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草>(上)(五)
2.于右任《劉允丞墓志》、《天山雜詩》
于右任(1879-1964),原名敬銘,字伯循,又字騷心,誘人(“右任”即出此)、右任,后以字行。幼號牧羊兒,中號髯翁,晚號太平老人,陜西三原人,國民黨元老,曾任陜西靖國軍總司令、國民黨監(jiān)察院院長。1964年逝于臺灣。工書法,為魏碑第一大收藏家,室名“鴛鴦七志齋”(在關(guān)中得魏碑七種,均系夫婦同瘞墓志,因以名室)。善詩詞,工楷書、行草、草書,以草書為最。其行草,熔入碑書之雄強,其草書,則集古代草書之大成,創(chuàng)“標(biāo)準(zhǔn)草書”。曾取歷代草書之“易識”、“易寫”、“準(zhǔn)確”、“美觀”者,編制成《標(biāo)準(zhǔn)草書千字文》,對現(xiàn)代草書之發(fā)展頗多策動之功。
于右任撰并書《劉允丞墓志》(圖157),作于1947年,為其行草書代表作。該書筆力雄健,氣勢酣暢,結(jié)字則兼融楷、行、魏碑、章草、今草。其中不乏章草書(如圖示中“業(yè)”“察”“命”“監(jiān)”“使”“歸”“年”“后”等字),即便行書,亦飽含隸意,可見髯翁于章草浸淫之深。
《天山雜詩》(圖158),是于右任草書本色,其中,結(jié)字尤其收筆的章草味頗為濃郁,只是在章草的古雅之外,用筆更多出幾分優(yōu)游瀟灑。
談?wù)虏荻撚谟胰尾輹?,并非有意把它與章草“攀親”,實則有上述書跡實物可見,且夫章草與今草相通而為連襟也。于右任《標(biāo)準(zhǔn)草書千字文》中,其取字來源,即有史游、張芝、索靖、王羲之、宋克等章草書家之法帖以及隋人書《出師頌》、流沙墜簡、樓蘭簡書等。
3.余紹宋《跋<章草草訣歌>》
余紹宋(1882-1949),字越園、樾園,別號寒柯、余廬,浙江龍游人,生于廣州。曾任北京美專校長,晚年筑室杭州。擅金石書畫,書宗章草,自詡字第一、竹次之。能詩。著有《畫法要錄》、《書畫書錄解題》、《中國畫學(xué)源流概論》等。
余紹宋《跋<章草草訣歌>》,為其跋卓定謀藏“無名氏”《章草草訣歌》影印本。余氏判定此帖為舊物,駁出自王世鏜手之說,并對王世鏜有所微詞,云:“頗疑王(世鏜)氏藏有舊拓,知其鮮傳,故取以為藍(lán)本,圖補小注,并及近世人以證其為己作耳”。其實,余紹宋所看到的卓定謀所藏帖,與王世鏜最初所刻之《增改草訣歌(并書)》是否“本來為一物”,此不得知。
余紹宋此跋之章草(圖159),亦爽勁可喜。
4.馬一浮《書莊周語》、《書<古詩十九首>之一》
馬一?。?/span>1883-1967),幼名福田,改名馬浮,后字一浮,又字一佛,號湛翁、被褐、無咎,中年號太淵,晚號蠲叟,蠲戲老人。近代著名學(xué)者,工書法、治印,諸體兼善,篆、隸高古拔俗,行草筆墨生動,以氣韻勝,章草則熔北碑、歐楷于一爐,別開生面。
虞逸夫《馬湛翁先生書法贊》評馬一浮書法有“不可及者四”:“童而好之,老而樂之,終生不廢臨池,其精進(jìn)不懈不可及;博習(xí)多優(yōu),兼擅諸體,獨超眾類,其多能不可及;結(jié)字堅緊,而氣勢旁達(dá),酣暢盡致,其體用純備,舒卷自如不可及;興之所至,心手雙忘,往往筆在意先,欲罷不能,其神速不可及”,并有“澀如施漆,骨勁神凝,疾如電拂,彌見其韻。沉著痛快,無復(fù)余撼……典雅肅穆,而又縱逸有飛動之勢;熟練精能,獨標(biāo)生新之貌”之詞贊,頗為允當(dāng)。《書莊周語》(圖160)與《書<古詩十九首>之一》(圖161),行楷書兼章草意,欹側(cè)纖曲,妙有余姿。
5.卓定謀《跋<章草草訣歌>》
卓定謀(1886-?年),字君庸,福建人,巴園老人子,詩文世家,善書法,精研章草。影印《自青榭叢刊》,廣收歷代章草法帖,極力倡導(dǎo)復(fù)興章草。1934年任北京研究院字體研究會常務(wù)委員,曾在北京大學(xué)講授書法。著有《章草考》、《補訂急就章偏旁歌》。
卓定謀《跋<章草訣歌>》(圖162),為1927年跋自藏影印本“無名氏”《章草草訣歌》,為章草,亦雅健不俗。
6.鄭誦先《杜甫詩<望岳>》
鄭誦先(1892-1976),原名世芬,字誦先,晚年以字行,四川富順人。精研文史,雅善詩詞。工書法,早年習(xí)柳公權(quán),尤擅章草,字間融揉今草及“二 ”筆意,凝重樸實、渾厚蒼勁。著有《怎樣學(xué)習(xí)書法》、《各種書體源流淺說》(主要執(zhí)筆人)。
章草書《杜甫詩<望岳>》(圖163),草法精熟,用筆勁健圓潤而不乏蒼雄之氣,或尖或鈍,相映互發(fā),而“何齊”二字連帶線條(僅此一處),如老樹盤銀,壯闊全局之聲勢。
7.王蘧常《武威漢簡跋》等
王蘧常(1900-1989),生天天津三太爺廟街,浙江嘉興人,名蘧常,字瑗仲,幼名阿龍,小名鐵彌陀,自號明兩、端六,求恒齋主,晚號欣欣老人。善篆、楷、隸,尤以章草獨步現(xiàn)代書壇,為學(xué)者型書家,有“今日王羲之”、“當(dāng)代草圣”之譽。其章草,融合歷代章草之精華,又取鐘鼎簡帛文字,汲碑版書體之質(zhì)樸,古意盎然。王蘧常,初臨習(xí)歐陽詢《九成宮》,繼而醉心《張猛龍碑》。后師事沈曾植(寐叟),寐叟誡之曰:“治學(xué)必需別辟蹊徑,一探古人未至之境,或少至之境。亦步亦趨,循舊軌轍,功效實稀?!妒咛冯m屬右軍勝跡,然千百年來,已被人學(xué)濫,不知冥索右軍所自出之章為得”,“若趙松雪、宋仲溫、祝希哲所作章草,不脫唐宋人間架與氣味,爾所作不脫北碑間架與氣味,總是一病?!?xí)章草宜先學(xué)漢隸”(鄭逸梅《王蘧常章草選·后記》)。
王蘧常善用禿筆(筆畫時帶細(xì)密毛刺),結(jié)字造型敦厚,線條擺布勻稱;中鋒外拓,使轉(zhuǎn)圓勁,參以篆意;行筆沉穩(wěn),如錐畫沙,容與徘徊。
《武威漢簡跋》卷(圖164),與《漢章帝千字文斷簡跋》、《宋仲溫<急就章>跋》、《皇象<文武帖>跋》、《趙子昂<急就章>跋》、《居延漢簡跋》等一樣,是王蘧常融書法與書學(xué)一體的章草書佳作。卷內(nèi)字?jǐn)?shù)雖多,但用筆沉穩(wěn),閑雅大方。中有論《武威漢簡》書法之句:“簡末遇虛字,如‘也’、‘耳’等,每縱長筆,若端端嚴(yán)謹(jǐn)之余,以舒其氣者。八十三甲乙兩簡則一變而出以流速,如赴急者。九十二之乙簡‘百官盡下’數(shù)字,則倩麗飛動,乃若敦煌之飛天矣”,讀之可見其研究之精心與興趣。
王蘧常善大字書聯(lián),如《贈亭林紀(jì)念館聯(lián)》(圖165):“行己有恥;博我以文”,使筆如椽,氣息沉重,間以小字題款,趣味橫生。王蘧常章草的特色之一,是在古雅厚重之余,偶摻裝飾趣味,如其結(jié)體位置經(jīng)營的勻稱細(xì)密、筆畫時用細(xì)圈繚繞。如章草書《杜甫詩<望岳>》(圖166),橫豎均成行,隸意顯著,用筆在遒勁中帶輕靈之氣,“末”、“化”、“昏”、“眥”、“山”、“之”、“時”、“有”等字,均有輕巧的小圈。
王蘧常章草,并不是千篇一律,一個模樣,并不總是包含溫雅的“畫意”,有時是頗見“筆意”的;如章草書扇面《辛棄疾<鷓鴣天>詞》(圖167),則不是鈍豪圓筆,也無毛刺,而是用筆斬截挺秀,頗顯鋒芒。
8.沙孟?!杜R宋仲溫》、《書<書譜>首段》等
沙孟海(1900-1992)原名文摘,后改名文若,字孟海,號石荒、沙村、決明、蘭沙、僧孚,生于浙江鄞縣。曾任中國美術(shù)學(xué)院教授、中國書協(xié)副主席、西泠印社社長。當(dāng)代著名學(xué)者書家,精研經(jīng)史、古文字、考古學(xué)、金石碑帖,有《印學(xué)史》、《沙孟海論書叢稿》、《中國書法史圖錄》以及《近三百年來的書學(xué)》、《古代書法執(zhí)筆初探》、《印學(xué)概論》、《談秦印》等著作及論文。
沙孟海書法,大篆、隸書、楷書、章草、行草俱佳,尤擅作大字榜書、行草書。其書路,初臨《圣教序》,后受梁啟超臨《圣教序》之方筆影響,始喜北碑,又上溯魏晉,習(xí)鐘繇、索靖諸帖,進(jìn)而轉(zhuǎn)益多師。其行草書,曾受黃庭堅、宋克、黃道周、沈曾植、吳昌碩、康有為、鄭孝胥等書風(fēng)影響,雄強厚重,如銅錘花臉,氣宇軒昂,自成面目。于章草書,沙先生亦曾用功殊深,遍臨歷代諸家,晚年尤喜書《急就章》末段“賢圣并進(jìn)博士先生,長樂無極老復(fù)丁”之句。在行草書中,亦或直取章草結(jié)字,或書筆出“燕尾”,章草味頗濃。
《臨宋仲溫》(圖168),雖是臨書,但起筆、收筆尤其是那長橫,卻是自家本色。
《書 <書譜>首段》(圖169),是沙氏章草書代表作,沙氏章草,是自家面目的行草書添加純正的章草味“作料”。橫畫細(xì)輕、豎筆精重,橫筆最具特色:偶出超長畫、略帶波動(如第一行“者”字),與隸意濃郁、斬戴痛快的短橫參差錯落。其“燕尾”。變化多姿,“夫”、“之”、“書”、“魏”、“張”、“絕”、“晉”、“未”、“余”、“觀”、“云”、“沒”等字,各具形態(tài),尤其“魏”字那側(cè)鋒飛白,風(fēng)采獨標(biāo)。
《“君子立身”書軸》(圖170),其中字體雖不都是章草,但通篇章草味純正。其中,“本”、“道”、“夫”、“豪”數(shù)字之“燕尾”,更
呈夸張之態(tài)。
近現(xiàn)代擅長章草者,尚有羅惇 (1874-1954,圖171《跋<章草草訣歌>》)、林志鈞(宰平)(1879-1960,圖172《跋<章草草訣歌>》)茹欲立(卓亭)(1883-1972,有《茹欲立書法集》),圖173《章草詩冊》、王秋湄(1884-1944,著有《章草例》、《秋齋章草》,圖174《詩箋》、胡小石(1888-1962,圖175《臨樓蘭殘紙及流沙墜簡》)、吳玉如(1898-1982,圖176《性天心地七言聯(lián)》)、來楚生(1903-1975,圖177《臨<書譜>》)、高二適(1903-1977,圖178《題<急就章>》)以及沈從文、豐子愷、李苦禪、李天馬等諸家,各具千秋。
至當(dāng)代,亦有謝瑞階、劉自櫝、佟韋、歐陽中石、沈鵬、劉藝、鐘明善、陳巨鎖、朱壽友、張坤山、梅墨生、陳新亞等人雅善章草,此不復(fù)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