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碩士論文寫作的總體步驟

碩士論文寫作的總體步驟,然后再詳盡談一下幾個重點環(huán)節(jié),最后說說引證的規(guī)范問題。
第一節(jié)論文寫作的八個環(huán)環(huán)相聯(lián)的步驟
嚴格地說,論文寫作并不是從提筆寫(或在電腦上打字)開始的。此前的許多步驟都屬于論文寫作的必要環(huán)節(jié),一定程度上比實際動手寫重要得多。許多過來的人都有體會,完成一篇較大的論文,準備時間少則數(shù)月,多則數(shù)年,一旦真正準備好了,動手寫作的時間不過數(shù)天到數(shù)周。
第一步,確定論文的選題。從廣義上說,選任何本專業(yè)范圍內(nèi)的題目都能夠?qū)懗鰱|西來,只要你有新觀點、新發(fā)現(xiàn)、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新材料等等。但是這后面的五新大大限制了碩士論文的選題。這是由于作者多數(shù)是第一次寫這么長的學術論文,缺乏經(jīng)驗,也缺乏深厚的知識積累,難以把握;同時,二三萬字這個條件也對選題有很大的制約,如果題目過大,無法在這個相對狹小的范圍內(nèi)展開。所以,選題是否得當,對于論文的成功,影響很大,甚至有人說,一個好的選題等于成功了一半。
根據(jù)許多碩士論文的選題經(jīng)驗,這一級論文的選題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本專業(yè)的研究空白、發(fā)生爭議的話題(自己的觀點感到較為充分)、對比性的話題、從其他專業(yè)角度研究本專業(yè)的話題(這是一種選題的邊際效應)、有新的插入角度的老話題、剛剛冒出來的本專業(yè)的新問題。
第二步,圍繞已經(jīng)確定的論文選題,回顧相關的理論和研究,或者叫文獻檢索。這一步的工作是較為艱苦的,需要有思想準備。在我國,多數(shù)中文學術資料目前沒有上網(wǎng),需要手工查找,因而這個步驟中查找中文資料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可能很大;拉丁文資料,特別是英文資料由于網(wǎng)絡傳播的方便條件,相對好查詢。但是不少資料即使找到了目錄,真正能夠閱讀到,仍需要作者不懈的努力。
這一步是必要的,如果沒有這一步,你的論文內(nèi)容很可能重復了別人已經(jīng)做過的工作,等于白做;查找的過程,也是啟發(fā)思路、產(chǎn)生觀點火花的過程,不走這一步,等于掐掉了自己新觀點、新視角、新材料的來源。這也是為下一步做觀點、角度、材料上的準備。
第三步,提出你自己關于選題的理論假設,或要研究的具體問題。選題是指準備寫的論文的大體方向和范圍,真要動手寫作,就會遇到兩類具體的問題。第一類屬于觀點方面的:我的具體觀點是什么?你可以設想出一個或幾個觀點,但它們僅僅是一種假設,通過許多證據(jù)、材料,通過嚴密的論證和適當?shù)恼撟C框架結(jié)構(gòu),證明你的假設是成立的,這才能形成論文的主體。第二類屬于實用方面的:我要具體論證什么問題?你可以提出許多原因、各種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它們是不是與所論證的問題相關,相關到什么程度,這需要通過科學的調(diào)查和分析。
不論哪一種情況,這涉及論文的中心思想或論證主題,一定要明確,并且貫穿論文的始終。由于碩士論文字數(shù)相對長,常見的問題之一,在于作者把握不住全文,寫著寫著,無形中脫離了自己原來確定的假設或具體問題,說了許多無關中心思想或論證主題的內(nèi)容。
第四步,決定采用哪些研究方法。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大體可以歸為兩大范疇,思辨研究和實證研究,后者又可分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兩種具體的研究方法。人們?yōu)樘骄可鐣聦嵒蛏鐣F(xiàn)象,而采用不同的研究取向,不同的研究取向又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假設、收集資料的方式和對結(jié)果的判斷標準。但是各種研究方法在現(xiàn)在的論文寫作中,已經(jīng)越來越多地呈現(xiàn)相容和內(nèi)在的連接。一般地說,根據(jù)自己的選題和討論的具體問題,可以以一種研究方法為主,輔以其他的方法。例如研究作為大眾媒體信息的接受者其接受信息時的狀況,這種研究取向就決定了研究本身要以定量分析為主,但同時也需要一些歷史的、文化的、政治經(jīng)濟學的思辨研究。
在文科碩士論文中,作者直接為論文進行的定量分析,規(guī)模一般較小,適應的范圍也是有限的,較多地采用別人而不是自己直接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這是由于論文的規(guī)模較孝給予作者的研究經(jīng)費有限、作者個人進行社會調(diào)查的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的。以邏輯分析為主的論文,適當采用一些定量分析的數(shù)據(jù),有時會給文章增添一些分量。但是,一定要根據(jù)實際需要,而不要為了顯示研究方法的多樣而有意去做。例如一個很宏觀的話題本來適于思辨研究,硬要加進一項微觀的量化調(diào)查結(jié)果證明什么,反而會弄巧成拙。這是現(xiàn)在寫好論文要把握的一個具體問題。
第五步,設計論文的框架結(jié)構(gòu)。一般文章的寫作也需要有這一步,但對碩士論文來說,更為必要,其要求也更細一些。一般情況下,一篇碩士論文要有緒章、入題的第一章、主體章節(jié),以及結(jié)束語。章節(jié)的設置在寫前要有個大體的布局邏輯,使之結(jié)構(gòu)合理;章和章之間有一種邏輯聯(lián)系,防止盲目寫下去,淹沒主題,不知所云。這一步很少有一次完成的,往往會根據(jù)收集材料的情況、調(diào)查訪問中遇到的新情況,經(jīng)常變動。但是就像建筑師在蓋房子前必須有圖紙一樣,到了寫碩士論文這個層次上,大體的文章框架不能僅僅存于腦子中,一般要形成文字,相對細致一些,具體到節(jié)更好(但節(jié)的層次開始時不要固定化),便于寫作時心中有數(shù)。到了設計論文框架這一步,因為有了文字化的章節(jié)設計,除了請導師指導外,這是在正式動筆寫前較廣泛地征求其他專家意見的一個好機會。框架還不是厚厚的論文,看時花費的時間不多,又可以大體看出文章的價值或存在的問題。這時修改論文結(jié)構(gòu)比寫完后修改要輕松、容易得多,時間也較為寬余,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第六步,對已經(jīng)取得的文獻資料、調(diào)查材料和各種論據(jù)進行分析、歸類,分別充實到各章節(jié)中,再進行解釋、論證。這實際就是論文寫作本身,所以這樣描述,意在讓作者理解論文寫作的過程。各種材料和論據(jù),不是天生就可以證明論點或說明具體問題的,需要通過作者對材料的組織和論證,才能使其變得富有生命力,極其自然、有力地為自己所論的題目服務。
在這一步,需要溫習一下學過的邏輯學或社會調(diào)查統(tǒng)計的知識,用正確的邏輯思維和嚴謹?shù)臄?shù)據(jù)組織方式,緊緊圍繞已經(jīng)確定的理論假設或具體問題,調(diào)動自己所學的各種知識,通過正論(這是主要的)、反論、設論、駁論、喻論等等手法,論證觀點或問題,得出結(jié)論,完成論文。
論證中肯定會出現(xiàn)種種材料使用或缺乏的問題、邏輯推理的問題、論據(jù)與論題不相配的問題等等,需要停下來再找材料和訪問專家,充實或削減原來論文框架中的內(nèi)容,必要時對框架結(jié)構(gòu)進行局部調(diào)整。這種情形是正常的、經(jīng)常發(fā)生的。在時間的安排上,對此要作出計劃。如果時間安排不當,有時論文功虧一簣的原因就在于寫作時間安排過緊,來不及調(diào)整論文結(jié)構(gòu),這很不值得。
第七步,必要時重新估量選題,修正論證對象的范圍。這是與第六步同時出現(xiàn)的另一種情形,即通過較為廣泛地征求意見和本人的思考,感到原來的選題對自己不適當,或難以完成,那么就要及時調(diào)整整個論文寫作的計劃,改變選題。這種情形也是正常的,關鍵在于不要長時期猶豫不決,必須較快地作出決定,以便有時間重起爐灶。由于前面已經(jīng)對本專業(yè)的學術研究有過較多的思考和文獻檢索,即使改變選題,重新做起,花費的時間不會很多,對此過多的擔心是不必要的。
選題不當、難以完成的另一種情況不在于選題本身,而在于選題論證的范圍過大。解決這個問題并不難,把論證對象的范圍縮小就是了。這里最大的障礙在于作者舍不得割愛,花費了許多功夫準備論文,一旦許多材料用不上,難以割舍。這種情況當然會涉及到重新設計論文框架結(jié)構(gòu)的問題。不過,將較大的論證對象的范圍縮小,總比相反的情形要容易得多。碩士論文寫作中,論證對象范圍過小的情況很少見,因為二三萬字的論文,本來大多適宜開口較小的選題。
第八步,對論文從技術上進行規(guī)范化的檢查和調(diào)整。章節(jié)設計的技術問題(含目錄)、文中的引證標示、注釋及編號、文后的參考文獻編排,以及不屬于論文本身的內(nèi)容提要(包括英文提要)、關鍵詞等等,都要按照規(guī)范化的要求進行檢查和調(diào)整。這些雖然屬于技術性問題,但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學態(tài)度。特別是引證,凡是使用了別人觀點的地方,都必須注明材料來源,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將別人的研究成果變成自己的。標明的材料來源也要十分清楚,論著名稱、作者或編者、出版社或發(fā)表的刊物名稱、出版或發(fā)表時間等等,一應具全。有時,一篇較有水平的論文,答辯時提出批評的主要問題是引證的不規(guī)范,由于這個原因使論文的評價低一檔,這很不值得。
第二節(jié)論文的選題:
一個適當?shù)倪x題等于論文成功了一半
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這場浩劫,我國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林彪、四人幫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種種謬論充斥人文-社會科學的各個學科。1978年我國恢復研究生招生時,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幾乎一切從頭開始,因而研究生的論文選題還沒有顯現(xiàn)為一個問題,因為寫什么題目,即使不是空白,也是需要重新認識和論證的。經(jīng)過改革開放后二十多年幾代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者的努力,我國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呈現(xiàn)一派繁榮的景象,研究生的招收數(shù)量大幅度提高。年年招生,年年寫新的論文,而各學科的研究領域是相對穩(wěn)定的,空白越來越少,新問題的研究又有一定難度,于是現(xiàn)在文科研究生的論文選題,形成一種獨特的競爭局面,如何選擇好論證的題目,凸現(xiàn)為一個新問題。有鑒于此,需要重點談談碩士論文的選題問題。
關于選題,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考慮:
一,選題的大小
選題大而不當,這是碩士論文選題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在動手搜集資料之前,首先要考慮自己的選題是否過大。例如談談××學理論的若干基本問題,在這樣的選題下,當然什么都可以談到,但這只適合某個具體學科的領導人做總結(jié)報告時采用。若具體一些,例如論傳媒受眾的心理,似乎好點,但在這樣的選題下必須談幾十個大小問題才可能做到論證全面、深入,適宜寫成一本學術論著而不是一篇論文。普通的論文容納不下這么多的不同層次的問題。對于碩士論文來說,選題之下,以只能分出第二個層次為宜。若選題之下能夠再分出第三個第四個,甚至更多的層次,就不大好把握,難以將論證深入下去。
如果把剛才的論傳媒受眾的心理題目,縮小為試論讀者閱讀消息時的選擇性理解,顯然后者比前者的論證范圍小多了。第一,它從廣泛的傳媒受眾縮小到報紙這單一傳媒的讀者;第二,又從泛泛的一般心理具體到接受心理;第三,再縮小,只涉及接受新聞體裁中的一種----消息時的接受心理狀態(tài);第四,又將選題進一步縮小到只研究讀者接受時的一種心理表現(xiàn)----選擇性理解。選題小了,才可能對問題探討得更深入。當然,如果作者既有較多的材料,又有較強的論證能力,可以將選題定在剛才說的第三個層次,甚至第二個層次上。掌握多少材料和估量自己的駕馭能力,確實是選題時必須考慮的問題。常有這樣的情形,自己對某個選題特別感興趣,下定決心要寫,但是材料很少,并且估計短時間內(nèi)難以搜集到更多的材料,在這種情況下,還是換一個選題為好。材料是論文的基礎,基礎打不磁實,僅憑興趣,是寫不出成功的論文的。例如一位作者作出中國的新聞傳播帶有道德色彩而西方的新聞傳播帶有機械性的理論假設,但是他除了對當前的中國大眾媒介有所了解外,對中國解放前一百多年,以及解放后和改革開放前二十多年的大眾媒介,幾乎沒有接觸過,對于國外傳媒的接觸非常有限,這個假設雖然有新意,但是可供論證的論據(jù)寥寥,這樣的假設就難以成立。還有一種相反的情況,這就是材料太多,作者的研究經(jīng)驗有限,難以駕馭,而且論文的篇幅也有限,這種情況下,最好堅決將選題范圍縮校我本人1978年讀研時,一上學就確定了寫馬克思恩格斯的新聞思想,這當然要建立在通讀他們?nèi)恐鞯幕A之上,而三年時間完成這件事情是不可能的,他們的著作太多了(共3000多萬字)。于是我縮小到寫他們活動的六年,即從《萊茵報》到《新萊茵報》1842-1848年)。但即使這六年的材料,也使我花費了兩年時間才全部看完和作出筆記。若用于寫論文,一篇碩士論文是難以容納下的。在動筆前我再三考慮,征求導師溫濟澤的同意,決定只寫一年,即《萊茵報》這一年(1842-1843年)馬克思的新聞思想,恩格斯也暫時不寫了。結(jié)果論文寫了五萬多字,外加注釋二萬多字。由于集中力量寫一年,較為深入,論文是成功的。
二,選題的價值
學術研究要追求某種價值,這包括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兩個方面。因此,如果說選題大小尚屬于個人把握的技術問題,那么論文的學術價值,是更重要的取得成功的前提之一。為了保證選題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首先在確定選題之前,對準備選擇的題目現(xiàn)有的研究狀況進行價值評估,如果自己繼續(xù)這個題目的研究,是否有價值,這可以從學術價值或社會價值兩方面衡量。
如果某方面的選題,其學術方面總體上可能會有一定的價值,那么還要掂量一下自己掌握的材料和提出的假設是否足以產(chǎn)生新的學術價值。如果屬于引進、介紹國外研究的新成果,在國內(nèi)是有一定學術價值的,但要估量一下自己的理解、概括的能力,以及翻譯水平、普及能力和可能產(chǎn)生的社會效果。
社會價值,即有些選題在學術上看起來沒有多大的價值,但是通過其科學的論證,可以使社會較直接地受益,產(chǎn)生良好的社會影響。這樣的論文,應當與具有學術價值、但不一定直接對社會產(chǎn)生影響的論文,其價值評估給予同等看待。當然,這類論文同樣要求學術規(guī)范,只是衡量的價值標準有所差異。例如,一篇論文通過對許多出土漢簡的研究,論證西漢時期我國就有了官方新聞傳播體系。如果得到學界的認可,那么我國古代新聞傳播的歷史將提前800多年,這就是一篇具有明顯學術價值的論文。而另一篇關于當前少年兒童與電視的論文,以科學的抽樣調(diào)查報告為依據(jù),對電視與兒童行為相關或不相關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它在學術上很難說為傳播學的某些理論增添了多少新觀點,但是這樣的研究對于社會,特別是青少年組織、保護兒童的組織和婦聯(lián),提供了其展開活動的科學依據(jù)。這兩類論文的價值應當同等看待。
選題的價值評估,在選題的時候就應該充分考慮,多聽取本學科專家的意見,以及一些相關的社會人士的意見。有時到了論文答辯的時候,作者還說不出自己論文到底有什么價值,這是很糟糕的事情,會嚴重影響對論文的評價。
第三節(jié) 文獻檢索:
必須經(jīng)歷的論文寫作的準備階段許多人文-社科研究者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為了完成某一個研究選題,搜集資料、閱讀堆成小山般的論著、做筆記、找人訪談、搞抽樣調(diào)查和統(tǒng)計分析等等工作所耗費的時間,少則數(shù)月,多則數(shù)年。這些工作做得越充分,寫作的時間就越短,并且會感到十分順手。像碩士論文這樣規(guī)模的論文,幾天就能脫稿。最令人感到為難的情況,就是材料不多,思路不明,卻由于某種原因一定要寫出來,花費了許多痛苦的寫作時間,搞出來的東西往往水平有限。在這里,特別對于碩士論文的作者來說,最主要的一項工作是做好文獻檢索。因為這樣規(guī)模的論文,專門為它搞抽樣調(diào)查、大量訪談的可能性較小,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一些較小的假設來論證,因此準備工作大多集中在文獻檢索方面。
文獻檢索可以考慮走以下幾個步驟:
一,首先以選題為中心,對廣義領域的研究狀況進行材料搜尋,然后縮小到選題本身較小的研究領域。例如研究性社會學中關于中國女性的情感與性這個選題,那么了解的范圍一開始就不應局限在中國女性,而應先了解世界女性總體、一般情感、所有關于性的問題等等面上的情況,然后再縮小到中國婦女、一般情感和獨特的中國女性情感。廣泛搜索之后,再逐步縮小搜索范圍,這對于把握自己準備論證的話題在較大范圍內(nèi)的地位和意義,是必要的一個步驟。
二,在適當縮小搜尋范圍之后,一個側(cè)重了解的情況便是已有研究成果的研究方法。它們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有什么成功的經(jīng)驗和存在哪些問題;它們沒有采用哪些方法,這些方法對于選題是否能夠產(chǎn)生新的結(jié)論等等。
三,了解不同學派的基本情況。多數(shù)選題在學科的歷史發(fā)展中都存在不同的觀點,甚至形成了不同的學派,檢索時要進行較為全面的了解和客觀的分析,在比較中確定自己的基本觀點或傾向。這個步驟對于形成作者自己的觀點,具有相當重要的啟示意義。
四,對選題涉及的領域中學有所成的專家進行有計劃的訪問。以上的文獻檢索步驟,接觸的主要是死材料,不論是找尋途徑,還是理解材料的內(nèi)容,碩士論文的作者都是新手。因此,這種訪問對于深化選題,亦是關鍵的一步。有的碩士生寫論文時只是埋頭找尋材料,由于自己的社會閱歷有限,以這種閱歷對獲得的材料進行歸納,即使存在重大遺漏,自己往往感覺不到;另外,對具體問題、材料的理解,也容易出現(xiàn)較多的差誤。許多材料其實并不存在于有形的文字和聲像之中,而是存在于專家的頭腦中,及時挖掘這類活的材料,對于提高論文的價值,意義重大。找有關專家訪問,具體的目的有兩條。第一,取得進一步找尋材料的途徑。遇到問題到那里能夠找到材料,這本身就是一種知識的積累。專家們以自身豐富的研究經(jīng)驗,往往可以在材料的找尋方面指點迷津。作者通過專家提供的有效的捷徑,一般都能找到比自己知道的多得多的材料。第二,訪問本身也是聽取對選題意見的機會。專家既然在所選題目領域內(nèi)學有所長,那么只要你說出自己關于選題的想法,往往會得到許多忠告,包括對選題的價值評估、選題的大孝可能的論證視角,甚至未來論文的框架結(jié)構(gòu)等等,這種幫助是十分可貴的。在這個問題上,除了作者認識上重視外,還需要一點韌性。專家們一般工作都很忙,難以顧及碩士生們的拜訪。這就需要論文作者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在工作上能夠給專家們以幫助(例如幫助打字、抄寫、復英購書、查找材料等等),以誠心感動專家;專家最寶貴的是時間,為了節(jié)省專家們的時間,訪問要有周密的計劃,問題得當,不要那些虛套的東西。君子之交淡如水,多數(shù)文科的專家對于請客吃飯很厭煩,這種既浪費當事人的時間和金錢、同時也耗費專家時間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學術拜訪與商業(yè)公關的請客吃飯性質(zhì)不同,這一點希望碩士生們注意。
經(jīng)過對專家們的訪問,再進一步進行材料的查尋。這項工作結(jié)束后,所謂文獻檢索的第一階段可算完成,進入第二階段,即以對材料的分析為主的階段。但這仍然屬于文獻檢索的一部分,尚不是研究本身。
五,面對已有的材料和專家們的意見,分析研究空白和不夠深入的地方。這時考慮兩個問題:在選題范圍內(nèi),有哪些尚沒有被涉及到(空白);哪些雖有所涉及,但并不深入。這兩種情況都可以作為進一步分析手頭材料的突破口,成為論文的主攻方面。這第五步,意義在于沉一沉,思考一下。
六,在第五步的基礎上,再考慮需要研究的新問題、新情況。前人沒有涉及到,而現(xiàn)在又急需作出解釋,或得到解決思路的地方,可能出新觀念或新視角。如果考慮得周全,較容易得出研究成果。但是這時要對自己的把握能力再估量一下,因為對新問題、新情況的闡釋需要一定的學科知識功底。
七,經(jīng)過第五和第六步,進一步有目的性地查找本學科的材料。這時選題的主攻方向有了,就會產(chǎn)生深入查找材料的動機,文獻檢索的目的性更強了。這時找尋的材料,大多可能直接與將來要寫作的論文相關,因而,這時查找材料與做筆記并重。做筆記沒有一定之規(guī),可以根據(jù)自己研究的內(nèi)容和個人習慣采用一種或多種形式。例如按內(nèi)容歸類做筆記、以不同的作者歸類做筆記、用活頁紙做混合筆記(看到哪里就記到哪里,然后再按一定的分析要求歸類)等等。如果材料可以借走,當然使用電腦做筆記當然更好。整理筆記,按將來寫作論文時的邏輯編排,這一步做得好,寫作時就會感到很順手。這項工作寧可慢些,到寫論文時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里特別強調(diào)一個技術性問題,即筆記的每條都要將作者(編者、譯者)、論著(或資料)名稱、出版情況和出版時間記下來;外國作者,除了譯名外,必須記下外文原名。不要忽略這件事情,許多論文作者臨到答辯才重視引證的規(guī)范,回過頭來查找出處是很困難的。
八,第二次擴大搜尋范圍,查找相關學科的理論和方法方面的材料。這回不是泛泛地瀏覽,由于基本確定了論文的主攻方向,那么除了本學科的知識外,人文-社科各學科的知識(有時還需要找尋一些自然科學的普及性知識),可能會有不少能夠為論證所選擇的問題提供理論和方法。一般地說,采用一些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會給論文增添較多的學術性(不同學科的交叉研究常常帶出研究的新視角)。這一點有些碩士生忽略了,只在較狹隘的本學科的范圍內(nèi)論證,局限較大。查找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重點不在歷史上的,而要多注意最新的研究成果。現(xiàn)代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的滲透已經(jīng)是一種常態(tài),特別是最新出版的研究專著,這種情形更多些。建議在論文的準備過程中,多跑幾趟學術書店,買幾本最新的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專著(即使不是本專業(yè)的),往往在這個時候,新書所展現(xiàn)的新鮮的研究視角,會對正準備寫的論文產(chǎn)生某種思想靈感。另外,堅持瀏覽《讀書》雜志月刊,對于開闊自己的寫作思路,也是很有幫助的。因為《讀書》是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知識的匯粹,不僅材料、觀點是最新的,而且各學科薈聚本身,是一種難得的觸類旁通的學術思考的潮。以上文獻檢索的八個步驟,只是大體上規(guī)定一下如何進行材料的準備工作,實際上對每個人來說,檢索的步驟順序不會都是一個模式。但是,凡是寫得較規(guī)范、真正能夠?qū)懗鲂聳|西的論文,大多經(jīng)歷了以上的準備過程。而論文不大成功的,檢討起來,多數(shù)都是在文獻檢索時犯了懶。這方面的懶惰,貽害無窮。

第四節(jié)動筆之前:
在頭腦中把論文寫成在充分的文獻檢索的基礎上,論文的寫作要開始了。這時的第一步,不是馬上就寫,而要為寫作做準備工作。這種工作的性質(zhì),就如馬克思所說:最蹩足的建筑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筑起蜂房以前,已經(jīng)在自己頭腦中把它建成了。”[1]是否在頭腦中先把論文做成,往往影響論文寫作的進度和文章質(zhì)量。寧可多用幾天作好充分準備,也不要將時間陷在寫作過程中。寫作消耗的時間一般不應該很長,多數(shù)長時間處于寫作階段而不得結(jié)束的情形,往往是由于文獻檢索階段的工作不完善,寫前沒有做好準備。由于思路沒有形成,或思路本身是否成立尚存在問題,寫不下去,但又不愿意重頭開始。這是最尷尬的情形。抓住時機,當機立斷,重新開始,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千萬不要在論證階段拖時間。
一,寫前三方面的掂量
準備動手寫作了,首要的問題是將已經(jīng)確定的理論假設,或者自己提出的要解決的問題,或者準備普及的國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等等,再做三方面的掂量。原因在于,常寫理論文章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一旦確定了自己論證的寫作框架,真地寫起來,即使感到哪里說不順,角度或改框架是困難的,會不由自主地受到自己剛剛確定的框架的限制,思路被框住了,較難擺脫。而且,往往動一個環(huán)節(jié),就需要全局調(diào)整,是一件麻煩的事情。這三方面的掂量是:
第一,“……是否……”。這是指在就要動筆前幾天,再慎重考慮一下,自己選擇的主攻方向是否得當,材料是否豐富、論點是否站得住腳等等。這幾天,在之間,與周圍的老師、同學談談,再看看材料,對這個主攻方向重新審視一番。
第二,“……提供……”。這是指對自己選定的主攻方向的價值(學術價值或社會價值),再掂量一下,到底能提供什么,提供多少有價值的東西。這是衡量論文水平的最重要的標準。文章在行文、表述方面的問題,一般被看得較輕,而學術價值或社會價值(即緒章中談到的五新),答辯時被看得最重。對此,真地要動筆了,一定要自己心中有數(shù),不能等著最后答辯時評委們的結(jié)論,首先自己要對自己的論證有個客觀估價。
第三,聯(lián)系……”。這是指對自己的選題,在廣義上做一些鏈鎖思考。一個問題與其他領域的聯(lián)系考慮得越多,論證就能越深入,給人以較多的新意。這對于設計論文的框架,是一種必要的前提思考。
二,研究要素的確定
動手寫作前的第二項準備,是要確定研究的要素,即論文中的核心概念有哪些、基本框架、論證中自變量和因變量的分布等等。一篇碩士論文,只論證一個,最多二至三個抽象或具體的話題,二三萬字的規(guī)模一般夠用了。這樣規(guī)模的論文,已經(jīng)需要有核心概念,以及相輔的少量其他概念,可以形成一個小系統(tǒng),它們是論證得以進行的基矗結(jié)構(gòu)主義符號學家巴爾特就此寫道:如果我們在入手時就遵循一個提供給我們的首批術語和原理的模式,就會使這一理論的建立工作得到許多方便。”[2]但是這些概念是否科學、是否有明確的含義,對于論證的完成影響很大。有些論文在答辯中遭遇詰問,一個主要原因在于概念的內(nèi)涵不清、不同的概念內(nèi)涵重疊、各個概念間的相互關系銜接不當?shù)鹊龋谑窃斐烧撐亩嗵幊霈F(xiàn)邏輯矛盾。關于概念體系,對一本學術著作,一般要求使用自己特有的較新概念,一個新的理論體系必須用一系列符合自己體系的概念和范疇予以表述,舊瓶裝新藥也是表述體系的一種方法,但畢竟不是最好的辦法。”[3]對于碩士論文來說,這個原則需要變通。鑒于碩士的論文作者大多是論文寫作的生手,最好使用本學科已有的概念,不要隨意生造概念。一篇算不上很長的論文,如果采用許多生造的概念,光解釋概念就需要相當?shù)钠?,哪里談得上論證問題呢?
把握一下論文中準備操作的變量有多少、需要處理的因素復雜與否,這些是另一類研究要素。碩士研究生初涉這樣較大規(guī)模的學術研究,一般不宜使論文中的變量太多,要處理的因素過于復雜。多了、復雜了,難以把握,但是太少了又會影響論文的學術水平。寫到什么分寸,既不要給自己提出過高的要求,也不要使得論文因此顯得很單薄,這也是寫前作者需要好好考慮的一個問題?,F(xiàn)在的主要問題,不是變量少、處理的因素簡單,而是相反。不少論文常常越寫越長,就是由于事先沒有在變量、復雜程度上想好,到時候收不住了。然而,由于多數(shù)作者初次寫這么長的論文,雖然超過了規(guī)定字數(shù),水平并未因為長而提高,得到好評的論文多數(shù)不是那些超長論文。長短,并不是顯示論文水平的必要標志。設計論文的大體框架結(jié)構(gòu)。這是寫任何略有規(guī)模的文章所必須的。對于碩士論文來說,框架可以設計到節(jié),但不宜過細。寫作中間需要在論證邏輯方面、次序編排方面經(jīng)常調(diào)整,一些具體論證的因果關系、相當于網(wǎng)絡超鏈接性質(zhì)的對于論證中新出現(xiàn)的詞匯概念的解釋等等,翻來覆去的改動更是常有的事。事先設計得過細,會限制自己的思路。而較為宏觀的,要多設計幾種方案,以保證突出主要觀點的論證,讓其他部分緊緊圍繞主要觀點展開。是論文的基本骨架,整體上各章的內(nèi)容要銜接有序,字數(shù)大體相當。
三,研究方法的確定
任何學術論文都需要通過一定的研究方法來進行論證,以達到證明自己的論點或解釋清楚某個問題,或為所提供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作出合理性的說明。碩士論文屬于中等偏下規(guī)模的研究,雖然可以采用單一的研究方法,但是現(xiàn)在更多的論文以一種為主,另一種為輔,在研究方法上呈現(xiàn)多樣化。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遵循科學的法則;而非科學的研究常常表現(xiàn)為個體經(jīng)驗的描述、隨意觀察、個人感想、利用未被證實的常識進行概括等等。這樣的研究不大遵循嚴密的邏輯,沒有考慮足夠多的變量以及變量間的關系,推導出來的結(jié)論常帶有片面性,很容易被無法涵蓋的其他事實輕易推翻??茖W研究方法有兩大類,一類是思辨研究(可以是文化的、政治經(jīng)濟學的、歷史的等等),目的是獲得事物之間相互關系的結(jié)論;另一類是實證研究,目的是獲得事物屬性的認識。實證研究又分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兩種方式。定性研究以觀察、訪談為主,通過歸納分析、從資料中發(fā)現(xiàn)、體驗式訪談和觀察得出關于事物屬性的結(jié)論。定量研究通過人工控制的環(huán)境,以假設演繹的題目,代表性的統(tǒng)計和實驗,得出關于事物屬性的結(jié)論。如果選題屬于實證性質(zhì),一般最好采用定性與定量研究相結(jié)合的方式,以某一種方法為主,另一種方法為輔。注意:現(xiàn)在流行的關于定性研究的理解,經(jīng)常誤指思辨研究。思辨研究是指從文化的、歷史的、政治經(jīng)濟學角度對選題進行綜合的、邏輯的分析;而定性研究是實證研究的一種方法,例如訪談、觀察和資料分析,解決的是相對具體的問題,目的、方式與思辨研究有較大的差異。不論任何研究方法,沒有高低之分,要根據(jù)自己的選題決定采用哪一種。哲學、史學理論、文論方面的論文,采用思辨研究方法較為適合;經(jīng)濟學、社會學、傳播學、民族學、國際關系方面的論文,多數(shù)是實證研究。其中又以定量研究的方法為主,這是由于碩士論文的經(jīng)費有限,作者一般只能專為論文做一些小型研究,較為宏觀的數(shù)據(jù),可以采用專業(yè)機構(gòu)的調(diào)查材料。量力而行,是碩士論文確定定量研究方法時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如果條件的不具備,千萬不要貪大,自己動手去搞較為宏觀的社會調(diào)查。不然,會弄得騎虎難下。定性與定量研究各自有優(yōu)點和缺陷。因此需要了解一些現(xiàn)在的爭論,以便選擇研究方法時權(quán)衡。一些研究者認為,通過量表和統(tǒng)計分析、電腦模擬和資料簡化的技巧進行等量化技術,可以使論證經(jīng)得起測試和證明;另一些研究者認為,目前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的水平,要找出社會現(xiàn)象的真正因果關系是太妄想了。以定量研究來解釋社會現(xiàn)象,有時顯得不自然和缺少人性,過度簡化了社會現(xiàn)象。[4]
第五節(jié)論文的論證:
論據(jù)與論證的統(tǒng)一真地到了寫作論證階段,可說的話反而不多了,因為不同的論文所進行的論證千差萬別,這里只能涉及到一些論證的原則。在論文選題和論證的主攻方向已經(jīng)確定的情況下,所謂寫作,其實就是將許多論據(jù),經(jīng)過論證,證明作者的假設是成立的,或者對某種現(xiàn)象的解釋、提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成立的。論據(jù)與論證的統(tǒng)一,正是我們進行論文寫作要達到的目的。論據(jù),即為證明自己的觀點而準備的各種材料,包括實證調(diào)查的數(shù)據(jù)、眾多的事實、權(quán)威人士的意見、歷史證據(jù)等等。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除了少數(shù)現(xiàn)實政治的選題外,權(quán)威人士主要是指本專業(yè)本領域內(nèi)的專門家,而不是當權(quán)的政治領導人,學術研究與政治理論宣傳要求的請權(quán)威人士說話,是有差別的。論據(jù)如果不經(jīng)過論證,是沒有任何價值的。論據(jù)準備好了,接著就要緊緊圍繞每一個立論(碩士論文中應有一個或二三個總體的立論;各章節(jié)可以還有一些較小的立論,但均應服務于總體的立論),動用自己頭腦中各方面的知識進行論證。論證包括基本的邏輯論證,即常見的三段論(大前提、小前提和結(jié)論),還有歸納論證(這要遵循嚴格的定性研究方法)等等;再就是定量論證(數(shù)據(jù)分析)。就論證的形式而言,還可以把論證分為正論、反論、設論、駁論、喻論等等。限于篇幅,這里不可能將一篇碩士論文拿來作為說明如何論證的實例,所以暫且拿一篇典范時事評論,說明一下幾種不同的論證形式:一個人真能承包100個廠嗎?石家莊造紙廠廠長馬勝利,最近簽定合同承包了鞍山造紙廠,這是他承包的第39個廠,他一共要承包全國各地的100個造紙廠。對此我有一喜一憂。喜的是,中國確實涌現(xiàn)出了有雄心大志的企業(yè)家;憂的是,一個人真有能力承包100個廠嗎?我的憂慮并非全無根據(jù)。中國目前的交通、通訊條件,對這種跨市的承包很不利。馬勝利在石家莊,他承包的廠家有一個在貴陽市。一旦有個指令,即使掛長途電話也未必能十分順利;如果有事要親自前往,光火車就要換兩次,還未必能順利買到火車票;如果乘飛機,也并非天天有班機。這還只是一個廠,其他的廠更無須去論了。目前正處在新舊兩種體制的交換階段,各個工廠需要廠長親自去處理的矛盾是相當多的。再就個人的能力而言,我讀過關于馬勝利承包石家莊造紙廠的報道,那里介紹說他經(jīng)常早起晚睡,吃住在工廠??梢姽芾硪粋€廠對他也不是很輕松的?,F(xiàn)在要承包100個廠,既無閉路電視、衛(wèi)星傳真,又不像哈默那樣擁有私人飛機,奔波于100個廠之間,何其辛苦!且不說熟悉100個工廠的基本情況,就連記住100個廠負責人的姓名,也夠忙上一陣子的,還能談得上知人善任嗎?再說,我們承認馬勝利在石家莊造紙廠的成績,也承認他的經(jīng)驗別人可以借鑒,但決不能承認真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治廠之道,各個工廠都有自己的具體復雜的情況。把每一個人的成績都歸功于黨的領導、群眾的支持,這樣的話已經(jīng)被諷刺為老套子,現(xiàn)在不大有人說了。但是,把一個人一時一地的勝利完全歸功于個人智慧,也不見得正確。改革大潮中顯露身手的風流人物受到人民的尊敬和贊揚,這是應當?shù)模绻娴脑谂鯃雎曋幸詾樽约旱木植拷?jīng)驗也能成百倍地放大,那可就有點鬧玄了。步鑫生就是因為不太清楚而吃了很多虧。當然,我希望馬勝利能夠萬事如意。但是,如果我們的企業(yè)家因為個人不謹慎而自我膨脹,如果我們的新聞工作者只知捧場而不知提醒,接二連三的失敗只會給改革事業(yè)抹黑,動搖人們的改革信心。(馮越,《大連日報》198831)這篇評論的立論,已經(jīng)在標題和第一段中點出,因而它的主要任務,是論證已經(jīng)確定的立論成立。第二段開始論證,通過一系列的交通和通訊條件方面的論據(jù),說明其立論,論證方式屬于正論。第三段又有一些論據(jù),退一步后進而反問,這叫反論。第四段實際上是駁論,即對一些錯誤的認識提出批評。第四段最后幾句話,是結(jié)論,對立論作了進一步的分析(結(jié)論的立腳點之一抹黑,現(xiàn)在看顯然在認識上過時了)。經(jīng)過正論、反論和駁論,立論得到了相當牢固的立足基礎,使人不能不信服。評論寫到這個份上,可以說是相當成功的。通過這則評論,我們可以看到,正論即通過使用論據(jù),正面闡述自己的觀點。反論,是將有關對立觀點的正面材料,拿來作為論據(jù),反過來證明自己的論點成立(以其之矛,攻其之盾)。這篇時評中,作者將過去正面報道馬勝利管理一家工廠時如何辛苦的描寫,拿來證明:他如果管理100家工廠,在個人的體力、精力方面都是不可能做到的。這就是反論,這種論證方法往往有較強的說服力。駁論好理解,即通過反駁對方的論點而闡述自己的觀點。其他的論證方式,設論,即用設問的方式進行論證,假如怎樣……,那么就會怎樣……”。喻論是用比喻的方式論證問題,例如為了解釋黨的機關報的工作性質(zhì),用喉舌、耳目、橋梁等等的比喻來說明。學術論文的論證與時評有些不同,單純的反論、設論、喻論是不能視為充分論證的,要以基本的邏輯論證、實證為主要論證方式,論證形式以正論為主;少數(shù)情況下的駁論也可以作為闡述自己觀點的論證方式。而反論、設論、喻論等,只能作為輔助性的論證方式。如果一篇學術論文,充滿了喻論、設論,很難說它是學術研究。另外,學術論證中的論據(jù),不能像時評那樣信手拈來,要交代明確的來源。碩士論文中,常出現(xiàn)的論證問題之一,是論據(jù)太單薄,無法全面說明立論。例如要論證中國文化具有道德色彩,論據(jù)只有孔子的一句什么話,然后一下子跳到20世紀80年代初搞的五講四美三熱愛運動。顯然,這種情形下的立論太無力了,隨便舉出一件相反的事例就可以推翻立論。論據(jù)與立論無直接聯(lián)系,是另一種常見的論證中的問題。例如,用中國先秦時期的一則民謠,證明從先秦到清末延續(xù)數(shù)千年的新聞傳播的內(nèi)容均不夠精確,這就有點讓人感到莫名其妙了。
第六節(jié)論文的引證:
注重規(guī)范化和前后對應現(xiàn)在對于碩士論文的引證如何規(guī)范,各院校不大統(tǒng)一,但是在要求規(guī)范這一點上并沒有分歧。各大學學報對論文引證的要求,今年起開始一致了,但是碩士論文與發(fā)表在學報上的論文還有許多不同,至少現(xiàn)在不能完全套用學報論文的引證規(guī)范。這里我介紹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對論文引證的要求,它的根據(jù)是港臺中文碩士論文的引證和注釋規(guī)范。具體的規(guī)范現(xiàn)在暫時可以不同,但是原則應是一致的,即尊重被引證者的著作權(quán)、引證明確、便于查找核對。就此,談以下幾個具體要求:
一,鑒于碩士論文帶有較強的學術性質(zhì),可能要標明的引文出處、非正文注釋較多,如果采用頁下注的辦法,有些論文的某些頁,注釋部分會比正文還多;如果某一論著多次被引證,就必須反復注明同樣的作者、論著名稱、出版社和出版時間等等,煩不勝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將引文出處和非正文的注釋分別處理。非正文注釋(這是指需要作一些解釋,但又不宜放在正文中的那部分文字),在文中統(tǒng)一編號,所有這類注釋集中到論文之后,緊接著論文便是注釋。文中對引證標明出處,不采用編號頁下注,而是在引文(或引者復述)之后加一括號,依次寫上作者(或編者),發(fā)表年代。如果引證的是書,在年代之后加冒號,標明頁碼。論文的最后組成部分,應是參考文獻,將文中引證到的所有論著和其他資料一一列出。無論一部論著(或調(diào)查報告)被引證多少次,關于這部論著的作者、出版時間、名稱、出版社(或期刊)等基本情況,只在參考文獻中出現(xiàn)一次。正文引證后的括號內(nèi),要求列出發(fā)表年代,這是便于讀者感受被引證材料的新舊;不同的頁碼,正文括號中已經(jīng)給出。
二,非正文注釋中的引文或復述之后,同樣采用括號,只注明作者(或編者)、發(fā)表年代和書的頁碼。
三,為了便于查找核對,參考文獻按作者(或編者)的姓名排序。中文著作(書)為一類,按作者的姓氏筆劃順序排列;中文論文為一類,也按作者筆劃排列。英文和其他拉丁文論著編在一起,著作(書)與論文同樣分別編排,分別按照作者(或編者)姓的字母順序排列。俄、日、阿拉伯、梵、回鶻、彥等文字的論著,分別另組,同樣按作者(或編者)姓的字母(或假名)順序排列。
四,文中沒有明確引證或復述,但確實為論文的寫作提供了思路的論著,也可以在參考文獻中列出,便于審閱者考察作者文獻檢索的視野。
五,參考文獻中的論著,可以有少量未發(fā)表的,但要說明原來或目前的狀態(tài)(例如:已通過或尚未通過的博士論文作者提供的未發(fā)表稿、征求意見稿、打印稿、手稿等等),一般也要注明寫作時間。
六,參考文獻中每一論著情況的排列順序是:作者(或編者)姓名(外國人要先寫上姓,姓之后加逗號,然后是名)、用括號標明的發(fā)表時間、冒號之后是論著(或調(diào)查報告、其他資料)的名稱、出版社或期刊名稱及期號(不用標年代,因為第二項已經(jīng)標明年代了)。
七,引證同一作者(或編者)的不同論著,按該論著的發(fā)表時間順序編排。不論在正文還是在參考文獻中,均在標明的發(fā)表年代之后以加上a、bc……來區(qū)分。
八,引證中文翻譯論著,正文括號中標原作者(或編者)的中譯文。譯者在參考文獻的論著名稱之后加括號標出。
九,這樣,論文的要件排列如下:
標題、目錄、緒章、正文章節(jié)、結(jié)束語(可以不設)、有編號的注釋(有的論文不需要在正文另加注解,當然也可以不設)、參考文獻、后記(可以不設)。論文提要、關鍵詞等,是為了便于了解和查閱而設置的,很有必要,但不屬于論文的組成部分。
十,正文或注釋中第一次出現(xiàn)的外國人名、機構(gòu)名和一些專用術語,除了常用的外(例如馬克思、諾貝爾、小布什、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激光等等),中譯文之后應加括號,標出原名。不過,現(xiàn)在一般僅限于拉丁文體系的文字,一些非拉丁文體系的文字由于存在打印困難,暫沒有要求。碩士論文畢竟有數(shù)萬字,需要在完成論文之后,認真整理材料,使正文與編號注釋、參考文獻對應?,F(xiàn)在碩士論文的一個主要的技術性問題,就是不重視材料的整理和不遵從對論文的技術性規(guī)范要求。有時,答辯中這種看起來似乎不重要的技術性問題,使得對論文的評價大打折扣,因為這表明作者的治學態(tài)度不夠嚴謹。這種因斜失大是很不值得的。引證規(guī)范方面常出現(xiàn)的問題,是正文中引證或復述了,卻沒有標明出處;或雖然標明了,但在參考文獻中找不到相應的材料,數(shù)頁紙滿是論著名稱,就是前后對不上號,很讓審讀者惱火。原因不外是忘記列上,或是沒有按照一定順序排列。標識中年代、頁碼錯誤,以及引證中丟失字詞或句子、抄錯了或抄竄了行,造成意思扭曲,是另一類常見的問題,這主要是引證后沒有再去核對原文造成的。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202頁,人民出版社1972年中文版。
[2]
巴爾特《敘事作品結(jié)構(gòu)分析導論》,張寅德編《敘事與研究》第4-5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
[3]
胡經(jīng)之、張首映《西方二十世紀文論史》第12-13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版。
[4]
參見李茂政《論定量研究與定量研究方法論的相容性及內(nèi)在聯(lián)系性》,《第二屆兩岸傳播媒體邁向二十一世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9年版第179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怎么才能寫好研究生畢業(yè)論文?
怎樣寫好科技論文
法學論文格式、選題、提綱,及法學論文的寫作技巧
教學論文寫作的步驟
碩士論文的寫作基本步驟
論文寫作的心得體會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