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全球知名的人像攝影師艾爾莎·朵芙曼(Elsa Dorfman)給我拍攝的一幅肖像。艾爾莎擁有和其他很多人所擁有的一樣的影棚:一樣的背景、一樣的燈光和一樣的攝影器材,但艾爾莎是人像攝影師,而其他很多擁有和她一樣設備的技術精湛的人卻算不上,為什么呢?因為艾爾莎更關注“人”,她真誠地對待她所遇見的人,能在一分鐘內(nèi)與他們熱絡起來。她能夠在一個小時的會面之后評價出一個人的人生,比我對我姐姐的了解還多。
艾爾莎使用一臺20x24英寸片幅的大畫幅寶麗來相機,每張膠片的成本約50美元,所以她給每一個人所拍的照片都控制在兩幅以下。她給我和我的狗所拍的這張照片是我唯一喜歡的我自己的照片。數(shù)碼照片的成本就低多了,一般人不具備艾爾莎那樣的敏感,我們給數(shù)碼相機用戶的忠告是“在給一個人拍照時至少要拍50張以上,你才有可能琢磨到他/她內(nèi)心深處感情的流露”。
艾爾莎在藝術上的成功表明,對于人像攝影而言,最重要的是對拍攝對象的興趣。如果你忙得無法與陌生的模特溝通,那么別給他/她拍照,至少別期望能拍出成功的照片。我比較滿意的一些人像照片是在去阿拉斯加的旅行中拍攝的,因為我在那里盤桓了三個半月,努力去感受那里的人和他們生存的環(huán)境。
【注:】本文圖片除第一幅外,其余均為Philip Greenspun本人拍攝,版權屬于作者。
如果你沒有條件搭建一個影棚,那么就專心拍一些環(huán)境人像吧!努力去表現(xiàn)人和他生活的環(huán)境。如果能將拍攝的照片放大到14英寸以上是很有幫助的,因為如果照片片幅太小的話,人物的臉就很小,無法表現(xiàn)其表情。把照片放大,這本身就是一件藝術性的工作。這就要求你盡可能用低感光度、定焦鏡頭、三腳架以及一臺至少中檔的單反數(shù)碼相機。
在影棚內(nèi)拍人像有兩樣東西特別重要,一是可控制的背景,二是可控制的燈光。
誰都不想在全神貫注拍攝模特時,卻因背景雜亂影響了構圖?;疑臒o紡布并不是拍人像的最佳背景,但如果不用它的話很多雜亂的東西都會進入畫面。其實你不一定非得有一個專門的房間配上專門的可控制背景裝置,如果你不能很好控制背景的話有更簡便的方式解決背景問題,那就是一枚大口徑的長焦鏡頭。例如,300mm F2.8之類,這類鏡頭的景深非常淺,精確對焦后,模特的眼睛和鼻子附近纖毫畢現(xiàn),而背后的一切都會變成斑駁的色斑。
最討人喜歡的人像光是光源與相機有一定距離的柔和平光。一面向北的大窗子、一套有柔光箱的燈具,都是理想的光源。前面艾爾莎為我拍攝的那幅照片用了兩個大的柔光箱,相機兩側(cè)一邊一個。事實上這樣的光源下沒有明顯的陰影。
在日光強烈的野外,例如墨西哥,你手里焦距最長的鏡頭是 50mm F1.4,這時要拍美女模特的話可能會很失敗。
如果你想讓你的模特的照片看上去比本人更漂亮,那就必須盡量讓鼻子在照片不那么顯眼,那么你就至少需要離開她3-5米的距離,這時為了保證足夠大的成像,你就需要一枚焦距長些的鏡頭。所以最經(jīng)典的人像鏡頭一般是焦距在90-135mm的鏡頭(對135全畫幅相機而言),一些時裝攝影師喜歡用300mm甚至600mm的鏡頭,所以他們拍攝時常常要用對講機或者話筒來指揮模特。
如果你使用一臺非全幅的數(shù)碼單反機身,例如尼康D70s或者佳能EOS 30D,那么一枚廉價的 50mm F1.8就可以充當不錯的人像鏡頭。其視角大約相當于全幅機身上的85mm鏡頭。請記住,這只是視角“相當于”,其背景的虛化效果是不相當?shù)摹?/p>
可選鏡頭有:
有很多人固執(zhí)地認為拍人像不需要太銳利的鏡頭,在他們看來,柔光成像的光暈最討人喜愛。柔光鏡頭與標準的100mm微距鏡頭的成像當然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往往選用成像比較軟的低檔鏡頭,甚至還在鏡頭前加柔光鏡、絲襪,或者后期通過軟件進行柔化。
事實上柔光和柔焦并不是一回事,行家認為那些未進行球差校正的鏡頭所產(chǎn)生的柔焦效果才是真正的“柔光”,或者使用沒有球差校正的老鏡頭,或者使用特制的柔焦鏡頭。上圖是用一枚 Canon EF 135mm f/2.8柔焦鏡頭拍攝的樣片,這枚鏡頭被認為是現(xiàn)代定焦鏡頭中的佼佼者,比變焦鏡頭輕便,反差大,成像質(zhì)量優(yōu)異,尤其是將光圈收小到F5.6以下時。這枚鏡頭與普通鏡頭有什么不同呢?扭動鏡頭上的一個柔焦環(huán),你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從無柔焦到最大程度柔焦的差別。例圖中戒指的亮光很難解釋,在Photoshop中也是很難模擬的。遺憾的是佳能不再對這枚鏡頭進行升級換代了,沒有超聲馬達驅(qū)動裝置,無法進行全時手動對焦。如果你只是想擁有一枚柔焦鏡頭的話,那么 100/2 USM or 135/2L USM都是不錯的選擇。
最起碼需要一臺數(shù)碼單反相機,如果經(jīng)濟能力允許的話,全畫幅的佳能EOS 5D用來拍人像是很不錯的,因為同等條件下,與非全幅相機相比,用它可以獲得更淺的景深。
要超越數(shù)碼單反的成像質(zhì)量,一臺配150mm鏡頭的哈蘇是最起碼的要求,如果你像安妮·麗波維茲(Annie Liebowitz)那樣有一個小隊的攝影助手,那么你也可以像她一樣使用瑪米亞 RZ67,如果你足夠耐心,配270mm鏡頭的4x5系統(tǒng)是不錯的配置。
這是一幅海濱人像,佳能EOS-5(膠片相機)的內(nèi)置閃光燈對于草帽下的女主人公的臉幾乎毫無作用,這時拍攝者是騎在另一匹馬上的,這個四足動物可沒有三腳架穩(wěn)妥。
請記住,在室外拍攝環(huán)境人像,所謂的“人像鏡頭”就未必適用了,事實上20-35mm的廣角鏡頭更為實用。
Dieter,Canon 35-350L f5.6 @ 350mm
戴特(Dieter)的照片是用小光圈的變焦鏡頭拍的,而艾瑪(Emma)的照片是用大光圈定焦鏡頭拍的,拍攝兩張照片時的背景非常相似,都比較雜亂,對比這兩張的效果,你可以自行決定大光圈定焦鏡頭的昂貴投資是否值得。
盡管與定焦鏡頭相比,這枚專業(yè)變焦鏡頭既笨重又不夠銳利,但,自由的變焦范圍會給你帶來別樣的拍攝體驗。
這是用70mm端拍攝的一幅“標準人像”。
使用小畫幅相機,人們習慣于讓主體充滿畫面,而使用6x6cm的方形底片,你會喜歡給畫面留出更大的空間。
也許這幅照片應該在Photoshop中裁剪一下,裁掉多余的地毯,但那就僅僅是一張狗的肖像了,而不再是一幅精彩的地毯廣告。當我進行裁剪的時候,《Hearst》雜志的圖片編輯正好看見,他喊叫著阻止了我,我意識到,正是畫面上地毯的空間,讓這幅照片變得與眾不同。
譯后記:這篇文章的后半部更多地談到了器材,但開篇關于人像攝影是心與心的交流的論述,則道出了人像攝影的真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