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 紫荊88 2021-07-30
三味藥:1、安神三藥:生龍骨15~30g,生牡蠣15~30g,茯神20~30g。 針對陽氣、心神浮越在外,患者脈浮緩,脈勢上越,失眠多夢。
安神三藥:生龍骨15~30g,生牡蠣15~30g,茯神20~30g。
針對陽氣、心神浮越在外,患者脈浮緩,脈勢上越,失眠多夢。
心三藥:紅參15~20g、紅景天20g、銀杏葉20~30g。
針對胸悶氣短、頭暈為主,左寸沉取細弱。證屬心血失養(yǎng)、心氣虛、心陽不振;
胸痹三藥:瓜蔞20g、薤白15g、桂枝15g。
針對痰飲阻滯心胃,胸陽不振引起的胸悶心慌心悸,背心發(fā)冷等,患者舌淡苔白厚膩,寸關部脈濡,兼有緊象,亦可見澀脈,寒象。
耳鳴三藥通氣散:柴胡10g、川芎12g、香附15g。
耳聾不聞雷聲,療效神奇;肝氣疏泄不及,左脈弦,耳鳴癥狀在心情煩躁,情志不舒時加重;
乳脹三藥:橘葉10g、絲瓜絡15~20g、生麥芽20~40g。
用于經(jīng)期前后乳房脹痛、乳腺增生等,生氣時乳房脹痛加重,證屬肝氣郁結,脈弦,雙手脈寸關之間有郁滯;
消瘰三藥:浙貝母15g、牡蠣20g、玄參20g。
瘰疬為長在頸部兩側的淋巴結節(jié),一般是數(shù)個串生在一起;見瘰疬患者舌質紅,陰虛之象,可用之。
肩痛三藥:姜黃15g、防風15g、小伸筋草15g。
姜黃入肩活血消淤,防風疏散風寒,伸筋草活血通經(jīng);不是極虛弱之人,肩背不適均可用;
郁三藥:香附15g、郁金20g、玫瑰花10g。
緩解郁悶之藥,用于肝氣不舒、心情壓抑者,見左關郁滯、齒痕舌;若肝血不足,則加滋補肝腎陰血之藥,順其性、養(yǎng)其真。
熄風三藥:天麻15g、鉤藤15g、山茱萸15~30g。
熄肝風,用于肝腎虧虛,導致肝風內動者,見頭暈目眩,耳鳴耳癢,四肢微顫,左脈浮弦,左尺不耐重按。天麻、鉤藤平息肝風,山茱萸收斂肝腎之氣。
胸三藥:木香15g、枳殼12g、桔梗12g。
用于中焦升降失常,右關郁大,心胸氣機不暢引起的咳嗽、哮喘、胸悶、胃脹等;
此三藥為理氣之品,用久則耗氣,可酌情加補氣之品。
胃三藥:黃連5g、干姜8g、蒲公英30g。
針對寒熱錯雜、氣機不通引起的胃痛,心下痞滿等,胃部不適、舌苔黃厚、右關郁大;
脾三藥:山藥30g、芡實15g、炒薏苡仁30g。
山藥補脾陰,芡實收斂脾氣,炒薏苡仁健脾祛濕,用于平素脾不健運,脾胃虛弱,脾陰不足,右關沉取細弱,舌淡苔白舌面有裂紋者;若舌面裂紋較多,或舌苔剝落者,可去薏苡仁加白扁豆、沙參等。
膽火三藥:柴胡10g、黃芩10~20g、龍膽草3~5g。
凡因少陽膽火引起的口干口苦,晨起眼屎較多,小便黃,舌紅苔黃厚等,左關浮取弦郁。
濁苔用藥:草果10g、知母10g、檳榔15g、厚樸10g。
舌苔膩如積粉,刮之不去者,癥見大便黏膩不爽,小便黃臭,舌紅苔濁膩,平素頭身困重,眼睛渾濁,脈粗澀,濕濁交阻者;
金水相生二藥:玄參20g、知母10g。
右脈上亢,左尺不足,金不生水,肺氣不能下滋腎水,故肺氣虛亢,腎陰不足,脈細數(shù)。常見喉嚨干燥、咽喉紅腫、干咳等。
開胃三藥:木香15~30g、山楂20~30g、炒麥芽20~40g。
食積或其他瘀滯引起的納食不香,食欲減退等,可以用開胃三藥,右關尺郁滯,舌苔厚膩;
中郁二藥:王不留行20~40g、香附12~30g。
左關郁滯,無論有形之邪或無形之氣滯皆可用之。
糖尿病二藥:玄參15~30g、蒼術10~15g。
糖尿病人或易得糖尿病者舌苔厚而燥,如細小砂粒般分布在舌頭表面,可從舌苔的細小裂紋中看到舌面;舌苔厚說明體內濕氣重,苔燥布滿細小裂紋意味陰分不足的病機;
腰痛四藥:杜仲30g、桑寄生20g、川續(xù)斷20g、豬鞭3條。
杜仲、川續(xù)斷、桑寄生補肝腎、強筋骨,豬鞭疏通腰部神經(jīng)。
腰濕三藥:生白術20g、干姜8g、茯苓20g。
寒邪水濕滯留腰部,腰部困重、腎陽不足、舌淡苔白;
前列腺炎三藥:白芍40g、薏苡仁30g、冬瓜子20g。
白芍利尿破陰結,薏苡仁清熱利濕,冬瓜子健脾利濕升清陽;脈勢下陷,脈弦,苔厚,濕邪淤血郁滯下焦引起的前列腺炎;淤血顯著者加蒲黃、乳香、沒藥;濕熱明顯者加大血藤、敗醬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