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不生二胎關系到中國能否跳出“未富先老”的陷阱
| 時間:2017年03月28日 09:21:27 中財網(wǎng) | |
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執(zhí)行一年多,效果如何?
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為1786萬,比2015年增長131萬。分省來看,影響不盡相同。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顯示,廣西和甘肅2016年人口出生率分別為13.82‰、12.18‰,還低于上一年的14.05‰、12.36‰。湖南2016年新出生人口低于95萬,也比上一年有所下降。安徽、山西、江西等省份2016年的人口出生率分別小幅增長0.1‰、0.31‰、0.25‰。以此來看,盡管計劃生育政策正逐步放開,但并未改變中國的人口發(fā)展總趨勢。
更深入點說,全面二孩政策能夠緩解總人口和勞動力數(shù)量的減少趨勢,卻較難減緩越來越嚴重的人口結構惡化和老齡化。
人口形勢究竟有多嚴峻? 經典經濟增長理論告訴我們,人口既是拉動經濟發(fā)展的需求動力,也是促進經濟增長的生產要素。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結果表明,截至2010年,我國的總和生育率降到1.18,這個數(shù)字可以理解為每位婦女在整個育齡期內(15-49歲)平均生育1.18個孩子,換句話說,在2010年以前,我國平均一對夫婦一生生育1.18個孩子。
而國際上普遍認可的保持人口世代更替的總和生育率為2.1,即平均一對夫婦一生要生2.1個孩子才能保持人口總量不增不減。我國的人口總和生育率僅為1.18,意味著我國的人口會逐漸下降。放開二孩,提升生育水平,在當時已是迫在眉睫。
五年后,《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16》的數(shù)據(jù)更為驚人:2015年全國百分之一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婦女的總和生育率僅為1.047,還不及國際上普遍認可的人口世代更替水平2.1的一半,也遠低于專家估計的1.5-1.6的水平。
長期以來,東亞三國和新加坡等國家的生育率一直處在1.5以下的超低水平,而中國的總和生育率也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接近日韓兩國。
二孩政策對人口發(fā)展有多大影響? 從1.18到1.047,為什么生育率在持續(xù)下降?
主要是由于較低的一孩生育意愿造成的。2000年,全國婦女的一孩生育率是0.87;2010年,全國婦女的一孩生育率下降到0.73,并且這一數(shù)字在持續(xù)下降。連一孩都不愿意生,何談二孩?因此,二孩政策的作用有多大,很難說。更需要警醒的是,即使以最樂觀的生育意愿來估計,測算出來的生育形勢依然嚴峻。詳情如下:
1.有無二孩政策對我國總人口的影響 ?。?)如果沒有全面二孩政策,我國總人口短期內依然會有小幅上升,直到2020年前后達到峰值13.7億,之后開始加速減少。直到2050年,總人口僅剩不到11.2億人。如果以這樣的趨勢繼續(xù)發(fā)展,到本世紀末,中國總人口僅為5億,這就要求那時的生產率是現(xiàn)在水平的兩倍多,才能維持目前的經濟規(guī)模,更別提經濟增長了。
?。?)在全面實行二孩政策的情形下,從2016年起,總人口的增速提升了一倍,但由于上層年齡人口眾多,即使新生嬰兒大量出生,這一增勢也只能維持到2025年,屆時中國總人口約為14億。從2026年開始,總人口陷入負增長,且跌幅會緩慢擴大。2050年我國總人口將為12.3億,比無二孩政策情形多1.1億。
由此可見,二孩政策對我國人口總量的修正效果還是很顯著的,且時間越長,效果越明顯(參見圖2)。
2.有無二孩政策對我國勞動力數(shù)量的影響 ?。?)如果沒有全面二孩政策,我國勞動人口總量在2013年達到峰值10億,之后持續(xù)下降,2033年跌破9億,到2050年僅為6.8億。
?。?)在全面實行二孩政策的情形下,到2020年勞動力人口總量為9.8億,2030年9.25億,2050年近7.5億,均比無二孩政策情形多,但增加空間不多。
由此可見,二孩政策能對勞動力數(shù)量產生正向影響,但作用可能比較有限(參見圖3)。
3.有無二孩政策對我國人口結構的影響 自1999年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以來,中國人口結構不斷惡化。2015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占10.5%,社會總撫養(yǎng)比為37%,這意味著每一位15-64歲之間的勞動人口需要負擔0.37個兒童或老人。隨著二孩政策持續(xù)執(zhí)行,能否緩解這一形勢?下圖4表明作用并不明顯。詳細解析見下文。
(1)如果沒有全面二孩政策,老齡人口占比將急劇增長,60歲及以上人口在2052年超越40%。而0-14歲的低齡人口一路下跌,2054年跌至9%以下。社會總撫養(yǎng)比將在2021年升至40%,在2054年超過70%,直至2090年,社會總撫養(yǎng)比達到82%左右。每一位勞動人口要負擔0.82位兒童或老年人,相當于2010年時的3.73倍,并且這0.82位中有0.67位是老人,僅有0.15位是兒童。
這是什么概念呢?意味著除非有重大科技發(fā)展,否則人力成本高漲,企業(yè)盈利減少,經濟增長緩慢。而勞動年齡人口也是消費主力,勞動力減少導致消費需求縮減,大量積蓄用來養(yǎng)老,投資不足,經濟進一步低迷。
?。?)在全面實行二孩政策的情形下,由于新生嬰兒和老年人的雙重增長壓力,社會總撫養(yǎng)比超越40%的時間點將比原來提前3年(2018年)。由于育齡婦女比例的減少,0-14歲人口的比例將開始下降,并在2040年左右開始穩(wěn)定在12%左右。2030年,總撫養(yǎng)比仍將增長至50%,2060-2090年保持在70%。屆時每一位勞動人口將負擔約0.72位老人或兒童,這其中有0.51位是老人,而僅有0.21位是兒童(參見圖5)。由此可以預測,二孩政策的出臺將在本世紀末為每位勞動人口減輕12%的負擔,但那已是80年以后了。
這樣的圖景讓筆者想到了日本。在日本,不少老齡化現(xiàn)象頻頻見諸報端,“到日本去的話,跟80歲、90歲的人打招呼,都是三句話——第一句話對不起,第二句話我今天80歲,第三句話我活得太長了。日本的老人多數(shù)還在干活,很自立。在日本現(xiàn)在70歲養(yǎng)90歲的人,比比皆是。”如果中國超低生育率維持下去,這辛酸的一幕,未來會否在我們身邊上演?以中國巨大的人口基數(shù),在未來一個世紀將產生的人口問題很可能是超乎想象的。
日本的人口撫養(yǎng)比自90年代初發(fā)生不可逆轉的提升(參見圖6)。而中國自2010年人口撫養(yǎng)比也開始提升,這也會是不可逆轉的嗎?
現(xiàn)在看來,逆轉難度非常大,二孩政策對應的撫養(yǎng)比也要到2050年以后才可能開始下降,而在2050年之前,總撫養(yǎng)比反而因為少兒的增加而變得更高(參見圖7)。
應對人口結構惡化的四方面建議 綜上可見,全面二孩政策已經在發(fā)揮積極作用,但對改善我國人口結構的功效是有限的。為此,筆者從可行性角度提四方面建議:
1.走出低生育率。即進一步促進二孩生育,甚至放開多孩政策,以增加新生人口,是緩解人口結構形勢的有效辦法。
衛(wèi)計委指出,影響很多家庭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
?、賸D女的職業(yè)發(fā)展和母親生育后的再求職問題;
?、谕杏Y源缺乏,多數(shù)家庭主要靠祖輩來撫育第三代;
③經濟方面的壓力。
其中,②托育資源缺乏的問題短期內可以通過加大資金投入緩解。有觀點指出,日本的老齡化問題之所以比其他發(fā)達國家更加凸顯,是因為其育兒等方面家庭政策的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不及法國的1/2、北歐的1/3,也有研究表明發(fā)達國家中相應比重與總和生育率基本成正比。對于中國,需要盡早考慮加大生育的相關財政支持。
?、俸廷凵婕暗饺绾谓鉀Q生孩子的后顧之憂:二孩背后的經濟和社會壓力也是二孩政策實施的阻力。加大公共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yè)、基本醫(yī)療和公共衛(wèi)生等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務迫在眉睫。
2.提高生產率。人口問題的實質是長期以來“重物輕人”累積形成的,二孩政策也并未根本改變這一老舊觀念?,F(xiàn)在看來,生產力才是第一位的,“投資于人”是全世界每個成功國家的最寶貴經驗。加大教育和研發(fā)支出,以提高人力資本質量和科技水平,才能保持經濟發(fā)展和養(yǎng)活更多的老人。
3.直面養(yǎng)老問題。老人數(shù)量和比例的增加將給社會帶來負擔。但反過來看,順應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積極引導社會資本進入
養(yǎng)老產業(yè)的空間巨大,將會創(chuàng)造出新的增長點(參見圖9)。
4、提高勞動參與率。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不可避免,實際參與經濟的勞動力卻可以增加。統(tǒng)一國民待遇、加快城鎮(zhèn)化步伐是有效辦法:近2億進城農民工沒有城市戶口,沒有均等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務,他們通常40歲左右就退休回鄉(xiāng)了。改革戶籍制度,推進農業(yè)轉移人口市民化,農民工就能干到60歲。這一舉措若能有效實行,勞動參與率將明顯增加。(蘇.寧.金.融.研.究.院)
中財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