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三載,李白與杜甫在東都洛陽相遇相識,這兩位文學巨人的會面,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一段佳話。
那一年,李白已經(jīng)44歲,杜甫比李白小11歲。當時的李白剛走出長安,已經(jīng)完成了許多杰出的詩作,在當時的唐朝詩壇享有盛譽。
當時的杜甫在詩壇還只是嶄露頭角,他最重要的創(chuàng)作時期還沒有開始,是年杜甫33歲。
李杜兩人生活的時代正值盛唐,同受當時的時代精神和社會習尚的熏陶,他們在思想、性格、理想和抱負等方面有許多共同之處。
李杜都對自己的才能十分自負,也都有把自己的才能貢獻給國家的愿望。李白的理想是“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海縣清一”。杜甫的抱負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李白簡介
杜甫受儒家的影響甚于李白,他同樣也受到道家的影響,他們有著共同的思想基礎,加之都熱愛詩歌,所以早就互相傾心,一見如故。
自從在洛陽認識以后的一年多的時間里,李杜只是斷斷續(xù)續(xù)在一起生活了三段時間。然而,就在那短短的時間里,他們締結下誠摯的深情厚誼,并且終其一生、始終不渝。
李白在洛陽逗留的時間不長,不久就到梁園即汴州(今河南開封)去了。臨行時杜甫寫了一首五古《贈李白》:“二年客東都,所歷厭機巧。野人對腥膻,蔬食常不飽。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喾Υ笏庂Y,山林跡如掃。李侯金閨彥,脫身事幽討。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瑤草”。
詩中寫了杜甫在東都看到的塵囂浮華,欽慕李白毅然拋卻帝京生活,甘愿隱逸優(yōu)游,并與李白相約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再見,一道去尋仙訪道。
當年秋天,杜甫如約來到宋州,與李白第二次見面,并同游單父(今山東單縣),還見到了以善寫邊塞詩的著名詩人高適,又成就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三位詩人都有宏大的理想抱負,而在當時都是仕途失意:李白剛被排擠出長安,杜甫則經(jīng)歷了第一次科考失敗,高適也是一個浪游的布衣。
他們三人在這里會面,一起尋訪古跡,游大梁,登琴臺,評今吊古,飲酒賦詩,縱論時事,品評詩文,十分投緣互信。這一段快意生活,成為他們一生的難忘記憶。
尤其是杜甫,直到晚年還一再寫詩回憶當時的種種情景,《憶昔》詩:“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臺。寒芫際碣石,萬里風云來。桑柘葉如雨,飛藿去徘徊。清霜大澤凍,禽獸有余哀。”這是回憶他們登上單父琴臺所看到的景色。
回憶暢游梁園的詩《遣懷》:“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爐。兩公壯藻思,得我色敷腴。氣酣登吹臺,懷古觀平芫。芒碭云一去,雁鶩空相呼”。
杜甫在寫這兩首詩的時候,李白、高適已經(jīng)相繼去世,所以,在《遣懷》詩中還寫道:“亂離朋友盡……存歿再嗚呼……乘黃已去矣,凡馬徒區(qū)區(qū)。不復見顏鮑,系舟臥荊巫。臨餐吐更食,??诌`撫孤”。
詩中把李白、高適比作駿馬“乘黃”,比作顏延之和鮑照“顏鮑”(南朝詩人),想到他倆都已不在人世,而自己也已衰老多病,恐怕已難照顧兩位詩人的遺孤,因而感到不安和難過。杜甫在詩中對李白(還有高適)的真摯感情,說明了他們在那段時間里結成的深厚情誼。
次年即天寶四載秋天,李白和杜甫在東魯?shù)谌螘?。杜甫的另一首詩《贈李白》即寫于這個時候:“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這首詩寫出了李杜在那個時期,兩人都有抱負和雄心又都不得志的境況,寄寓著對現(xiàn)實的很深感慨。
兩位詩人在最后相處的這段日子里,友誼更加親密,一道尋訪幽人,一起登臨山水,“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兩位詩人最后在東魯石門山(在今山東曲阜)分手。李白詩《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寫道:“醉別復幾日,登臨偏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遺憾的是,從此一別,他們再沒有重新會面的機會,“重開金樽”的愿望沒有能夠實現(xiàn)。但是他們在這短暫的日子里,建立起來的友誼則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越加深摯。
《李太白集·杜工部集》
他們通常通過詩歌唱和互相表達對彼此的思念。李白在《沙丘城下寄杜甫》詩中寫道:“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這首詩的意思寫和杜甫分手后,李白覺得魯酒也沒有了味道,齊歌也沒有了興趣,思念之情就像浩蕩南征的汶水一樣永無休止,表達的感情十分深摯。
當年冬天,李白去江東,杜甫到長安。杜甫在長安寫《冬日有懷李白》:“寂寞書齋里,終朝獨爾思?!薄洞喝諔浝畎住罚骸拔急贝禾鞓洌瓥|日暮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也都表達了同樣深摯的思念之情。
杜甫在此后寫了許多懷念李白的詩篇,在詩中對李白的為人,李白的詩歌,都做了高度的評價。這些詩表明,杜甫是李白生前最了解李白、關懷李白和同情李白的人之一。
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李白和杜甫具有各自不同的風格,但這并不妨礙他們之間的互相了解和學習。
杜甫對李白詩歌的評價極高。他說:“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庾信和鮑照都是南朝成就卓著影響很大的詩人,杜甫對他們都很推重。
杜甫的詩《寄李十二白二十韻》說:“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更是對李白的才思和詩歌的藝術魅力深致贊佩。
李白晚年因為永王璘事件受到朝廷的懲處,入獄流放。當時杜甫遠在秦州(今甘肅天水)避難。由于戰(zhàn)爭消息阻隔,杜甫對流放中的李白寄予極大關注和思慮,接連寫了多首詩,包括五言長律《夢李白二首》,真切情誼非常感人。
杜甫(連環(huán)畫)
詩中寫道杜甫接連幾個夜間,一入夢境便看見李白,本來他在苦思李白,卻說是李白知曉他在思念,所以遠道而來,入夢相會,表明杜甫對處于窘迫之境中的李白是多么關切,說明兩人的情誼是多么深厚。杜甫深信李白必將名垂千秋,但對他當時的不幸卻不能不深為同情。
想到古代文人彼此關懷,尤其是在一方落難的時候,不離不棄,在音信阻隔的情況下,以詩詞寄予情誼和慰藉,實在令人感喟。再想當今人走茶涼、落井下石之人之事,亦不免唏噓不已。
得悉李白流放回來后,杜甫又寫了一首200字的長詩《寄李十二白二十韻》寄給李白。這首詩從李白在長安寫起,一直寫到流放夜郎和暮年臥病,歷敘了李白后半生的生活際遇,為李白獲罪進行辯護,對橫加給李白的誹謗予以駁斥,表現(xiàn)了杜甫對李白晚年遭際的深切關注和同情。此詩寫后不久,李白就離開了人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