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明史·方伎傳》、《張三豐傳》、《張三豐全集》、《縣志》、《碑記》等歷史文獻記載:張三豐,遼東懿州(今遼寧)人,名全一,君實,字玄玄,號三豐,道號玉虛子。先世為江西龍山人,祖父裕賢公,攜本支眷屬,徙遼陽懿州。有子居仁,亦名昌,字子安,號白山,即先師父也。壯負奇氣,元太宗收召人才,分三科取士,子安赴試,策論科人選。然性素恬淡,無意仕宦,終其身于林下。定宗丁未(1247年)夏,先師母林夫人誕先師。時四月初九日也。
先師風姿奇異,龜形鶴骨,大耳圓睛。十二歲,始專究儒業(yè)。然過目便曉,并能通會大意。中統(tǒng)元年(1260年)舉茂才藝等。二年,稱文學才識,名上聞,以備擢用。然非其素志也。甲子秋,游燕京,時方定鼎于燕,詔令舊列文學才識者待用。棲息于此,聞望日隆,始平章政事,廉公希憲識。公異其才,奏補中山博陵令。遂之宦。政暇,游葛洪(注:葛洪乃道家修丹養(yǎng)生之名士,他認為:一、煉得金丹服食,即借外丹而養(yǎng)生,使人身心不朽;另一方面,就是導引行氣,練成內(nèi)丹。認為內(nèi)欲和外因,是人不能長生之“六害”,解決的辦法是“導引行氣,還精補腦”。這里的“精”是“精氣”,因為人在氣中,氣在人中,自然天地至萬物,無不通氣以生,“有氣則生,無氣則死”要“氣”養(yǎng)好,使精氣永遠存在于身體之中,同時又要養(yǎng)“身”,使形體也永遠不壞。所以必須“寶精愛氣”。這是修丹得仙之橋梁)山,相傳為雅川修煉處。因念一官消散,頗同勾漏(注:古時滴水記時稱勾漏),予其不能似雅川哉?越明年,而丁難矣!又數(shù)月,又報憂矣!先師遂絕仕進意。奉諱歸遼陽,終日衰毀,覓山高潔者營厝,甫畢,制居數(shù)載,將殷實之家業(yè)田產(chǎn)悉數(shù)分付給族,囑代掃墓,乃束裝出游,北抵燕趙,東至齊魯,南達韓魏。往來名山古剎,吟詠聞觀,且行且住,如是者幾三十年,均無所遇。乃西之秦隴,挹太華之氣,納太白之奇。走寶雞,度陳倉,見寶雞山澤幽邃而清,乃就居焉。中有三尖山,三峰挺秀,蒼潤可喜,因自號為三豐居士云。
延佑元年(1314年),六十七歲,始人終南,得遇火龍,傳以大道。遂更名玄素,一名玄化,合號玄玄子,別號昆陽。山居四載,功效寂然。
泰定甲子(1324年)春,南至武當。調(diào)神九載(1333年),而道始成。于是湘云巴雨之間,隱顯遨游,又十余載。乃于至正(1241年)初,由楚還遼陽省墓。訖,復至燕市。公鄉(xiāng)故交死亡已盡矣!
遂之西山,復至秦蜀,由秦蜀之吳越。僑寓金陵。至正十九年,仍還秦,居寶雞金臺觀。又二年,元紀忽終,明運復啟。先師乃結庵于太和。故為瘋漢,人曰為邋遢道人。
洪武十七年,甲子,太祖以華夷賓服,詔求先師,不赴。二十五年,乃遁人云南。
建文元年(1339年),完璞子訪先師于武當。適從平越歸來,相見甚歡。
永樂四年(1407年),侍讀學士胡廣奏言,先師深通道法,拳技絕倫。五年,丁亥,即命胡潢等遍游天下訪之。十年,壬辰,又命孫碧云于武當建宮拜候,并致書相請,終不可得。天順三年,英宗賜誥,贈為通微顯化真人。
英宗朱祁鎮(zhèn)御賜張三豐銅碑,此碑劃為三格,碑首為篆額,中為誥文,下為張三豐銅像。碑文云:“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朕惟仙風道骨,得天地之真元,秘典靈文,集陰陽之正氣。顧長生久視之術,成超凡人圣之功。曠世一逢,奇蹤罕見。爾真仙張三豐,芳姿穎畢,雜思孤高,存想專精,煉惰堅定。得先篆之寶訣,餌鼎之靈膏,是以名隸丹臺。神游玄圃去來倏忽,豈但煙霞之棲,隱顯渺茫,實同造化之妙。茲特贈爾為通微顯化真人,錫之誥命,以示褒崇。于戲!蛻形不老,永惟物外之逍遙,抱道絕倫,益動寰中之景慕,尚期指要,式惠來英。天順叁年(1459年)肆月拾叁日”。(此碑原在遇真宮供奉,現(xiàn)存放于武當山文物所博物館內(nèi))
焦竑(1541—1620)編輯《獻微錄·張三豐傳》中載有此文,與寶雞金臺觀之碑完全一致。
《陜西通志》延安府中部縣(注:現(xiàn)為黃陵縣),有張三豐遺詩處,在軒轅廟側(cè),玉皇廟東石壁上。碑記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三豐狂草手題《橋山祈仙臺》詩:披云履水謁橋陵,翠柏煙含玉露輕,袞冕霞飛天地老,文章星煥海山青。巍巍鳳闕還仙島,渺渺龍車駐地城。寂寞瓊臺遺漢武,一輪皓月古今明。由延安府臺在明弘治七年(1494年)將張三豐手題詩從玉皇廟東壁上拓下,刻在石碑上立于軒轅祠廟中。(現(xiàn)碑仍立于軒轅祠廟中)
《道統(tǒng)源法》載:張三豐好道善劍。三豐棄官出游,拜訪悟道后,于泰定甲子春第一次上武當山,潛心參悟達九載之久。其第次結草廬修煉以其道號為名,曰玉虛(后帝王為紀念他而修了玉虛宮)。明洪武初,二上武當,“登天柱峰,遍歷名勝”,并且自結廬于展旗峰北(后帝王為紀念他修建遇真宮)。修草庵于土城(后修會仙館)一直到洪武庚午年“拂袖長往”。張三豐兩度上武當,總共在武當修煉了近三十年。這段靜心參悟?qū)嵺`對張三豐武當新興武當派體系非常重要。
世人皆知,武當山風景綺麗,是張三豐潛心鉆研,身體力行的最佳場所。張三豐從得火龍真人諸家?guī)熡褵挌鈱бg后,靜下心來,丹拳兼修,他“朝朝鍛煉精氣神”,“采聚他家一味鉛,提精煉氣補先天”(《張三豐大丹詩八首》)。多年來的苦煉,造詣日深,他“寒暑惟一衲一笠”《明史·方伎傳》,冷寒酷熱不侵其體,“或三五日、兩三月一食”(《征異錄》)。谷食氣而不思飲食,或隆冬臥雪中鼾聲如雷(《征異錄》)練就了金剛不壞之軀。他“深藏道法,廣具神通,高隱武當,有希夷之風”(《三豐全集·正訛》)。經(jīng)過這樣數(shù)十年的親身實踐的修煉,深悟道家養(yǎng)生、易數(shù)、兵法、拳法、醫(yī)理和哲理,集中華五千年文化精華之大成,而創(chuàng)絕世獨有的科學的、高明的武當內(nèi)家拳法——太極十三勢,并著《太極拳經(jīng)》、《太極拳論》、《太極拳言》、《全體大用歌訣》、《打手歌》、《武當太極三合一歌序》等。
十三勢者:棚、捋、擠、按、采、例、肘、靠。此八卦也;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棚、捋、擠、按即乾、坤、坎、離,四正方也,采、捌、肘、靠,即巽、震、兌、艮,四斜角也。進、退、顧、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
從張三豐祖師《太極十三勢》論著看,太極拳融祖國古代文化中的五行、八卦思想。因而太極拳與形意拳、八卦掌統(tǒng)稱為武當內(nèi)家拳。
張三豐祖師基于易數(shù)之理論,創(chuàng)立武當太極拳法真諦。太極拳法之真諦乃取之于一理、二氣、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宮的易理,其始于一而終于九,復歸于一,易道備矣。張三豐祖師取之作拳法,使武當太極拳通乎易理。易者,變化之總稱,以從天道也。故武當太極拳基于易(《易經(jīng)》)、主于道(《道德經(jīng)》)、依于醫(yī)(《黃帝內(nèi)經(jīng)》)之文化精華。
張三豐祖師首創(chuàng)的內(nèi)家功法和拳法,在其修煉方面,特別注重心身兼修(即內(nèi)外兼修)、德藝雙修、性命雙修。道家內(nèi)丹的修煉必須從命意源頭,即人的生命根源——“氣”來修煉。內(nèi)家的內(nèi)丹修煉原只煉氣,而三豐祖師獨創(chuàng)了科學的內(nèi)外兼修思想,即修心修德、修身練體,修武必修德,重德才修藝。修德即修性,修性即寶命。其具體方法是:心靜體松,純?nèi)巫匀坏倪M入練功狀態(tài)。靜極松極才能進入太極;純?nèi)巫匀痪褪亲裱匀灰?guī)律、運動規(guī)律,使自身按照內(nèi)家的功理、拳理、要領、方法和規(guī)律,來循序漸進的進行鍛煉,達到天人合一、精氣神合一、意氣形(意氣勁)合一。它以意承先、以心行氣、氣流周身,再經(jīng)坎離相交即可得先天之元氣之充實。人體內(nèi)若得元氣之補充即可強腎、養(yǎng)心、補腦,開發(fā)出人體自身之潛能,也即能達到養(yǎng)生、強身、健體、益智、益壽之目的。這一科學的創(chuàng)舉,打破了以往靠外丹的鉛汞丹藥來尋求長壽的陋見,而避免了服食鉛汞丹藥而中毒死亡之危害,自然就受到了人們的推崇,尤其是舊時代的皇帝都想長生久視,妄想長生不老,故而明代許多的帝王都贊頌、賜封、立碑、建宮(觀)來紀念張三豐祖師,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三豐祖師所創(chuàng)太極拳在技擊方面具有五大特點:1、以靜制動;2、以柔克剛;3以慢勝快;4、以巧勝拙;5、以寡御眾。
以靜制動,是功臻上乘、暗而不露的打法,它就是周身一太極,無處不太極,依哪兒哪兒發(fā)之、拳打人不知、應手即撲,哼哈二氣的無形發(fā)放。
以柔克剛,則是你剛我柔為之走,走即是化,化即是“引進落空合即出”,也就是打。這里的柔是柔中有剛,而剛也是剛中有柔,剛?cè)嵯酀?。即所謂“柔中有剛攻不破,剛中無柔不為堅”。
以慢勝快,則是慢勁快打,后之以發(fā),先之以至。我的勁走的是太極圈(圓)里360度之任一點上的兩點一線,是曲中求直的捷徑,再則武當太極拳講究的是運動須知往返,往返必帶折疊,折疊之中必寓挫之,斯其根自斷,乃毀之速而無疑。這也是武當太極拳具有起手如閃電,發(fā)手如迅雷的特點之原因。
以巧勝拙,太極拳巧妙就巧妙在全憑能借對方之力上,這則是重里顯輕必發(fā)手,遇力不頂趨向攻。順勢借力,在相同的方向上給對方加上四兩力就行了。這就是太極拳巧在用合(勁)力打?qū)Ψ剑从脙蓚€人的勁力打一個人,使他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和運動平衡力的極限。所以只需要四兩力,即為我所悟得的“極限加一”理論。即使對方超出他承受力的極限和穩(wěn)定平衡的極限,則他將受到“毀之速而無疑”的打擊。
以寡御眾,則是太極拳四正四隅的打法。守住四正隅方找,意寓四正隅方變。這是太極拳正隅勁道變化萬端的方法。如上乘的散手所用的亂環(huán)訣中云:“欲知環(huán)中法何在?發(fā)落點對即成功”,(其中已包括穴之存亡之打法)掌握了四正四隅的打法即可以達到以寡御眾。
張三豐在武當修練數(shù)十年,終創(chuàng)造了武當內(nèi)家功法和拳法,撰著了內(nèi)家功法與拳法的經(jīng)典論著。他生于1247年,據(jù)文史載卒于1464年,活了二百一十八歲,如此高壽可見他終得養(yǎng)生之大道矣!“德則得之”,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悟得中華五千年文化之精華。崇文尚武必先重德。他在他所著的拳經(jīng)中最后寫道“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壽”,這一語道破他創(chuàng)太極拳的大志和創(chuàng)功創(chuàng)拳的目的。由此可見,他不僅是創(chuàng)武當內(nèi)家拳的祖師、武術家、技擊家和道學家,他還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造福人類的偉大養(yǎng)生學家。他是道的化身,“道”的精神的體現(xiàn)。
(責任編輯 喬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