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蘊含著以山為德、水為性的內在修為意識,蘊含著中國一些古代文人愿遠離官場,縱情于山水之間的傳統(tǒng)精神。中國山水畫除了有美的追求外,更高層次是“天人合一”。
第一步:勾勒。從下邊樹開筆,把握好三棵樹不同的樹形及樹與樹的距離。左邊兩棵向左斜出,右邊一棵加大空間,樹干直立。為活躍畫面氣氛,近景加了草亭,右邊加了小樹。有水必有樹,在遠景中畫了排樹,加了幾間草屋,全部由墨線勾出。勾時注意勾線近濃遠淡,近粗遠細,近實遠虛,線條流暢,略帶頓挫,勿飄,勿滑。
第二步:皴。此圖多用“披麻皴”筆道如麻繩散開,略帶曲線,所以叫由“披麻”皴法來自對大自然的模仿,不是人為生造的。凡畫土質的地貌,如土山、土坡、黃土高原,多用于此皴法。因土石結構的圓形山包,雨水向低處迂回婉轉沖刷流下,自然沖出許多小的溝坎,故皴線多用圓轉之筆,少見棱角。又不能過于圓滑,太圓就像人為修整,不像自然形成的。皴筆有干濕濃淡變化,下筆時筆道勿太濕,太濕則洇,看不出行筆的力量。筆道不宜齊頭,越自然越好。
第三步:擦。擦補皴之不足,擦能顯出山石蒼茫明暗,表現(xiàn)山石質感。擦時筆上水分要少,不能洇,因為水多一洇就畫不出筆痕,沒有筆痕,山石就光了。中鋒行筆,線是光滑的,只有側鋒才能走粗麻感。擦筆多用于山石皴過的部位,范圍要稍大于皴的面積,但是有外輪廓線的石塊,擦筆要限制在勾的輪廓線內。
第四步:點。樹葉和青苔都用墨點來畫,其中有時加少許雙勾夾葉點,外形變化不大,比如圓點,可用圓圈來勾畫。竹葉不是圓點更像寫字、介字點。此處還有散點、胡椒點。臨畫多了,各種點子自然就掌握了。點時勿忘用筆,傳統(tǒng)山水畫用筆很講究,不是胡涂亂點的。還要注意近大遠小,近實遠虛,近濃遠淡。多棵樹在一起,不但形狀不同,輕重也不同,疏密也不同。
第五步:染墨。染墨從淡到深,不見筆痕,表現(xiàn)明暗。傳統(tǒng)山水畫多為正面光,上部和正面亮,背光部分暗。山的頂部如果后邊空白,要用淡墨加染,不要讓一根墨線兩邊都亮或都暗。遠山不論勾線不勾線,都要用大筆染墨,按住筆頭,幾大筆染出。不要用小筆,因為生宣紙用墨染時,每一筆都有“水印”,小筆染就零碎,大筆染筆痕少,畫面工整。
第六步:設色。此圖秋景,以赭石為主色。赭石:染樹干、樹枝。淡赭石染山石、沙灘。花青加淡墨:染樹葉、苔草。草綠(花青加藤黃):染竹、葦。三綠:染坪臺、草地。最后整理,完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