成為擁有數百萬銀兩資產的巨富。
第三代是讀書人、儒商,以喬致庸為首把儒家思想融入到經營活動中去,以誠信、仁義為本,薄利多銷,生意越做越大,在北京、太原、包頭等地,甚至運及江南,開設了許多分號,經營糧食、茶葉、絲綢、兼營票號(即錢莊),實現了“貨通天下、匯通天下”的抱負。資產累積數以千萬計,但喬氏家族心憂天下,為國分憂,為民解難。
晚清時期,山西大旱3年,災民流入祁縣多達10萬之眾,喬家賑災放糧。八國聯軍侵占北京,喬家極端痛恨帝國主義,慷慨解囊,獻出數百萬兩銀子,救助逃難中的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和清軍??谷諔?zhàn)爭時期,深明大義的喬氏后人,冒著生命危險,向八路軍和地方游擊隊捐款捐藥捐槍支彈藥,激勵他們狠狠打擊人侵山西的日寇,被當地軍民譽為“矢志抗日的忠誠義士”。
建國初期,喬氏家族經過商議,向國家捐獻了喬家大院,后辟為民俗博物館,向國內外游人開放。改革開放以后,在海外的喬氏后人紛紛回國投資,參與國家建設,贏得了口碑。喬氏家風代代相傳,殊為難得。這種美德,反映了華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