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法則: 疏風(fēng)清熱,肅肺化痰,止咳平喘。
施治方法:
(一),內(nèi)服方藥
1.,基本方藥:桑菊飲加味:桑葉10克、菊花10克、連翹10克、薄荷10克、桔梗6克、杏仁10克、蘆根30克、甘草6克、前胡10克、牛蒡子10克。上藥微煎,取汁300毫升,分2次溫服,每日1~2劑。
2.,加減變化:若肺熱內(nèi)盛加黃芩10克、知母10克;咽痛、聲嘎配射干10克、赤芍10克、掛金燈10克;咳其痰多加杏仁10克、桑皮10克、冬瓜子30克、批把葉15克:胸痛,唿吸不利加瓜萎皮10克、郁金10克;熱傷肺津,咽燥口干,舌質(zhì)紅,酌加南沙參l5克、天花粉24克;夏令夾暑加滑石30克、甘草6克、鮮荷葉10克;若痰中帶血,或鼻燥衄血,加丹皮10克、茅根30克、旱蓮草10克、側(cè)柏葉10克;肺熱盛而無表證者,去薄荷、桔梗,加黃芩10克、梔子10克;如身熱較著,微惡風(fēng),汗泄不暢,加銀花10克、豆豉10克、竹葉6克;喘逆上氣,息粗,鼻煽,伴見身熱、惡風(fēng),可加麻黃10克、生石膏30克、黃芩10克、栗白皮10克;如發(fā)熱惡寒,咽喉紅腫疼痛,眼瞼浮腫,繼則四肢及全身皆腫,且來勢迅速等風(fēng)水泛濫之證,加麻黃10克、生石膏30克、澤瀉10克、茯苓30克。
(二),外敷藥物
1,.芭蕉根500克、食鹽30克,共搗爛,外敷中庭、鳩尾、巨闕叁穴,藥干后再換,直至體溫恢復(fù)正常。適用于感冒高熱。
2.,大蔥白125克、薄荷葉6克、黃酒125克,將大蔥放碗內(nèi),加入溫開水半茶杯搗汁,再將黃酒惋開,沖薄荷葉1~2分鐘,倒出黃酒(薄荷葉不用),連同蔥汁和勻。取毛巾蘸汁,擦兩太陽、兩肘窩、兩手心、兩奈窩、兩腳心、尾閭骨兩旁及前后胸肋骨間,擦?xí)r用力均勻,輕重適度。
3,.淡豆豉、連翹、薄荷各等量混合粉碎過篩,先取藥末20克,加入蔥白適量,搗融如膏,敷貼風(fēng)池、大椎二穴,覆以紗布,膠布固定,再取藥末15克,填入神闕穴內(nèi),然后以冷水滴藥上,周圍以布或面煳圈住,以防滴水外溢,待藥氣入腹即愈。4.大黃20%、芒硝30%、井泥50%,調(diào)貼太陽穴,治外感高熱、太陽頭痛。
(三),飲食療法:
(1),桑葉菊花飲:桑葉、菊花、甘草各10克、混合后用滾水沖泡,代茶頻服。
(2),銀花薄荷飲:銀花30克、薄荷10克、鮮蘆根60克。先將銀花、蘆根加水500毫升,點15分鐘,后下薄荷煮沸3分鐘,濾出加適量白糖,溫服。每天3~4次。高熱煩渴者最適宜。
(3),杭菊糖茶:杭菊花30克,放茶壺內(nèi)開水浸泡,加白糖適量,代茶頻飲。宜風(fēng)熱感冒初起、頭痛發(fā)熱患者。
(4),蜜糖銀花露:銀花30克,加水500毫升,煎汁去渣,冷卻后加白蜂蜜30克,調(diào)勻,分3~4次服完。宜風(fēng)熱咳嗽咽痛。
(5,)桑杏飲:桑葉10克、杏仁、沙參各5克、象貝3克、梨皮15克、冰糖10克,煎水代荼,此方常用于急性支氣管炎及病后余熱未清、干咳無痰等癥。
四,施治要點:
1,外感風(fēng)熱在臨床上如感冒、咳嗽屬此證者為多,若投辛溫解表之品,猶如抱薪救火,有以熱助熱之弊,唯宜選用金銀花、連翹、荊芥、薄荷、桑葉、菊花等辛涼解表藥物,桔梗、杏仁之辛涼宣達之品,板藍根、馬勃、玄參之清熱解毒利咽方可奏效。
2,組合辛涼解表這類方劑時,應(yīng)當注意藥物的選擇和劑量的輕重。既要重用清熱解毒藥物,消除致病之因,以免病重藥輕,鞭長莫及;又要避免濫用苦寒藥物,以防冰伏邪氣,或雖熱煺身涼而功能難復(fù),經(jīng)久難愈。故治外感風(fēng)熱,總立辛揚宣散,清輕宣達,涼而不郁,體現(xiàn)治“上焦如羽”的配方制度。并且治療本證發(fā)汗不宜太過(如西藥解熱鎮(zhèn)痛劑),因風(fēng)熱之邪最易傷津,服藥后以微出其汗為度,汗出過多重傷陰津而導(dǎo)致變證。
3,溫熱之邪,傳變最速,邪在肺衛(wèi),應(yīng)力求治愈,阻其深入。如病重熱甚,日服劑量可加倍,3~4小時可服藥1次,以達藥足而除病邪。
4,應(yīng)結(jié)合病的不同而選用適當藥物。若時行感冒,流行廣泛,可用貫眾10克、板藍根12克、生甘草3克煎服,日一劑,以作預(yù)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