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 者 》
【北宋】梅堯臣
陶盡門前土,
屋上無片瓦。
十指不霑泥,
鱗鱗居大廈。
【注釋】
①陶者:燒制陶器的人。這里指燒瓦工人。 ②陶:同“掏”,指挖土燒瓦。 ③霑:同“沾”。
【賞析】
宋初有些詩,用質(zhì)樸的語言諷刺時事,控訴與指斥社會中不平等現(xiàn)象,梅堯臣這首詩是其中很著名的一首。
詩不進行鋪敘,只是通過對比,直接表現(xiàn)不合理處。兩句寫燒瓦工人,兩句寫達官富人,燒瓦工人辛勤勞動卻住草房,達官富人十指不沾泥,卻住高樓大廈。這樣寫,集中了矛盾,強烈地表現(xiàn)了兩者的差別,作者不加議論而結論已經(jīng)明白徹底了。
在梅堯臣以前,唐代人已經(jīng)寫了大量反映社會不平等的詩,大都寫耕織的農(nóng)民,梅堯臣這首詩換了個角度,寫手工業(yè)者,可以說是對自己做詩目標“意新語工”的實踐。詩在寫作上,打破了絕句聲律的格局限制,句法散文化,近似古代的風謠,這正是梅詩古樸淡泊的特色。后來有位并不出名的詩人張俞,作了一首《蠶婦》詩說:“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敝黝}與梅詩相同,不知是否受到過梅詩的啟發(fā)。近代有很多風謠,往往通過對比顯示不合理,則受梅詩影響是很明顯的。
梅堯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qū))人。北宋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zhèn)安軍節(jié)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jiān)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
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并稱“歐梅”。為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為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詩小傳》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