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科幻片中都會出現行星撞擊地球的假想,也有不少人認為這些只是危言聳聽,事實上這種情況是有可能出現的。
天文學家發(fā)現一顆紅矮星正在快速向太陽系奔來,預計140萬年以后就會抵達奧特星云,并在很短的時間內撞擊太陽系。
科學家們認為,如果這顆紅矮星真的撞擊太陽系,屆時太陽系內部的平衡將會被打破,許多星體都會脫軌,成為宇宙中的定時炸彈,地球也或將難以幸免,留給人類逃生的時間只有150萬年左右,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紅矮星一般是指表面溫度較低,顏色比較紅的矮星,它隸屬于恒星。恒星中大多數星體都是紅矮星,通常一顆紅矮星的直徑低于太陽的1/3,質量一般都是太陽質量的一半以下。
我們熟知的銀河系中70%的恒星都是紅矮星,其他星系的情況應該都相差不大。
紅矮星表面的溫度一般都低于3227攝氏度,其本身釋放的光也是很微弱的,最暗的時候低于太陽光的萬分之一。正因為紅矮星的光芒較弱,所以不借助天文望遠鏡就無法觀測到它。
紅矮星的壽命在所有星體中算是比較長的一類,主要是因為大部分紅矮星的質量比較小,所以內部的核反應就會比較弱。相較于質量較大的星體,它們內部反應持續(xù)的時間會更久,從而造就了較長的壽命。
最初天文學家致力于研究紅矮星周圍的行星,試圖尋找適合人類移民的新星體。多次研究后,他們發(fā)現這種設想是錯誤的,靠近紅矮星的行星將不會晝夜交替。
很多人會認為,暗淡的紅矮星就像是一個氣息微弱戰(zhàn)斗力低下的老人,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當行星進入紅矮星領域后,公轉與自轉周期就會相同,從而導致行星只有一面朝向紅矮星,背向紅矮星的一面只能處于永久的黑暗中。
要想行星溫度適宜,就需要距離紅矮星較近,距離過近也會導致行星受紅矮星的影響過大,如果紅矮星發(fā)生什么異變,移居到周圍行星上的人類也會首當其沖。
基于以上兩點,科學家們放棄研究紅矮星附近的行星,受此影響人們對紅矮星的關注度也有所下降。直到歐洲航天局的“依巴谷”衛(wèi)星發(fā)射后,人類重新將目光轉向紅矮星,并不是為了移民,而是為了規(guī)避潛在的風險。
依巴谷衛(wèi)星發(fā)射后,天文學家發(fā)現有一顆紅矮星正在以極快的速度逼近太陽系,其運動的主要方向正是地球方位,這引起了眾多天文學家的探討。
這顆向太陽系運動的紅矮星被天文學家命名為“Gliese 710”,即格利澤710,目前這顆紅矮星位于巨蛇座,直徑約為80萬~90萬公里,自行速度約為3.4千米每秒,目前距離地球約63光年。
俄羅斯圣彼得堡某個天文臺的專家Vadim Bobylev曾說,Gliese 710撞擊太陽系外圍奧特星云的概率有86%之多。
1997年Bobylev曾在《依巴谷目錄》上說明,Gliese 710有很大可能在150萬年內運動至太陽系。也就是說留給人們的時間還有150萬年,如果到時候人類沒有找到應對的措施,或許會面臨種族危機。
更為糟糕的是,屆時這顆紅矮星進入太陽系,勢必會因為自己的引力攜帶許多太陽系外的彗星一同進入,這樣會增大彗星撞擊地球的機率。
目前地球可以免受宇宙間星體碰撞的原因除了太陽系本身就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外,還得益于兩顆天然衛(wèi)士的保護。
木星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太陽,木星的質量約為地球的318倍,體積更是1321個地球的體積。許多誤入太陽系的彗星都會被木星攔截,從而讓太陽系可以保持穩(wěn)定,在這種狀態(tài)下,地球也可以穩(wěn)健運轉。
其次月球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護地球的作用,許多衛(wèi)星傳回的數據表示,月球表面擁有不計其數的隕石坑,這其實就是月球守護地球的“代價”。一些未被木星成功阻攔的星體會被月球吸引,在這種雙重保護下,地球在誕生后的45億年內,只發(fā)生了很少的意外。
既然木星和月球可以保護地球,那為什么科學家們還要擔心Gliese 710沖進太陽系會對地球造成破壞呢?
首先我們都知道質量越大的星體引力就越大,木星之所以可以在太陽系中脫穎而出,是因為木星的質量是太陽系其他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同樣不可否認的是,木星的質量不到太陽質量的千分之一。
反觀這顆150萬年后的不速之客Gliese 710紅矮星,它的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一半,木星與月球的微弱引力是不足以攔截這顆紅矮星的,比較慶幸的是Gliese 710并不會徑直撞向太陽,而是有很大的概率與太陽擦肩而過。
目前我們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便是,Gliese 710紅矮星并不會撞擊太陽,然后發(fā)生強大的爆炸。即使如此,太陽系也會因為這場變故改變自己原有的秩序。
Gliese 710進入太陽系除了會給地球帶來彗星撞擊的威脅外,還有可能給地球本身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
紅矮星進入太陽系中后,會利用自己強大的引力改變一些偏小星體的運行軌道,這其中就包括地球。當這顆紅矮星與太陽擦肩而過的瞬間,地球或許會脫離既定的軌道不斷向太陽靠近。
當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足夠短的時候,水星與金星的現狀就會是地球的未來,在煉獄般的高溫下,人類與其他生物將無法存活,到那個時候人類只有移居別的星球才有可能幸存。
以目前的科學技術而言,人類沖出太陽系都很困難,更不要說全民移民到太陽系以外的星體?;蛟S在150萬年后,科學家們可以研究出超越光速的載人航天器,屆時人類便可以在危難中獨善其身。
許多人會認為,150萬年太遙遠了,到時候或許這顆紅矮星已經被其他星體吸引改變自己行進的軌道,這確實是我們都希望看到的結果,不過我們現在應該居安思危,努力發(fā)展航天技術。
假設到了那一天人類無法舍棄自己的家園—地球,或許電影《流浪地球》就會照進現實,人類帶著地球一起逃離這場災難,然后在另一個星系中繁衍生息。
不論未來人們想實現哪一種假設,都需要科學家們兢兢業(yè)業(yè)搞科研,用150萬年的時間實現航天技術大飛躍。
相比于150萬年后的危機,人類目前面臨的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更加迫在眉睫。海平面上升,植被較少,這些對人類生存同樣是巨大的挑戰(zhàn),我們應當從自身做起保護地球母親。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