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勤余
豆瓣評分的公正和客觀性又一次遭遇挑戰(zhàn)。最近有媒體對豆瓣“水軍”產業(yè)進行了調查。一條短評15元,點贊、投票都可買到,內容“微博化”……看上去,“水軍”的操控力著實不低。
但對豆瓣評分來說,類似的質疑并不是第一回。此前,《李雷與韓梅梅》片方也曾因為評分過低,而發(fā)文質疑豆瓣評分機制。此外,《獵毒人》《美好生活》《歸去來》等多個電視劇片方都曾反映過被惡意抹黑的現(xiàn)象。這個春節(jié)檔的熱門電影《唐人街探案3》在上映后評分一路走低,也被認為存在爭議。
最出名的例子,還數(shù)《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創(chuàng)下低分紀錄,一時成為豆瓣上的“史上最爛電影”。導演畢志飛一怒之下以電影出品方的身份正式起訴豆瓣。
豆瓣評分真的被“水軍”操控了嗎?其實對于評分機制的問題,豆瓣方面曾經多次做過解釋,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過調整。比方說,《流浪地球》被曝有人“收錢改低分”后,豆瓣就曾緊急調整機制。也就是說,對“水軍”問題,豆瓣從未視而不見。
公眾未必能搞懂豆瓣評分的具體原理,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豆瓣依然是當下最受影迷肯定,最能被公眾信賴的影視評分平臺,沒有之一。看電影之前先看豆瓣評分,看完電影之后先看豆瓣影評,一系列操作既說明豆瓣平臺的高人氣,也說明廣大影迷對平臺的信賴程度。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們很難列舉出這樣的例子:一部豆瓣評分很低的電影,卻是影迷心目中的經典之作。相對應的,我們卻可以在許多電影購票APP中發(fā)現(xiàn)類似情況。
當然,豆瓣評分機制絕不可能十全十美。再說了,給一部電影打分本來就有個人主觀的成分,不可能完全不受情緒的影響,一個平臺越做越大,也越容易受到“水軍”的攻擊。至于豆瓣內容的“飯圈化”“微博化”,同樣是對其品質的挑戰(zhàn)。
但是說到底,這些都是豆瓣平臺內部的管理問題,和影視創(chuàng)作的質量沒有必然關聯(lián)。每一位觀眾心里都有一桿秤,不會因為一個評分就輕易改變內心的想法。一部真正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更不會因為一個評分就被“毀”,被“抹黑”。
眼下,一部分演員、導演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一言不合就質疑豆瓣評分的公正性,實質上是一種“甩鍋”行為。與其把精力都放置在這些和創(chuàng)作無關的雜事上,不如好好思考一下,怎樣提高自己的藝術水準。
影視劇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必然會受到公眾的審視和檢驗。少一點戾氣和驕橫,多一些謙遜和包容,才有可能為觀眾帶來更優(yōu)秀的作品。就連畢志飛導演,不都勇敢承認“豆瓣是國內最具有參考價值的評分網站”嗎?
豆瓣評分是動態(tài)的,對一部作品或一位演員的評價隨時都有可能變化,因此,導演、編劇、演員,還是應該埋首創(chuàng)作、打磨作品。要相信,在這個互聯(lián)網時代,是金子總會發(fā)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