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shù):1143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俗話說“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能夠在世俗之中保持本性不變,言行舉止都順從本心的人,那確實是非常難得的。而能夠遇到那么一位朋友,可以讓自己的言行舉止不必顧及世俗的禮教,那也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蘇軾就是這樣一位“真名士”,同時他也有一位讓他感到足夠幸運的朋友:佛印。
蘇軾與佛印的交情源于他的被貶,蘇軾20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考中了進士,主考官歐陽修本來想要將他錄為第一名,但因為懷疑他是自己的弟子曾鞏,出于“避嫌”而蘇軾與狀元失之交臂,不過盡管如此,蘇軾也已經(jīng)名動京城,幾乎所有人都認定他以后能夠在仕途上有一番大作為。然而蘇軾的仕途非常不順暢,因為當時的北宋有所謂的“黨爭”,一方是以王安石為首的“改革派”,另一方是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王安石等人為了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銳意進取推行變法,但是卻也有操之過急的弊端,而司馬光等人則認為朝廷政法不宜變動。
兩派不停吵架,改革派得勢的時候,保守派的人就會被貶出京城,保守派得勢的時候,就是改革派的人被貶出京城,只有蘇軾是一個例外,不敢是哪一派得勢,他都會遭到貶謫。因為蘇軾認為保守派的看法不對,朝廷確實是已經(jīng)到了必須得改革的地步,同時他也認為改革派的做法不對,實在是過于貪功冒進了。
以我們后世人的眼光來看,在那個時候顯然只有蘇軾的看法是對的,但是在當時無論是保守派還是改革派,都看蘇軾有點不順眼,于是他就不停地被貶,這一次他被貶到了瓜州,擔任一個閑得不能再閑的閑職,每天就是游山玩水,訪求各種奇人異事。
佛印恰好是當時聞名天下的一個奇人,他本來精讀儒家典籍,在三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能夠背誦《論語》,五歲的時候已經(jīng)能夠誦讀上千首唐詩,成年以后更是被皇帝賜名“佛印”名動天下,而且剛好就住在瓜州附近的寺廟里。
蘇軾知道佛印住在附近的消息以后立刻前去拜訪,兩個人都是“大英雄、真名士”,彼此交談一番之后,兩人都發(fā)現(xiàn)對方對天下大勢,以及文學道理的看法都與自己相差仿佛,立刻就相交莫逆,大覺相見恨晚,成為了很好的朋友,于是蘇軾也經(jīng)常到寺廟中去找佛印聊天,探討詩歌文學與人生哲理。
在佛印面前,蘇軾也是從來都不顧及那一些所謂的世俗禮節(jié),有一天他忽然想到一句很妙的詩,想要馬上說給佛印去聽,進到寺廟就不停大喊“禿驢何在”。這個時候佛印并不在,佛印的小和尚徒弟聽到有人這樣說自己的師父,很不開心,于是就極為巧妙地回答了4個字:“東坡吃草”。由于蘇軾問的是“禿驢”,所以小和尚就很自然地沒有將其當做師父佛印,而是將其當作一頭驢,于是就回答說“驢在東坡上吃草”,而東坡又正好是蘇軾的名字,所以也是含沙帶影地罵了蘇軾,而蘇軾盡管知道自己被罵,但確實是自己有錯在先,一時間羞得老臉通紅卻做聲不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