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孫自有兒孫?!笔抢弦惠吶私?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這句話告訴人們自己的子孫后代自然會有福報,不用老人們過多的操心。這句話的出處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關(guān)漢卿寫的《包待制三勘蝴蝶夢》。
《包待制三勘蝴蝶夢》中其實本句還是有下半句的,只是上半句非常有名而已。提到這句話的下半句,就不得不說一個典故。這個典故發(fā)生在明朝宣德年間,主人公是一位秀才,姓羅。
這位羅秀才的兒子名叫羅倫,此人家境貧寒,加上科舉不順利,與仕途無緣。羅倫為了養(yǎng)家糊口,去外地當起了私塾先生,就是現(xiàn)在的老師一職。羅秀才的妻子可是大家閨秀,兩人有一個兒子名叫羅倫。
常年在外教書的羅秀才無暇顧及兒子,所以他的妻子擔任了相夫教子的任務(wù)。羅秀才過年回家,他的兒子此時已經(jīng)7歲了。羅秀才看見自己的這個兒子準備考考他。
可是通過幾次測試,羅秀才對自己的兒子非常不滿意,認為他絕非有所成就。于是一氣之下,這位秀才選擇了出家。羅秀才的出走對這個家的打擊非常大,母女二人瞬間不知該如何生活。
羅秀才的妻子還是很有遠見的,雖然自己的丈夫選擇了出家,但是這位妻子沒有放棄給自己的兒子受教育的權(quán)力。妻子找來了更有名的教書先生,來給兒子教書。這樣的教導下,兒子進步飛快,后來一舉高中,成了狀元。
得知自己兒子考中了狀元,這位羅秀才前來家中化緣。羅秀才化緣不為別的,只為了看見自己的兒子。臨走之前和尚在墻上留下了一首詩:離別家鄉(xiāng)十八秋,千錢斗米我不收;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這首詩其實告誡天下父母,兒孫們的前途不用自己發(fā)愁,他們自會有福報。長輩們不要過多的操勞子女的事情,如果有福的話,什么都沒有,也能白手起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