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藺相如列傳
司馬遷(約前145---約前90),西漢著名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和思想家。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其父司馬談是漢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書、編寫史料,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的官職)。
司馬遷早年游蹤遍及南北,到處考察風(fēng)俗,采集傳說?!妒酚?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太史公自序》有這樣的記載:“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講業(yè)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fēng),鄉(xiāng)射鄒、嶧、彭城,過梁、楚以歸。”
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篤。父親臨終前囑咐他說:“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余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并告誡他不要“廢天下之史文”。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父職,任太史令,得以博覽皇家珍藏的大量圖書、檔案和文獻,為《史記》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天漢二年(前99),在《史記》草創(chuàng)未就之際,司馬遷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而被捕下獄,受腐刑。出獄后任中書令(掌管皇家機要文件),繼續(xù)發(fā)憤著書,于征和二年(前91)寫成《史記》。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三千年間的歷史。全書共130篇,包括本紀(jì)12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年表10篇,書8篇,共52萬字,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本紀(jì)、世家、列傳用于記述人物事跡,書用于說明各種制度的發(fā)展變化,表用于顯示史事的脈絡(luò),奠定了后世寫史的體例。
《史記》有很高史學(xué)價值。班固稱贊這部書說:“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zhì)而不俚,其文質(zhì),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漢書·司馬遷傳》)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歷史的真實。魯迅也曾這樣評價《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不僅如此,其中《陳涉世家》肯定了陳涉起義的作用;《河渠書》《平準(zhǔn)書》《貨殖列傳》反映了社會經(jīng)濟生活;《匈奴列傳》《西南夷列傳》等記敘了少數(shù)民族的活動,這些都是本書的優(yōu)點。
《史記》又有很高的文學(xué)價值。書中對部分歷史人物的敘述,語言生動,形象鮮明。
[編輯本段]時代背景
戰(zhàn)國(前403-前221)是一個兼并劇烈的歷史時期。本文所敘史實發(fā)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間,正值戰(zhàn)國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領(lǐng)了巴蜀,并奪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敗楚軍,初步形成了統(tǒng)一全國的趨勢。在此期間,秦以主力圖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縣、均縣等地)及漢水北岸,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遷都于陳(今河南淮陽)。盡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對趙的進攻,所以如何對付秦的挑戰(zhàn)已成為趙國安危之所系的大問題。廉頗和藺相如就是在這個歷史舞臺上起關(guān)鍵作用的人物。
此傳為四人合傳,除廉頗藺相如,還寫了趙奢、李牧,提到了趙括。
一.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 “予”通“與”,給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 “質(zhì)”通“锧”,古代刑具,用于腰斬。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問語氣。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5.拜送書于庭。“庭”通“廷”,朝廷,國君聽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圖。“案”通“按”,察看。
7.設(shè)九賓禮于廷。“賓”通“儐”,古代指接引賓客的人,也指贊禮的人。
8.秦自繆公以來,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繆”通“穆”。
9.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孰”通“熟”,仔細(xì)。
10.為一擊缻。“缻”通“缶”,盛酒漿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缶作為唱歌時的節(jié)拍。
二、一詞多義
負(fù)
①秦貪,負(fù)其強(依仗,憑借)
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辜負(fù),對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fù)約不償城(違背)
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fù)秦曲(使……承擔(dān))
⑤廉頗聞之,肉袒負(fù)荊(背著)
使
①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從者衣褐(讓)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趙使者藺相如(引見,延請)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車避匿(牽,拉;這里引申為調(diào)轉(zhuǎn))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白白地)
②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只,只不過)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僥幸)
②而君幸于趙王(被...寵幸)
③則幸得脫矣 (幸虧)
以
①以勇氣聞于諸侯(憑)
②愿以十五城請易璧(用,拿)
③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來,連詞)
④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用以,用來)
⑤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為)
⑥傳以示美人及左右 (連詞,連接“傳”與“示”)
歡
①逆強秦之歡 (歡心)
②絕秦趙之歡(交情)
顧
①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 (回頭)
②顧吾念之 (但是)
必
①其勢必不敢留君 (一定,必然)
②王必?zé)o人(倘若,假如)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卻立 (趁機)
②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通過)
三、古今異義
①拜為上卿(拜:古義指授與官職;任命。今義指下跪叩頭;祝賀)
②欲勿與,即患秦兵之來(患:古義指慮,擔(dān)心。今義指 害??;災(zāi)禍)
③請以咸陽為趙王壽(壽:古義指向人獻物以祝人長壽。今義指年歲,生命;生日)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去:古義指離開。今義指除掉,減掉,已過的,特指剛過去的一年)
?。ㄓH戚:古義指父母兄弟。今義指與自己有血緣或婚姻關(guān)系的人)
⑤請指示王(指示:古義指給……看。今義指上對下指導(dǎo)、命令)
⑥于是相如前進缶(前進:古義指上前進獻。今義指向前發(fā)展進步)
⑦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宣言:古義指揚言,到處說。今義指國家、政黨、團體或領(lǐng)導(dǎo)人對重大問題公開表態(tài)以進行宣傳號召的文告)
⑧布衣之交(布衣:古義指平民。今義指麻布衣服)
⑨左右欲刃(左右:古義指左右的侍從。今義指左和右兩方面)
⑩ 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鄙賤:古義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謙詞。今義指鄙視,輕視)
⑾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約束:古義指盟約。今義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圍。)
(12)傳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妃嬪 今義:美女)
四、詞類活用
a.名詞作動詞:
①舍相如廣成傳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殺)
③乃使從者衣褐(衣,穿)
④懷其璧 (懷,懷揣著)
⑤藺相如前曰 (前,走上前)
⑥臣乃敢上璧 (上,獻上)
⑦ 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壽,向人敬酒或獻禮)
⑧ 臣語曰(語,告訴)
b.名詞作狀語:
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間,表示"至"的方式,從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詞狀語,向西)
④乃前曰(前,,方位名詞做狀語,向前)
c.使動用法:
①完璧歸趙(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寧許以負(fù)秦曲(負(fù),使……承擔(dān))
④畢禮而歸之(歸,使……回去)
⑤ 以絕秦望(絕,用……斷絕)
d.意動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為羞恥)
②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為先;后,以……為后)
e.形容詞作動詞:
①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
②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寬,寬宏大量)
f.形容詞作名詞:
①而絕秦趙之歡(歡,友好關(guān)系)
②寧許以負(fù)秦曲 (曲,理虧之責(zé))
i.動詞作名詞:
①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約束,盟約)
h.形容詞作動詞:
①大王必欲急臣 (急,逼迫)
五、特殊句式
a.判斷句:
①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傳寶也
③我為趙將
④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5天下所傳寶也
6嚴(yán)大國之以修敬也
b.被動句:
①而君幸于趙王 “于”字表被動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見”字表被動
③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 “見……于”被動
④廉頗,取陽晉,拜為上卿 拜,(被)授予官職
c.倒裝句:
①賓語前置:1、何以知之 2、君何以知燕王
②定語后置:1、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③介賓短語后置:1、拜送書于庭 2、以勇氣聞于諸侯 (以勇氣于諸侯聞)3、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故燕王欲于君結(jié))4 臣頭今與壁俱碎于柱矣( 臣頭今與壁與柱俱碎矣)5設(shè)九賓于廷(于廷設(shè)九賓)
③狀語后置:1、乃設(shè)九賓禮于廷(乃設(shè)廷禮于九賓)2、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于)境上(臣嘗從大王與燕王于境上會)
d.省略句
1:傳(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2:今君乃亡(于)趙走(于)燕。
3:遂與秦王會(于)澠池。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征(580-643)字玄成,河北下曲陽(今屬河北省晉州市)人,從小喪失父母,家境貧寒,但喜愛讀書,不理家業(yè),曾出家當(dāng)過道士。隋大業(yè)末年,魏徵被隋武陽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東北)丞元寶藏任為書記。元寶藏舉郡歸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為元帥府文學(xué)參軍,專掌文書卷宗。
【古今異義】
承天景命 古義:大 今義:景色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古義:樹的根部 今義: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古義:放縱情欲 今義:盡情
則思虛心以納下 古義:使…謙虛 今義:能夠接受別人的意見
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古義:路人 今義:走路
役聰明之耳目 古義:聰明的人 今義:智力發(fā)達,記憶和理解能力強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固:使動用法,使……穩(wěn)固)
則思知止以安人 (安:使動用法,使……安)
宏茲九德(宏:使動用法,使……光大)
則思正身以黜惡(正,使動用法,使……端正)
振之以威怒(使動用法,使……振、震動)
欲流之遠(yuǎn)者(遠(yuǎn):形容詞作動詞,使……流得遠(yuǎn))
則思江海下百川(名詞作動詞,居……之下)
居安思危(形容詞作名詞,安樂的環(huán)境)
振之威怒(通“震”,威嚇)
則思無以怒而濫刑(通“毋”,不要)
(1)判斷句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2)介賓后置句
雖董之以嚴(yán)刑,震之以威怒
戒奢以儉
(3)賓語前置句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則思三驅(qū)以為度
聯(lián)系客服