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鳳文
河南省特級教師,河南省優(yōu)秀教師,河南省師德先進個人,河南省名師,國家級骨干教師。從事高三重點班語文教學工作20年,擔任班主任工作20年,擔任教研組長18年。獨著、參編教育教學用書13部。
查看楊老師更多文章可關注美麗語文輕松學微信公眾號。
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譽為“詩圣”。曾居長安城南少陵以西,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原籍襄陽遷居鞏縣,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杜審言之孫。開元后期舉進士不第,漫游各地,寓居長安近十年。及安祿山兵陷長安,乃逃至鳳翔,謁見肅宗,官至左拾遺,世稱杜拾遺。后棄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稱浣花草堂。一度任劍南節(jié)度參軍,檢校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其詩顯示了唐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郁頓挫為主。有《杜工部集》。
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詩約1500首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世尊稱為“詩圣”,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下面我們學習高中語文課本必修三選的杜甫詩三首——《秋興八首》(其一)《詠懷古跡》(其三)《登高》。
秋興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
注釋
玉露:白露。
凋傷:使草木凋落衰敗。
巫山巫峽:即指夔州(今奉節(jié))一帶的長江和峽谷。
蕭森:蕭瑟陰森。
兼天涌:波浪滔天。
塞上:指巫山。
接地陰:風云蓋地。
叢菊兩開: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從離開成都算起,已歷兩秋,故云'兩開'。'開'字雙關,一謂菊花開,又言淚眼開。
他日:往日,指多年來的艱難歲月。
故園:此處當指長安。
催刀尺:指趕裁冬衣。
處處催:見得家家如此。
白帝城:即今奉節(jié)城,在瞿塘峽上口北岸的山上,與夔門隔岸相對。
急暮砧:黃昏時急促的搗衣聲。
砧:搗衣石。
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妻兒由陜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節(jié)度使嚴武等親友的接濟維持生活。765年四月,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憑,于是離開成都,經重慶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節(jié)),住了兩年左右的時間?!肚锱d》即是他旅居夔州時寫下的一組詩,共有八首,“玉露凋傷楓樹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杜甫出生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自小所受的教育與熏陶,使他對國家命運與民生疾苦非常關注。在流寓四川的年月里,它時刻關心著國家形勢,盼望“安史之亂”早日平息,國家與百姓能夠重歸安寧??墒牵屡c愿違,“安史之亂”雖于763年被平定,但國家的形勢卻仍不穩(wěn)定,回紇、吐蕃等民族自是兵強馬壯,不時侵略唐境,吐蕃還于763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長安;而唐朝內部在平定“安史之亂”戰(zhàn)爭中作大的軍閥也擁兵割據,對朝廷構成了威脅。國運威迫,猶如四季之在暮秋,杜甫為此而深感憂慮。
在寓居四川的近十年里,杜甫歷經流離,備嘗艱辛,身心憔悴不堪。他日夜想回歸故鄉(xiāng),卻始終無法實現愿望。寫此《秋興》時,他已五十五歲,已處在人生之秋,眼看來日無多,葉落歸根之想更為迫切。正是在此種悲人生之秋和國運之秋的心境下,他寫下了《秋興》這首詩。
全詩以“秋”作為統(tǒng)帥,寫暮年飄泊、老病交加、羈旅江湖,面對滿目蕭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國家興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寫長安盛世的回憶,今昔對比所引起的哀傷;寫關注國家的命運、目睹國家殘破而不能有所為、只能遙憶京華的憂愁抑郁。
全詩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麗的意境。格律精工,詞彩華茂,沉郁頓挫,悲壯凄涼、境深宏,讀來令人蕩氣回腸,最典型地表現了杜律的特有風格,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分析
《秋興八首》(其一)思維導圖:
首聯“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是寫景。寫出了夔州露冷丹楓、萬物蕭森的景象。用“凋傷”、“蕭森”給意境籠罩著敗落景象,氣氛陰沉,定下全詩感情基調。
頷聯“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寫景。用對偶句緊承上聯,描摹“氣蕭森”的悲壯景象?!敖g”承“巫峽”,“塞上”承“巫山”,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風云在天而接地陰,詩人縱目馳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巫山巫峽的蕭森景象。
(注意:對“塞上風云”有這樣解的:塞上風云既寫景物也寓時事。當時土蕃入侵,邊關吃緊,處處是陰暗的戰(zhàn)云,虛實兼之。此聯景物描繪之中,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和時局那種動蕩不安、前途未卜的處境和作者胸中翻騰起伏的憂思與郁勃不平之氣。把峽谷深秋、個人身世、國家淪喪囊括其中,波瀾壯闊,哀感深沉。)
頸聯“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轉入直接抒寫羈旅之情。“叢菊兩開”,指離蜀地歷經了兩秋;“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的飄零。“兩開他日淚”表明去年對叢菊掉淚,今年又對叢菊掉淚;“兩開”二字,實乃雙關,既指菊開兩度,又指淚流兩回,見叢菊而流淚,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見羈留夔州心情的凄傷。“故園心”,即思念長安之心?!跋怠弊忠嚯p關詞語: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長安,系于故園。
尾聯“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借事抒情。現實中,風霜凄緊,嚴冬將至,那千家萬戶的”刀尺聲“和”搗衣聲“急切響起,怎能不讓詩人泛起歲暮日晚,羈旅無依的傷感!
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總寫巫山巫峽的秋聲秋色。用陰沉蕭瑟的景物,襯托詩人自傷漂泊、思念故園的心情。(前兩聯寫景,后兩聯通過寫事抒情。)
詠懷古跡(其三)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
注釋
荊門: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明妃:指王昭君。
去:離開。
紫臺:漢宮,紫宮,宮廷。
朔漠:北方大沙漠。
省識:略識。一說“省”意為曾經。
春風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環(huán)佩:婦女戴的裝飾物。佩:通“佩”。
胡語:胡音。
怨恨曲中論(lún):樂曲中訴說著昭君的怨恨。
背景
《詠懷古跡五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于唐代宗大歷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慶奉節(jié))寫成的組詩。這五首詩分別吟詠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等人在長江三峽一帶留下的古跡,贊頌了五位歷史人物的文章學問、心性品德、偉績功勛,并對這些歷史人物凄涼的身世、壯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顛沛流離的身世之感,抒發(fā)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全詩語言凝練,氣勢渾厚,意境深遠。
課文節(jié)選了第三首。
此詩是杜甫經過昭君村時所作的詠史詩。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歿于塞外,去國之怨,難以言表。因此,主題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開始,“獨留”兩字,是怨的終結。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詩人借詠昭君村、懷念王昭君來抒寫自己的懷抱。
分析
首聯“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首聯寫昭君出生地。詩人發(fā)揮想象力,構想出群山萬壑隨著險急的江流,奔赴荊門山的雄奇壯麗的圖景,為昭君出場營造了一個驚天動地的形勢。清人吳瞻泰的《杜詩提要》說:“發(fā)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謂山水逶迤,鐘靈毓秀,始產一明妃。說得窈窕紅顏,驚天動地?!?strong>借高山大川的雄偉氣象來烘托她。
頷聯“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寫昭君遠嫁異域荒漠的悲涼。詩人只用這樣簡短而雄渾有力的兩句詩,就寫盡了昭君一生的悲劇?!斑B”字寫出塞之景,“向”字寫思漢之心;看紫臺和朔漠,自然就會想到離別漢宮、遠嫁匈奴的昭君在萬里之外,在異國殊俗的環(huán)境中,一輩子所過的生活。而下句寫昭君死葬塞外,用青冢、黃昏這兩個最簡單而現成的詞匯,尤其具有大巧若拙的藝術匠心。在日常的語言里,黃昏兩字都是指時間,而在這里,它似乎更主要是指空間了,它指的是那和無邊的大漠連在一起的、籠罩四野的黃昏的天幕,它是那樣地大,仿佛能夠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獨有一個墓草長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想到這里,這句詩自然就給人一種天地無情、青冢有恨的無比廣大而沉重之感。
頸聯“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夜月魂。”這是緊接著前兩句,更進一步寫昭君的身世家國之情。畫圖句承第三句,環(huán)佩句承第四句。畫圖句說,由于漢元帝的昏庸,對后妃宮人們,只看圖畫不看人,把她們的命運完全交給畫工們來擺布。省識,是略識之意。說元帝從圖畫里略識昭君,實際上就是根本不識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劇。環(huán)佩句是寫她懷念故國之心,永遠不變,雖骨留青冢,魂靈還會在月夜回到生長她的父母之邦。
尾聯“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這是此詩的結尾,借千載作胡音的琵琶曲調,點明全詩寫昭君“怨恨”的主題。前面已經反復說明,昭君的“怨恨”盡管也包含著“恨帝始不見遇”的“怨思”,但更主要的,還是一個遠嫁異域的女子永遠懷念鄉(xiāng)土,懷念故土的怨恨憂思,它是千百年中世代積累和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鄉(xiāng)土和祖國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
杜甫的詩題叫“詠懷古跡”,說明他在寫昭君的怨恨之情時,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國之情。他當時正“飄泊西南天地間”,遠離故鄉(xiāng),處境和昭君相似。雖然他在夔州,距故鄉(xiāng)洛陽偃師一帶不象昭君出塞那樣遠隔萬里,但是“書信中原闊,干戈北斗深”,洛陽對他來說,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鄉(xiāng),正好借昭君當年相念故土、夜月魂歸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鄉(xiāng)的心情。
問題:《詠懷古跡(其三)》題為“詠懷”,可里面只寫了王昭君的怨恨,并無作者個人情懷的抒發(fā),這是不是與標題“詠懷”二字不符?談談你的理解。
答曰: 本詩似乎只有王昭君的怨恨,沒有作者個人的詠懷,但聯系寫作背景,就可以知道,作者曾在十年前左右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觸怒了唐肅宗而受排擠,被貶為華州司功。所以作者在詠嘆王昭君不幸的同時其實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達王昭君千載之怨的同時也在暗中表達自己的深沉怨恨。王昭君有國色之貌無人識,漢元帝不辨美丑,竟要靠“畫圖省識”;自己一片赤誠,盡忠進諫,皇帝卻不分忠佞,無辜貶斥自己。而這些都不能明說,所以只能借寫王昭君的不幸來暗寓自己的不幸。
登 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
注釋
登高:農歷九月九日為重陽節(jié),歷來有登高的習俗。
猿嘯哀:指長江三峽中猿猴凄厲的叫聲?!端涀ⅰそ芬裰{云:“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塊陸地。
鳥飛回:鳥在急風中飛舞盤旋?;?,回旋。
落木:指秋天飄落的樹葉。
蕭蕭:風吹落葉的聲音。
萬里:指遠離故鄉(xiāng)。
常作客:長期漂泊他鄉(xiāng)。
百年:猶言一生,這里借指晚年。
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
苦恨:極恨,極其遺憾??啵瑯O。
繁霜鬢:增多了白發(fā),如鬢邊著霜雪。 繁,這里作動詞,增多。
潦倒:衰頹,失意。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新近停止。重陽登高,例應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說“新?!?。
背景
此詩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時在夔州。這是五十六歲的老詩人在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成的。當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杜甫本入嚴武幕府,依托嚴武。不久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離開經營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買舟南下。本想直達夔門,卻因病魔纏身,在云安待了幾個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當地都督的照顧,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個年頭。而就在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體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登高臨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見,激起意中所觸;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fā)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
賞析
《登高》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于大歷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jié)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致。首聯為局部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后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fā)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xiāng)的悲哀之情。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興、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
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對仗工整,是千古傳誦的名句。上句詩人抓住夔州的景物特點,用“風急”“天高”“猿嘯哀”三個主謂詞組,從視覺和聽覺方面寫出了夔州疾風獵獵、秋高氣爽、啼猿悲秋特定景色。格調高亢,氣勢恢宏,境界闊達。上句所寫之景為遠景。下句寫眼前之景。詩人采用動靜結合、色彩對比的手法,為讀者描繪出一幅明麗的秋景圖。“渚清”對“沙白”,色彩如畫,飛鳥盤旋其中,靜中有動,畫面精美,讓讀者耳目一新。
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前人譽這一聯為“古今獨步”、“句中化境”。頷聯緊承上聯,詩人視通萬里、凝神諦聽,讓自己處于一個更為廣闊的時空來感受秋的氣息:蕭蕭落葉,仿佛為秋的腳步伴奏;滾滾長江,好像在為秋的來臨壯威。落葉、江水,無邊無盡,合奏出一首三峽秋日最為強勁的交響曲。詩人被這大自然的聲音震撼了,不由不想到自己的生命旋律——自己的韶華正如這瀟瀟落木、滾滾江水,很快流逝,很自然轉到頸聯抒情。
頸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前兩聯極力描寫秋景,直到頸聯,才點出一個“秋”字。“獨登臺”,則表明詩人是在高處遠眺,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了?!俺W骺汀保赋隽?strong>詩人飄泊無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處專指暮年?!氨铩眱勺謱懙贸镣?。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淪落他鄉(xiāng)、年老多病的處境,故生出無限悲愁之緒。詩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獨愛登臺的感情,概括進一聯“雄闊高渾,實大聲弘”的對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動著的感情脈搏。此聯的“萬里”“百年”和上一聯的“無邊”“不盡”,還有相互呼應的作用:詩人的羈旅愁與孤獨感,就象落葉和江水一樣,推排不盡,驅趕不絕,情與景交融相洽。詩到此已給作客思鄉(xiāng)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獨的內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進離鄉(xiāng)萬里、人在暮年的感嘆,詩意就更見深沉了。
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對結,并分承五六兩句。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發(fā)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本來興會盎然地登高望遠,此時卻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悲,詩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飛揚震動”,到此處“軟冷收之,而無限悲涼之意,溢于言外”(《詩藪》)。
詩前兩聯寫景,后兩聯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tài),一一得到表現。次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象補充。三聯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xiāng)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尾聯又從白發(fā)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張上。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于對”。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曠代之作”(均見胡應麟《詩藪》)的盛譽,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問題一:
頸聯直接抒發(fā)了詩人自己的‘悲秋’及其種種原因,無一字虛設,無一字沒有豐富的內涵。有人認為這兩句含有八重悲哀,你能讀出幾重?試做具體分析。
答一:一重秋天本是悲哀的;二重他鄉(xiāng)作客是可悲的;三重秋天在他鄉(xiāng)作客尤可悲;四重經常作客更可悲;五重離家萬里,又添悲一層;六重無親無友,獨自一人,焉得不悲;七重重陽佳節(jié),只登臺不能飲酒,實是可悲;八重多病之身,如何不悲;九重年過半百,一事無事無成悲不勝悲??!凡此種種,把‘登高’之悲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這就是杜詩的‘深沉蘊藉’。
答二:宋·羅大經《鶴林玉露》曾就這兩句分析出八層意思:“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萬里,地之遠也;悲秋,時之慘凄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而對偶又極精確。
問題二:《登高》塑造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
答曰:一個滿頭白發(fā)、滿臉悲愁、身衰多病的老詩人,他顫顫地站在深秋的季節(jié),他的眼里滿是憂郁、深恨,“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忘?“。
點擊小程序購買《時文精選 新時代年度精華版》
《蜀道難》和《杜甫詩三首》情境默寫:
一、《蜀道難》
1.《蜀道難》用夸張手法寫山勢的高險,枯松倒掛的句子是 , 。
2.《蜀道難》說明在很久以前蜀地就建立國家的句子是 , 。
3.《蜀道難》化用張載“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表達對國事的憂慮的句子是 , 。
4.《蜀道難》寫劍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特點的句子是 , , 。
5.《蜀道難》中表達自古以來秦蜀之間少有往來的詩句是 , 。
6.《蜀道難》開篇以蜀地方言為全詩奠定雄渾感情基調的句子是: , !
二、《杜甫詩三首》
1.《秋興八首(其一)》用雙關手法,情景交融抒發(fā)故園之思的句子是 , 。
2.《秋興八首(其一)》以楓葉凋零、秋氣蕭瑟寄寓詩人凄苦落寞情懷的詩句是 , 。
3.《秋興八首(其一)》以秋天長江和塞上風云為喻,表現時局動蕩不安、國家命運黯淡的詩句是 , 。
4.《秋興八首(其一)》借搗衣的聲音來寄托思鄉(xiāng)之情的詩句是 , 。
5.《詠懷古跡》運用悲戚的想象,表現昭君的怨恨之情、思鄉(xiāng)之情以及人生悲劇根源的句子是 , 。
6.《詠懷古跡》中運用擬人,借山水形象蓄勢,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詩句是 , 。
7.《詠懷古跡》借遠嫁塞外的女子的鄉(xiāng)土之思,吐露詩人自己飄零的故園之情的詩句是 , 。
8.《詠懷古跡》中凝練地寫盡昭君一生悲劇的句子是 , 。
9.《登高》由高到低,寫詩人所見所聞,渲染秋江景物特點的句子是 , 。
10.《登高》道出郁積詩人心中自身苦和國運恨,無限悲涼難以排遣的句子是 , 。
11.《登高》中詩人遠離故鄉(xiāng),又處暮年,表達羈旅之愁和孤獨之感的句子是 , 。
12.《登高》借落葉和江水來抒發(fā)光陰易逝、壯志難酬的感傷的句子是 , 。
13.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現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渲染秋江景物特點的句子是 , 。
參考答案
一、《蜀道難》
1.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2.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3.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4.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5.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6.噫吁嚱,危乎高哉!
二、《杜甫詩三首》
(一)《秋興八首(其一)》
1.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2.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3.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4.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二)《詠懷古跡(其三)》
1.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夜月魂。
2.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3.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4.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三)《登高》
1.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2.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3.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4.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5.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1
END
1
【作文提分,看這里】
清明特惠,限時免費,馬上加入??!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