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私方能大成——孔子故事之四九
周人的祖先太王亶父(dan3 fu3)有三個兒子,分別叫做太伯、仲雍和季歷。季歷有個兒子,就是后來的西伯侯、周文王姬昌。
太伯知道父親太王認為季歷的兒子姬昌和賢德,因而想要讓季歷繼位,于是,太伯為了防備父親為難,就離開周地而到吳國去了。
太王將要去世的時候,對季歷說:“我死了以后,你要前去尋找你的兩位兄長,他們即使不來,你這樣做也才能符合禮義而且心安?!?div style="height:15px;">
太王去世之后,季歷到了吳國去告訴兄長太伯和仲雍,太伯和仲雍跟隨著季歷回到了周。群臣想要促使太伯立三弟季歷做周的國君,季歷推辭。
太伯對仲雍說:“現(xiàn)在,群臣的意思是想要讓我擁立季歷,季歷又推辭,你看怎么辦才好?”
仲雍說:“現(xiàn)在的形勢已經(jīng)告訴我們該怎么做了,關(guān)鍵的是為了扶持起姬昌這個孩子,以便讓他將來能夠使祖先的事業(yè)發(fā)揚光大,因此,可以擁立季歷?!?div style="height:15px;">
于是,季歷被立為周的國君,這就是后世所說的“王季”。王季謹慎地對姬昌進行教養(yǎng),后來姬昌果然依據(jù)天道而行,使周人祖先的事業(yè)發(fā)揚光大,被尊為周文王。
孔子說:“太伯有獨到的見地,能見到父親的心意志向;王季有獨到的智慧,能知道父親的理想和心愿。所以,太王、太伯、王季這三個人,可以說是能夠從機微而知道最終結(jié)果的人,因而能夠繼承前人的志向。”
云塵子曰:太王,能從幼小的孫子姬昌而得知將來可以承擔大任;太伯和王季,能從父親的意思中知道應(yīng)該怎么做。這三個人,沒有一個是為了自己的權(quán)利,沒有一個是為了個人的得失,所體現(xiàn)出來的是周人的志向,因而最終能夠使周人的志向得以實現(xiàn)。假如三人各存私心,周人自己便陷入勾心斗角之中,周人的志向也就只能落空?!吨杏埂氛f:“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經(jīng)》說:“立身行道,揚名於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