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牛功為硬功內(nèi)壯,屬陽剛之勁。其練法有開口閉口之分,其效用與布袋功相仿佛,惟但有御敵之功,而無制敵之妙,蓋一本陽剛之勁而為之也。其練法先鼓氣于腹,以指環(huán)扣之,初不必甚重,日行數(shù)度。休息時,則用掌心用力搓摩,如是既久,其腹部之肌膚,逐漸堅實,然后用拳擊,日亦數(shù)行之。在初時必隱隱作微痛,漸久而痛減,即用力擂擊,亦無所楚。然后易拳以木棰,如法練習之,更易木棰以鐵錘。在鐵錘初擊時,其聲固橐橐如敗木響,至后功漸進,聲亦漸洪亮,終而錚錚然作金石響矣,至此則功已七八成矣。更于臨臥之時,以巨石壓腹上,及起而去之,以練其持久之勁。此法較以鐵錘相擊為更苦,至能以百八十斤巨石,置于腹部,安然酣睡,毫無痛苦,行所無事時,則技臻絕境。若敵人拳擊則拳損,械擊則械折,可以所向披靡矣。所謂開口與閉口云者,在運用功力時,能與人交語與不能耳,亦練習時習慣使然。惟開口鐵牛功,人不易測,較閉口為優(yōu)也。此種功夫,練成后,雖槍刀不入,然切忌仙人掌也。
以上所述功法僅簡介而已,如按照練習,較難練成,練習鐵牛功其中有幾大重要環(huán)節(jié),現(xiàn)據(jù)師言傳,明示如下。
武術愛好者如按照以下方法練習,百日必有成就,雖初具抗擊打功力,也只小成,但要達高層,貴在勤學苦練,尚需借心靈敏悟?,F(xiàn)將當今禪修武學傳承人保宗就本功言傳身教內(nèi)容整理如下:
鐵牛功首要是先練渾元氣,乃此功之根本;然后是運使,長氣增力;再排打,強筋壯骨硬皮肉;最后練抗尖避銳。
一、吐納練氣養(yǎng)真元
預備功法
1、平時應養(yǎng)成心平氣和,情緒穩(wěn)定,清心寡欲,按時作息的良好衛(wèi)生的生活習慣。
2、行功之前,應活動肢體,練禪門四段功。但注意不要弄累了自己。
3、選擇一個清潔、清靜、溫度合宜、空氣流通的地方,比如專用的內(nèi)功修煉室、庭堂、花園等。如在寢室,應避開煤氣并開窗透氣(但不能有涼風當面吹來)。雙腳分開與肩同寬,成內(nèi)八字站立,松肩含胸,收臀提肛,全身放松,自然呼吸,面對的方向,隨其自便。
4、叩齒36下,干洗面(用掌搓揉面部頸部)36下,搖動搖動、扭動扭動身體,再兩掌互握,置前腹,神光內(nèi)斂,神態(tài)祥和,自然呼吸,精力集中,身形中正安穩(wěn),妥貼舒適。
正式功法
1、吐氣
按上文要求站好,把注意力放在體內(nèi),緩緩吸氣(鼻吸),想象體內(nèi)五臟六腑、筋骨皮毛中的廢氣、病氣、濁氣被“吸”到胸喉之間,再緩緩吐氣(口吐),意想將廢氣、病氣、濁氣盡數(shù)吐(哈)出。反復三次。
2、換氣
接上式緩緩吸氣,意想吸入的是天地間的真氣。吸足后閉口,輕輕將氣閉住。同時意想吸入的真氣從腹中向全身擴散并被細胞吸收,而細胞內(nèi)有限的廢氣被再次“替換”出來,流向胸喉之間。當感到交換完畢,或不是再閉氣時,張口,將“換”得的病氣、廢氣、濁氣緩緩吐盡。如此反復六次。
3、納氣
接上式。緩緩吸氣,直入腹中,并意想吸入的是天地精華之氣。吸滿后,緩緩呼氣。但不要把注意力放在鼻端,而應內(nèi)視體內(nèi),意想呼氣時,剛才吸入腹中的真氣被“呼”入全身細胞,并被細胞所吸收。如此反復行功九次。
注:“吐”、“換”、“納”三種合為一功,共為十八個呼吸。此種吐故納新之法為本門不傳秘法。
4、養(yǎng)氣
接上式站立。氣沉丹田,上虛下實,肌內(nèi)放松,排除雜念。舌抵上腭,兩目微閉并內(nèi)視丹田。兩手成自然掌上提于肩平,掌心向下,十指相對,靠近胸前,同時用鼻進行長,勻,深的吸氣,滿于口,閉氣,然后用唾液將氣助吞送于臍下小腹丹田內(nèi),同時雙掌向下移,意念想象所吞之氣被雙手推送至丹田。手掌按到丹田時,左手在里,右手在外,蓋抱住丹田,氣在丹田略停幾秒后,勻細地呼出。然后再將雙手提于胸前,反復以上動作,本式最好不少于練10分鐘,約吞氣36次。此式主要是養(yǎng)練丹田真元,一定要做到入靜要求,千萬不可心猿意馬。
二、體展運使增氣力
第一勢
預備式:立正姿式站立,右腿往右邁一步。(兩腳間距離約60厘米左右,腳尖朝前,不能外斜和內(nèi)扣)雙手下垂,雙目輕閉,舌抵上腭,全身放松,自然呼吸,意守丹田半分鐘。
用口齒縫吸氣,同時兩臂向身前直臂抬起(雙手呈龍爪形,與肩同寬)抬至肩平時吸氣滿,然后雙腿下蹲,雙臂曲肘下落,同時用鼻呼氣。當雙手下落到小腹前時(雙手相距二寸遠),腿下蹲成高馬步,(半馬步)此時正好氣呼出半口。(呼出之氣不要超過半口)停半秒鐘,然后迅速閉氣。(把剩下的半口氣閉在丹田,閉氣時不能吸氣,也不能往外出氣),同時十趾用力抓地,收肛,收胸收腹,雙腿用力內(nèi)扣,沉肩,雙手向兩側并稍向下用力慢慢外分,全身崩緊,意守丹田。
雙手用力分至與雙腳稍寬時,正好閉不住氣(手分的快慢要與閉氣的時間長短配合好)。閉不住氣時,用鼻一下把所閉之氣放出,放氣后全身放松,意守丹田,自然呼吸兩口,接做第二個(不用再停半分鐘),如此做49次。用十五分鐘左右。死守丹田。
第二勢
預備式:左腳往前邁一步成高弓步(前腳尖距后腳尖約60厘米左右,兩腳前后成平行四邊形)雙手下垂,舌抵上腭,雙目輕閉。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半分鐘。
用口吸氣,雙手朝身前慢慢抬起,(手呈自然龍爪形與肩同寬)抬至肩稍平。再向下落,落到腹前高時翻手心向上,在抬于肩稍平時,再翻手心向下,慢慢落于丹田前時,正好吸氣滿。(以上動作都是吸氣)稍停半秒,然后迅速閉氣,雙手用力下按(雙肘稍曲,不要伸的太直),同時十趾用力抓地,收肛、收腹、收胸,沉肩,兩胳膊上臂夾緊雙肋,兩腿前后用力相扣(力),全身崩緊,雙手用力向后慢慢抓按到胯部,閉不住氣時,用鼻將氣放出三分之一。然后再用力閉氣二至四秒鐘,雙手再慢慢向后推五厘米,用鼻入出三分之一的氣,再用力閉氣二至四秒,雙手再向后推約五厘米,用鼻放出最后三分之一的氣,同時全身放松。變預備式,自然呼吸兩口,接做第二個(不要再等半分鐘)。所閉之氣,一口分三次放出,要放均勻,不要這口放的多,那口放的少。
如上連續(xù)動作說明做25次,再換右腿在前式成右弓步做25次。共50次用十五分鐘左右。始終死守丹田。
第三勢
預備式與第一式相同。
吸氣,兩掌在腹前交叉,兩手相疊,(左手在上,右手在下)。雙手直臂由下向上身前交叉劃弧,劃至頭高時手心朝前,(高不過頭,離頭八寸遠)。兩掌左右分開,分于兩臂與肩平時,兩手心向下。兩手直臂向身左右兩側繼續(xù)下落劃弧,同時兩腿劃弧下蹲成低馬步(蹲成90度以下)正好雙小臂劃至腹前,屈肘成90度,放于腹部兩側,(手心相對,十指朝前)同時吸氣滿,稍停半秒鐘。然后迅速閉氣,再同時猛翻手心向上,雙手雙臂用力向內(nèi)扣夾,(雙手相距五寸遠,雙胳膊上挺夾緊雙肋)。意守丹田,十腳趾用力抓地,收肛,收胸、收腹,兩臂夾緊兩肋,沉肩,雙腿用力往上使勁,雙手如托千斤慢慢起身。托至雙腿快站立時。雙小臂慢慢向內(nèi)收,雙手掌平,手心向上(掌與肩稍高)翻掌心向前,此時正好閉不住氣,(動作快慢要與閉氣時間長短配合好)用鼻一下將氣放出,同時全身放松。(放氣時容易頭暈,要意守好丹田)。放氣后,雙手下落于兩胯處,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兩口,接做第二個(不需再停半分鐘)如上連續(xù)動作做49次。用十五分鐘左右。
注意:雙手托至與肩稍高時請注意沉肩,墜肘,始終死守丹田。
第四勢
預備:雙腳平行站立,略寬于肩,腳尖朝正前方,兩手自然下垂,雙耳平視,全身自然放松。
起勢:緩緩地下蹲,下蹲到底后,翻掌心向上,十指指尖朝后,慢慢托起,然后,舌抵上腭,鼻吸鼻呼,默數(shù)呼吸次數(shù),意守關元穴與命門穴,勻速慢慢起立。
起立時,始終保持腰直,胸挺,背平,頭正,兩肘端略向前上方推出,肘肩距肩等寬,雙掌置于肩前,平穩(wěn)向上。初習者往往會上身前傾,雙掌變形,肘,膝也變位,這就會影響本功法的功效,因此,無一定武術基礎的初學者,最好在老師的教練指導下練習。
呼吸次數(shù)為30——60次,大腿與小腿之間的角大于90度時,上體轉向后方仰去,腰盡可能后彎,雙掌圓滑地漸翻向后方,雙臂向后方盡力緩緩推去,意念從關元穴運氣至雙掌根,掌心向后方,十指尖朝下方,此時往往十指發(fā)抖,乃至雙臂完全伸直時,有一股強大的氣流自丹田直貫雙掌和十指。掌和指有膨脹及過電感為佳。再循原路返回,復原下蹲,呼吸次數(shù)為40——80次。總計每組呼吸為70——140次,約3——6分鐘一組,休息一,二分鐘后再練,每天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