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料喉風散聯合西藥治療急性化膿性中耳炎30例
(2019-09-08 09:44:47)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是化膿性細菌經咽鼓管入侵中耳,引起急性化膿性病變,多見于兒童。主要臨床特點為全身癥狀較成年人重,常有高熱、體溫可高達 40 以上,脈速甚至可出現驚厥,常伴胃腸道癥狀如惡心、嘔吐、腹瀉等; 嬰幼兒因訴說不清耳朵疼痛及不適感,常表現為哭鬧不安、夜啼、搖頭抓耳;檢查可見外耳流出膿臭性分泌物,多伴有聽力下降。 感染如未能及時或有效治療可轉為慢性且反復發(fā)作,嚴重者可并發(fā)顱內外感染。我們應用雙料喉風散聯合西藥治療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30 例,獲得較好的療效,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 1 一般資料
所觀察病例均系 2010 年 1 月至 2012 年 12 月在麗水市人民醫(yī)院兒科門診與五官科門診并符合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診斷標準的患者共 61 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 30 例,其中男 13 例,女 17 例,年齡在 1 ~ 12 歲,平均年齡 5. 6歲; 病程 2 ~7 d,平均 4 d; 有發(fā)熱者 3 例,嘔吐者 5例,腹瀉者 2 例,貧血者 1 例; 首次發(fā)作者 12 例,2次以上發(fā)作者 18 例。對照組 31 例,男 15 例,女 16例,年齡在 1 ~12 歲,平均年齡 5. 8 歲; 病程 2 ~8 d,平均 4. 5 d,有發(fā)熱者 2 例,嘔吐者 3 例,腹瀉 1 例,貧血者 1 例。首次發(fā)作者 14 例,2 次以上發(fā)作者 17例。經統(tǒng)計學處理,2 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西醫(yī)診斷標準
入選病例均符合 2010 年3 月第2 版《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制定的兒童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診斷標準,有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臨床癥狀和體征。額鏡耳道檢查,在穿孔前,全鼓膜極度充血,標志消失,向外膨隆; 穿孔后,常見自穿孔搏動樣溢膿。聽力檢查為傳導性聾,如乳突受累,耳后乳突紅腫、壓痛。
1. 3 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肝膽火熱證診斷標準: 急性發(fā)作、耳深部痛、頭痛、聽力下降。發(fā)熱、面紅目赤、小便黃赤。檢查見鼓膜充血、穿孔,流膿較多,舌紅、苔黃、脈弦數。
1. 4 納入和排除標準
符合西醫(yī)診斷標準及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者納入觀察對象。排除標準: 中醫(yī)證候屬脾虛濕困型、腎陰虧虛者; 有嚴重的顱內并發(fā)癥,如硬腦膜外膿腫、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腦膿腫、化膿性腦膜炎者; 對雙料喉風散過敏者; 合并肝、腎、神經系統(tǒng)、造血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者。
2、 治療方法
2. 1 治療方法
2 組均給予頭孢克洛分散片 30 mg / kg / d( 江蘇豪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19990117) ,分3 次服用,連服 1 周; 全身癥狀嚴重者先給予靜脈滴注頭孢呋辛 100 mg/kg/d( 葛蘭素史克( 中國) 投資有限公司,進口藥品注冊標準 H20080174) ,分 2 次給藥,同時給予支持治療,連用 3 ~5 d,再給予頭孢克洛分散片序貫治療,總療程7 ~10 d。治療組加局部噴敷雙料喉風散( 廣東嘉應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Z44020314) ,每次 1 噴,每日 3 次,每次噴用前用棉簽蘸取生理鹽水清洗耳道后再噴藥,連用1 周為 1 個療程。對照組加用 3% 的雙氧水( 廣東南國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44024859) 將耳朵清洗干凈,再用棉簽拭凈,每日 3 次,連用 1 周為 1 個療程。
2. 2 觀察方法
通過觀察患兒癥狀( 發(fā)熱、嘔吐、腹瀉) 、體征( 外耳流出膿性分泌物) 1 周后到五官科行額鏡耳道檢查及聽力檢查,綜合判斷療效。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 耳內流膿停止,鼓膜穿孔愈合,聽力明顯改善; 好轉: 耳內流膿減少,聽力改善。統(tǒng)計各組臨床痊愈、顯效、有效、無效,并計算 2 組痊愈患者在半年內的復發(fā)率。
3、 臨床療效觀察
3. 1 療效標準
臨床痊愈:7 d 內主要癥狀、體征消失,五官科檢查治愈; 顯效:7 d 內主要癥狀、體征明顯好轉,五官科檢查明顯好轉; 有效: 7 d 內主要癥狀、體征有好轉,五官科檢查有好轉; 無效: 治療 7 d 內主要癥狀、體征均無改變或加重,五官科檢查無好轉或更嚴重。
3. 2 2 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臨床痊愈者 16 人,顯效者 9 人,有效者2 人,無效者 3 人; 對照組臨床痊愈者 10 人,顯效者6 人,有效者 5 人,無效者 10 人。治療組與對照組總有效 ( 痊愈 + 顯效 + 有效) 率分別為治療組( 90. 0%) 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 67. 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0. 05) 。
3. 3 2 組痊愈患者半年內復發(fā)率治療組痊愈患者半年內復發(fā) 1 例,復發(fā)率6. 3% ,追查復發(fā)原因為該患兒有反復溢乳病史,后經中藥調理溢乳停止,用同法治愈中耳炎后未再復發(fā)。對照組痊愈患者半年內復發(fā) 5 例,復發(fā)率50. 0% ,其誘發(fā)原因有溢乳者 2 例,上呼吸道感染者2 例,腹瀉者 1 例。2 組痊愈患者半年內復發(fā)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0. 05) 。
4、 藥物安全性評價
2 組均未發(fā)現嚴重不良反應。
5 、討論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兒童較為多見,主要有其解剖生理原因: 其一小兒咽鼓管較短且峽部較寬,管腔相對較大,而咽口位置較低,造成管之走向似一直線,與水平面交角僅為10 ,接近水平位,因此鼻部和咽部的分泌物、細菌等微生物比較容易經此侵入中耳; 其二小兒機體抵抗力差,各種上呼吸道傳染病均易感染,如猩紅熱、麻疹、百日咳等; 其三小兒咽部有豐富的淋巴組織,常因反復感染而增生肥大,扁桃體隱窩、腺樣體溝裂均可隱藏病毒與細菌,使得與其毗鄰的中耳易遭感染; 其四小兒中耳局部的免疫功能尚未發(fā)育完全,防御能力比較差; 其五嬰幼兒哺乳位置不正確,或乳汁流出過猛而小兒來不及吞咽,乳汁從咽鼓管流入中耳。其主要病理變化是鼓室黏膜極度充血、水腫,滲出增加,繼而化膿感染擴及咽鼓管、鼓竇及乳突。致病菌為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流感桿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傳統(tǒng)治療方法單純采用西醫(yī)治療,且治愈較低,半年內復發(fā)率也較高。頭孢克洛分散片為廣譜半合成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對溶血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流感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敏感,其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來抑制上述細菌生長; 頭孢呋辛是一種殺菌性的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可抵抗大多數的 β-內酰胺酶,并對多種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有效。
在小兒耳部疾病中,多見于耳心疼痛或耳內流膿,多為肝膽火熾之聤耳。耳中疼,皆屬少陽之熱。急性化膿性中耳炎中醫(yī)稱急性膿耳是因邪熱上犯耳竅、血腐化膿所致,以鼓膜穿孔、耳內流膿為特征的疾病,辨證多屬肝膽火熱證。中醫(yī)理論認為本病邪尚在表,以疏風、清熱、解毒為主。雙料喉風散為傳統(tǒng)的中成藥,由多種中藥組成的青灰色的粉末,包括珍珠粉、人工牛黃、黃連、冰片、山豆根、青黛、甘草、寒水石、人中白( 煅) 等,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生肌作用,且對損傷細胞有恢復功能。方劑中人工牛黃、青黛既清熱解毒又有涼血作用,珍珠粉既解毒又斂毒,黃連、甘草清熱解毒,黃連又助牛黃瀉火與解毒,冰片生肌防腐。外用雙料喉風散于中耳,有消腫拔毒、袪腐生肌、辛涼止痛作用。雙料喉風散對血管滲出性炎癥與通透性炎癥均有抑制作用,對溶血性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抗菌效價一般都在1 160 左右,尤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可高達 1 640,且局部給藥,病灶局部的藥物濃度遠高于抑菌所需的藥物濃度,因此能有效地抑制細菌繁殖; 林龍等在運用雙料喉風散治療中耳炎方面亦取得較好療效。趙書策對雙料喉風散所試菌種亦證明,散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有明顯抑菌作用,具有廣譜抗菌和較強的抗菌作用。
本結果提示,治療組兒童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痊愈后半年內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與治療組應用雙料喉風散有關。痊愈患者避免參加導致鼓室進水的活動如游泳,積極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和呼吸道傳染病,減少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