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亦稱“蕃瓜”或“飯瓜”,它既可做菜,也可當飯吃,又是農(nóng)家飼養(yǎng)牲畜的好飼料。
經(jīng)歷代紫砂藝人的智慧創(chuàng)造,以南瓜為題材的紫砂壺型制豐富多變,頗受壺藝愛好者的喜愛。
南瓜由來
清代海鹽區(qū)有個名人叫張藝堂,少年好學,人也聰明,但苦于家貧,無錢交納學費。
當時有個大學問家叫丁敬身,張藝堂欲拜他為師。
第一次上師門時,身后背著個大布囊,里面裝著送給老師的禮物到了老師家,他放下沉重的布袋,從里面捧出兩只大南瓜,每只約重十余斤。
▲南瓜
旁人看了皆大笑,而丁敬身先生卻欣然受之,并當場烹瓜備飯,招待學生,這頓飯只有南瓜菜,但師生卻吃得津津有味。
在海鹽一帶,“南瓜禮”一直傳為美談。
據(jù)考,最早的紫砂“南瓜壺”當推明末清初著名藝人陳子畦所創(chuàng)。
▲陳子硅制南瓜壺
到了清初康熙年間,其子陳鳴遠“青出于藍勝于藍”。他所創(chuàng)制的“東陵瓜壺”,構(gòu)思巧妙,壺身呈八瓣紋型。
以卷葉為壺嘴、瓜柄為壺蓋與蓋的.壺身還有:“仿得東陵式,盛來雪乳香。鳴遠”十字行書銘刻,雅俗共賞,為其傳世花貨精品代表之一。
▲陳鳴遠制東陵瓜壺
南瓜壺,歷史上又稱“東陵瓜壺”。東陵瓜的典故出自《史記·蕭相國世家》載:“召平者,故秦東陵侯。
秦破,為布衣,貧,種瓜于長安城東,瓜美,故世俗謂之‘東陵瓜’。從召平以為名也”。
▲紅泥制南瓜壺
大意是召平在秦朝時被封為東陵侯。秦亡后,他隱居不仕途居于長安城東,以種瓜為生。
其所種之瓜,味甘色美,人稱“東陵瓜”。后世以“東陵侯”、“種瓜侯”代指昔日居官現(xiàn)已隱居的人,“東陵瓜”代指隱居生活。
南瓜寓意
南瓜壺在紫砂器分類中被劃為像生器,它是藝者從大自然汲取靈感所創(chuàng)制的壺型。
帶有一股來自鄉(xiāng)野的清新活潑氣息,經(jīng)藝人加工,又顯得玲瓏精巧,溫雅可愛。
壺以瓜體為身,瓜蒂為鈕,藤為流把,壺身貼塑莖、須、葉,紋絡(luò)逼真細致。
▲南瓜壺 設(shè)計圖稿
瓜棱勻稱飽滿,蓋與身上下貫通,弧線優(yōu)美,和諧自然。
南瓜壺是紫砂壺中很常見的一種款型。此南瓜不僅外形酷似南瓜,更是集聚了南瓜的神韻,猶若瓜熟即將待落。
▲底槽清南瓜壺
壺鈕、壺把嫉皆以南瓜藤為原型,形象逼真。壺嘴則若南瓜葉包裹而成,精巧別致,創(chuàng)意極新。
壺把處一南瓜葉子胥出,蒼老卻不失神氣。而南瓜壺身,紅色斑駁,極似熟透了的南瓜,讓人有快速采摘拿去熬湯的沖動。
▲底槽清南瓜壺
這種可愛的造型一經(jīng)創(chuàng)制,便代代相傳,明、清、民國、當代,皆有制作,造型大同小異,卻又各具特色。
名作欣賞
▲ 蔣蓉制 蟲草紋南瓜壺
規(guī)格:高8.5cm;口7cm
估價:RMB 300,000至500,000 元
紫砂壺作南瓜造型,用不同顏色砂料裝飾主題。
南瓜蒂作鈕,嵌蓋,耳柄一側(cè)探出綠葉,偶有瓢蟲慢慢上爬,趣味盎然,對側(cè)飾流,短小怡人。底部印有“蔣蓉”。
▲汪寅仙 金秋南瓜壺
規(guī)格:高17cm
成交價: RMB 4,600,000 元
“金秋南瓜壺”是一把典型的扁南瓜形壺,具有自然生動、敦實的輪廓,瓜瓤豐滿,生機盎然。
瓜蒂為壺蓋,瓜葉卷成壺嘴,瓜藤圈成壺把,氣勢得體,舒展自若;壺身瓜葉藤蔓別具生氣,布局合理,富有田園畫意。
藤蔓茂盛,纏攀自然;葉分正背,葉脈紋理清晰,婀娜多姿。
瓜身上棲息著一只紅色的七星蟲,既增加色彩,又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生活氣息濃郁,體現(xiàn)出美麗的田園情趣。
▲汪寅仙 墨綠南瓜壺
規(guī)格:高10cm
成交價:RMB 1,840,000 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